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35977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旋翼飞行器,尤指一种可以收折的自旋翼飞行器。
背景技术
自旋翼机原是一种古老的机型,早于直升机问世。后因直升机的发明及可垂直起 降的方便性,是早期自旋翼机所不能的,因而自旋翼机在当时被淘汰。 近一些年来由于新技术的产生使得这一个古老的机种又被人们所重视。它的结构 简单,操控方便,维护简便及高安全性受到了重视,已经在民间休闲体育及军事活动中被越 来越多的使用。该种飞行器主要包括一主骨架,在主骨架上设置有座椅、引擎、螺旋桨以及 油箱等装置,自旋翼一般设置于主骨架的顶端;另外,还需要在主骨架的前端以及两侧分别 设置前轮与侧轮;使用时通过引擎驱动螺旋桨转动以推动飞行器向前运动,同时调整自旋 翼的迎风角度以产生足够大的浮力使飞行器起飞。 该种自旋翼飞行器与传统的飞机相比,虽然结构已经简化了很多,但是其整体构 架仍然显得较大,不利于运输与储藏;储藏该种飞行器要占据相当大的室内空间,这就为普 通用户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使用到较大规模的运输车辆将该种飞行 器运输至使用地点,同样非常的不便。 因此确实需要对现有的这种自旋翼飞行器结构做进一步地改进,使其运输与储藏 更为方便。

发明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新型的自旋翼飞行器,在不使用时
可对该种自旋翼飞行器进行收折,使其在运输与储藏过程中占据尽量小的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包括一竖直
设置的中支架,所述中支架顶端枢设有一自旋翼,所述中支架前侧贴近中支架固设有一座
椅,所述中支架后侧贴近中支架设有引擎与油箱,所述引擎动力输出端设有一螺旋桨;所述
自旋翼飞行器还包括一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一端采用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中支架
的底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前支架未与中支架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前轮;一尾翼支架,所述
尾翼支架的一端采用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中支架的底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尾翼支架
未与中支架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尾翼;两侧轮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支架的两侧;其中,所
述侧轮支架包括三根连杆,沿竖直方向依次为上连杆,中连杆与下连杆,所述上连杆与中连
杆的一端枢设于中支架上,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前支架上;所述三根
连杆未与中支架及前支架连接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在该端结合有侧轮。 通过该设计,该种自旋翼飞行器需要收折时,由于前支架、尾翼支架以及两侧轮支 架与中支架之间保持枢设连接,在运输与储藏过程中,可将前支架、尾翼支架以及两侧轮支 架向所述中支架方向收折,经过收折的飞行器大大降低了所需占用的空间,为运输与储藏 带来了较大的便利。[0009]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尾翼包括一固定的水平翼以及一设置于所述 水平翼上的竖直翼,所述前支架上设有踏板,所述踏板通过联动结构与竖直翼连接从而操 纵所述竖直翼的转动。在空中飞行时,可通过踏板操纵竖直翼转动,改变其迎风角度,从而 改变飞行器的飞行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踏板与前轮架连接。在陆地上行进时,可通过 该踏板控制前轮的方向,从而控制飞行器的行进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座椅前方设置有所述自旋翼的操纵杆。通过 该操纵杆控制自旋翼的迎风角度,从而控制飞行器的上升与降落。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折叠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的折叠后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旋翼飞行器10主要包括中支架20,与中支 架20采用可枢转方式连接的前支架30、尾翼支架40、两侧轮支架50,其中 所述中支架20为一竖直设置的杆状结构,其顶端枢设有一 自旋翼21,该自旋翼21 可以通过若干根翼片组装而成;中支架20的前侧贴近中支架20固设有一座椅靠背22,中 支架20后侧贴近中支架设有引擎23 ;所述中支架20的底端设置有一弧形的油箱支架24, 在该油箱支架24上架设有油箱25,油箱25通过输油管与引擎23连接,且引擎23的动力 输出端设有一螺旋桨26 ;座椅靠背22正前方设置有操纵杆27,该操纵杆27通过联动结构 (可以是绳索或是连杆等机构)与自旋翼21连接,使用者可操控操纵杆27控制自旋翼21 的迎风角度; 所述前支架30 —端枢设于所述中支架20的底端,且向前延伸,前支架30未与中 支架20连接的一端枢设有一前轮支架31,前轮支架31上架设有前轮32 ;前轮支架30前端 设置有踏板33,踏板33与前轮支架31保持联动,通过踩踏踏板33可控制前轮32的行进方 向;在前支架30上对应座椅靠背22位置还固设有椅座34 ; 所述尾翼支架40中部下凹大致成一"V"形,其一端采用可枢转方式连接于所述中 支架20的底端,且向后延伸,尾翼支架40未与中支架20连接的一端上设置有尾翼41,尾翼 支架40中部下凹处正好对应所述油箱25的位置;尾翼包括一固定的水平翼411以及一设 置于所述水平翼411上的竖直翼412,所述竖直翼412底部设置有一竖轴413,所述踏板33 通过绳索与竖轴413连接从而操纵所述竖直翼412的转动; 两侧轮支架50分别对称设置于中支架20的两侧,侧轮支架50在中支架20的两 侧分别包括三根连杆,沿竖直方向依次为上连杆51,中连杆52与下连杆53,所述上连杆5 与中连杆52的一端枢设于中支架50上,下连杆53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前支架30 上,而三根连杆未与中支架50及前支架30连接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在该端结合有侧轮54,
