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1718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为此,设置有第一输送机和 第二输送机。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在传送方向上通过缝隙彼此相距。第一输送机和 第二输送机共同构成一个基本上水平的传送平面。该装置此外包括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 动的升降系统,该升降系统由一个横向于传送方向的升降梁和多个沿传送方向的升降叉臂 (Hubzinken)组成。升降梁在升降系 统的降下位置上布置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 的缝隙中。在此,升降梁和多个升降叉臂处于通过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形成的水平传 送平面的下方。
背景技术
公开文献DE 2649199 Al公开了一种装卸台。该装卸台具有框架,框架构造有第一 区和第二区。在第一区内可以设置有以货物装载的托盘。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在第一区内 设置有如下的托盘,从该托盘上将货物卸下托盘。在第二区内设置有满载的托盘。此外,在 第二区下方是空托盘的停放位置。空托盘要么可以取出,要么可以转移到装载空位中。这 种构造方案是特别有利的,由此托盘的装货过程或者卸货过程不会由于提供空托盘的过程 而被不必要地中断。美国专利5,851,099公开了一种可匹配的货品平台。借助该平台可以将货品以任 意角度并且以关于地面的任意高度进行定位。通过这种货品平台的可变性,可以使该平台 与飞机的装卸台齐平,以便可以使货品很容易地从平台转移到飞机内。因此,两个平台的水 平面轻易地配合。产品说明“Krones Pressant universal”公开了一种容器推卸机。解开保险的托 盘被输送到该机器中。装置的推卸小车定位于层的上方,并且取下最上层。此外,该装置 可以包括托盘升降单元,以便使有待被卸托盘的托盘始终处于推卸车的恒定的高度水平面 上。以往由现有技术所公知的装置的问题是,抬升托盘的升降系统位置必须低于如下 输送机的水平面,该输送机输送所要装托盘或卸托盘的托盘。一般情况下,这些装置包括两 个给送机,这两个给送机通过缝隙彼此相距。升降系统可以降到该缝隙内,由此,在输送有 待处理的托盘时不出现由升降系统引起的干扰。布置在托盘上的产品在输入或输出托盘时 不再被紧固,从而托盘的任何倾斜均会导致产品损坏或翻落。因此,总体上会对整个设备带 来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如下任务,S卩,提供一种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其中,在 托盘通过输送机的输送中,在各个单个传送带之间的距离处不再出现干扰。上面的任务通过一种包括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 装置得以解决。
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由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组成,其中,两个 输送装置以缝隙彼此相距地布置。在此,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构成基本上水平的传送 平面。此外,该装置包括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基本上垂直于水平传送平面移动的升降系统。该 升降系统由横向于传送方向的升降梁和沿传送方向的多个升降叉臂组成。在此,升降梁在 降下的位置布置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缝隙内。升降叉臂同样处于水平传送平 面的下方。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在升降梁上布置有横向于传送方向的过渡系 统。此外,过渡系统以可在竖直方向上运动的方式构成,从而在升降系统降下时,过渡系统 处于通过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限定的传送平面内。在升降系统从降下位置沿竖直方向 运动时,升降系统处于升降梁的上部水平面的下方。过渡系统可以由多个过渡板或者由转 动轴线垂直于传送方向的至少一个辊或者由多个球组成。因为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 间的缝隙必须如此大小地构成,即,该缝隙可以容纳升降系统的升降梁,所以需要的是,尽 可能无阻碍地构造待输送的托盘从第一输送机至第二输送机的过渡部。这一点仅在如下情 况下是可行的,方法是在升降梁上设置相应的过渡系统。过渡系统与引导单元连接,引导单元负责过渡系统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引导单 元本身设置在升降系统的升降梁内。对于托盘在竖直方向上由升降系统布置的情况,至少 一部分托盘同样置于升降梁上。为保证这时托盘平放在升降系统上,需要的是,在利用升降 系统抬升托盘期间,过渡系统不再与托盘共同作用。如果过渡系统还与托盘共同作用,那么 托盘则倾斜放置于升降系统上。因此,存在如下危险,即,松动地布置在托盘上的物品掉下 来,并因此对系统产生干扰。设置有固定的元件,引导单元与该固定的元件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在升降系统 降下的位置上,过渡系统可以借助该固定的元件被送至高过升降梁的上部水平面。在升降系统从降下位置沿竖直方向运动时,过渡系统借助重力和/或者弹簧力达 到升降梁的上部水平面下方 。因此保证处于升降系统上的托盘与过渡系统脱离。在此,过 渡系统这样设置在升降系统的升降梁内,即,在升降系统从降下位置沿竖直方向运动时,过 渡系统保留在升降梁内。