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及液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1301发布日期:2018-12-25 19:19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及液舱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液体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及液舱。

背景技术

晃荡就是在外界激励下,载液舱体内自由液面的波动现象。它具有强烈的非线性和随机性。当外界激励频率接近自由液面的固有频率时,舱体内液体产生共振,尤其是当接近自由液面的一阶固有频率时晃荡最为剧烈,同时对舱壁作用巨大的冲击压力,会对舱壁结构的安全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通过在液舱内部增加制荡装置可以起到降低冲击压力,保护舱壁结构的作用。目前液舱晃荡的制荡装置主要有固定式和浮动式两种形式。固定式制荡装置需要固定在舱壁上,因此维护和安装较为困难;为了达到不同载液率的制荡效果,往往需要安装多层,因此减小了载液容积。浮动式制荡装置可以根据载液率的变化而变化;但结构复杂,且很难控制其运动范围,晃荡较为剧烈时,往往会与舱壁产生碰撞。

专利号:wo2012/144641a1。专利名称:sloshingpreventingdeviceandsloshingpreventingmethod。发明人荒井诚(横滨国立大学)提出在液货船或者浮式海洋设备的薄膜型液舱中安装多块浮板来抑制液舱晃荡,通过柱状滑轨来引导并限制浮板仅能沿垂向平动,浮板有一定的重量和吃水,位于自由水面附近将液舱分为多个子舱,通过将自由液面固有频率向高频转移来抑制共振的发生。该装置的柱状滑轨的是它的缺点之一,太细柔性太大容易引起轨道变形阻碍了制荡装置发挥作用,太粗又占有大量空间,对原有液舱结构产生影响,而且剧烈的浮板运动可能导致它的端部遭到破坏。该装置的另一缺点是采用实体浮板,该浮板较重,使得液舱晃荡产生的冲击压力通过实体浮板将大部分载荷传递至柱状滑轨上,可能会使柱状滑轨损坏,进而影响制荡装置的功能;经过试验研究,液舱晃荡产生的冲击压力会在实体浮板上产生局部过高的载荷。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及液舱。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浮板和多个滑轨;

多个滑轨分别成对地竖直布置在液舱的纵向舱壁的两侧;

浮板分别嵌入一对滑轨之间,且浮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纵向舱壁;

浮板的下半部分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贯通方向平行于纵向舱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浮板的重量使得当该浮板悬浮在液体中时浮板的水平中心线位于液体的自由液面处。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贯通孔沿着浮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排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贯通孔沿着浮板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排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贯通孔沿着浮板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排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两个浮板沿液舱中纵向竖直中间面对称排布。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液舱中纵向竖直处中间面处设置有浮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浮板到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不小于液舱的纵向长度的1/6。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滑轨的中心点位于纵向舱壁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上。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滑轨包括多层轨道,其中,多层轨道中的最外层轨道安装在纵向舱壁上,多层轨道中的最内层轨道用于嵌入浮板。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滑轨为双向二节滑轨。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浮板在自身厚度方向上垂直设有多个翼部。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制荡装置的液舱,上述液舱还包括:纵向舱壁和横向舱壁。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纵向舱壁固定滑轨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用于嵌入滑轨。

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浮板和多个滑轨;多个滑轨分别成对地竖直布置在液舱的纵向舱壁的两侧;浮板分别嵌入一对滑轨之间,且浮板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纵向舱壁;浮板的下半部分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贯通孔,贯通孔的贯通方向平行于纵向舱壁。本发明实施例采用浮动式制荡装置,相对于固定式制荡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浮动式制荡装置安装简单,易于拆卸和清洗,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浮板固定在滑轨上,浮板伴随着滑轨的滑动而上下滑动,避免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长期使用或者液舱内部液体挤压造成浮板变形,从而造成浮板和滑轨卡死不能上下滑动或者滑动不畅等问题;浮板下半部分设有贯通孔,既保证了浮板有一定的重量,保证其水平方向中心线位于液舱自由液面上或者自由液面附近,又发挥了整流作用,减缓或者避免了液体对舱壁和浮板的撞击。通过上述浮板与滑轨的组装而成的制荡装置,制荡效果更加显著。

