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式电动车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924756阅读:来源:国知局
定包括锁定构件79。在该情况下,连接件71可以包括与线78相连接的部分。
[0143]锁定构件79优选约束连接件71在与连接件71的运动方向(由电池30的振荡引起)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连接件71由于电池30的振荡而竖直运动。因此,锁定构件79优选约束连接件71在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上运动。借助于该结构,连接件71的端子71a和71b分别能够顺畅地嵌入到电池30的端子32a和32b中。
[0144]如图11所示,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连接件71的下部设置有接合件74。接合件74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相对表面74b。两个相对表面74b倾斜,使得两个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74b向下逐渐增大。与此相反,如图12所示,锁定构件79包括嵌入到两个相对表面74b之间的间隙中的嵌合部79b。嵌合部79b包括与两个相对表面74b的形状一致的倾斜的外表面。当锁定构件79设置在接合位置处时,嵌合部79b和相对表面74b连接件71在前后方向上运动。锁定构件79和接合件74中每一者的形状并不限于本示例中所示的形状。例如,两个相对表面可以设置在锁定构件79中,并且接合件74可以设置有嵌入到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嵌合部。
[0145]如图11所示,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锁定构件79中,两个相对表面79a分别设置在嵌合部79b的前侧和后侧,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对。两个相对表面79a倾斜,使得两个相对表面79a之间的间隙向下减小。与此相反,接合件74包括嵌入到两个相对表面79a之间的间隙中的嵌合部74a。嵌合部74a具有与两个相对表面79a的形状相一致的倾斜外表面。当锁定构件79设置在接合位置处时,嵌合部74a和相对表面79a约束连接件71的横向运动。锁定构件79和接合件74中每一者的形状并不限于本示例中的形状。例如,两个相对表面可以设置在接合件74中,并且锁定构件79可以设置有嵌入到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隙中的部分。
[0146]如图11所示,电源端子71a的下部71c向下延伸超出底座72。与马达控制单元29相连接的电线经由螺栓71d连接到下部71c。电线71e从信号端71b向下延伸超出底座72。电线71e也连接到马达控制单元29。
[0147]如上所述,壳体盖60构造成围绕轴部60a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运动。线78的端部78a连接到壳体盖60的内表面。如图9所示,例如,线78的端部78a附接到固定于壳体盖60的内表面的附接构件65。当壳体盖60位于闭合位置处时,线78的端部78a与壳体盖60之间的连接位置(Pl)定位在轴部60a的前部。线78从连接位置(Pl)向下延伸,并且比轴部60a更靠前。出于这个原因,当壳体盖60从闭合位置运动到打开位置60时,线78被向上拉。结果,锁定构件79从释放位置运动到接合位置。与此相反,当壳体盖60位于打开位置时,线78的端部78a与壳体盖60之间的连接位置(P2)比轴部60a更靠后。线78从连接位置(P2)处向前下方延伸,同时经过轴部60a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当壳体盖60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时,连接位置(Pl和P2)设置为使得线78经过轴部60a的位置。借助于连接位置(P2),当壳体盖60位于打开位置时,能够防止线78的拉力产生闭合壳体盖60的力。
[0148]如上所述,电池30能够竖直地附接到车体并从车体上拆卸下来。连接件71的端子71a和71b分别竖直嵌入到连接件32的端子32a和32b中。接合件优选设置在连接件71和电池30的一者中,以便约束连接件71与接合件32之间相对竖直运动。接合件构造成在接合位置与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当接合件位于接合位置时,接合件与连接件71和电池30中的另一者相接合,并约束电池30向上与连接件71分离。当接合件位于释放位置处时,接合件释放连接件71和电池30中的另一者,并允许电池30向上与连接件71分离。借助于接合件,在车辆行驶时能够提高连接件71与连接件3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0149]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连接件71设置有接合件75。接合件75被构造成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动。图9所示的示例中的接合件75构造成围绕定位在接合件75的下部的轴部75a在前后方向上运动。与此相反,被接合部32d(由图9中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所示,并参照图16)设置在电池30的前表面,并且接合件75嵌入到被接合部32d中。因此,当接合件75布置在接合件75嵌入到被接合部32d中的接合位置处时,约束电池30向上与连接件71分离。当接合件75向上与被接合部32d分离并且布置在释放位置处时,电池30可以向上与连接件71分呙。
