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27648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纱线卷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向纱线卷取机供给的供纱管的芯管长度进行检测的构成。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纱线卷取机的构成,从开始卷取时的供纱管的卷绕纱线量中减去卷取部向卷装上卷绕了的卷取纱线量,由此计算出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并根据该剩余纱线量来控制各部分。在JP5078016(A)及JP2003002540(A)中公开了这种纱线卷取机。JP5078016(A)公开了根据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来进行退绕辅助装置的控制的构成。 JP2003002540(A)公开了根据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来进行张力赋予装置的控制的构成。此外,在JP1231769(A)中公开了如下构成具备用于对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进行检测的传感器,根据该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来计算剩余纱线量。JP1231769(A)公开了当供纱管的纱线量成为规定以下时产生信号的构成。

发明内容
在JP5078016(A)及JP2003002540 (A)的构成中,为了计算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 需要预先将开始卷取时的纱线量输入到纱线卷取机中。但是,供纱管的卷绕纱线量根据卷绕纱线的芯管的长度而不同。因此,在进行卷取作业的供纱管的种类(芯管长度)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必须变更卷绕纱线量(芯管长度)的设定值。此外,在被供给各种不同芯管长度的供纱管的情况、操作人员输入了错误的卷绕纱线量的输入值等情况下,有时在对纱线卷取机设定的卷绕纱线量和供纱管上所卷绕的实际纱线量之间会产生较大的差。在根据在该状态下计算出的剩余纱线量来进行各部分的控制的情况下,有可能对卷装的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关于这一点,JP1231769(A)的构成为,虽然通过传感器来检测实际的剩余纱线量,但不能够计算出卷取作业开始时的剩余纱线量(卷绕纱线量),难以继续进行符合实际的规定较细的控制。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通过检测供纱管的芯管长度,能够正确地取得该供纱管上所卷绕的纱线量。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上所述,接着对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及其效果进行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观点,提供一种如以下那样构成的纱线卷取机。即,纱线卷取机具备筒管设置部、卷取部以及芯管检测部。在上述筒管设置部中设置在芯管上卷绕了纱线的供纱管。上述卷取部将从上述供纱管拉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上述芯管检测部对设置在上述筒管设置部中的上述供纱管的芯管长度进行检测。由此,能够通过芯管检测部来检测供纱管的芯管长度,因此能够省略向纱线卷取机输入芯管长度的设定值的劳力和时间,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此外,将实际测定芯管长度而得到的值用于控制,因此与以往的手动输入相比较,不会由于输入失误而进行不适当的控制。
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如以下那样构成。即,纱线卷取机具备存储部和更新部。上述存储部存储由上述芯管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芯管长度。当向上述筒管设置部设置供纱管时,上述更新部将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芯管长度更新为新检测的芯管长度。由此,只要对设置到纱线卷取机中的供纱管检测一次芯管长度而存储到存储部中,之后通过参照该存储内容,就能够简单地取得芯管长度,并用于各种计算。此外,即使在设置到纱线卷取机中的芯管的长度不一定的情况下,每当设置芯管时,都通过更新部来更新存储部的内容,因此也能够灵活地对应芯管长度的变化,并且能够适当地卷绕纱线。 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如以下那样构成。即,纱线卷取机具备驱动部和计算部。上述驱动部构成为,能够使上述芯管检测部沿着上述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控制其移动量。