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56911阅读:6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尤其是一种结构简单,同时可减轻整体重量的前叉避震结构。
一般自行车为避免因路面颠簸而造成过大震动,会在自行车上设置避震结构以吸震,而自行车的避震结构大都设置在前叉或后叉管上,以便吸收或消除来自前轮或后轮的震动力,而一般前叉管的避震结构主要是设置在前叉管的两前叉上,然而这种惯用的前叉管避震结构虽可达到其原有的避震效果,但是因其需在两前叉上同时设置两组相同的弹簧或避震结构,所以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重量较大。现有技术中(如图6所示),以单一弹簧来吸收前叉管震动力的前叉避震结构,是在把手立管40底端设置有一与前叉管42相结合的连动杆44,并于连动杆44外侧套设一弹簧46,当前轮受力震动时,可通过该弹簧46来吸震,以达到一定的吸震效果。然而这种常用的前叉避震结构虽可适当地减轻整体设置的重量,但结构较为复杂,制造、组装及维修都较为不易,并且因弹簧46是套设于连动杆44外侧而受限于自行车车架整体尺寸的大小,其弹簧46的压缩行程较小,同时滑动间隙与弹簧46的强度无法对不同体重的骑乘者做调整,所以吸震效果有所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同时可适当减轻整体重量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并能提高前叉避震结构的吸震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在自行车前叉管的顶端设置有一中空头管部,并于头管部上套有一顶端连接有把手的把手立管,在所述头管部底端设有一螺纹底盖,在头管部顶端内侧轴向设有数个夹制面,在每一夹制面中各设置有一夹制片,于头管部周缘设置有一与其中一个夹制面相对的螺孔,螺孔内设一用于顶紧夹制片的螺栓;在把手立管底端形成有一套入前叉管中的结合部,在结合部周缘相对于各夹制面的位置上设有可供夹制片抵靠的削平面,在把手立管内部设置有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顶置于把手立管及底盖的弹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在自行车前叉管的顶端设置有一中空头管部,并于头管部上套有一顶端连接有把手的把手立管,在把手立管内部设置有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顶置于把手立管及底盖的弹簧及缓冲块,因弹簧及缓冲块等吸震结构均设置于把手立管内部,所以弹簧的压缩行程不受自行车车架大小的限制,可以适当地增加压缩行程来达到提高前叉避震结构的吸震效果,而且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同时可减轻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的整体重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6为现有技术的前叉避震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1、图2所示,其主要是在自行车前叉管(10)的顶端设置有一中空管状的头管部,并于头管部上套有一顶端连接有把手的把手立管(20),在头管部底端设有一螺纹底盖(18),在前叉管(10)的头管部顶端另有一夹制部,夹制部的内缘面上轴向设有数个夹制面(12),在每一夹制面(12)中各设置有一夹制片(17),夹制片(17)可用具有耐磨性能的铁弗龙材料制成,于夹制部的周缘设置有一与其中一个夹制面(12)相对的螺孔(14),该螺孔(14)内设有一用于顶紧夹制片的螺栓(16);前叉管(10)的夹制部中可套设把手立管(20),在把手立管(20)底端形成有一套入前叉管中的结合部(22),在结合部(22)周缘相对于各夹制面(12)的位置上凹设形成有数个可供夹制片(17)容置的削平面(222),由此当螺栓(16)旋入前叉管(10)上的螺孔(14)时,可让螺栓(16)抵压其相对应夹制面(12)中的夹制片(17),使夹制片(17)抵压贴靠于结合部(22)的削平面(222)上,并配合其他夹制片(17,如图3所示)让把手立管(20)底端的结合部(22)与前叉管(10)的头管部组合定位于相应的位置上。
把手立管(20)内缘面与结合部的交接处形成有一抵压斜面,如图2、3所示,并于把手立管(20)内部套设有一抵靠于抵压斜面(202)的顶压盖(24),于顶压盖(24)底端设置有一弹簧(26),而弹簧(26)的另一端则可直接或间接顶置于前叉管(10)头管部上的底盖(18)。
