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93619发布日期:2019-03-02 01:10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全地形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全地形车辆(atv),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具有改进的人体工程学和性能的atv。



背景技术:

通常,全地形车辆(atv)用来在各种地形上承载一名或两名乘员和少量货物。由于对atv的娱乐兴趣的提升,诸如用于越野骑行(trailriding)、赛车和货物运输之类的这些专用atv已进入市场。大多数atv包括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一个到三个气缸。大多数atv包括定位在发动机上方的跨骑式或马鞍式座椅。在2014年3月13日提交的专利申请序列号为14/208,921中和/或在美国专利8,122,993和8,215,694中公开了atv的示例,所述专利的主题在此通过参引并入全文。



技术实现要素:

在一个方面,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联接至框架并且支承框架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的跨骑式座椅;发动机,该发动机定位在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框架;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传动地联接至发动机并且传动地联接至前轮和后轮;排气系统,该排气系统包括从发动机延伸并且向后延伸至邻近于框架后部的位置的排气管;脚踏板,该脚踏板定位在框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上以用于放置驾乘者的脚;车身面板,该车身面板在脚踏板以上并且在座椅以下封围框架的每个侧向侧部;以及空气通风系统,该空气通风系统邻近于前轮的最后点定位并且将空气向后引导通过发动机舱。

在另一方面,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联接至框架并且支承框架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的跨骑式座椅;发动机,该发动机定位在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框架;传动装置,该传动装置传动地联接至发动机并且传动地联接至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脚踏板,该脚踏板定位在框架的左侧部和右侧部上用于放置驾乘者的脚;空气通风系统,该空气通风系统邻近于前地面接合构件的最后点定位并且将空气向后引导通过发动机舱,其中,空气通风系统包括邻近于车辆的前部、用于引导空气的至少一个进气口。

在另一方面,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联接至框架并且支承框架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的跨骑式座椅;发动机,该发动机定位在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框架;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后机架;以及与后机架一体地形成的储存箱。

在另一方面,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联接至框架并且支承框架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的跨骑式座椅;发动机,该发动机定位在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框架;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后机架;定位在后机架内的储存箱;以及以可旋转方式定位在储存箱上方的盖,盖与后机架的顶表面相符合并且形成承载表面。

在又一方面,全地形车辆包括:纵向延伸框架;联接至框架并且支承框架的前地面接合构件和后地面接合构件;联接至框架以用于支承至少一个驾乘者的跨骑式座椅;发动机,该发动机定位在座椅的下方并且联接至框架;定位在跨骑式座椅后方的后机架;定位在后机架内的储存箱,后机架包括:围绕储存箱的通道;密封件,该密封件定位在通道内并且围绕储存箱;以及盖,该盖以可旋转方式定位在储存箱上方并且在处于闭合位置时接触密封件,盖在被加载时具有过应力保护件。

附图说明

现在参照正式的附图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的全地形车辆的左前视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右后视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左侧视图;

图4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右侧视图;

图5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俯视图;

图6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正视图;

图7是图1的全地形车辆的后视图;

图8是后机架和储存舱的后视立体图;

图9是沿图8的线9-9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9a是图9的放大部分;

图10是类似于图8的以分解的方式示出的视图;

图11示出了在图10中示出的铰链的放大视图;

图12示出了车辆的前部的放大视图,其中,为了清楚起见移除了悬架和前置驱动机构;

图13是沿图12的线13-13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14是空气通风系统的左视立体图;

图15是空气通风系统的右视立体图;

图16示出了右侧面板的一部分的后视立体图;

图17是以分解的方式示出了右脚踏板和侧面板的仰视的右前视立体图;

图18示出了左脚踏板的立体图;以及

图19示出了定位在后机架中的系紧装置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所有这些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这些附图都是按比例绘制的。下面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在穷举的或将本发明限制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所公开的精确形式。而是这些实施方式选择并描述成使得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其教示。虽然本公开主要针对atv,但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所公开的特征可能适用于其他类型的车辆,例如多用途车、摩托车、水艇、雪地汽车、旅客运输车和高尔夫球车。

