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架的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1990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车架的充气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自行车具有充气功能,特别是使自行车三角架具有充气功能的装置。
自行车车胎漏气以及气压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现有的自行车上又不存在充气装置。骑车的人若怕中途漏气,须带上充气筒。但这又很不方便,而且也不经济。因为,这要求购买的自行车的人要同时购买一个充气筒。以往虽有一些关于自行车实现自我充气方面的方案,但由于都带有一些成本高,或易损坏的不足之处,厂家很少生产。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成本底,结构简单,耐使用又方便的自行车充气装置,可随时随地对自行车进行充气。以至解决漏气问题,灰复自行车行驶功能。
本发明的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把自行车车架的立管下端封死作充气筒筒管。把该管内的鞍管,下端安上活塞,做充气提压杆。把车架的下管两头封死作气筒的高压仓。立管与下管的下端用小通管连通。通管中放一活动的塑料小球,可以在充气过程中自动的将通管塞断或顺通,以实现高压充气。在立管上端有一个以手轮转动而将鞍管卡死固定或松活的手动装置。使用时将自行车停放平稳,松转手轮,之后提起座位下压即可。充完气,重新调整好鞍座高度,旋紧手轮将鞍管卡死,固定鞍座,人又可坐在位上行车。本发明使用方便,成本增加小,使用者受益却大。可以在因气门芯不紧或芯内皮管被压裂等缘故而漏气时随时修补充气。这样还便于验证漏气原因是在气门嘴还是在橡皮胎,是否需要修补。如果在没有补胎条件下发生的轻微漏气,可在行驶过程中段落地充气,以便完成行驶任务。这样使用者就消除了对橡皮胎易破性所怀的那种特有的反感心理,提高了自行车的使用性。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是
图1A部分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剖视图图4是图2的俯视图图5是
图1B部分的剖视图图6是图2去手轮(14)的左视图立管(1)的底部焊封一个1.5毫米厚的圆铁片(2),立管(1)上端的后接头通过螺钉旋紧在后接头(3)的耳朵(4)上。使后接头(3)紧固在立管(1)上端。后接头(3)的上底面有一圆盖子(5)。盖子(5)中间开一梯形缺口,缺口上焊接一个槽形凹铁框(6),该铁框(6)成空心的且没有上底面的梯柱形。凹铁框(8)半包围着成梯柱形管的鞍管(7)。鞍管上端伸出凹铁框(6)的部分安着鞍座(8),下端安上活塞(9)伸进铁架管(1)的底部。鞍管(7)的上底面加工有成排的螺纹状的横向纹条(10)。纹条(10)上紧贴着一个铸铁块(11)。铁块(11)上也加工有与纹条(10)完全相同的横向纹条。两纹条可相咬合与脱开。与铁块(11)共体的在铁块(11)上拱起的桥(12)中间加工有一个孔(13)。一头安着手轮(14)的螺栓(15)另一头被削成直径更小的圆柱(16)。圆柱(16)伸进孔(13),套上铁圈(17),外插开口销(18)。这样铁块(11)与螺柱(15)就连在一起。螺栓(15)则是旋在螺母(19)之中,螺母(19)被固定在桥形铁片(20)上。铁片(20)拱在铁块(11)之外,两脚分别焊接在梯形凹铁(6)的两条上底边上。在车架的下管(21)上,取一段封死两边制成(22)。高压仓(22)上开一出口(23)。一个空心螺栓(24)对着出口(23)焊在上面。接着一只有三个孔口的“卜”形管(25),“卜”形管(25)的储气孔(26)对着空心螺栓(24)的孔口。中间垫一环橡皮圈(27)。一个螺母(28)一头抱着储气孔(26)大出的部分(29),一头用其内螺纹与螺栓(24)的外螺纹旋合。“卜”形管(24)的进气孔(32)与空心螺栓(33)的接合,同样是由一个螺母(34)一头抱着“卜”形管(25)进气孔(32)口大出的部分(35),一头用其内螺纹与螺栓(33)的外螺纹旋合。螺栓(33)则是焊在立管(1)底部的圆孔(36)上。螺栓(33)的孔道(37)一头大一头小。孔道中含一个塑料小球(38)。小球(38)平时落在孔道(37)向着立管(1)一端的孔道(37)的底部。该底部孔道呈碗状宿小,把球(38)向着立管(1)的一侧环形抱住,孔道塞断。
