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15667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个实施例,本体部21的前端距离顶盖的前沿的距离是顶盖的长度的0.22倍。如图2所示,本体部21的前端距离顶盖的前沿的距离为LI,顶盖的长度为L2, LI = 0.22L2,但不限于此。
[0039]优选地,本体部21的后端与驾驶室12顶盖的后沿平齐。即,本体部21的后端与驾驶室12顶盖的后沿可以位于同一垂直平面上。进一步优选地,延长部22的前端与顶盖的后沿平齐。延长部22与本体部21可以是一体结构,当然也可以是分体结构。
[004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选地,导流结构2的最高点与货箱111的上表面平齐。由此,导流结构2引导的气流可以直接从货箱111的顶部向后移动,而不至于直接流向货箱111前侧上部,产生对车辆100前进的空气阻力。进一步可选地,导流结构2的最高点也可高于货箱111的上表面。
[004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可选地,射流口 23为长条形且射流口 23的长度方向沿竖直定向,即射流口 2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竖直方向。射流口 23的宽度在L3 = 30mm,如图2中所示。射流口 23的上沿距离导流结构2的最高点的竖向距离为84mm。射流口 23的下沿距离顶盖的上表面的竖向距离为L4 = 41mm,如图2中所示。射流口 23的竖向中心线距离导流结构2的后端面的距离为L5 = 55mm,如图2中所示。
[0042]上述关于射流口 23的尺寸及位置设置的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0043]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的一种实施方式,导流结构2的后端面距离驾驶室12的后表面的距离为驾驶室12的后表面距离货箱111的前表面的距离的0.3倍。如图1所示,导流结构2的后端面距离驾驶室12的后表面的距离为L6,驾驶室12的后表面距离货箱111的前表面的距离为L7,则L6 = 0.3L7。此处,针对导流结构2与驾驶室12和货箱111之间的相对位置设置仅具示意性。
[004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左侧壁和右侧壁上的射流口 23均为一个。S卩,导流结构2上设置有两个射流口 23,分别位于导流结构2的左右侧壁上。通过在导流结构2的左右侧壁上设置射流口 23可以有效地改变驾驶室12两侧气流的流向,减小空气阻力,从而提高燃油的经济性。
[004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还可以包括导流板3,即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左侧导流板的上端设置在延长部22的左侧壁的下端且左侧导流板的前沿设置在驾驶室12的左侧面与后侧面的交界处。简言之,左侧导流板可以设置在延长部22左侧壁的下端,且同时位于驾驶室12左侧面的后部。右侧导流板的上端设置在延长部22的右侧壁的下端且右侧导流板的前沿设置在驾驶室12的右侧面与后侧面的交界处。简言之,右侧导流板可以设置在延长部22右侧壁的下端,且同时位于驾驶室12右侧面的后部。优选地,左右两侧导流板3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0046]作为本实用新型可选地实施方式,左侧导流板相对驾驶室12的左侧面以及右侧导流板相对驾驶室12的右侧面均向外延伸。可选地,左右两侧的导流板3相对驾驶室12的左右侧边可以以一定角度向外延伸的同时,左右两侧的导流板3的最外沿处可以与货箱Ill的左右侧面平齐。且左右两侧导流板3分别与驾驶室12的左右侧面呈流线型过渡。进一步可选地,左右两侧的导流板3相对货箱111的左右侧面可以向外延伸,从而利于左右两侧的导流板3引导气流从货箱111两侧向后流动。
[004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射流结构至少部分地收纳在导流结构2内。由此,利于射流结构和导流结构2彼此之间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空气阻力,从而降低燃油消耗。
[0048]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实施例的车辆100,当车辆100的车速超过30m/s时,气体喷射器工作,且喷射气流的流速为22m/s。在车辆100的车速不高于30m/s时,气体喷射器停止工作。
[0049]例如,可以在车辆100上设置车速传感器,车速传感器可以通过信号发射系统将实时车速传送给控制系统。当车辆100行驶速度低于30m/s时,控制系统可以关闭气泵和气体喷射器,此时由导流结构2发挥正常的被动减阻作用。当车辆100行驶速度超过30m/s时,控制系统控制气泵和气体喷射器的正常工作。
[0050]总而言之,通过设置导流结构2和射流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车辆100前进的空气阻力,降低车辆100气动阻力系数,从而降低了车辆100的油耗。
[0051 ] 对于车辆的其它构造,例如发动机、变速器等均已为现有技术,例如发动机可通过变速器将产生的动力通过变速器的变速作用后输出给车辆的车轮,发动机和变速器可以设置在车架上,对于这些可以采用现有结构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不作详细说明。
[0052]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0053]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主权项】
1.一种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架和驾驶室,所述车架上适于设置货箱; 发动机和变速器,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变速器将产生的动力输出给所述车辆的车轮,所述发动机和所述变速器分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盖上,所述导流结构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射流口; 射流结构,所述射流结构包括:气体喷射器,所述气体喷射器与所述射流口相连且用于通过所述射流口向外喷射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包括: 本体部和延长部,所述本体部设置在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上,所述延长部连接在所述本体部的后侧,所述射流口形成在所述延长部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的前端距离所述顶盖的前沿的距离是所述顶盖的长度的0.22倍,所述本体部的后端与所述顶盖的后沿平齐,所述导流结构的最高点与所述货箱的上表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口为长条形且所述射流口的长度方向沿竖直定向,所述射流口的宽度在30mm,所述射流口的上沿距离所述导流结构的最高点的竖向距离为84mm,所述射流口的下沿距离所述顶盖的上表面的竖向距离为41mm,所述射流口的竖向中心线距离所述导流结构的后端面的距离为55mm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结构的后端面距离所述驾驶室的后表面的距离为所述驾驶室的后表面距离所述货箱的前表面的距离的0.3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壁和所述右侧壁上的射流口均为一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侧导流板和右侧导流板,所述左侧导流板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延长部的左侧壁的下端且所述左侧导流板的前沿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左侧面与后侧面的交界处,所述右侧导流板的上端设置在所述延长部的右侧壁的下端且所述右侧导流板的前沿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右侧面与后侧面的交界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导流板相对所述驾驶室的左侧面以及所述右侧导流板相对所述驾驶室的右侧面均向外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射流结构至少部分地收纳在所述导流结构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辆的车速超过30m/s时,所述气体喷射器工作,且喷射气流的流速为22m/s, 在所述车辆的车速不高于30m/s时,所述气体喷射器停止工作。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射流减阻导流结构的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辆本体,所述车辆本体包括车架和驾驶室,所述车架上适于设置货箱;导流结构,所述导流结构设置在所述驾驶室的顶盖上,所述导流结构的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分别设置有射流口;射流结构,所述射流结构包括:气体喷射器,所述气体喷射器与所述射流口相连且用于通过所述射流口向外喷射气流。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辆,通过设置导流结构和射流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高速气流沿着车辆外侧向后流动,改变车辆周围的气体流向,从而减小车辆的气动阻力系数,提高燃油的经济性。
【IPC分类】B62D37-02
【公开号】CN204323507
【申请号】CN201420820004
【发明人】梅杰, 胡兴军, 宋震, 曹诗佳, 苗月兴, 葛吉伟, 刘飞, 杨瀚博, 王保玉, 郭峰, 李岐飞, 刘宇堃
【申请人】吉林大学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