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转向油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4105发布日期:2018-07-11 00:1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的转向油壶技术领域,涉及重型卡车上使用的油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重型卡车上使用的油壶结构,都存在颠簸路上油面晃动的时候或者油温偏高,油气化的时候,从通气口往外漏油的现象。该油壶排气结构如图1箭头所示,该油壶通气是通过油盖密封圈2上的通气口3,再通过油壶盖的缝隙排到大气。油壶盖包括大盖8和小盖4。还有,该油壶结构有加油口托套6和托套密封圈5,小盖4固定在加油口托套6上。

从图1上不难看出,这种结构虽然有加油盖挡油圈1,但是在颠簸路上油面晃动的时候或者油温偏高,油气化的时候,油液容易从通气口3滑落下来,再通过油壶盖4上的缝隙油漏到外面去。

还有,该油壶结构有加油口托套6和托套密封圈5,从托套密封圈5漏油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结构转向油壶,是减少转向油壶上端漏油,提高整车转向系统可靠性。为了防止往外漏油,把油壶通气结构优化设计,避免通气口漏油到整个壶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结构转向油壶,其特征在于,油壶盖包括大盖和小盖;油壶盖的大盖与壶体拼焊在一起;油壶小盖直接通过螺纹拧紧在油壶大盖中心孔外周的螺纹上,油壶大盖的上端具有凸出上端面的槽体空间,槽体内布置通气孔细钢管,通气孔细钢管上端穿过壶体上端面的小孔拐个弯布置在槽体内,通气孔细钢管上端口部向下,且位于油壶大盖的上端面之上;通气孔细钢管下端穿过壶体底部,外周与壶体底部焊接在一起。

优选地,油壶盖的大盖边沿与壶体外周大小相同。

优选地,油壶大盖与油壶小盖之间通过螺纹进行密封。

优选地,油壶大盖上端面的槽体空间与油壶直接通过小孔联通。

优选地,通气孔细钢管下端穿过壶体底部,略长出壶体底部一小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颠簸路上油面晃动的时候或者油温偏高的时候避免从油壶上端通气口往外漏油的现象;取消加油口托套6和托套密封圈5,进一步减少漏油的风险。

1、从通气口7滑落下来的油液滴到地面上,不会影响到壶体的清洁。

2、取消加油口托套6和托套密封圈5,油壶大盖直接焊在壶体上,这样又减少多处漏油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油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转向油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防止往外漏油,把油壶通气结构优化设计,避免通气口漏油到整个壶体的问题。

油壶盖结构改为大盖8与壶体9拼焊在一起,减少漏油的风险点。油壶小盖4直接通过螺纹拧紧在油壶大盖8中心螺纹孔上,

油壶小盖4与大盖8中间不需要加油口托套6、托套密封圈5、减少零件数量并减少漏油的风险点。油壶大盖8边缘具有凸出来槽体10的空间,槽体10内布置通气孔细钢管7,通气孔细钢管7上端穿过壶体上的小孔拐个弯布置在凸出来槽体10,使空气直接通过通气孔细钢管7下端排出。

通气孔细钢管7一端口部向下,且位于油壶大盖8水平面之上;通气孔细钢管7另一端穿过壶体底部,外周与壶体底部焊接在一起。

油壶结构改为如图2所示的结构。该结构的优点为颠簸路上油面晃动的时候或者油温偏高,油气化的时候,油液从通气口7排出壶体底端,避免整个壶体上面油渍的弊端,而且从通气口7滑落下来的油液滴到地面上,不会影响到壶体。还有,取消加油口托套6和托套密封圈5,油壶大盖8直接焊在壶体上,避免多处漏油的可能,这样又减少从托套密封圈5漏油的风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