当自行车骑行前轮产生震动而使前叉管(10)随之震动上移时,如图3、图4所示,可借助于设在前叉管(10)头管部底端的底盖(18)推压弹簧(26),此时因弹簧(26)顶端的顶压盖(24)是与把手管(20)内的抵压斜面(202)相抵靠,所以顶压盖(24)受抵压斜面(202)的限制定位,不会受弹簧(26)的推顶而相对把手立管(20)移动,可使弹簧(26)于顶压盖(24)与底盖(18)间相对压缩,以便利用弹簧(26)吸收来自前轮及前叉管(10)的震动力,并避免该震动力传至把手立管(20)及把手上。
底盖(18)的中央上设有一内螺孔(182),在内螺孔(182)中设有一推动螺柱(19),于推动螺柱(19)顶端套有顶持于弹簧(26)底端的底推盖(28)。当前叉管(10)受震上移时,通过推动螺柱(19)及底推盖(28)来压缩弹簧(26),让弹簧(26)产生一定的吸震效果;当转动底盖(18)或推动螺柱(19)以调整底盖(18)与头管部内螺纹或推动螺柱(19)与底盖(18)内螺孔(182)间的旋合深度时,可压缩弹簧(26),使弹簧(26)产生一定的预变形,用以调节不同的使用情况。
弹簧(26)与把手立管的顶压盖(24)间设置有一缓冲块(25),如图5所示,弹簧(26)与缓冲块(25)间设置一推块(27),如此可利用弹簧(26)与缓冲块(25)来共同吸收传至前叉管(10)的震动力,以提高吸震效果;另外在前叉管(10)头管部的顶缘可套设一环状的限止套环(15),借助于限止套环(15)可避免夹制片(17)等结构自前叉管(10)的顶缘脱出。
前叉管(10)的头管部内可分别设置有两套设于把手立管(20)结合部(22)上的套环(15)、(152),并且两套环(15)、(152)是分别位于夹制片(17)的顶部与底部两侧,因此可用套环(15)、(152)减小前叉管(10)与把手立管(20)间相对移动时的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前叉管(10)内利用各夹制面(12)与夹制片(17)及螺栓(16)来夹持把手立管(20),使把手立管(20)与前叉管(10)相结合,又在把手立管(20)内设置有弹簧(26)、缓冲块(25)等结构,因此可通过弹簧(26)及缓冲块(25)吸收来自自行车前轮及前叉管(10)的震动力,同时因弹簧(26)及缓冲块(25)均设于把手立管(20)内部,能适当地延长弹簧(26)及缓冲块(25)的压缩行程,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同时可适当减轻整体重量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并能提高前叉避震结构的吸震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主要是在自行车前叉管的顶端设置有一中空头管部,并于头管部上套有一顶端连接有把手的把手立管,其特征在于在头管部底端设有一螺纹底盖,在头管部顶端内侧轴向设有数个夹制面,在每一夹制面中各设置有一夹制片,于头管部周缘设置有一与其中一个夹制面相对的螺孔,螺孔内设一用于顶紧夹制片的螺栓;在把手立管底端形成有一套入前叉管中的结合部,在结合部周缘相对于各夹制面的位置上设有可供夹制片抵靠的削平面,在把手立管内部设置有两端分别直接或间接顶置于把手立管及底盖的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立管与结合部交接处的内缘面上形成有一抵压斜面,并于把手立管内部套设有一与抵压斜面相互抵靠且可套设于弹簧一端的顶压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上有一内螺孔,在内螺孔中有一推动螺柱,于推动螺柱上设置有一抵靠于弹簧一端的底推盖。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把手立管间设置有一缓冲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缓冲块间设置有一推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管内设置有套设于把手立管结合部的套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环分别设置于夹制片的顶部及底部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前叉避震结构,它在自行车前叉管的顶端设置有一中空头管部,在前叉管内利用各夹制面与夹制片及螺栓来夹持把手立管,使把手立管与前叉管相结合,又在把手立管内设置有弹簧、缓冲块等结构,因此可通过弹簧及缓冲块吸收来自自行车前轮及前叉管的震动力,同时因弹簧及缓冲块均设于把手立管内部,能适当地延长弹簧及缓冲块的压缩行程,从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并能提高前叉避震结构的吸震效果。
文档编号B62K21/20GK2349117SQ9824620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6日
发明者廖学湖 申请人:信隆车料(深圳)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