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7387发布日期:2018-06-22 22:48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搬运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搬运机器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搬运器机人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进行货物的短距离的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的搬运机器人结构较为复杂,多数传统的搬运机器人由于转向结构的设计导致其结构结构复杂,载重量不高,运行的过程中不够平稳,传统的搬运机器人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搬运机器人,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底板,底板的底面为正方形,底板底面靠近四条边的位置均开设两个孔槽,孔槽内均设有竖杆,竖杆能沿对应的孔槽上下移动,竖杆下端均安装轮轴,靠近底板前后两端的轮轴与底板的前端面垂直,靠近底板左右两端的轮轴与底板的左端面垂直,轮轴的两端均固定安装轮子,轮轴与对应的竖杆的下端轴承活动连接,竖杆的侧部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板,第一横板底部固定安装横向的动力电机,动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主动链轮,轮轴上固定安装从动链轮,主动链轮与对应的从动链轮通过传动链连接,竖杆的侧部固定安装第二横板,第二横板与底板底面之间通过液压杆固定连接,底板底部固定安装两根横管,横管的两端均为密封,两根横管中心线同轴,横管与底板的前端面垂直,横管内均设有活塞柱,横管的内端面中间均开设通孔,通孔内均设有螺杆,螺杆与对应的通孔轴承活动连接,活塞柱的端面中间均开设螺纹孔,螺杆与对应的活塞柱螺纹配合,两根螺杆的内端均固定安装从动伞齿轮,底座底部固定安装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主动伞齿轮,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配合,横管内壁上开设第一长条凹槽,活塞柱侧部固定安装第一插块,第一插块插入到对应的第一长条凹槽内部,第一插块与对应的第一长条凹槽内侧面紧密接触配合,活塞柱将对应的横管内部分为外腔体与内腔体,靠近底板前后两端的液压杆的缸体与对应的横管内的外腔体通过第一液压油管固定连接,靠近底板左右两端的液压杆的缸体与对应的横管的内腔体通过第二液压油管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一种搬运机器人,所述的孔槽内侧壁上开设竖向的第二长条凹槽,竖杆上端侧部固定安装第二插块,第二插块插入到对应的第二长条凹槽内部。