上述计算部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由此,根据通过驱动部而移动了的上述芯管检测部的移动量,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计算芯管长度。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如以下那样构成。即,纱线卷取机具备退绕辅助装置, 该退绕辅助装置用于对在从供纱管拉出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控制。上述退绕辅助装置具有接触部件,与上述气圈接触;以及锥面部检测部,检测上述供纱管的锥面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件沿着上述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使上述芯管检测部与该接触部件一体地移动。由此,利用了进行气圈控制的退绕辅助装置的构成,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用于正确地检测芯管长度的功能。此外,根据锥面部相对于芯管长度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计算出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因此,即使在向筒管设置部设置了半卷状态的供纱管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计算出该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具备驱动力转换机构,该驱动力转换机构将作为上述驱动部的马达所具有的马达轴的旋转转换为上述芯管检测部的直线移动。由此,能够使用能够对旋转角度进行电控制的马达来使芯管检测部直线地移动, 因此能够精密地测定芯管长度。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如以下那样构成。即,纱线卷取机具备张力赋予装置, 该张力赋予装置对上述卷装所卷绕的纱线赋予张力。上述张力赋予装置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芯管长度来进行张力控制。由此,通过对设置到筒管设置部的供纱管的芯管长度进行实际测定而用于控制, 由此能够进行进一步反映了实际状况的张力控制。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供纱管是否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由此,能够通过利用了芯管检测部的简单构成,来实现用于判断供纱管是否被设置到适当位置的功能。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在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上述供纱管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下,中止上述卷取部的卷取作业。由此,能够防止在供纱管从设置位置脱离的状态下进行卷取作业。在上述纱线卷取机中,优选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用于通知上述供纱管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
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地掌握供纱管从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


图I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备的络纱机单元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络纱机单元的概略构成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退绕辅助装置及芯管检测传感器的构成的放大立体图。图4是示意地表示供纱管被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时的供纱管和活动部件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侧视截面图。图5是示意地表示通过芯管检测传感器来检测芯管长度的情况的侧视截面图。图6是示意地表示通过锥面部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供纱管的锥面部的情况的侧视截面图。图7是示意地表示通过芯管检测传感器来检测供纱管从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的侧视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对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I及图2所示的络纱机单元10为,使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在横动的同时卷绕到卷取管22上,而成为规定长度、规定形状的卷装30。