充气时,旋转手轮(14),脱开小铁块(11)与鞍管(7)相咬合的纹条。之后拿起鞍管(7)上端的鞍座(8)下压。鞍管(7)下端的活塞也随之向下。立管(1)内形成气压,通向底孔(36)托起塑料球(38)到螺柱(33)通孔(37)的上部分。这时垫在螺栓(33)与“卜”形管(25)进气孔(32)口之间的一环被加工成“ ”形的橡皮圈(39),以中间一横(40)挡住被气压托起的塑料球(38),这样球(38)就被控制在螺栓(33)通孔(37)的上部分。该部分管孔直径大于塑料球(38)的直径。于是使气压通过螺栓(33)通孔,流向“卜”形管(25)道。此时一部分气压经出气口(30)通向橡皮管(31),往外充气。一部分气压则流向储气孔(26),蓄入高压仓(22)。当又提起鞍座(8)带起活塞(9),立管(1)内的气压减小。这时橡皮球(38)在自身重量及进气孔外的气压这两个因素的作用下,重新落入螺栓(32)通孔(37)的底部,塞死孔道。使高压仓(26)储存的气压,不会重新流回立管(1)内,而是继续向出气孔(30)向外充气。充完气压下鞍座(8),并选择好鞍座(8)的高度,旋转手轮(14)使铁块(11)压向鞍管(7),将鞍座(8)固定。另外在车架的前管上焊住一个外形如同气门嘴的铁杵子(40)。充完气时,收起橡皮管(31),使皮管(31)头上的咬子(40)如充气状咬在铁杵子(40)上。这样可以置好橡皮管。
如果当心车子停放在外时被人拿去充气。可以给车配上一条适当长度的链条,链条的两头各连着一个小铁环,一环上死在手轮(14)上,一环套进车锁。当车锁上,再转手轮(14),手轮(14)就会被链条缠住。这样,鞍管也就无法松开充气。
权利要求1.一种由自行车车架的立管(1)、下管(21)、以及车的鞍座(8)、鞍管(7)组成的充气装置。其特征在于立管(1)下端被封死。上端有一个手轮(14)装置。下管(21)中的一段被两头封死。鞍管(21)成梯柱形,并在其上底面加工出条纹。鞍管(21)下头安上活塞,伸进立管(1)的底部。立管(1)的底部与下管(21)之间有一通管。通管中有一活动的小球(38)。
2.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车架的立管(1)即是充气筒筒管。
3.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气筒的高压仓(22)设在车架下管(21)之中。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鞍管(7)即是充气筒的充气提压杆。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手轮(14)的转动可将鞍管卡死固定或松活。
6.权利要求2、3或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立管(1)的底部与高压仓(22)之间用通管连通。
7.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通管中有一个可在充气过程中自动将通管塞断或顺通的小球(36)。
8.权利要求6、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通管中供小球(36)活动的部分被加工成向着高压仓(22)的一头管孔直径大于小球(36)的直径,向着立管(1)的一头管孔直径小于小球(3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自行车车架具有充气功能,可随时随地对自行车进行充气装置。该装置是把车架立管制成气筒管。该管内的鞍管作充气提压杆。立管上端安一个手轮,通过旋转可以将鞍座管卡死固定或松活。再用车架下管两头封死,制成高压仓。当松开手轮,提起鞍座下压,即可实现高压充气。使用完旋紧手轮,鞍座固定,人又可坐上行驶。
文档编号B62K19/42GK2229408SQ9522061
公开日1996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1995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8月19日
发明者黄其安 申请人:黄其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