如上所述的一种搬运机器人,所述的底板上部固定安装料斗。

如上所述的一种搬运机器人,所述的底板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横向的第一连接板,料斗左右两端下侧均固定安装横向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机械设计使其具有前后移动与左右移动的功能,通过该设计代替传统的轮式搬运机器人中通过转动轮子进行转向的设计,通过该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的简单,并且载重量更大,行走路线为直线,适合工厂短距离的货物转运工作,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控制器与存储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随时进行程序的编写,将程序存入到存储器中,通过控制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程序化的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行走方式简单,因此程序的编写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适合道路多为直线的工厂内使用,工作人员的的编程工作更加简单,还可以安装遥控单元,通过遥控进行工作,通过本实用新型搬运货物更加的平稳,本实用新型造价低,适合推广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搬运货物时,将货物放置到底板的上部,步进电机工作,通过主动伞齿轮与从动伞齿轮啮合配合带动螺杆转动,螺杆与对应的活塞柱的螺纹配合可以带动活塞柱在对应的横管内移动,当活塞柱向对应的横管内端移动时,在液压作用下,位于左右两侧的液压杆伸出,位于前后两侧液压杆收缩,对应的左右两侧竖杆向下伸出,伸出的竖杆下端的轮子与地面接触,前后两侧的竖杆向上收回,收回的竖杆下端的轮子向上移动与地面分离,在动力电机工作下,与地面接触轮子转动,带动本实用新型移动,当需要转向时,步进电机反转,活塞柱向对应的横管外端移动,位于较高位置的轮子落下,与地面接触的轮子升起,此时提供本实用新型行进动力的轮子进行了交换,此时本实用新型行进路线进行了90°的改变,本实用新型每次改变方向的角度都为90°,比较适合厂房内使用,通过多次改变方向也可以用于路线较为复杂的地方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图1的Ⅰ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Ⅱ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搬运机器人,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面为正方形,底板1底面靠近四条边的位置均开设两个孔槽2,孔槽2内均设有竖杆3,竖杆3能沿对应的孔槽2上下移动,竖杆3下端均安装轮轴4,靠近底板1前后两端的轮轴4与底板1的前端面垂直,靠近底板1左右两端的轮轴4与底板1的左端面垂直,轮轴4的两端均固定安装轮子5,轮轴4与对应的竖杆3的下端轴承活动连接,竖杆3的侧部均固定安装第一横板6,第一横板6底部固定安装横向的动力电机7,动力电机7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主动链轮8,轮轴4上固定安装从动链轮9,主动链轮8与对应的从动链轮9通过传动链10连接,竖杆3的侧部固定安装第二横板11,第二横板11与底板1底面之间通过液压杆12固定连接,底板1底部固定安装两根横管13,横管13的两端均为密封,两根横管13中心线同轴,横管13与底板1的前端面垂直,横管13内均设有活塞柱14,横管13的内端面中间均开设通孔15,通孔15内均设有螺杆16,螺杆16与对应的通孔15轴承活动连接,活塞柱14的端面中间均开设螺纹孔,螺杆16与对应的活塞柱14螺纹配合,两根螺杆16的内端均固定安装从动伞齿轮17,底座1底部固定安装步进电机18,步进电机18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主动伞齿轮19,主动伞齿轮19与从动伞齿轮17啮合配合,横管13内壁上开设第一长条凹槽20,活塞柱14侧部固定安装第一插块21,第一插块21插入到对应的第一长条凹槽20内部,第一插块21与对应的第一长条凹槽20内侧面紧密接触配合,活塞柱14将对应的横管13内部分为外腔体22与内腔体23,靠近底板1前后两端的液压杆12的缸体与对应的横管13内的外腔体22通过第一液压油管24固定连接,靠近底板1左右两端的液压杆12的缸体与对应的横管13的内腔体23通过第二液压油管25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简单的机械设计使其具有前后移动与左右移动的功能,通过该设计代替传统的轮式搬运机器人中通过转动轮子进行转向的设计,通过该设计使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更加的简单,并且载重量更大,行走路线为直线,适合工厂短距离的货物转运工作,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上安装控制器与存储器,工作人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随时进行程序的编写,将程序存入到存储器中,通过控制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程序化的控制,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行走方式简单,因此程序的编写更加简单,本实用新型适合道路多为直线的工厂内使用,工作人员的的编程工作更加简单,还可以安装遥控单元,通过遥控进行工作,通过本实用新型搬运货物更加的平稳,本实用新型造价低,适合推广使用。使用本实用新型搬运货物时,将货物放置到底板1的上部,步进电机18工作,通过主动伞齿轮19与从动伞齿轮17啮合配合带动螺杆16转动,螺杆16与对应的活塞柱14的螺纹配合可以带动活塞柱14在对应的横管13内移动,当活塞柱14向对应的横管13内端移动时,在液压作用下,位于左右两侧的液压杆12伸出,位于前后两侧液压杆12收缩,对应的左右两侧竖杆3向下伸出,伸出的竖杆3下端的轮子5与地面接触,前后两侧的竖杆3向上收回,收回的竖杆3下端的轮子5向上移动与地面分离,在动力电机7工作下,与地面接触轮子5转动,带动本实用新型移动,当需要转向时,步进电机18反转,活塞柱14向对应的横管13外端移动,位于较高位置的轮子5落下,与地面接触的轮子5升起,此时提供本实用新型行进动力的轮子5进行了交换,此时本实用新型行进路线进行了90°的改变,本实用新型每次改变方向的角度都为90°,比较适合厂房内使用,通过多次改变方向也可以用于路线较为复杂的地方使用。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孔槽2内侧壁上开设竖向的第二长条凹槽26,竖杆3上端侧部固定安装第二插块27,第二插块27插入到对应的第二长条凹槽26内部。通过该设计使竖杆3不能转动,只能进行上下方向的移动,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行走方向的准确,不易跑偏。

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底板1上部固定安装料斗28。通过料斗28可以搬运一些较为零散的物件,在搬运的过程中,所运送的物件不易掉落。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所述的底板1的左右两端均固定安装横向的第一连接板29,料斗28左右两端下侧均固定安装横向的第二连接板30,第一连接板29与对应的第二连接板30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该设计使得料斗28可以方便的安装与拆卸,并且可以根据搬运的不同货物进行不同尺寸的料斗28的更换,使本实用新型的功能更加的强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