[0150]电动二轮车I设置有用于使接合件75在前后方向上运动的操作件76。例如,操作件76为使用者可操作件。图9所示的示例中的操作件76的上部设置有由使用者操作的被操作部76a。被操作部76a优选设置在电池30的上表面的上方。因此,使用者易于使用被操作部76a。操作件76的下部设置有接合部76b,该接合部与接合件75相接合,以便使接合件75在前后方向上运动。操作件76的示例为杆,并且操作件76包括在接合部76b与被操作部76a之间的轴部76c。因此,当被操作部76a向前运动时,接合部76b围绕轴部76c运动,并且接合件75嵌入到电池30的接被接合部32d中。与此相反,当被操作部76a向后运动时,接合部76b围绕轴部76c向前运动,并且接合件75与电池30的被接合部32d分离。例如,轴部76c由设置在电池壳体50的内表面的支撑件支撑。
[0151]接合件75并不限于以上所提及的示例中的接合件。例如,接合件75可以设置成与电池30的侧表面或后表面相接合。操作件76可能不是杆。
[0152]如上所述,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动二轮车I设置有在横向方向上排列的多个连接件71。如图10所示,多个连接件71分别设置有接合件75。操作件76的下部包括分别与多个连接件71的接合件75相接合的多个接合部76b。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动二轮车I设置有两个连接件71。图10中所示的操作件76包括分别从杆76d(其从轴部76c向下延伸)的下端向右和向左延伸的两个接合部76b。
[0153]电池30相对于连接件71的运动受到约束的结构并不一定限于以上所提及的示例。例如,电池30可以设置有被构造成在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运动的接合件。图13A和13B是示出具有这种构造的电池130的示意图。图13(a)是电池130的主视图,并且图13(b)是沿图13(a)所示的线b-b截取的剖视图。
[0154]电池130的下部包括接合件131。接合件131包括钩部131a。接合件131布置为使钩部131a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围绕轴部131b运动。在图13A和13B中,电池壳体50设置有连接件171。连接件171设置有接合件131的钩部131 a能够嵌入其中的被接合部171 a (诸如,凹部或孔)。
[0155]电池130的接合件131优选设置成与操作件相连地运动,使用者操作该操作件以用于附接并拆卸电池130。操作件被构造成在接合件131与连接件171的被接合部17 Ia相接合的接合位置与接合被解除的释放位置之间运动。因此,可以使电池130的接合件131与连接件171的被接合部17 Ia之间相接合,并且允许经由简单的操作在其之间释放。
[0156]例如,电池130设置有作为由使用者把持的操作件的手提把手133,并且手提把手133和接合件131彼此连接,使得手提把手133的运动与接合件131的运动相关联。
[0157]在图13A和13B所示的示例中,手提把手133包括轴部133a。手提提手133可以围绕轴部133a转动。具体而言,手提把手133构造成在相对于电池130的上表面而言直立的姿态(图13A和13B中的实线所示的手提把手133的姿态,以下,称为使用姿态)与相对于电池130的上表面而言躺着的姿态(由图13(b)中交替的一长两短的虚线所示的手提把手133的姿态,以下,称为非使用姿态)之间运动。轴部133a和接合件131经由连接件134(诸如,线)连接到接合件131的操作部131c。具体而言,轴部133a和接合件131连接到操作部131c,使得当手提把手133在使用姿态时,接合件131布置在释放位置处,并且当手提把手133在非使用姿态时,接合件131布置在接合位置处。在该示例中,轴部133a的端部133b经由连接件134连接到接合件131的操作部131c。操作部131c在轴部133a的径向方向(在图13(a)中向后)上从轴部133a延伸。连接件134与轴部133a之间的连接位置与轴部133a的旋转中心分开。当手提把手133处于使用姿态时,操作部131c被连接件134向上拉,并且接合件131布置在释放位置处。与此相反,当手提把手133处于非使用姿态时,操作部131c被放倒,并且接合件131布置在接合位置处。在该结构中,例如,接合件131被弹簧等压向接合位置。
[0158][电池的结构]
[0159]图14是电池30的俯视图。图15是电池30的侧视图。图16是电池30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4和15所示,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池30具有前后方向细长的大致长方体的形状。电池30包括外壳31。电池单元33布置在外壳31内。配置为管理电池单元33的电池管理控制器34(以下,电池管理控制器简称为控制器)布置在外壳31内。控制器34监控电池单元33的状态(例如,其电压或温度),并控制电池30的充电和放电。控制器34包括配置为向安装在车体上的马达控制单元29发送电池单元33的状态并接收电池单元33的状态的通信模块。
