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9434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停放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双层存放库。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推行绿色出行,自行车的使用和公共租赁服务得到了非常大的推广。但是公共化之后,停放非常不规范。不美观的同时非常容易造成自行车的损坏。另外,目前市场上大多是单层简易自行车停放支架,比较占空间。对于目前很多城市道路土地紧张,道路拥挤的状态,双层的停放库将会更受到欢迎。但是目前市场上的上层车库由于需要很大的人力进行操作,非常不便,或是引导空间较大,同样占掉了一部分操作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层存放库,以改善空间占用、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自行车双层存放库,包括上层存放装置及下层存放装置,所述下层存放装置包括底轨、安装于底轨上并可沿底轨滑移的滑动车以及安装于所述滑动车上的第一承载梁,所述底轨上设有与所述滑动配合的横向滑槽;所述上层存放装置包括立柱、安装于立柱上的第二承载梁以及安装于立柱上并与所述第二承载梁连接的驱动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车包括U型支撑座及连接于所述U型支撑座底部的倒U型滑轮座。

进一步地,所述倒U型滑轮座与所述U型支撑座倾斜相交,所述U型支撑座支撑所述第一承载梁,所述倒U型滑轮座罩设于所述底轨上,且倒U型滑轮座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横向滑槽配合的一对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下层存放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承载梁连接的第一存放架以及连接第一存放架和第一承载梁之间的连杆,所述第一存放架与所述第一承载梁呈倾斜设置,且第一存放架的底部通过铰链与所述第一承载梁和U型支撑座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存放架和第一承载梁上,使得连杆、第一存放架和第一承载梁共同构成一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二承载梁上、下移动的竖向滑槽,所述竖向滑槽的底部设有用于锁扣所述驱动机构的限位部。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轮、绕过所述滑轮的驱动绳、分别连接于驱动绳两端的驱动车和平衡车、安装于竖向滑槽顶端的顶部弹簧及位于竖向滑槽底端的底部弹簧,所述顶部弹簧与所述滑轮连接,所述底部弹簧与所述平衡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载梁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梁及设于所述底梁上的联动机构,所述底梁的内端连接至所述竖向滑槽内的驱动车上,所述联动机构在安放自行车时受到自行车的触动而解除所述限位部对驱动机构的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联动机构包括位于底梁内的弧形压板、连接于弧形压板底部的衔接板、与所述衔接板连接的拉杆以及连接于所述拉杆一端的联动推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双层存放库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作业负担,且可实现横向滑移和拼接,满足不同长度的存放需求,车辆的升降取放过程通过驱动机构的设置也能十分便捷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下层存放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下层存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上层存放装置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上层存放装置的驱动机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自行车双层存放库的上层存放装置的联动机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自行车双层存放库100,其包括上层存放装置10及下层存放装置20,所述上层存放装置10和下层存放装置20在竖直方向上呈上、下设置,用于分别存放自行车200,提高空间利用率。以下具体详述所述双层存放库100的结构。

参图2及图3,所述下层存放装置20包括长条形底轨201、安装于底轨201上并可在底轨201上滑移的滑动车202、安装于所述滑动车202上的第一承载梁203、与所述第一承载梁203连接的第一存放架204以及连接第一存放架204和第一承载梁203之间的连杆205。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底轨201与所述第一承载梁203倾斜相交,底轨201的两端通过固定板206固定于地面,而且底轨201的两侧设有与所述滑动车202配合的横向滑槽207;所述滑动车202包括U型支撑座208及连接于所述U型支撑座208底部的倒U型滑轮座209,所述倒U型滑轮座209与所述U型支撑座208倾斜相交(参图2),所述U型支撑座208支撑所述第一承载梁203,并与所述第一存放架204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所述倒U型滑轮座209罩设于所述底轨201上,且倒U型滑轮座209的内侧设有与所述横向滑槽207配合的一对滚轮(未图示)。所述第一承载梁203用于承载自行车200,其一端固定在所述滑动车202的U型支撑座208上,另一端的底部设有移动轮210,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承载梁203可平顺的沿底轨201发生滑移。所述第一存放架204与所述第一承载梁203呈倾斜设置,第一存放架204的底部通过所述铰链与所述第一承载梁203、U型支撑座208铰接,所述连杆20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存放架204和第一承载梁203上,使得连杆205、第一存放架204和第一承载梁203共同构成一三角形结构。