正如已经提到的那样,过渡系统由引导单元的滑动单元(Gleiteinheit)组成。滑 动单元可以由多个辊、梁、球、过渡板或者类似零件组成。滑动单元本身固定在引导单元上。 在此,引导单元这样布置在升降系统的升降梁内,即,引导单元可以进行竖直运动。引导单 元同样设置在升降系统的升降梁内。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缝隙根据结构以如下 宽度构造,即,该缝隙可以容纳升降系统的横向于传送方向延伸的升降梁。升降梁必须移至 输送水平面或者说传送平面下方,以便不阻碍托盘从第一输送机向第二输送机的输送。在 升降梁上,安设有平行于传送方向延伸的升降叉臂或类似零件。升降叉臂在输送产品期间 也必须处于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输送水平面或者说传送平面的下方。所要抬升的产品 (托盘)通过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输送到带升降叉臂的升降梁上,并且保持在其上面。 在第一输送机与第二输送机之间的缝隙内设置过渡系统,以便由此防止产品或托盘倾翻或 者悬空。过渡系统这样构成,即,过渡系统对升降梁的上边沿与传送平面之间的水平差加以 补偿。产品或托盘在通过第一输送机和第二输送机输送时无水平差地推移经过过渡系统。 过渡系统支撑在固定的元件上,并且在其高度上能调整地构造。
过渡系统设有引导单元,引导单元与过渡系统共同以如下方式设置在升降梁内, 艮口,过渡系统在升举过程中降入升降梁内。通过过渡系统在与引导单元的连接下支撑在设 置于升降系统升降梁外部的固定的元件上,产品或托盘在竖直方向上的输送或运动期间无 晃动地立在升降系统上。过渡系统沉入升降梁内或本身由于重力或者受弹簧支持而下降。 当升降梁与升降叉臂共同在竖直方向上抬升产品或托盘时,过渡系统停留在升降梁中。


下面,借助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及其优点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单个元件彼此 的尺寸比例并非始终符合实际的尺寸比例,因为几个型体简化了,而其他形体为便于图示 说明与其他元件适应地放大示出。其中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的装置的侧视图,该装置实现了在两个输送机之间的传送平 面内能无干扰地输送产品或托盘;图2示出通过升降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托盘或产品之前,产品或托盘的情况;图3示出产品或托盘通过升降系统在竖直方向上抬升时的情况。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相同或者作用相同的元件使用同一附图标记。此外,出于概览的原因,在 各附图中仅示出对说明各自附图所需的附图标记。所示的实施方式仅是关于依据本发明的 装置如何构成的实施例,并且因此不是封闭式的限定。图1示出依据本发明装置1的示意侧视图。装置1由通过缝隙S彼此相距布置的 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组成。此外,装置1包括升降系统7,升降系统7以能在竖直 方向V上运动的方式构造,并且因此可以抬升托盘20 (或产品)。托盘20承载大量以多层 22设置在托盘20上的物品21。装置1此外包括拿取单元24,拿取单元24取走最上层22 的物品21,并且转移到输出机26,输出机26将物品21在传送方向A上运走,以进行进一步 处理。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构成传送平面E。产品或托盘20借助第一输送机3在 传送方向T上输入。为保证将托盘20无摩擦且无晃动地从第一输送机3输送到第二输送 机5上,在第一输送机3与第二输送机5之间的缝隙S中设置有过渡系统11。过渡系统11 设置在升降系统7的升降梁9上。此外,为升降梁9分配多个升降叉臂8,升降叉臂8用于 在竖直方向V上抬升托盘20。 在依据本发明的装置1的在图1中所示的示意图中,升降系统7处于降下的位置 上。在此,升降系统7的升降梁9还有升降叉臂8均处于通过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 限定的传送平面E的下方。处于升降梁9上的过渡系统11由此处于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 输送机5的传送平面E中。通过过渡系统11的这种布置方案,可以将托盘20无摩擦、无晃 动且无干扰地从第一输送机3输送到第二输送机5上。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布置于托盘20 上的物品21卸托盘时,这些物品21不再紧固地布置在托盘20上。所要输送的托盘20的 任何晃动或者斜置因此均会导致对装置1的干扰。此外导致,从托盘20上落下的物品被损 坏。图2示出依据本发明装置1的示意侧视图,其中,产品或托盘20已经从第一输送 机3转移到第二输送机5上。正如在对图1的说明中已经提到的那样,托盘20处于过渡系统11上,过渡系统11设置在升降系统7的升降梁9上。升降系统7处于通过第一输送机3 和第二输送机5限定的传送平面E的下方。过渡系统11与引导单元12连接,引导单元12 与固定的元件13共同作用,固定的元件13设置在装置1的安放区域内的地面30上。引导 单元12分布在升降梁9的内部,并且因此支撑在固定的元件13上。由此,托盘20也可以 部分地静置于过渡系统11上。过渡系统11本身能以不同的实施方式构成。过渡系统11 例如可以由过渡面形成。对过渡面的唯一要求是,该过渡面不阻碍托盘20在传送方向上从 第一输送机3到第二输送机5的输送。另一种可能性是,作为过渡系统11而设置有多个其 转动轴线(未示出)横向于传送方向T的输送辊。过渡系统11同样可以呈多个球的形式 构造。同样可以考虑的是,过渡系统11构造为球与辊的组合件。对过渡系统11的主要要 求是,过渡系统11不阻碍托盘20从第一输送机3到第二输送机5的输送。为此仅需要的 是,过渡系统11不提高托盘20与过渡系统11之间的摩擦。