[0160]控制器34布置到电池单元33的前方或后方。在图14和图15所示的示例中,控制器34设置在电池单元33的前方。如图16所示,外壳31包括分别限定外壳31的右部和左部并在横向方向上组装在一起的右外壳半体31R和左外壳半体31L。由于控制器34布置在电池单元33的前方或后方,能够减小电池30的横向(车辆的宽度方向)宽度。外壳31由在横向方向上组装在一起的右外壳半体31R和左外壳半体31L来限定。出于这个原因,用于将外壳半体31R和31L在一起的紧固件31d(例如,螺栓)无需设置在外壳30的右侧和左侧,并且因此还可以进一步减小电池30的横向宽度。
[0161]如图16所示,右外壳半体31R呈上方开口的盒状,并且左外壳半体31L呈右方开口的盒状。右外壳半体31R和左外壳半体31L分别包括位于其边缘上的彼此相对的凸缘31a和31b。凸缘31a和31b通过紧固件31d固定在一起。如图15所示,凸缘31a和31b优选设置在外壳半体31R和31L的各自的整个周界。也就是说,凸缘31a和31b优选分别设置在外壳半体31R和31L的前侧、上侧、后侧和下侧。如上所述,电池30夹在壳体盖60的上弹簧与下弹簧57之间。借助于凸缘31a和31b,可以增强外壳31抵抗外壳31的上表面所接收的来自上弹簧61的力以及外壳31的下表面所接收的来自下弹簧57的力的强度。外壳半体31R和31L不一定设置有各自的凸缘31a和31b。
[0162]如上所述,电池30可以竖直地附接到车体,并且从车体上拆卸下来。也就是说,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动二轮车I包括具有开口的顶部的电池50,并且因此电池30可以竖直地附接到车体,并且从车体上拆卸下来。外壳半体31R和外壳半体31L在横向方向上组装在一起。出于这个原因,可以减小电池壳体50的横向宽度(S卩,车辆宽度)。当壳体由在上下方向上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外壳半体来限定时,电池壳体50的开口需要具有足够的横向宽度,以允许将两个外壳半体固定在一起的紧固件通过电池壳体50的开口。由于外壳半体31R和外壳半体31L在横向方向上组装在一起,电池壳体50的开口无需具有大的宽度来允许紧固件通过电池壳体50的开口。结果,可以减小电池壳体50的横向宽度。
[0163]如图16所示,控制器34包括多个开关元件(例如,场效应晶体管(FET))34a,以控制电池30的充电和放电。电池30优选包括散热件35,以冷却开关元件34a。如上所述,电池30包括连接件32ο如图16所示,在这里所示的示例中的连接件32中,端子32a和32b由绝缘体32c保持。散热件35、连接件32和控制器34定位在与电池单元33相同的方向上。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池30中,散热件35、连接件32和控制器34定位在电池单元33的前方。
[0164]右外壳半体31R和左外壳半体31L的一个外壳半体优选具有的横向宽度比另一个外壳半体的横向宽度大。散热件35和连接件32中的至少一者布置在宽度较大的一个外壳半体中。因此,能够增大散热件35和连接件32的布局的自由度。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池30中,左外壳半体31L的宽度WL大于右外壳半体31R的宽度Wr(参照图14)。如图16所示,在电池30的示例中,连接件32设置在左外壳半体31L中,并且散热件35设置在右外壳半体31R中。因此,具有大宽度的连接件可以用作连接件32。
[0165]如图15所示,连接件32的端子32a和32b优选设置在前后方向的直线上。因此,易于防止电池30的横向宽度增大。散热件35和连接件32的布局并不限于本示例中的布局。例如,散热件35可以布置在具有较大宽度的一个外壳半体中,并且连接件32可以布置在另一个外壳半体中。在该示例中,易于增大散热件35的尺寸。散热件35和连接件32两者可以布置在具有较大宽度的一个外壳半体中。
[0166]如图16所示,在电池30的示例中,凹部31c设置在左外壳半体31L的下部。连接件32嵌入到凹部31c中,并且附接到左外壳半体31L。凹部31c具有与连接件32相对应的尺寸。凹部31c设置在左外壳半体31L的下部的拐角处,并且连接件32限定电池30的前表面、下表面和侧表面。连接件32设置有连接件71的接合件75嵌入到其中的被接合部32d。因此,能够提高连接件32与连接件7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如图15所示,凸缘31a和31b中的每一者优选包括比连接件32的下表面(端子32a和32b露出的表面)更向下突出的部分。因此,能够借助于凸缘31a和31b保护连接件32。
[0167]如上所述,在这里所述的示例中的电池30中,控制器34布置在电池单元33的前方。在该示例中,如图16所示,多个开关元件34a优选附接到基板34b的最前部。因此,能够确保电池单元33与开关元件34a之间的距离。控制器34可以布置在电池单元33的后方。例如,多个开关元件34a优选附接到基板34b的最后部。
[0168]如图16所示,在该示例中,多个开关元件34a沿直线竖直地布置。位于低位置处的开关元件34a优选与连接件32横向布置。借助于该布局,能够减小电池30的竖直高度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