参图4及图5,所述上层存放装置10包括垂直设置于地面的立柱101、安装于立柱101上的第二承载梁102以及安装于立柱101上并与所述第二承载梁102连接的驱动机构103。所述立柱101内设有可供所述第二承载梁102上、下移动的竖向滑槽104,所述竖向滑槽104的底部设有限位部105,用于对所述驱动机构103进行锁扣定位。所述驱动机构103安装于所述竖向滑槽104内,且包括滑轮106、绕过所述滑轮106的驱动绳107、分别连接于驱动绳107两端的驱动车108和平衡车109、安装于竖向滑槽104顶端的顶部弹簧110及位于竖向滑槽104底端的底部弹簧111,其中,所述驱动车108和平衡车109分别位于所述滑轮106的两侧,所述顶部弹簧110设于所述滑轮106的顶部并与所述滑轮106连接,所述底部弹簧111则连接于所述平衡车109的底部,如此设置,驱动车108沿所述竖向滑槽104上、下滑移时将通过所述驱动绳107带动所述平衡车109的滑移,由于平衡车109的底部、滑轮106的顶部都设有弹簧,因而,在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可驱动所述驱动车108的滑移。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承载梁102上未放置自行车200时,可将所述驱动车108下拉至所述竖向滑槽104的底部,并与所述限位部105锁扣配合,从而实现锁紧定位,当自行车200放入所述第二承载梁102上后,只需解锁所述驱动车108和限位部105,便可在所述顶部弹簧110、底部弹簧111的共同作用下,驱动所述驱动车108向上移动并到达所需高度,从而将自行车200存放至上层位置。

请继续参图4所示,所述第二承载梁102包括呈水平设置的底梁112、与底梁112连接的第二存放架113、同时与第二存放架113和底梁112连接的加强杆114及设于所述底梁112上的联动机构115,其中,所述底梁112的内端连接至所述竖向滑槽104内的驱动车108上,所述底梁112的外端与所述加强杆114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杆114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驱动车108上,从而使得底梁112、加强杆114、驱动车108共同构成一三角形结构,增强了整个结构的牢靠程度,所述第二存放架113的底端通过铰链与所述底梁112铰接,且第二存放架113与所述底梁112呈相对倾斜设置。如图6所示,所述联动机构115设置于所述底梁112内,用于在自行车200放入第二承载梁102上后触发联动机制,从而对所述驱动车108和限位部105进行解锁,使得驱动车108被释放并向上运动,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机构115包括位于底梁112内的弧形压板116、连接于弧形压板116底部的衔接板117、与所述衔接板117连接的拉杆118以及连接于所述拉杆118一端的联动推杆119,其中,所述弧形压板116放入自行车200后受到自行车200的下压,带动衔接板117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拉杆118,使其进一步拉动所述联动推杆119,进而由联动推杆119释放限位部105和驱动车108之间的锁定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上层存放装置10和下层存放装置20的合理结构设计,实现了对自行车200的双层存放,大大节省了空间,且下层存放装置20通过底轨201和滑动车202的设置,可实现横向滑移和拼接,满足不同长度的需求;而且第一承载梁203与底轨201倾斜相交,可使自行车200错位倾斜排放,缩小整体占地空间。另外,在上层存放装置10中设置了顶部弹簧110、底部弹簧111,利用弹簧的弹力来驱动第二承载梁102的上升,从而可很简便的将车辆移动至上层位置,整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极大减轻操作人员的作业负担,适合室内、室外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