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8221阅读:4153来源:国知局
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轮摩托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三轮摩托车上的一种后驱动桥。



背景技术:

三轮摩托车在日常生产生活中主要用来拉货,目前的三轮摩托车采用后驱动时,发动机均设置在车架的前部,位于驾驶舱下方,发动机从车架前端向车尾端的后桥进行传动,其传动链较长,不但传动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现故障。另一方面,将发动机设置在车架前端的驾驶舱下方,使得驾驶舱振动较大,驾驶员驾驶舒适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该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后驱三轮摩托车传动效率差、驾驶舒适感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两个半桥和设置在两个半桥之间用于传动两个半桥上的后轮转动的变速齿轮箱,所述两个半桥长度不同,发动机固定在两个半桥中较长的那个半桥上,所述发动机与所述变速齿轮箱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托架上,所述托架固定在较长的那个半桥上且托架与车架所在平面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矩管,两根矩管的一端固定在较长的那个半桥上并与该半桥相互垂直,两矩管靠自由端处的两相对侧面之间固定有与矩管相互垂直的安装横梁,所述安装横梁的正下方平行地固定有底梁,所述底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矩管自由端的下方,在安装横梁和底梁之间设有缓冲垫;在与所述托架相对的半桥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发动机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横梁和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变速齿轮箱的输入轴相正对,且发动机与变速齿轮箱之间的传动链平行于所述半桥。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齿轮箱和发动机位于所述半桥的同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齿轮箱包括壳体、输入轴组件、传动轴组件、换挡组件、差速器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

所述壳体设有中空的内腔及与内腔相通的输入轴孔、拨叉轴孔、拨叉孔和两个输出孔;

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孔的输入齿轮轴,且所述输入齿轮轴位于壳体内腔的一端具有锥齿轮,其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

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输入端具有外花键的传动轴、通过花键联接在传送轴上的双向结合齿、设于传动轴输出端的锥齿轮以及空套在传动轴上的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其中所述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所述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同时与输入齿轮轴的锥齿轮常啮合,且所述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倒挡内离合齿和前进挡内离合齿,所述双向结合齿设于倒挡齿轮和前进挡齿轮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倒挡外离合齿和前进外离合齿,所述双向结合齿的中部设有拨叉滑槽;

所述换挡组件包括可活动式安装在拨叉轴孔内的拨叉轴、固定在拨叉轴中部且位于壳体内腔的拨叉以及位于壳体外部的拨叉轴控制件,其中所述拨叉的末端延伸至双向结合齿的拨叉滑槽内,使得可通过壳体外部的拨叉轴控件控制拨叉轴运动并进而带动拨叉拨动双向结合齿沿传动轴滑动;

所述差速器组件安装在壳体的输出孔处,且其与传送轴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外部的支架纸垫和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的后驱式三轮车的发动机由车架头部改设到后桥上集成,使发动机和齿轮变速箱同时位于后桥上,从而大大减少发动机与后桥之间的传动距离,缩短传动链,提升传动效率,减少传动链上的故障发生频率。将发动机设置在后桥处,可减少驾驶舱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提升驾驶人员的驾驶舒适性,非常适用于三轮摩托车用于拉货的使用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去除发动机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从正面看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的左视图。

图5为变速齿轮箱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一种三轮摩托车发动机后置式后驱动桥总成,包括两个半桥2和设置在两个半桥2之间用于传动两个半桥2上的后轮转动的变速齿轮箱1,所述两个半桥2 的长度不同,即较长的那个半桥201和较短的半桥202,发动机3固定在两个半桥2中较长的那个半桥201上,所述发动机3与所述变速齿轮箱1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3设置在托架4上,所述托架4固定在较长的那个半桥201 上且托架4与车架所在平面平行,即托架4位于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托架4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矩管401,两根矩管401的一端固定在较长的那个半桥201上并与该半桥相互垂直,两矩管401靠自由端处的两相对侧面之间固定有与矩管401相互垂直的安装横梁402,所述安装横梁402的正下方平行地固定有底梁403,所述底梁403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矩管401自由端的下方,在安装横梁402和底梁403之间设有缓冲垫404。在与所述托架4相对的半桥2的另一侧设有安装板5,所述发动机3 的前后两侧分别固定在所述安装横梁402和安装板5上;在具体制作时,可以在安装横梁 402和安装板5上设置相应的连接片,以便以更好的位置与发动机3上的安装螺孔进行连接固定。该种托架4结构简单而稳定,便于制作,与安装板5一起可以很好地支撑固定发动机3,且缓冲垫404可以大大减少发动机3启动时的振动冲击,提升舒适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发动机3的输出轴301与变速齿轮箱1的输入轴101相正对,且发动机3与变速齿轮箱1之间的传动链6平行于所述半桥。该结构设计可以保证发动机3与变速齿轮箱1之间具有极短的传动链,便于迅速传动,提高传动效率,减少传动部件,减少故障率。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齿轮箱1和发动机3位于所述半桥2的同一侧,基于现有的齿轮变速箱1的结构特征,可以使发动机3和变速齿轮箱1之间传动更为稳定。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变速齿轮箱1包括壳体、输入轴组件、传动轴组件、换挡组件、差速器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其中:所述壳体设有中空的内腔以及与内腔相通的输入轴孔100、拨叉轴孔102、拨叉孔106以及两个输出孔105,所述壳体包括依次连接的尾盖 11、端盖12、箱体13和连接座14以及连接在箱体13上的输入轴端盖15,所述壳体的内腔包括由尾盖11、端盖12、箱体13和输入轴端盖15包围形成的第一内腔103以及由连接座14和箱体13包围形成的第二内腔104,所述输入轴孔100设于输入轴端盖15上,所述输出孔105设于连接14上;