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纱线卷取机),具备排列配置的多个络纱机单元10以及配置在其排列方向一端的机体控制装置90。机体控制装置90具备显示画面(通知部)91,该显示画面91能够显示各络纱机单元10的卷取作业状况。各络纱机单元10具备从正面观察时设置在左右一侧的单元框架11 (图I);以及设置在该单元框架11侧面的卷取单元主体16。此外,络纱机单元10具备对卷取单元主体 16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单元控制部50。上述卷取单元主体16具备卷取部17,该卷取部17包括摇架23,构成为能够安装卷取管22 ;以及横动滚筒24,用于使纱线20横动,并且驱动上述卷取管22。此外,上述卷取单元主体16在供纱管21和横动滚筒24之间的纱线移动路径中具备各种装置。若具体说明,则在上述纱线移动路径上,从供纱管21侧朝向横动滚筒24侧依次配置有退绕辅助装置12、张力赋予装置13、接头装置(接头部)14以及清纱器(纱线品质测定器)15所具备的清纱器头49。此外,如图I所示,在卷取单元主体16的正面侧配置有纡库式供给装置60,该纡库式供给装置60用于操作人员供给供纱管21。纡库式供给装置60具备纡库保持部61,从络纱机单元10的下部向正面上方倾斜地延伸;以及筒管收纳装置62,安装在该纡库保持部 61的前端。该筒管收纳装置62具备纡库转盘63,在该纡库转盘63上排列成圆状地形成有多个收纳孔。在该收纳孔的各自中,能够以倾斜姿态设置供纱管70。上述纡库转盘63构成为,能够通过省略图示的马达来进行间歇性的旋转进给驱动。而且,通过该纡库转盘63的间歇驱动和纡库转盘63所具备的省略图示的控制阀的开闭动作,能够使供纱管70每次一个地落下到纡库保持部61所具有的省略图示的筒管供给路上。供给到上述筒管供给路上的供纱管70,保持倾斜姿态地被向供纱管保持部(筒管设置部)71引导。供纱管保持部71具备省略图示的转动构件,在从上述筒管供给路接受了供纱管 70之后,使该供纱管70转动,以将其从倾斜姿态扶起为直立姿态。由此,能够将供纱管70 适当地供给到处于卷取单元主体16下部的设置位置(图I及图2所示的位置)而作为供纱管21,能够进行络纱机单元10的卷取作业。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构成为,对多个供纱管21的纱线在进行接头的同时形成卷装30,但所使用的供纱管21的形状不限于必须为严格一定。供纱管21的芯管尺寸,虽然被设定为满足规定条件(例如芯管长度在规定范围内),但有时根据制造厂商等的不同而多少存在不同。关于这一点,虽然详细情况将后述,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即使在将各种不同芯管长度的供纱管21设置到纡库转盘63中而使用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控制而卷绕纱线。退绕辅助装置12用于使活动部件76相对于通过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的旋转和离心力而在供纱管21上部形成的气圈进行接触,将该气圈的大小控制为适当,由此对纱线20的退绕进行辅助。在该退绕辅助装置12上安装有芯管检测传感器81,该芯管检测传感器81用于对供纱管21的芯管95的长度进行检测。单元控制部50构成为,能够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计算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中的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并根据计算出的芯管长度来设定供纱管21的卷绕纱线量。另外,对于退绕辅助装置12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构成以及单元控制部50的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后述。张力赋予装置13对移动的纱线20赋予规定的张力。本实施方式的张力赋予装置 13构成为相对于固定的梳齿配置活动的梳齿的门式。活动侧的梳齿构成为,能够通过回转式的螺线管而转动,以使梳齿彼此成为啮合状态或者开放状态。张力赋予装置13与张力赋予装置控制部82电连接。通过该张力赋予装置控制部 82产生的电控制信号,来控制(张力控制)张力赋予装置13对纱线20赋予的张力的强度。张力赋予装置控制部82构成为,根据供纱管21的剩余纱线量来进行张力控制。 更具体而言,张力赋予装置控制部82为,在满卷状态的供纱管21的退绕作业初期(剩余纱线量较多时),控制张力赋予装置13以使其对纱线20赋予的力增强。另一方面,在供纱管 21的退绕作业末期(剩余纱线量较少时),控制张力赋予装置13以使其对纱线20赋予的张力减弱。由此,能够抑制在供纱管21的纱线剩余变少时产生的张力的增加,使纱线20的张力稳定。接头装置14为,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而进行的纱线切断时、或者从供纱管 21退绕中的纱线的断纱时等,对供纱管21侧的下纱线和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接头。