首先参照图1至图7,车辆2被示出为包括框架4(图3)的全地形车辆(atv),该框架4联接至前轮6和后轮8并且由前轮6和后轮8两者支承。前轮6包括轮胎6a和轮辋6b。后轮8包括轮胎8a和轮辋8b。atv通常包括在本文中将进一步详细描述的、以10示出的动力传动系。前轮6通过前悬架12(图6)联接至框架4,并且后轮8通过后悬架14(图7)联接至框架4。atv还包括如在图1和图2中所示的针对单个驾乘者的座椅组件16,但是atv2可以被修改成包含如在美国专利8,678,464或美国专利8,430,442中所描述的针对两名驾乘者的座椅组件,这些专利的主题在此通过参引并入本文。atv2还包括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用于使至少前轮6转向的转向组件18。转向组件18可以类似于在美国专利8,122,993中描述的转向组件,该专利的主题在此通过参引并入全文。

atv2还包括通常由塑性材料形成的外部车身20。外部车身20可以包括用于在骑乘时放置驾乘者的脚的至少脚踏板22,其中,左脚踏板被称为22l并且右脚踏板被称为22r。在转向组件18的前方设置有前机架24并且在座椅16的后方设置有后机架26。应当理解的是,前机架24可以包括多个系紧装置和/或可以包括可动部分,比如用于在骑乘时使用于存储物品的存储腔暴露的罩。

还应当理解的是,后机架26可以包括比如在美国专利8,905,435中描述的一体式系紧部分,该专利的主题在此通过参引并入全文。前机架和/或后机架也可以包括类似于在美国专利no.8,267,034中示出和/或描述的用于接纳膨胀构件的孔28,该专利的主题在此通过参引并入全文。外部车身20也可以包括前仪表板30、前整流罩32、灯荚34、左内面板36、右内面板38(图4)、左侧面板40、右侧面板42和车身挡泥板44。

现在参照图8至图11更详细地描述后机架26。首先参照图8,后机架26包括总体上以50示出的、包括一体式储存腔52和可旋转盖54的一体式储存舱或一体式储存箱。如图9中最佳示出的,腔52与后机架26成一体,也就是说,腔52由整体结构件形成,例如由与后机架一体地模制的塑性材料形成。如图所示,储存舱50设置成使得后机架26限定了以56示出的、限定了侧壁58和下壁60的凹部。随后,下壁60与侧壁62和64成一体,侧壁62和64结合至腔52的侧壁66和68以及下表面70中。如图8和图9a中最佳地示出的,壁60包括限定了通道84的两个肋80和82,该通道84界定腔52。如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在通道84中定位有o型环密封件90,并且o型环密封件90围绕腔52。

参照图8至图9a更详细地描述盖54。如图9中最佳地示出的,顶盖54包括与后机架26的顶表面96大致相符合的顶表面94。盖54包括侧壁100,侧壁100延伸到凹部56中,使得盖在闭合时旋转到凹部中。盖54通过如在本文中更详细地描述的铰链组件102绕后机架26旋转。如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盖54与凹部56相符合并且盖54包括:壁部分100和104、后壁部分106以及限定了以112示出的延伸部的壁部分108和110。延伸部112包括与位于凹部56中的闩锁部分116对应的以114示出的闩锁部件。

应当理解的是,壁部分100、104、106、108和110中的每个壁部分在盖54闭合时均旋转到凹部56中。更特别地,肋80限定了凹部部分使得盖的壁部分旋转到凹部中,即侧壁100旋转到凹部部分56a中,壁部分106旋转到凹部部分56b中,壁部分104旋转到凹部部分56c中,以及延伸部112旋转到凹部部分56d中。

