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25202发布日期:2018-11-02 23:37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系统配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转向节。



背景技术:

转向节的功用是传递并承受汽车前部载荷,支承并带动前轮绕主销转动而使汽车转向。在汽车行驶状态下,它承受着多变的冲击载荷,因此,要求其具有很高的强度。

目前,市场上的转向节,它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以及转向轴孔。传统的转向节因为散热效果较差,导致在其本体表面所形成的内应力有一定的差值,容易导致转向节的变形;并且润滑效果较差,容易在转向的过程发生卡顿,影响转向效果都是目前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润滑好以及实用性强的转向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向节,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第二固定臂以及转向轴孔,所述本体上设有沿转向轴孔周侧设置的若干散热环槽,散热环槽的槽口口径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本体上还设有若干与散热环槽相连通的导热通道,各导热通道一端连接各散热环槽,且各导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环槽,储油环槽包括与各导热通道连接且设置于转向轴孔内壁上的储油环槽A以及与储油环槽A相连通且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转向轴孔内壁上的储油环槽B。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上设有沿转向轴孔周侧设置的若干散热环槽,散热环槽的槽口口径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通过设置的散热环槽,可以在运转的状态下,提高气流的流动性,并且在本体上还设有若干与散热环槽相连通的导热通道,并且各导热通道一端连接各散热环槽,各导热通道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环槽,通过连接的储油环槽,可以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带走一部分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储油环槽包括与各导热通道连接且设置于转向轴孔内壁上的储油环槽A以及与储油环槽A相连通且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转向轴孔内壁上的储油环槽B,通过将储油环槽设置呈储油环槽A以及储油环槽B两个部分,提高了润滑油的流动范围,进而保证了转向的平稳性,并且可以配合散热环槽,增加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环槽A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1.5-1.8之间,储油环槽B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2-2.3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环槽A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1.5-1.8之间,通过将储油环槽A如上述结构设置,为了控制储油槽内润滑油的流动速度,储油环槽B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2-2.3之间,通过将储油环槽B的槽深与槽口口径采用上述比值设置,因为储油环槽B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转向轴孔的内壁上,在确保槽深的同时,控制槽口口径,可以控制储油量,容易在转向轴孔的内壁上形成一层油封层,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油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储油环槽A呈倾斜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油环槽A呈倾斜状设置,通过将储油环槽A设置呈倾斜状,则可以增加润滑油的流动性,进而提高良好润滑效果,并且还可以增加润滑的范围,提高转向的流畅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体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通过在本体上设有的加强筋,提高了对本体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将各加强筋设置于本体和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以及第二固定臂之间,则提高了各部分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本体,10-散热环槽,11-导热通道,120-储油环槽A,121-储油环槽B,13-加强筋,2-销轴座A,3-销轴座B,4-销轴座C,5-第一固定臂,6-第二固定臂,7-转向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节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转向节,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上的销轴座A2、销轴座B3、销轴座C4、第一固定臂5、第二固定臂6以及转向轴孔7,本体上设有沿转向轴孔7周侧设置的若干散热环槽10,散热环槽10的槽口口径由一端往另一端逐渐减小,通过设置的散热环槽10,可以在运转的状态下,提高气流的流动性,并且在本体1上还设有若干与散热环槽10相连通的导热通道11,并且各导热通道11一端连接各散热环槽10,各导热通道11的另一端连接有储油环槽,通过连接的储油环槽10,可以通过润滑油的流动,带走一部分的热量,进而提高散热效果,储油环槽包括与各导热通道11连接且设置于转向轴孔7内壁上的储油环槽A120以及与储油环槽A120相连通且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转向轴孔7内壁上的储油环槽B121,通过将储油环槽设置呈储油环槽A120以及储油环槽B121两个部分,提高了润滑油的流动范围,进而保证了转向的平稳性,并且可以配合散热环槽10,增加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环槽A120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1.5-1.8之间,通过将储油环槽A120如上述结构设置,为了控制储油槽内润滑油的流动速度,储油环槽B121的槽深与槽口口径之间的比值在2-2.3之间,通过将储油环槽B121的槽深与槽口口径采用上述比值设置,因为储油环槽B121呈左螺旋状或呈右螺旋状设置于转向轴孔7的内壁上,在确保槽深的同时,控制槽口口径,可以控制储油量,容易在转向轴孔7的内壁上形成一层油封层,则可以进一步提高出油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储油环槽A120呈倾斜状设置,通过将储油环槽A120设置呈倾斜状,则可以增加润滑油的流动性,进而提高良好润滑效果,并且还可以增加润滑的范围,提高转向的流畅程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本体1上还设有若干加强筋13,通过在本体1上设有的加强筋13,提高了对本体1的结构加强效果,并且将各加强筋设置于本体和销轴座A、销轴座B、销轴座C、第一固定臂以及第二固定臂之间,则提高了各部分与本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