4整个侧轮支架50由此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自旋翼飞行器10在使用时,通过引擎23带动螺旋桨26转动,从而 提供飞行器10向前的动力,飞行器10前行带动自旋翼21的转动,驾驶者坐在椅座34上, 利用操纵杆27控制自旋翼21的迎风角度从而提供飞行器10上升的浮力,飞行器10在陆 地上行进时,可以通过踏板33控制前轮32的方向从而控制飞行器10的行进方向;当飞行 器10起飞后,同样可以通过踏板32控制竖直翼412转动,改变其迎风角度,从而改变飞行 方向;当然,也可以通过操纵杆26控制自旋翼21的左右倾斜角度从而改变飞行方向。 参阅图3与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自旋翼飞行器IO在运输与储藏过程中,先将 自旋翼21、前轮支架31、前轮32、侧轮54、尾翼41、座椅靠背22、椅座34以及操纵杆27等 部件拆下,再通过前支架30、尾翼支架40、两侧轮支架50与中支架20之间的枢设连接关 系,将前支架30、尾翼支架40、两侧轮支架50向中支架20方向收折;其中,在收折侧轮支架 50时,需先将下连杆53的一端从前支架30上拆卸下来,然后再与上连杆51,中连杆52 — 同向中支架20方向收折;如图4所示,经过收折后,飞行器10的前支架30、尾翼支架40与 两侧轮支架50皆贴合中支架20,不再占据额外的空间大大降低,仅需要一个箱子就可以装 运,为运输与储藏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当然,依本实用新型的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结构配置,其在进行收折时亦不一定 需要将所有结构均由支架上拆卸下来,其座椅靠背22、椅座34等结构仍可保留在中支架20 与前支架30上,而可达成相同的收折功效,以上说明及附图中所示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 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施实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乃在于其可收折 的支架结构,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所作的简单改变,只要不脱出所附权利要求书 所载范围,均当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包括一竖直设置的中支架,所述中支架顶端枢设有一自旋翼,所述中支架前侧贴近中支架固设有一座椅,所述中支架后侧贴近中支架设有引擎与油箱,所述引擎动力输出端设有一螺旋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旋翼飞行器还包括一前支架,所述前支架的一端采用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中支架的底端,且向前延伸,所述前支架未与中支架连接的一端枢设有一前轮;一尾翼支架,所述尾翼支架的一端采用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所述中支架的底端,且向后延伸,所述尾翼支架未与中支架连接的一端设有一尾翼;两侧轮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中支架的两侧;其中,所述侧轮支架在中支架的两侧分别包括三根连杆,沿竖直方向依次为上连杆,中连杆与下连杆,所述上连杆与中连杆的一端枢设于中支架上,所述下连杆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前支架上;所述三根连杆未与中支架及前支架连接的另一端相互连接并在该端结合有侧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包括一固定的水平翼以及一设 置于所述水平翼上的竖直翼,所述前支架上设有踏板,所述踏板通过联动结构与竖直翼连 接从而操纵所述竖直翼的转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与所述前轮的支架联动。
4. 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前方设置有所述自旋翼的 操纵杆。
专利摘要一种可收折自旋翼飞行器,包括一竖直设置的中支架,中支架顶端枢设有一自旋翼,该中支架上分别固设有座椅、油箱;该飞行器还包括一前支架,前支架的一端枢设于所述中支架的底端;一尾翼支架,该尾翼支架的一端枢设于中支架的底端;两侧轮支架,分别设置于中支架的两侧,沿竖直方向依次为上连杆,中连杆与下连杆,上连杆与中连杆的一端枢设于中支架上,下连杆的一端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于前支架上;三根连杆未与中支架及前支架连接的另一端相互连接。该种自旋翼飞行器在运输与储藏时,由于各支架之间保持枢设连接,可将前支架、尾翼支架以及两侧轮支架向所述中支架方向收折,大大降低了所需占用的空间,为运输与储藏带来了较大的便利。
文档编号B64C1/06GK201457736SQ20092007254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9日
发明者孙为红 申请人:孙为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