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板,浮板的重量使得当该浮板悬浮在液体中时浮板的水平中心线位于液体的自由液面处。这样可以保证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与液舱内液体自由液面重合,或者中心线在自由液面附近移动。因为在液舱运动过程中,液体的自由液面会上下移动,将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控制在自由液面附近,首先能够达到有效的制荡效果;其次,上述设计的浮板可以批量生产,在生产制作浮板时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通过在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以下开孔来控制浮板自身的重量和所受的浮力保持平衡。

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板,浮板上的贯通孔沿着浮板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排布。这样设计的贯通孔,首先减轻浮板自身的重量;其次,在液舱运动过程中,液体前后移动,可以穿过浮板上的贯通孔,贯通孔对液体起到了整流作用,减少了对浮板的撞击。为了使浮板所承受的撞击应力保持平衡,上述的贯通孔沿着浮板自身竖直方向中心线对称排布,保证了浮板局部所承受的应力一致,避免了浮板左右摆动,从而进一方面稳定了浮板与滑轨的连接。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板,浮板上的贯通孔沿着浮板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排布和贯通孔沿着浮板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排布。这样布置的贯通孔,其位置在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部分的完全对称,浮板在液体中所承受的应力也完全对称,浮板不会因为局部应力不同而产生变形。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荡制荡装置,其中每两个浮板沿液舱中纵向竖直中间面对称排布。浮板均匀布置,减少了因浮板之间液舱宽度的不同,液体在自由液面对各个浮板之间撞击应力不同,避免了不同的浮板受力不均匀的现象,从整体上改善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如果液舱纵向长度较长,可以在液舱中纵向竖直处中间面处设置浮板。通过增加浮板的个数来降低液舱纵向长度,这样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提高了制荡效果。

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浮板到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不小于液舱的纵向长度的1/6。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增加浮板,相对减少了液舱的纵向长度的距离,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从而减少了共振的发生。在浮板位置距离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小于1/6的纵向舱壁长度时,浮板距离横向舱壁的距离太近,没有改变共振频率,不会起到制荡作用。当浮板位置距离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大于或者等于1/6纵向舱壁长度时,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制荡效果显著。

7、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滑轨的中心点位于纵向舱壁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上。上述多个滑轨的位置位于液舱纵向舱壁的中间部位,浮板在滑轨上运动的范围最广,能够适应不同载液率的液舱;而且,滑轨会控制浮板的运动范围,在液舱晃荡过程中,浮板不会撞击到液舱的舱壁。

8、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每个滑轨包括多层轨道,其中,多层轨道中的最外层轨道安装在纵向舱壁上,多层轨道中的最内层轨道用于嵌入浮板。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滑轨,最内侧轨道固定浮板,最外侧轨道固定于纵向舱壁上,滑轨的内侧轨道在外侧轨道上相对运动来带动浮板的上下滑动;而现有技术中应用柱状滑轨或者槽状滑轨,浮板在柱状滑轨上或在槽状滑轨内部滑动;首先柱状滑轨太细,柔性过大,容易引起轨道的变形,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其次,柱状滑轨太粗太大占有大量空间,对液舱结构产生影响;而且浮板在槽状滑轨内部滑动,浮板变形或者槽状滑轨变形都会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滑轨小巧灵活,避免了在液舱内部占空间过大对液舱结构产生影响的问题,而且滑轨的内侧滑轨在外侧轨道上相对运动来带动浮板的上下滑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卡死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的问题。

9、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浮板在自身厚度方向上垂直设有多个翼部。翼部的作用首先可以调整浮板自身的重量,使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保持在液舱自由液面附近;其次,增加了翼部可以防止在液舱停止前行或者运行速度较慢时,液舱中的液体在横向方向的波动较大,起到了在横向方向上的制荡作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记载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液率高时液舱晃荡制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1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液舱晃荡制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载液率低时液舱晃荡制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带有翼部的浮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一排贯通孔的浮板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有三排贯通孔的浮板的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图;

其中:

