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3436发布日期:2018-06-27 21:25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车辆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车辆车架以及具有该车辆车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可具有承载式车身结构,其中车辆车架和车辆车身是单个部件。车辆车架支撑车辆的其它部件。车辆车架抵抗静力和动力而不抵抗例如其它车辆部件、乘客、和货物的重量导致的过度偏转或扭曲力;粗糙表面导致的扭力;来自于变速器的扭矩;来自于驾驶的纵向和横向力;和可能来自于与其它车辆或撞击器碰撞的力。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车架,包含:

以一定距离间隔的两个车顶纵梁;和

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沿横向于所述车顶纵梁的轴线延长的后窗楣(rear header),所述后窗楣包括彼此固定的上元件和下元件;

所述上元件从第一末端边缘至第二末端边缘延长,每个末端边缘具有翼和横向于所述轴线从所述翼延伸的切口。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上元件的所述末端边缘与所述车顶纵梁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下元件从所述上元件的所述第一末端边缘至所述第二末端边缘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下元件在沿所述轴线的方向中沿所述切口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下元件包括在所述上元件的所述切口中一个处的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孔是纵长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翼邻接和固定至所述下元件,并且其中所述下元件包括在所述轴线中与所述切口对齐的焊接凸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从所述车顶纵梁延伸的支撑件,其中所述下元件从一个支撑件至其它支撑件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焊接凸缘被焊接至所述支撑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支撑件被焊接至所述车顶纵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支撑件包括邻近至所述下元件的吊架(cradle),其中所述下元件在所述吊架和所述上元件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上元件的所述翼邻接并固定至所述下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上元件和所述下元件限定沿所述轴线从所述第一末端边缘至所述第二末端边缘延长的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切口沿横向于所述轴线的方向延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下元件包括沿所述轴线与所述切口对齐的孔,其中所述孔沿所述轴线延长。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包含:

以一定距离间隔的两个车顶纵梁;

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沿横向于所述车顶纵梁的轴线延长的后窗楣,所述后窗楣包括彼此固定的上元件和下元件,所述上元件从第一末端边缘至第二末端边缘延长,每个末端边缘具有翼和横向于所述轴线从所述翼延伸的切口;和

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延伸并从附接至所述上元件的前端至后端延伸的顶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在切口处在所述顶盖和所述上元件之间并在所述顶盖和所述下元件之间延伸的粘合带。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上元件的末端边缘与所述车顶纵梁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从所述车顶纵梁延伸的支撑件,其中所述下元件从一个支撑件至其它支撑件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所述粘合带在所述顶盖和所述支撑件之间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包含在所述车顶纵梁之间延伸并从远离所述顶盖的所述顶盖的所述后端延伸的后窗玻璃。

附图说明

图1是车辆的后部透视图;

图2是车辆的车辆车架的后部透视图;

图3是包括为举例说明目的而切断的后窗楣的一部分车辆车架的顶部透视图;

图4是一部分车辆车架的底部透视图;

图5是车辆车架的后窗楣的俯视图;

图6是后窗楣的剖视图;

图7是包括为举例说明目的而切断的后窗楣、顶盖、和后窗玻璃的一部分车辆车架的顶部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其中相同的标记指代遍及各个视图的相同部分,车辆30包括车辆车架32。车辆车架32包括以一定距离间隔的两个车顶纵梁34和在两个车顶纵梁34之间沿横向于车顶纵梁34的轴线A延长的后窗楣36。后窗楣36包括彼此固定的上元件38和下元件40。上元件38从第一末端边缘42至第二末端边缘44延长。(形容词“第一”和“第二”作为标识符遍及该文件使用并且不旨在表示重要性或顺序。)每个末端边缘42、44具有翼46和横向于轴线A从翼46延伸的切口48。

上元件38的切口48提供用于将下元件40焊接至其它部件——例如,车辆车架32的支撑件68——的通路,其可减少制造的复杂性和/或费用。在下元件40和其它部件——例如,支撑件68——之间的焊接可因此更可靠。切口48进一步减少部件厚度的层叠,其可通过措施——例如,带条——减少对填充部件之间的间隙的需要。上元件38的切口48可减少材料成本。最后,后窗楣36的设计可允许后窗楣36横跨不同的车辆模型或车辆模型的变体使用。

参照图1,车辆30包括车辆车架32。车辆30可以是承载式车身结构(unibody construction),其中车辆30的车辆车架32和车身50是单个部件。车辆30可以,可选择地,是非承载式车身结构(body-on-frame construction),其中车辆车架32支撑作为与车辆车架32分离部件的车身50。车辆车架32可由任何适合材料形成,例如,钢、铝等。

参照图2,车辆车架32可包括A柱52、B柱54、C柱56、和车顶纵梁34。A柱52可在挡风玻璃(未示出)和窗60之间延伸。B柱54可在相邻的门62的窗60之间延伸。C柱56可在窗60和后窗玻璃64之间延伸。如果车辆30是,例如,运动型多用途汽车(SUV)、跨界车、小型货车、或旅行车,则车辆车架32也可包括D柱(未示出),在这种情况下,C柱56在后门62的窗60和后左和后右窗(未示出)之间延伸,并且D柱在后左和后右窗和后窗玻璃64之间延伸。

