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式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227041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倾斜式转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备用于调节方向盘的上下位置的倾斜机构以及用于在碰撞事故时保护与方向盘碰撞的驾驶员的冲击吸收装置的倾斜式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如图8所示,转向装置被构成为将方向盘I的运动经转向主轴2向转向齿轮传递,将转向角赋予左右的操控轮3。另外,为使方向盘I和驾驶员的位置关系根据驾驶员的体格、驾驶姿势来变化而具备调节方向盘I的前后位置以及上下位置的功能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被广泛使用。
[0003]图9以及图10表示日本特开2011-218941号公报记载的以往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该转向装置具备电动式助力转向装置,具备:在后端部固定了方向盘I的转向主轴2 ;将该转向主轴2旋转自由地支撑在其内侧的转向柱4 ;用于将辅助扭矩赋予该转向主轴2的操控力辅助装置5 ;和用于基于该转向主轴2的旋转使拉杆6位移的转向齿轮单元7。另外,前后方向是指车辆的前后方向。
[0004]转向主轴2通过将内主轴8和外主轴9可进行旋转力的传递并且可进行轴方向的相对位移地组合而构成。通过内主轴8和外主轴9的轴方向的位移,除可进行方向盘I的前后位置的调节外,还可在碰撞事故时,使转向主轴2的全长缩小,缓和对碰撞到方向盘I的驾驶员的冲击。
[0005]转向柱4被构成为,在被配置在前侧的内柱10的后端侧部分可进行轴方向的相对位移地外嵌被配置在后侧的外柱11的前端侧部分,由此可与转向主轴2 —起进行轴方向的扩缩。内柱10的前端部被结合固定在构成操控力辅助装置5的齿轮壳12的后端面。另外,内主轴8被插入齿轮壳12内,内主轴8的前端部与构成操控力辅助装置5的输入轴结合。在该输入轴上经扭力杆连结着构成操控力辅助装置5的输出轴13,输出轴13的前端部从齿轮壳12的前端面突出,经中间轴以及自由接头与转向齿轮单元7连结。
[0006]内柱10由前侧支撑托架14经齿轮壳12被支撑在车身15的一部分。另外,齿轮壳12由前侧支撑托架14被支撑成以枢轴16为中心摆动自由。另外,外柱11的靠前端部分由后侧支撑托架17支撑在车身15的一部分。另外,后侧支撑托架17在被施加朝向前方的强的冲击的情况下,可向前方脱离地被支撑在车身15上。
[0007]为使后侧支撑托架17可向前方脱离,如图10所示,在构成后侧支撑托架17的左右I对支撑板部18的每一个的上端部向转向柱4的侧方突出地设置有结合板部19。在每一个结合板部19形成切口 20,以在结合板部19的后端缘开口。而且,在每一个切口 20中卡定由未图示出的螺栓固定在车身15上的封闭容器21。在每一个封闭容器21的左右侧面形成有用于使结合板部19中的切口 20的左右侧缘部卡合的卡合槽22,在其中间部形成有用于使前述螺栓插通的上下方向通孔23。
[0008]在碰撞事故时,从驾驶员的身体经方向盘1、转向主轴2向转向柱4施加朝向前方的大的冲击载荷。由此,转向主轴2以及转向柱4具有一面吸收其冲击的能量一面使全长缩小的倾向。此时,虽然后侧支撑托架17具有与外柱11 一起向前方位移的倾向,但是,封闭容器21均与前述螺栓一起停止在原来的位置。其结果为,封闭容器21均从切口 20向后方脱出,允许方向盘I向前方的位移。利用这样构成的冲击吸收机构,在碰撞事故时,吸收从驾驶员施加给方向盘I的冲击能量,谋求保护驾驶员。
[0009]另外,为了可调节方向盘I的前后位置以及上下位置,外柱11可在前后方向以及上下方向位移地被支撑于后侧支撑托架17。更具体地说,在外柱11的前端部下表面一体地设置具有在宽度方向相互隔离的I对被夹持部24的柱侧托架25。另外,在这些被夹持部24的相互匹配的位置分别形成在前后方向伸长的柱侧通孔26。另外,在后侧支撑托架17的每一个的支撑板部18中相互匹配并且与柱侧通孔26的前后方向一部分匹配的部分,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伸长的车身侧通孔27。而且,在被夹持部24由支撑托架17的支撑板部18夹持的状态下,使结合螺母29拧合在杆状部件28的另一端,该杆状部件28从一方到另一方(从图10的右侧到左侧)插通柱侧通孔26以及车身侧通孔27。结合螺母29通过调节手柄30而旋转自由。
[0010]基于调节手柄30的操作,结合螺母29旋转,使结合螺母29和杆状部件28的头部31的间隔扩缩,据此,可使支撑板部18彼此的间隔扩缩,将外柱11固定在后侧支撑托架17,或者将固定解除,另外,可使被夹持部24彼此的间隔扩缩,将外柱11固定在内柱10或者将固定解除。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将结合螺母29和头部31的间隔扩开的状态下,能够在杆状部件28可以在柱侧通孔26的内侧位移的范围(伸缩调节范围)内,使外柱11相对于内柱10在前后方向相对位移,进行方向盘I的前后位置的调节。另外,能够在杆状部件28可以在车身侧通孔27的内侧位移的范围(倾斜调节范围)内,使转向柱4以枢轴16为中心在上下方向摆动位移,进行方向盘I的上下位置的调节。