1为液舱;2为浮板;3为滑轨;4为自由液面;5为贯通孔;6为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7为翼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分别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及液舱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了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可以广泛用于液货船、海上或陆地储油罐,以及油罐车等。参照图1-图3所示,该制荡装置至少包括:至少一个浮板2和多个滑轨3;其中,多个滑轨3分别成对地竖直布置在液舱1的纵向舱壁的两侧;浮板2分别嵌入一对滑轨3之间,且浮板2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纵向舱壁;浮板2的下半部分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至少一个贯通孔5,贯通孔5贯穿浮板2的前后表面,贯通孔5的贯通方向平行于纵向舱壁。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规定船头船尾方向的舱壁为纵向舱壁,另外垂直方向为横向舱壁;浮板2的下半部分是指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以下的部分。

液舱1中载有液体时,液舱1在外界激励下,例如,船行驶时船尾提供动力前行,船头和船尾会上下摆动,液舱1的自由液面4会产生波动现象。比如,当液舱1内载有液化天然气或者其他液体时,在外界激励频率接近自由液面4的一阶固有频率(通常情况下,物体有若干个固有频率,其中最低的称为一阶固有频率,主激振频率是实际振动中振幅最大的频率,大多数情况下是第一阶固有频率)时,产生共振现象,此时液舱1内液体晃荡最为激烈,对舱壁或者舱顶产生的冲击载荷最大。

因为船在运动过程中会前后摆动,液体流动主要是沿纵向运动,在纵向上晃动,对舱体破坏最为剧烈,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是在液舱内纵向舱壁上布置具有贯通孔的浮板,且从图1-图3中可以看出,浮板2自身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在自由液面4附近。参照图4和图5所示,当液舱1内的载液率降低时,浮板2会伴随着液体的降低而下降,此时,浮板2自身水平方向的中心线还保持在自由液面4附近,即浮板2随着自由液面4的波动而上下运动,浮板2将自由液面分割成若干部分,相当于减小了液舱1的纵向长度,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减少了共振的发生。

当液舱1在运动过程中,液舱1内的液体会拍打在浮板2上,对浮板产生一个撞击的力;因为浮板2下半部分沿水平方向设有贯通孔5,液舱1内自由液面4以下的液体会穿过浮板2上的贯通孔5,减少了液体对浮板2的撞击力,且浮板2上的贯通孔5对于液体具有整流作用,液体流动更加均匀,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晃荡的冲击载荷,同样降低了晃荡的自由液面沿着舱壁爬高,降低了液体对舱壁的撞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适用于任何载液率的液舱,安装在液舱的纵向舱壁上的滑轨使浮板运动更加灵活,并限制了浮板在竖直方向规定的范围内随着液舱内液体的自由液面而上下移动。而且,由于连接有滑轨,浮板在液舱晃荡过程中移动范围不会过大,避免了对液舱顶部和底部的撞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制荡装置,相对于固定式制荡装置,本装置安装简单,易于拆卸和清洗,方便后期维护和保养;浮板固定在滑轨上,浮板伴随着滑轨的滑动而上下滑动,不是浮板在轨道上的运动,在长期使用或者液舱内部液体加压造成浮板的局部变形,浮板微小的变形就可能造成浮板在轨道上的卡壳,本发明实施例是通过轨道之间的相互滑动来牵引浮板的上下移动,避免了上述卡壳或者滑动不畅等问题;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浮板在下半部分设有沿水平方向设有贯通孔且贯通孔的贯通方向平行于纵向舱壁,既保证了浮板有一定的重量,又使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正好保持在液体自由液面附近,同时,自由液面以下的液体在晃荡时会穿过贯通孔,降低对浮板的撞击,使液体流动更加平稳。通过上述浮板与滑轨的组装而成的制荡装置,制荡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了一种浮板,其中浮板的重量使得当该浮板悬浮在液体中时浮板的水平中心线位于液体的自由液面4处。参照图4和图5所示,液舱1内的载液率降低之后,浮板2会伴随着液体自由液面4的降低而下降,通过在浮板下部分的贯通孔5来调整浮板2自身的重量,确保在使用时,浮板2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正好与液舱1内液体的自由液面4重合,或者在自由液面4附近移动。

在液舱运动过程中,液体的自由液面会上下移动,将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控制在自由液面附近,首先能够达到有效的制荡效果;其次,上述设计的浮板可以批量生产,在生产制作浮板时提高效率并节约成本。

