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4098发布日期:2018-07-11 00:1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上的转向管柱组件是汽车必不可少且最重要的零部件之一,体现方向盘操纵的性能,转向管柱组件是转向系统的安全和重要部件。现在对转向管柱组件设计都要求带有防撞吸能机构和管柱角度、高度四向可调的调节机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操控需求,达到安全、舒适操控驾驶汽车的目的。

调节支架作为转向管柱组件的重要零部件,常规设计往往是将U形板和翼板用焊接工艺结合在一起,由于焊接应力的存在,焊接变形始终无法消除,连接不够结实,如果受到冲击大于其承受能力,调节支架容易变形甚至脱离,给驾驶员行车安全带来潜在的隐患。其次,转向管柱组件防撞吸能作用较弱,撞击时仍会带来较大冲击从而对驾驶员造成伤害,这是本领域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用于解决上管柱组件容易变形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包括管柱本体、组合开关支架、弹簧支架、安装支架和调节机构,组合开关支架和弹簧支架固设于管柱本体,管柱本体穿设过安装支架,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支架、支承轴和调节手柄,调节支架固设于管柱本体,调节支架通过支承轴滑动相连安装支架,调节手柄与支承轴转动相连,调节支架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本体和一体成型的加强板,支架本体包括支架基板、两支架立板和两支架翼板,两支架立板相互平行,支架立板由支架基板冲压弯折而成,支架翼板横向延伸于支架基板,支架翼板和支架基板之间具有加强棱;加强板包括加强基板、两加强夹板和两加强翼板,加强基板抵靠在支架基板的外侧,加强夹板由加强基板弯折而成并固定在支架立板的外侧,加强翼板横向延伸于加强基板并固定在支架翼板的外侧。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支架基板和支架立板通过加强部转折相连,加强部具有至少两个冲压而成的加强槽。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加强板为弹性板。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支架立板开设有供支承轴穿过的立板开槽,加强夹板开设有和立板开槽内外相对的夹板开槽,支架翼板开设有翼板定位槽,加强翼板开设有和翼板定位槽内外相对的加强定位槽。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安装支架包括拉脱板、支架板和两拉脱块,拉脱板弯折形成焊接凸槽,拉脱块通过注塑销固定于拉脱板;支架板弯折形成供管柱本体通过的管柱通道,焊接凸槽的内壁形成向外凸起的卡槽,支架板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支架板插接到焊接凸槽内,加强筋卡设于卡槽,支架板和拉脱板焊接固定,支架板开设有供支承轴穿过的滑槽。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安装支架还包括焊接板,焊接板的一端焊接于拉脱板,焊接板的另一端焊接于支架板。

在上述的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中,拉脱块的中心开设有固定通孔,拉脱块的底部凸设有挂耳,拉脱板的下端面焊接有朝下的吸能板,挂耳和吸能板均开设有弹簧安装孔,挂耳和吸能板通过弹簧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的优势是:

1、调节支架的支架本体和加强板都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支架本体和加强板上不存在焊缝,都不会因焊接应力而引发变形,加强板固定在支架本体外,增加了厚度,提高了支架本体的强度,而且支架本体受到加强板的夹紧力,消除了因冲压弯折而引起的变形,使上管柱组件具备抗疲劳性能;

2、安装支架的支架板和拉脱板结合焊接、插接和卡接三种固定方式,相比于单一的焊接固定,安装支架的连接强度得以提高,使上管柱组件的转向强度得到保证;

3、拉脱块的底部凸设挂耳,拉脱板的下端面焊接朝下的吸能板,挂耳和吸能板通过弹簧相连,拉脱板向下移动时,弹簧被拉伸从而吸能形成一定的缓冲,避免因注塑销断裂吸能消失后溃缩冲击使驾驶员受伤,提高了上管柱组件的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调节支架的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调节支架的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安装支架的爆炸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的安装支架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支架本体;2、加强板;3、支架基板;4、支架立板;5、支架翼板;6、加强棱;7、加强基板;8、加强夹板;9、加强翼板;10、凹槽;11、加强部;12、加强槽;13、立板开槽;14、管柱本体;15、组合开关支架;16、翼板定位槽;17、翼板安装孔;18、夹板开槽;19、加强定位槽;20、加强安装孔;21、弹簧支架;22、安装支架;23、调节支架;24、支承轴;25、调节手柄;26、拉脱板;27、支架板;28、拉脱块;29、焊接凸槽;30、管柱通道;31、卡槽;32、加强筋;33、滑槽;34、焊接板;35、固定通孔;36、挂耳;37、吸能板;38、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疲劳型汽车转向上管柱组件,包括管柱本体14、组合开关支架15、弹簧支架21、安装支架22和调节机构,组合开关支架15和弹簧支架21固设于管柱本体14,管柱本体14穿设过安装支架22,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支架23、支承轴24和调节手柄25,调节支架23固设于管柱本体14,调节支架23通过支承轴24滑动相连安装支架22,调节手柄25与支承轴24转动相连。

