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94634阅读:1975来源:国知局
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自行车不仅可以作为绿色交通工具用来代步出行,还可以作为健身器材用来骑行锻炼。自行车车架作为整个自行车的骨架,对于骑行者来说,骑行姿势的正确性和舒适性都会受到车架受力的影响。自行车车架受力是通过前叉和后叉分散到前轮和后轮去的,后叉是将自行车车架与后轮连接起来的结构,其强度要求要高于前叉;自行车的中管是连接车座,车架主管与五通靠设置一条加强筋连接,从结构上来说,并没有达到最好的强度效果。现有的一些自行车车架存在强度不高,受力不均匀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能够使美观性好,结构简单,受力均匀,强度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包括后叉、车架主梁管、五通、中管,所述后叉的上端和车架主梁管焊接方式相连,后叉的下端和爪钩相连,所述车架主梁管的一端和中管固定连接,车架主梁管的下表面和五通的上表面之间用加强管相连,所述五通的侧面焊接在中管上,所述中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补强管,补强管的上端焊接在后叉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后叉的数量为2且对称分布,两根后叉之间用弧形加强板相连,后叉为弧形管,所述补强管的数量和后叉的数量相同。

作为优选,所述后叉焊接在中管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后叉选用弧形管,后叉和车架主梁管相连接,两根后叉之间用弧形加强板相连,使得车架具有一个流线弧面造型结构,减少骑行过程中带来的风阻;将中管和后叉之间连接有补强管,车架主梁管和五通之间连接有加强管,车架主梁管和中管固定连接,五通焊接在中管上,从而使得中管、补强管、后叉之间形成一个高强度受力三角区,中管、加强管、车架主梁管之间形成高强度受力三角区,从而提高了受力稳定性以及车架的整体受力强度且受力相对均匀;该车架结构简单,美观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的侧视图。

图中:1-后叉、2-车架主梁管、3-五通、4-中管。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包括后叉1、车架主梁管2、五通3、中管4,所述后叉1的上端和车架主梁管2焊接方式相连,后叉1的下端和爪钩相连,所述车架主梁管2的一端和中管4固定连接,车架主梁管2的下表面和五通3的上表面之间用加强管相连,所述五通3的侧面焊接在中管4上,所述中管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补强管,补强管的上端焊接在后叉1的下表面,所述后叉1的数量为2且对称分布,两根后叉1之间用弧形加强板相连,后叉1为弧形管,所述补强管的数量和后叉1的数量相同,所述后叉1焊接在中管4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在工作过程中,后叉、车架主梁管之间形成的流线弧面造型结构在垂向的载重负荷作用下,两端将产生水平推力,从而使弧形管内产生轴向压力,使之成为偏心受压构件,截面上的应力分布与整体的应力相比较为均匀,且流线型弧面结构使得车架表面流体顺利地流过,可使在骑行时车架呈现低风阻状态,中管4、补强管、后叉1之间形成的高强度受力三角区以及中管4、加强管、车架主梁管2之间形成的高强度受力三角区可以承受车架的负载受力。

本实用新型流线型自行车一体车架,将后叉1选用弧形管,后叉1和车架主梁管2相连接,两根后叉1之间用弧形加强板相连,使得车架具有一个流线弧面造型结构,减少骑行过程中带来的风阻;将中管4和后叉1之间连接有补强管,车架主梁管2和五通3之间连接有加强管,车架主梁管2和中管4固定连接,五通3焊接在中管4上,从而使得中管4、补强管、后叉1之间形成一个高强度受力三角区,中管4、加强管、车架主梁管2之间形成高强度受力三角区,从而提高了受力稳定性以及车架的整体受力强度且受力相对均匀;该车架结构简单,美观性好。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