增加或者减少贯通孔的数量来可以调整浮板自身的重量,达到上述浮板水平中心线位于液体的自由液面处的目的。

实施例3

参照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浮板2上具有贯通孔5,其中,贯通孔5沿着浮板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排布。这样设计的贯通孔5,首先减轻浮板自身的重量,使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6位于液体的自由液面处,同时浮板2又不至于过轻而影响制荡效果;其次,在液舱运动过程中,液体前后移动,可以穿过浮板2上的贯通孔5,贯通孔对液体起到了整流作用,减少了对浮板2的撞击。为了使浮板2所承受的撞击应力保持平衡,上述贯通孔5沿着浮板2自身竖直方向中心线对称排布,保证了浮板2局部所承受的应力一致,避免了浮板2左右摆动。

浮板2在随着自由液面上下运动的过程中,浮板2会在液体中产生漩涡,如果是实心的浮板,漩涡会长期对浮板有一个撞击作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浮板2在下部分设有贯通孔5,液体通过贯通孔5后会更加稳定,贯通孔5加速了漩涡的溃灭。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贯通孔5使得舱内流态更加均匀,大大减少了液舱晃荡产生的冲击压力在实体浮板上产生局部过高的载荷。

浮板2下部分的贯通孔5形状可以是圆形的,可以是方形的,可以是三角形的,只要贯通孔5能够沿着浮板2的竖直中心线对称排布即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上述贯通孔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贯通孔5沿着浮板2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排布。或者是,贯通孔5沿着浮板的下半部分的水平中心线对称排布。这样布置的贯通孔5,贯通孔5的位置在浮板2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部分的完全对称,浮板2在液体中所承受的应力也完全对称,浮板2不会因为局部应力不同而产生变形。

在实际应用中,贯通孔越多,局部产生应力越小,稳流效果越明显;所以,贯通孔的排布是在浮板下半部分中心线完全对称是最好的。对称性越高,局部应力越平稳越均匀,不会产生其他方向的力,液体稳流效果越好,浮板就越稳定,从而达到的制荡效果就越明显。但是为了保证浮板自身的重量,浮板上贯通孔的设置要符合实际应用。

实施例4

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了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参照图1或图3所示,每两个浮板2沿液舱1中纵向竖直中间面对称排布。浮板2均匀布置,减少了因浮板2之间分割的液舱纵向长度的不同,液体在自由液面对各个浮板之间撞击应力不同,避免了不同的浮板2受力不均匀的现象,从整体上保证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制荡装置的制荡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所示,浮板2到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不小于液舱1的纵向长度的1/6。浮板2到最近的横向舱壁的距离为l1,液舱的纵向长度为l,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l1≥1/6l。经过多次试验,在选择小于1/6l的浮板2位置的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制荡效果并不显著,原因是由于浮板2距离横向舱壁太近,没有改变共振频率。当选用1/6l的浮板2位置后,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制荡效果显著。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继续增加浮板2到横向舱壁的距离,制荡效果依然显著。

如果液舱的长度发生了变化,参照图3所示,可以适量增加浮板2和滑轨的个数,使液舱的纵向长度相对地减少,共振频率向高频转移,降低共振的发生。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参照图2和图5所示,滑轨3的中心点位于纵向舱壁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上。滑轨3的中心点位于滑轨未展开时,滑轨形状上的中心点位置;或者滑轨3与纵向舱壁连接的一侧的滑轨的中心点的位置。上述多个滑轨3的位置位于液舱纵向舱壁的中心线上,浮板2在滑轨上运动的范围最广泛,能够适应不同载液率的液舱1,且限制浮板2上下浮动的范围,防止对液舱1的顶部和底部造成撞击(因为滑轨在竖直方向上长度是固定的,运动最大范围不能超过液舱自身竖直方向的高度或者液舱中无液体时浮板不能接触到液舱底部)。

如果多个滑轨3在纵向舱壁上安装的过高或者过低,当液舱1中的载液率发生变化时,比如载液率很高时,同时滑轨在纵向舱壁上安装的也过高,浮板2浮起来之后,很有可能会对液舱1的顶部舱壁造成撞击,而且液舱在运动过程中,自由液面4时刻发生变化,浮板的制荡效果会大大降低;同样的,当液舱中载液率很低时,且滑轨3在纵向舱壁上安装过低,浮板2可能会对底部舱壁造成损坏。