调节支架23包括一体成型的支架本体1和一体成型的加强板2,加强板2固定在支架本体1外以增加支架本体1的抗变形性能。支架本体1采用冲压成型,支架本体1包括一体相连的支架基板3、两支架立板4和两支架翼板5,两支架立板4相互平行并且垂直于支架基板3,支架立板4由支架基板3的两侧边冲压弯折而成,支架基板3的底部向两侧横向延伸出支架翼板5,支架翼板5和支架基板3之间具有加强棱6,加强棱6使支架翼板5和支架基板3之间的受力强度得以提高,从而具备更高的抗变形能力。加强板2采用冲压成型,加强板2包括一体相连的加强基板7、两加强夹板8和两加强翼板9,加强基板7抵靠在支架基板3的外侧,加强夹板8由加强基板7冲压弯折而成并固定在支架立板4的外侧,加强翼板9横向延伸于加强基板7并固定在支架翼板5的外侧。两加强夹板8在加强基板7的连接下夹紧固定住支架本体1,并分担其受力,避免了变形。

支架本体1和加强板2都采用一体成型结构,支架本体1和加强板2上不存在焊缝,都不会因焊接应力而引发变形,加强板2固定在支架本体1外,增加了厚度,提高了支架本体1的强度,而且支架本体1受到加强板2的夹紧力,消除了因冲压弯折而引起的变形,使上管柱组件具备抗疲劳性能。

具体地,加强棱6由支架本体1冲压成型并形成凹槽10,凹槽10的方向和支架立板4的朝向相反,凹槽10使支架翼板5和支架基板3的连接呈凹凸过渡,使支架翼板5和支架基板3之间的受力分散到多个方向从而能抵抗变形。

可选择地,支架基板3和支架立板4通过加强部11转折相连,加强部11具有两个冲压而成的加强槽12,其中一个加强槽12朝向支架本体1内侧,另一个加强槽12朝向支架本体1外侧,加强部11使支架基板3和支架立板4的连接呈凹凸过渡,提高了支架立板4转折时的抗变形强度。

可选择地,加强板2为弹性板,即加强板2具有弹性,加强板2使支架本体1能够获得弹性补偿,从而锁紧力保持不衰。

此外,支架基板3和支架翼板5处于同一平面,加强基板7和加强翼板9处于同一平面,两支架立板4相互对称,两支架翼板5相互对称,调节支架23呈现均匀的受力结构。

支架立板4开设有立板开槽13,,支架翼板5开设有翼板定位槽16和翼板安装孔17;加强夹板8的面积小于支架立板4的面积,加强夹板8开设有和立板开槽13内外相对的夹板开槽18,加强翼板9开设有和翼板定位槽16内外相对的加强定位槽19以及和翼板安装孔17内外相对的加强安装孔20。

安装支架22包括拉脱板26、支架板27和两拉脱块28,拉脱板26弯折形成焊接凸槽29,拉脱块28通过注塑销固定于拉脱板26;支架板27弯折形成供管柱本体14通过的管柱通道30,焊接凸槽29的内壁形成向外凸起的卡槽31,支架板27具有向外凸起的加强筋32,支架板27插接到焊接凸槽29内,加强筋32卡设于卡槽31,支架板27和拉脱板26焊接固定,支架板27开设有供支承轴24穿过的滑槽33。

支架板27插接到焊接凸槽29内以及加强筋32卡设在卡槽31内后再通过焊接与拉脱板26进行固定,支架板27和拉脱板26结合焊接、插接和卡接三种固定方式,相比于单一的焊接固定,安装支架22的连接强度得以提高,使上管柱组件的转向强度得到保证。

可选择地,安装支架22还包括焊接板34,焊接板34的一端焊接于拉脱板26,焊接板34的另一端焊接于支架板27,焊接板34进一步提高了拉脱板26和支架板27的连接强度。

拉脱块28通过螺栓和车身固定,拉脱块28的中心开设有供螺栓穿过的固定通孔35,拉脱块28的底部凸设有挂耳36,拉脱板26的下端面焊接有朝下的吸能板37,挂耳36和吸能板37均开设有弹簧安装孔,挂耳36和吸能板37通过弹簧38相连。

拉脱板26向下移动时,弹簧38被拉伸从而吸能形成一定的缓冲,避免因注塑销断裂吸能消失后溃缩冲击使驾驶员受伤,提高了转向上管柱组件的吸能效果。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支架本体1;加强板2;支架基板3;支架立板4;支架翼板5;加强棱6;加强基板7;加强夹板8;加强翼板9;凹槽10;加强部11;加强槽12;立板开槽13;管柱本体14;组合开关支架15;翼板定位槽16;翼板安装孔17;夹板开槽18;加强定位槽19;加强安装孔20;弹簧支架21;安装支架22;调节支架23;支承轴24;调节手柄25;拉脱板26;支架板27;拉脱块28;焊接凸槽29;管柱通道30;卡槽31;加强筋32;滑槽33;焊接板34;固定通孔35;挂耳36;吸能板37;弹簧38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