所述输入轴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输入轴孔100的输入齿轮轴21,且所述输入齿轮轴21位于壳体内腔的一端具有锥齿轮,其另一端伸出于壳体外;

所述传动轴组件包括输入端具有外花键的传动轴31、通过花键联接在传动轴31上的双向结合齿32、设于传动轴31输出端的锥齿轮以及空套在传动轴31上的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其中所述传动轴31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并从第一内腔103延伸至第二内腔104,所述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同时与输入齿轮轴21的锥齿轮常啮合且均位于第一内腔103,且所述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倒挡内离合齿341和前进挡内离合齿351,所述双向结合齿32设于倒挡齿轮34和前进挡齿轮35之间且其两端分别设有倒挡外离合齿321和前进外离合齿322,所述双向结合齿32的中部设有拨叉滑槽323;

所述换挡组件包括可活动式安装在拨叉轴孔102内的拨叉轴41、固定在拨叉轴41中部且位于壳体内腔的拨叉42、位于壳体外部的换挡臂43以及固定在壳体外壁且将拨叉孔 106封闭的拨叉盖板44,所述换挡臂43的中部和一端分别与拨叉盖板44、拨叉轴41通过轴销连接以形成杠杆结构,其中所述拨叉42的末端延伸至双向结合齿32的拨叉滑槽323 内,使得可通过壳体外部的换挡臂43控制拨叉轴41运动并进而带动拨叉42拨动双向结合齿32沿传动轴31滑动;安装换挡组件过程为,先将传动轴组件安装至壳体内腔后,将拨叉42从拨叉孔106放入壳体内腔且使其末端伸入至双向结合齿32的拨叉滑槽323内,然后将拨叉轴41经拨叉轴孔102插入,再将拨叉32与拨叉轴41通过止动螺钉连接,最后将拨叉盖板44安装到拨叉孔106处并对其进行封闭,并完成换挡臂43与拨叉轴41和拨叉盖板44的安装即可;

所述差速器组件安装在壳体第二内腔104的输出孔处,所述差速器组件包括通过轴承安装在壳体内腔的内转体51和齿盘52、固定在内转体51内部空腔的行星轴53、套在行星轴53上的两个行星齿轮54以及安装在壳体第二内腔104的两个半轴齿轮55,其中所述齿盘52与行星轴53和内转体51固定连接,所述齿盘52与传动轴31输出端的锥齿轮啮合,所述两个半轴齿轮55分别与行星齿轮54相啮合,且所述两个半轴齿轮55内部均设有带花键的输出轴孔551;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通过螺栓固定在拨叉盖板44上且位于壳体外部的支架纸垫61和支架62,以用于将壳体安装固定在车体上。

车辆前进时,双向结合齿32通过前进外离合齿322与前进挡齿轮35的前进挡内离合齿351相啮合,则输入齿轮轴21的转动依次经前进挡齿轮35、双向结合齿32、传动轴 31传递到差速器组件,此时倒档齿轮34空转;需要倒挡时,通过换挡臂43控制拨叉轴 41运动,进而带动拨叉42拨动双向结合齿32朝倒挡齿轮34滑动,实现双向结合齿32脱离前进挡齿轮35,且双向结合齿32的倒挡外离合齿321与倒挡齿轮34的倒档内离合齿 341实现啮合,此时输入齿轮轴21的转动依次经倒挡齿轮34、双向结合齿32、传动轴31 传递到差速器,此时传动轴31的旋转方向与前进时相反,且此时前进挡齿轮35为空转状态。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倒档、减速器、差速器等多个功能集成为一体,极大节约了其占用空间,且整个外壳为可拆卸式设计,有利于安装维修,且极大缩短了传动距离,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了传动轴挠度,保证传动平稳性,进而提高了车体的舒适性。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