作为这种接头装置14,能够使用利用压缩空气等流体的装置、机械式的装置。清纱器15具备清纱器头49,配置有用于检测纱线20的粗细的传感器;以及分析器52,对该传感器输出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处理。清纱器15构成为,通过对来自上述传感器的纱线粗细信号进行监视,由此对粗节等纱线缺陷(纱疵)进行检测。在上述清纱器头 49附近配置有剪切器39,该剪切器39用于在清纱器15检测到纱线缺陷时立即切断纱线 20。在接头装置14的下侧及上侧设置有下纱线引导管25,对供纱管21侧的下纱线进行捕捉并引导;以及上纱线引导管(纱头捕捉部)26,对卷装30侧的上纱线进行捕捉并引导。在下纱线引导管25的前端形成有吸引口 32,在上纱线引导管26的前端具备吸嘴34。 下纱线引导管25及上纱线引导管26分别连接有适当的负压源,能够对上述吸引口 32及吸嘴34作用吸引流。在该构成中,在断纱时或纱线切断时,下纱线引导管25的吸引口 32在图I及图 2所示的位置捕捉下纱线,之后以轴33为中心向上方转动,由此将下纱线引导到接头装置
14。此外,几乎与此同时,上纱线引导管26从图I及图2的位置以轴35为中心向上方转动, 通过吸嘴34对从利用滚筒驱动马达53而反转的卷装30退绕的上纱线进行捕捉。接着,上纱线引导管26以轴35为中心向下方转动,由此将上纱线引导到接头装置14。然后,通过接头装置14进行下纱线和上纱线的接头。如图2所示,从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被卷绕到配置在接头装置14下游侧的卷取管22上。与卷取管22对置配置的横动滚筒24进行旋转驱动,因此该卷取管22进行从动旋转。在横动滚筒24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横动槽27,通过该横动槽27能够使纱线20以规定幅度横动。如图2所示,该横动滚筒24与滚筒驱动马达(滚筒旋转驱动部)53的马达轴相连结,该滚筒驱动马达53的工作由马达控制部54控制。该马达控制部54构成为,基于来自单元控制部50的信号,进行使上述滚筒驱动马达53运转或停止的控制。在上述横动滚筒24上安装有旋转传感器42,该旋转传感器42与清纱器15所具备的上述分析器52电连接。该旋转传感器42例如构成为回转式编码器,并构成为,每当横动滚筒24旋转规定角度时,就向分析器52发送旋转脉冲信号。分析器52根据每单位时间输入的旋转脉冲信号的数量而取得纱线的卷取速度,并将其用于纱线缺陷的判断。此外,单元控制部50根据经由分析器52取得的旋转脉冲信号而计算卷取纱线量。该卷取纱线量还用于供纱管21的剩余纱线量的计算。在以上的构成中,当从上述纡库式供给装置60向供纱管保持部71供给筒管时,卷取管22被驱动,将从上述供纱管21退绕的纱线20卷绕到上述卷取管22上,由此能够形成规定长度的卷装30。接着,参照图3至图6对退绕辅助装置12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构成进行说明。如图I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退绕辅助装置12,作为主要构成而具备固定部件75、驱动力转换机构85、活动部件76、步进马达(驱动部)79以及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 此外,如上所述,该退绕辅助装置12具备芯管检测传感器81。固定部件75固定在单元框架11上。在该固定部件75的下部形成有用于控制气圈的收缩部(省略图示)。从供纱管21拉出的纱线,经过该收缩部而引导到张力赋予装置13。驱动力转换机构85用于将步进马达79的旋转方向的力转换为直线方向的力,具备升降部78和螺纹轴77。螺纹轴77朝向上下方向(即与所设置的供纱管2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向)配置,并被支持为能够旋转。此外,从正面观察时,升降部78成为使近似U字上下颠倒的形状。该升降部78能够保持形成为筒状的活动部件(接触部件)76。该升降部78由安装部件74支持。在安装部件74上开有螺纹孔,通过在该螺纹孔中螺合螺纹轴77,由此升降部78被安装到螺纹轴77上。在螺纹轴77的一侧端部连结有步进马达79的马达轴。此外,通过适当构件来限制上述升降部78向旋转方向的移动,以使其不与螺纹轴77 —体地旋转。在该构成中,当步进马达79驱动而螺纹轴77旋转时,升降部78沿着螺纹轴77的轴线方向而向上方或下方移动。在设置新的供纱管21时或进行接头作业时,步进马达79 被适当控制,使活动部件76 (升降部78)在供纱管21上方的待机位置待机。此外,在供纱管21的设置完成了的情况或接头作业结束了的情况下,控制步进马达79,以使活动部件76 从上述待机位置下降,并与供纱管21的锥面部之间实现规定的位置关系。另外,所谓锥面部,意味着在供纱管21上所形成的纱层之中、位于纱线20退绕侧的倾斜了的部位。步进马达79与步进马达控制部83电连接。该步进马达控制部83通过驱动脉冲信号来控制步进马达79。步进马达控制部83与单元控制部50连接,单元控制部50能够联动地进行接头装置14及清纱器15等各部分的控制和退绕辅助装置12的控制。锥面部检测传感器(锥面部检测部)80用于检测供纱管21的锥面部。本实施方式的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构成为具有投光部80a和受光部80b的透射式光电传感器。