过渡系统11在该位置上超出 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5。升降梁9不阻碍托盘20从第一输送机3到第二输送机5的输 送,这是因为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5处于通过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形成的传送 平面E的下方。 图3示出如下情况,即,升降系统7抓住托盘20,并且将托盘20在竖直方向V上从 传送平面E抬起。在此,托盘20处于升降系统7的升降梁9和升降叉臂8上。通过升降系 统7在竖直方向V上的运动,引导单元12不再与装置1的安放区域的地面20上的固定的 单元13相接触。因为过渡系统11连同引导单元12在升降梁9内可运动地构成,所以引导 单元12因此将过渡系统11阻拦在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5的下方。由此所要输送的托 盘20才能完全平放在升降梁9和升降叉臂8上。与图2中的图示相对照地,升降梁9的上 部水平面15超出过渡系统11,从而托盘20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平放在过渡系统11上。参照优选实施方式已对本发明进行了介绍。但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可以设想的是,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变动或者改动,而在此不脱离后面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1),具有第一输送机( 和第二输送机(5),所述第一输送机( 和所述第二输送机( 在传送 方向⑴上以缝隙⑶彼此相距,并且构成基本上水平的传送平面(E);能在竖直方向(V)上移动的升降系统(7),所述升降系统(7)由横向于所述传送方向 (T)的升降梁(9)和一个或多个沿所述传送方向(T)的升降叉臂(8)构成,其中,所述升降 梁(9)在所述升降系统(7)降下的位置中,布置在所述第一输送机C3)与所述第二输送机 (5)之间的所述缝隙(S)内,并且其中,所述升降梁(9)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升降叉臂(8)处 于所述水平的传送平面(E)的下方,其特征在于,过渡系统(11)在所述升降梁(9)上横向于所述传送方向(T)地布置,并且以能在所述 竖直方向(V)上运动的方式构成,在所述升降系统(7)中,在所述降下位置上,所述过渡系统(11)处于通过所述第一输 送机⑶和所述第二输送机(5)限定的所述传送平面(E)内,所述过渡系统(11)在所述降下的位置上超出所述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5),并且在所述升降系统(7)从所述降下的位置沿所述竖直方向(V)运动时,所述过渡系 统(11)处于所述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 的下方或者等高于所述升降梁(9)的上部 水平面(15)。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1),其中,第一过渡系统(11)由多个过渡板组成;或者第 一过渡系统(11)由至少一个辊组成,所述辊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传送方向(T);或者第 一过渡系统(11)由多个球组成。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过渡系统(11)与引导单元(12)连接, 所述引导单元(1 负责所述过渡系统(11)在竖直方向(V)上的运动,其中,所述引导单元 (12)设于所述升降系统(7)的所述升降梁(9)内。
4.按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装置(1),其中,设置有固定的元件(13),所述引导单元 (12)与所述固定的元件(13)以如下方式共同作用,即,在所述升降系统(7)的所述降下位 置上,所述过渡系统(11)能够借助所述固定的元件(1 被送至高过所述升降梁(9)的所 述上部水平面。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1),其中,在所述升降系统(7)从所述降下位置沿所述竖 直方向(V)运动时,所述过渡系统(11)借助重力达到所述升降梁(9)的所述上部水平面的 下方或者达到所述升降梁(9)的所述上部水平面上。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1),其中,在所述升降系统(7)从所述降下位置沿所述竖 直方向(V)运动时,所述过渡系统(11)借助弹簧力达到所述升降梁(9)的所述上部水平面 的下方或者达到所述升降梁(9)的所述上部水平面上。
7.按权利要求1至6所述的装置(1),其中,所述过渡系统(11)在所述升降系统(7)从 所述降下位置沿所述竖直方向(V)运动时,保留在所述升降系统(7)的所述升降梁(9)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装托盘和/或者卸托盘的装置(1)。为此,设置有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第一输送机(3)和第二输送机(5)在传送方向(T)上以缝隙(S)彼此相距。在缝隙(S)内,升降系统(7)的升降梁(9)可以降下。为无摩擦地传送,将过渡系统(11)横向于传送方向(T)地布置在升降梁(9)上。过渡系统(11)可以在升降梁(9)的上部水平面(15)下方或者在上部水平面(15)上运动。
文档编号B65G47/52GK102092579SQ201010583580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米夏埃尔·雅伊泽 申请人:克罗内斯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