例如,液化天然气的载液率为30%-70%时晃荡最为剧烈,液体对舱壁的破坏最严重;当液舱的载液率低于30%或者高于70%后,浮板相当于固定式的制荡装置,同样能起到有效的制荡效果。因为液舱中液体较少时,例如20%载液率,浮板会位于滑轨最下端,浮板不能完全浮起来,浮板自身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在自由液面上端;液舱中的液体较多时,例如80%载液率,浮板位于滑轨的最上端,完全浮起来,浮板自身水平方向的中心线在自由液面的下端,所以载液率过高或者过低时,相当于固定式的制荡装置,同样起到有效的制荡效果。随着载液率变化,尤其是载液率低于10%或者高于90%后,浮板完全是固定不动的。所以滑轨3的中心点位于纵向舱壁的水平方向中心线上完全能够保证液舱中的浮板2起到最好的制荡效果。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参照图2和图5所示,每个滑轨3包括多层轨道,其中,多层轨道中的最外层轨道安装在纵向舱壁上,多层轨道中的最内层轨道用于嵌入浮板2。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的滑轨,最内侧轨道固定浮板2,最外侧轨道固定于纵向舱壁上,滑轨的内侧轨道在外侧轨道上相对运动来带动浮板2的上下滑动;而现有技术中应用柱状滑轨和槽状滑轨,浮板在柱状滑轨上或在槽状滑轨内部滑动;首先柱状滑轨太细,柔性过大,容易引起轨道的变形,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其次柱状滑轨太粗太大占有大量空间,对液舱结构产生影响;而且浮板在槽状滑轨内部滑动,浮板变形或者槽状滑轨变形都会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本发明实施例应用的滑轨小巧灵活,避免了在液舱内部占空间过大对液舱结构产生影响的问题,而且滑轨的内侧滑轨在外侧轨道上相对运动来带动浮板的上下滑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容易卡死阻碍制荡装置发挥作用的问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多个上述滑轨为双向二节滑轨。双向二节滑轨分为内侧轨道和外侧轨道;其中,外侧轨道固定在纵向舱壁上,内侧轨道用于嵌入浮板,内侧轨道在外侧轨道上部上下滑动。而且双向二节滑轨小巧灵活,重量和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对浮板在竖直方向上没有力的作用,可以不考虑滑轨对浮板自身的浮力和重力的影响。

双向二节滑轨,只有外侧滑轨和内侧滑轨一处的连接点,相比较三折滑轨有两处连接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向二节滑轨的韧性更好,避免了在液舱长期运动过程中浮板变形而导致滑轨卡壳的问题。而且避免了三折滑轨只能向一个方向延伸,安装时只能安装在液舱底部的问题。相比于其他轨道,双向二节轨占用空间小,有较强的刚性,耐久性能更好。

实施例7

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了一种液舱中液体晃荡的制荡装置,参照图7所示,浮板2在自身厚度方向上垂直设有多个翼部7。翼部7的作用首先可以调整浮板自身的重量,使浮板自身水平方向中心线6保持在液舱自由液面附近;其次,增加了翼部7可以防止在液舱停止前行或者运行速度较慢时,液舱中的液体在横向方向的波动较大,起到了在横向方向上的制荡作用。例如,船只在海上航行时或者在港口停泊时,遇到较大的横向方向的浪击作用,液舱内的液体会左右波动较大,对液舱纵向舱壁破坏较大,此时,浮板上的翼部将起到有效的制荡效果。

实施例8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参照图8所示,浮板在下半部分中心线上设置一排贯通孔,参照图9所示,浮板在下半部分中心线上对称设置三排贯通孔。

由图8中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右侧浮板下端产生大漩涡,随着液舱晃荡往复运动之后,右侧浮板下端的大漩涡消失,而在左侧浮板下部产生大漩涡,如此往复,大漩涡的产生和消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荡的作用。

由图9中流场数值模拟结果可知,除了右侧浮板下端的大漩涡外,在每排贯通孔的旁边也会产生小漩涡,之后也会随之消失,如此往复,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制荡的作用。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制荡装置的液舱,上述液舱还包括:纵向舱壁和横向舱壁。具体实施可以参见前述制荡装置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纵向舱壁固定滑轨的位置处设置有凹槽,用于嵌入滑轨。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