[0011]另一方面,图11表示日本特开2006-159920号公报记载的具备赋予转向柱4a向上方的推压力的施力弹簧32的以往的倾斜式转向装置。施力弹簧32是所谓的双扭弹簧,通过对弹簧钢制的I根线材施加折曲加工等而形成,将被设置在线材的靠两端部分的I对螺旋弹簧部33配置在后侧支撑托架17a的前方,并且,在通过将I对螺旋弹簧部33扭转而在这些螺旋弹簧部33产生扭转方向的弹力的状态下,使施力弹簧32的两端部卡合在被设置在后侧支撑托架17a的前端的前板部34的一部分,并且,在通过由线材的中间部构成的推压部35使向上方的推压力作用于转向柱4a的状态下进行组装。
[0012]通过设置施力弹簧32,防止在操作了调节手柄30时,转向柱4a因重力向下方摆动,并且,能够谋求减轻调节转向柱4a的高度位置时所需要的力。但是,在将施力弹簧32作为图9以及图10所示的具备冲击吸收机构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中的转向柱4的支撑机构来应用的情况下,在二次碰撞时,施力弹簧32也与卡定着施力弹簧32的两端部的后侧支撑托架17和外柱11 一起向前方位移,螺旋弹簧部33碰撞于构成操控力辅助装置5的齿轮壳12的后端部等被配置在施力弹簧32的前方的部件,存在阻止施力弹簧32进一步向前方位移的可能性。
[0013]当在阻止了施力弹簧32进一步向前方位移的状态下,后侧支撑托架17以及外柱11欲进一步向前方位移的情况下,在没有解除施力弹簧32向后侧支撑托架17a的卡定状态的情形,存在施力弹簧32在齿轮壳12的后端部和后侧支撑托架17之间顶住,妨碍后侧支撑托架17以及外柱11向前方的平滑的位移的可能性。
[0014]另外,在二次碰撞时,即使解除了施力弹簧32的向后侧支撑托架17的卡定状态,若后侧支撑托架17进一步向前方位移,则存在如下的可能性:后侧支撑托架17和螺旋弹簧部33在前后方向上干涉,成为后侧支撑托架17a向前方的位移的障碍,妨碍后侧支撑托架17以及外柱11向前方的平滑的位移。另外,这样的状况在将二次碰撞时转向柱4a以及后侧支撑托架17a可向前方位移的冲击吸收机构应用到图11所示的倾斜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也是同样。
[0015]在先技术文献
[0016]专利文献
[001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8941号公报
[001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599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9]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0020]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下的构造:即使是在将用于使向上方的推压力作用于转向柱的施力弹簧应用到具备冲击吸收机构的倾斜式转向装置的情况下,在二次碰撞时,施力弹簧也不会干涉,转向柱以及支撑托架能够平滑地向前方位移。
[002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2]本发明是一种具备施力弹簧的倾斜式转向装置,该施力弹簧以被架设在转向柱和支撑托架之间的状态被设置且用于使向上方的推压力作用于该转向柱,其特征在于下述结构:当在二次碰撞时,在前述转向柱以及前述支撑托架的行程的中途,前述施力弹簧与这些部件一起向前方位移,在该施力弹簧与被配置在更前方的部件在前后方向上干涉的情况下,解除该施力弹簧向前述支撑托架的卡定状态,允许前述转向柱以及前述支撑托架进一步向前方位移。另外,在本发明中,行程在具备伸缩机构的构造的情况下,是指二次碰撞时的转向柱可在前后方向(轴方向)收缩的长度,在不具备伸缩机构的构造的情况下,是指二次碰撞时的转向柱可向前方位移的长度。
[0023]具体地说,本发明的倾斜式转向装置具备转向柱、支撑托架和施力弹簧。前述转向柱具备经由被设置在宽度方向的枢轴支撑于在车身上固定的部分的前部,能够以该枢轴为中心摆动位移,并且,在内侧旋转自由地支撑转向主轴。在该转向主轴的后端部支撑固定方向盘。另外,前述支撑托架具备:能够向前方脱离地被支撑在车身上的结合板部;和I对支撑板部,向下方垂下地被固定在该结合板部,能够通过相互的间隔的扩缩而成为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并保持前述转向柱的状态,和能够进行前述转向柱的前述摆动位移的状态。
[0024]更具体地说,在前述转向柱的轴方向一部分设置有柱侧托架。另外,在前述I对支撑板部的相互匹配的部分设置在上下方向伸长的车身侧通孔,在前述柱侧托架中与前述车身侧通孔匹配的部分在宽度方向贯通地设置柱侧通孔。另外,在具备伸缩功能的转向装置的情况下,该柱侧通孔在前后方向伸长。设置杆状部件,以在宽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