如图8中最佳地示出的,盖54的底侧部包括多个加固肋,即外肋120和内肋122。外肋120以环形的方式围绕盖54并且在盖54的内侧延伸,并且内肋122邻近于盖54的周缘、与肋120基本上平行。盖54还包括多个纵向延伸肋126和多个横向肋128以加固盖54。如图9a中最佳地示出的,外肋120定轮廓成相对于通道84居中,并且因此,当盖54处于闭合位置时,肋120向下延伸到o型环90中以形成关于腔部分52的密封连接。此外,盖54具有过应力保护件以防止损坏铰链102。也就是说,壁100、104、108和110包括凸片130,凸片130限定了支座以限定盖54相对于后机架26的最大偏转量。也就是说,由于盖54形成后机架26的承重部分,盖54被限定有由如图9a所示的距离“y”限定的最小偏转量。也就是说,由于放置在盖54的顶部上的重物,盖54在肋120与o型环92之间的弹性偏转的情况下向下偏转,直到凸片130接触凹部56的表面56e为止。

现在参照图10和图11更详细地描述铰链102。如图所示,盖54的壁106包括凸缘150,并且柱152如图11中最佳地示出的从表面56e向上且向后地延伸。闩锁组件102还包括具有槽156的干涉柱154,槽156具有干涉壁158。闩锁组件102还包括具有第一部分160a和第二部分160b的l形销160,该第一部分160a能够穿过凸缘150和柱152而被接纳,该第二部分160b可以沿图11中箭头的方向移动,从而以与壁158过盈配合的方式被接纳。

最后,设置有系索170以限定极限打开位置,在该位置,系索170可以连接至腔52内的第一位置172以及在盖54的背面上的第二位置174。系索可以通过紧固件例如紧固件176等来附接。

根据上述公开内容,明显的是,储存箱与后机架一体地形成。此外,盖与后机架的顶表面相符合并且形成承载表面,即表面94与表面96相符合,如图9和图9a中最佳地示出的。此外,后机架26包括围绕储存箱的通道84,并且密封件定位在通道内并且围绕储存箱。盖54以可旋转的方式被定位在储存箱上并且盖54在处于闭合位置时接触密封件90。

如本文中所公开的,后机架26形成有凹部56并且盖54配装在该凹部内。盖54能够向下移动至其中盖的一部分接触凹部的底板60的位置。接触底板的该部分包括支座凸片130。

现在参照图12至图18描述车辆的冷却/通风系统。首先参照图1和图4,前面板36被示出为定位在左脚踏板22l的正前方且邻近于左脚踏板22l的后壁,然而前面板38被示出为定位在右脚踏板22r的正前方且邻近于右脚踏板22r的后壁。如图所示,前面板36限定了进气口180并且前面板38限定了进气口182。如图14中最佳地示出的,左面板36被示出为具有面向前的进气口180,该面板36被定位在左脚踏板22l的前壁186的前方。面板36通过如本领域中已知的紧固件192而被联接至下框架部分188和上框架部分190。参照图15,面板38被示出为具有面向前的且被定位在右脚踏板22r的正前方的进气口182。面板38通过紧固件192联接至框架部分188和190。

如图3和图4中所示,除了在左面板40中的小梯形开口190之外,脚踏板22l的侧面板40和脚踏板22r的侧面板42基本上分别与发动机舱隔开,该小梯形开口190提供如图3中所示的发动机机油尺192的入径。如图4中所示,面板42基本上与发动机隔开。侧面板40和42的隔开为驾乘者提供更干净的氛围使得泥和碎片不会从前轮胎溅起并落到脚踏板上或驾乘者身上。然而,将侧面板隔开阻止了来自于发动机的热向外耗散,并且因此,进气口为发动机和其余动力传动部件提供了冷却作用。如图13中最佳示出的,横截面图更详细地示出了空气流动模式。

如图所示,动力传动系10包括发动机200和定位在发动机200的前方的车辆部件202。在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车辆部件202是燃料箱。燃料箱202的位置在车辆的前方形成空气阻挡件,从而导致气流被重新引导至燃料箱202的右侧或左侧。应当理解的是,车辆部件可以是除了燃料箱外的其他部件,例如车辆部件可以是储存舱,并且燃料箱可以布置在其他地方。进气口180和182接收气流并且将气流重新引导通过空气通道并且引导到如图13中所示的发动机舱的内侧和侧面板40和42的背面上以及发动机200的任一侧上。发动机200被联接至排气系统204,使得通过进气口180和182的气流向后移动穿过车辆并且还冷却排气装置204。