每个车顶纵梁34可包括一个A柱52和一个C柱56并且在一个A柱52和一个C柱56之间延伸。两个车顶纵梁34可以以一定距离间隔。特别地,车顶纵梁34可分别被定位在顶盖66的车辆右侧和车辆左侧。

参照图4,车辆车架32包括在车顶纵梁34之间从车顶纵梁34延伸的支撑件68。支撑件68可被焊接至车顶纵梁34,特别地至车顶纵梁34的下面。每个支撑件68可包括邻近下元件40的吊架70;即,在吊架70和下元件40之间什么也没有。吊架70可被塑造为局部围绕下元件40延伸。支撑件68可使后窗楣36相对于车顶纵梁34固定。

参照图2、3、和5,后窗楣36可在车顶纵梁34之间沿横向于车顶纵梁34的轴线A延长。后窗楣36包括彼此固定的上元件38和下元件40。

参照图3和5,上元件38从第一末端边缘42至第二末端边缘44延长。上元件38沿横向于车顶纵梁34的轴线A延长。上元件38被设置在车顶纵梁34之间。上元件38可与车顶纵梁34间隔开;即,上元件38的末端边缘42、44可不接触车顶纵梁34。

参照图5,上元件38的每个末端边缘42、44具有翼46和横向于轴线A——换言之,沿横向于轴线A的方向——从翼46延伸的切口48。特别地,切口48可在车辆向后的方向中——即,在向着后窗玻璃64的方向中+从翼46延伸。上元件38的末端边缘42、44可与车顶纵梁34间隔开。上元件38的翼46邻接和固定至下元件40。

参照图4和5,下元件40在车顶纵梁34之间沿横向于车顶纵梁34的轴线A延长。下元件40可与车顶纵梁34间隔开。下元件40可从一个支撑件68至其它支撑件68延伸。下元件40从上元件38的第一末端边缘42至第二末端边缘44延伸。下元件40可设置在支撑件68的吊架70和上元件38之间。

参照图6,下元件40可包括沿轴线A延长的第一平台72和第二平台74以及在第一平台72和第二平台74之间的凹部76。第一平台72可在下元件40的车辆向前侧上,远离后窗玻璃64,以及第二平台74可在下元件40的车辆向后侧上,靠近后窗玻璃64。凹部76可使下元件40在第一平台72和第二平台74之间的一部分凹进。

上元件38和下元件40可限定沿轴线A从第一末端边缘42至第二末端边缘44延长的腔78。上元件38可从下元件40的第一平台72至第二平台74延伸以从第一末端边缘42至第二末端边缘44限定腔78。上元件38和下元件40可一起形成围绕腔78的管状。

参照图3和5,下元件40包括端部80。下元件40的端部80设置在上元件38的末端边缘42、44。下元件40——特别是下元件40的端部80+在沿轴线A的方向中沿切口48延伸,如图5中所示的。

下元件40——特别是下元件40的端部80——可包括在轴线A中与切口48对齐的焊接凸缘82。特别地,焊接凸缘82可在横向于轴线A和车顶纵梁34的方向中与切口48对齐。焊接凸缘82可被焊接至支撑件68。

继续参照图3和5,下元件40——特别是下元件40的端部80——可包括在上元件38的切口48处的孔84,特别是在每个切口48处的一个孔84。孔84可沿轴线A与切口48对齐。特别地,孔84可在横向于轴线A和车顶纵梁34的方向中与切口48对齐。孔84可延长,特别是沿轴线A延长。

参照图1和7,顶盖66可在车顶纵梁34之间延伸并且可从附接至上元件38的前端86至后端88延伸。顶盖66可从一个车顶纵梁34至其它车顶纵梁34延伸。顶盖66可大体上成形为矩形板。后窗楣36可设置在顶盖66的后端88,即,在车辆向后端或更靠近后窗玻璃64的一端。

参照图7,粘合带90可在切口48处在顶盖66和上元件38以及顶盖66和下元件40之间延伸。粘合带90也可在顶盖66和支撑件68之间延伸。粘合带90可将顶盖66附接至后窗楣36和至支撑件68。粘合带90可填充通过在上元件38、下元件40、以及支撑件68之间堆叠的厚度引起的顶盖66和上元件38、下元件40、以及支撑件68之间的间隙。粘合带90可由,例如,尿烷,形成。

后窗玻璃64可在车顶纵梁34之间——特别是在C柱56之间——延伸,并且后窗玻璃64也可从远离顶盖66的顶盖66的后端88延伸。后窗玻璃64可由任何适当耐用的透明材料形成,包括玻璃(例如,夹层玻璃、钢化玻璃),或塑料(例如,树脂玻璃或聚碳酸酯)。

本发明已经以举例说明的方式描述,并且应该理解的是,已经使用的术语旨在具有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词语的性质。本发明的根据上述技术的多个改进和变化是可能的,并且本发明除了如具体描述的之外可被实践。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