参照图17和图18,将更详细地描述脚踏板22r和22l。首先参照图17,右踏板22r的面板部分42通过脚踏板22r的后壁210和面板部分212和214一起限定。面板部分212包括下凸片216,该下凸片216通过紧固件220与右脚踏板22r中的通道218联接。同时,面板部分214通过紧固件226联接至面板部分212。如图16中最佳地示出的,联接至脚踏板22r的侧壁210的所述两个面板部分212和214封围脚部空间的一侧。脚踏板22l被示出在图18中,其中,孔190一体地形成在脚踏板22l的面板部分40中。

因此,根据以上公开内容明显的是,空气通风系统包括邻近于车辆前部的至少一个进气口,以用于将空气向后引导以冷却发动机舱。虽然示出了两个进气口,但可以想到的是,全地形车辆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口。如图13中所示,进气口180、182邻近于前轮6的最后部的位置而纵向地定位。此外,右进气口182和左进气口180被侧向地定位在前地面接合构件的最内部位置的内侧。此外,框架包括上框架轨道和下框架轨道,并且右进气口182和左进气口180在竖向上被定位在上框架轨道与下框架轨道之间。最后,右进气口182和左进气口180在侧向上被定位在车身面板40、42的外侧。

如所公开的,全地形车辆2还包括在发动机的前方、形成空气阻挡件的车辆部件,其中,右进气口182和左进气口180被侧向地定位在车辆部件的最外侧位置的外侧。如所公开的,车辆部件是燃料箱202。此外,侧面板40、42(具有进气口180、182)比在侧面板敞开(没有进气口)的情况下更凉。结果表明,该温度下降大概15%到20%或更冷约20°f(华氏度)。

现在参照图19描述总体上以230示出的一体式系紧装置。如图19中所示,机架框架以232示出,机架框架通过直立的角撑板236联接至上框架轨道234。机架框架232包括大致纵向的延伸部分240(图19中仅可以观察到延伸部分中的一个延伸部分)和水平延伸部分242。系紧杆250和252比如通过焊接直接联接至机架框架232。

如图所示,车身挡泥板44包括后面板254,该后面板254具有沿车身挡泥板44的边界边缘(marginaledge)的侧壁256。壁254包括围绕开口262的直立的周缘壁260。壁260包括凹形部分264并且壁256包括凹形部266。应当理解的是,壁256坐置成与后机架框架232齐平,使得系紧杆通过开口262向上伸出。同样如图所示,后机架26包括具有直立的凹穴272的侧边界边缘270。凹穴272限定了开口274和凹形区域276。

当机架26被定位在车身挡泥板44上时,系紧杆配装在凹穴272内、邻近于凹形区域276,以便不会阻塞开口274。因此,系紧带可以定位成穿过开口274或穿过凹形区域276,使得系紧带上的钩勾住系紧杆250。以这种方式,张力被施加在车辆的框架上而不是施加在塑料车身面板例如挡泥板或机架26上。

以类似的方式,后机架26包括具有孔282的后边界边缘280,该孔282叠置于系紧杆252以用于通过孔282接纳系紧带。

仍参照图19,机架延伸部以290示出,并且联接到凹穴272的顶部,机架延伸部用以提供额外的系紧点以及提供额外的孔28,为了前述所讨论的目的。机架延伸部290以下述方式通过紧固件294联接至后机架26:将紧固件294穿过机架延伸部290的孔296,然后穿过后机架26的孔298,再穿过车身挡泥板44的孔300,并且最后进入到后框架232的螺纹孔302中。额外的紧固件310延伸穿过车身挡泥板44的孔312,然后穿过孔314,并且最后进入到螺纹孔316中。

虽然本发明已经描述为具有示例性设计,但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以进一步修改本发明。因此,本申请旨在覆盖使用本发明的一般原理的任何本发明的变型、使用或改型。此外,本申请旨在覆盖偏离于本公开、但落入本发明所属的领域中已知的或常规实践内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