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检测的检测信号输入到单元控制部50。芯管检测传感器81 (芯管检测部)用于检测供纱管21的芯管95的长度。与上述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同样,本实施方式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构成为具有投光部81a和受光部81b的透射式光电传感器。该芯管检测传感器81在侧面观察时配置在升降部78的中央,以便能够检测芯管95的中心。此外,芯管检测传感器81和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均配置在升降部78上,2个传感器随着升降部78的升降而同时上下移动。芯管检测传感器81 检测的检测信号输入到单元控制部50。此外,如图2所示,单元控制部50具备处理部84,该处理部84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部信号来进行各种处理。该处理部84具有计算部87、更新部88以及判断部 89。此外,单元控制部50具备存储部86,该存储部86存储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而计算出的芯管长度。计算部87进行根据步进马达79的驱动量(通过步进马达79而移动了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的处理。更具体而言,单元控制部50最初控制步进马达79,使升降部78移动到待机位置。之后,单元控制部50在监视芯管检测传感器81 的状态的同时,使步进马达79旋转而使升降部78以规定速度下降。另外,通过适当的计数器,对此时向步进马达79发送的驱动脉冲的数量进行计数。然后,当在升降部78从上述待机位置下降了某个距离的时刻、芯管检测传感器81 检测到芯管时,上述计算部87根据步进马达79的驱动脉冲的计数值(即螺纹轴77的旋转角度)和螺纹轴77的螺距,计算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下降距离(移动距离)。然后,计算部87从规定距离中减去所得到的下降距离,由此取得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另外,单元控制部50在芯管检测传感器81检测到芯管之后,还控制步进马达79, 以使升降部78继续下降。然后,当在升降部78从上述待机位置下降了某个距离的时刻、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检测到锥面部时,计算部87通过与上述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情况几乎相同的方法,取得锥面部的位置。当如上述那样得到芯管长度及锥面部的位置时,计算部87对开始卷取时的供纱管21的卷绕纱线量(剩余纱线量)进行计算。通过根据锥面部相对于芯管长度的位置、使用适当的函数,能够求出该剩余纱线量。
此外,当通过计算部87求出芯管长度时,更新部88进行用所计算出的芯管长度覆盖(更新)存储部86中所存储的芯管长度的处理。由此,每当向卷取单元主体16供给供纱管21时,就能够使该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重新存储到存储部86中。判断部89进行判断供纱管21是否从设置位置脱离的判断处理。该判断部89的判断处理的详细内容将后述。接着,对供纱管21被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中时的单元控制部50的处理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供纱管21被从纡库式供给装置60供给而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中紧后的时刻,活动部件76退避到供纱管21上方的待机位置。而且,当供纱管21向供纱管保持部71的设置完成时,步进马达79驱动,由此升降部78向下方移动。而且,在升降部78向下方移动了某个距离的时刻,如图5所示,从芯管检测传感器 81的投光部81a向受光部81b的光被芯管95的上端部遮挡,而检测出芯管95的上端部。 芯管检测传感器81将表示检测到芯管95的检测信号发送到单元控制部50。当单元控制部 50接收到该检测信号时,计算部87根据该检测信号来计算芯管长度。然后,通过更新部88 将所计算的芯管长度存储到存储部86中。之后,升降部78继续下降,这次通过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来检测供纱管21的锥面部。当单元控制部50接收到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的检测信号时,计算部87计算锥面部的位置,并且根据所得到的锥面部的位置和存储部86中所存储的芯管长度,计算供纱管21 上所卷绕的卷绕纱线量。另外,向供纱管保持部71供给的供纱管21的纱线量,不限于始终一定(满量)。 例如,在以下那样的情况下,可以认为向卷取单元主体16供给半卷的供纱管21。S卩,虽然向卷取单元主体16供给满卷的供纱管21并到中途为止顺利地进行卷取作业,但从中途开始由于接头失误变得频发等理由,有时可能在纱线被全部退绕之前的阶段、供纱管21就被从卷取单元主体16排出。在该情况下,操作人员对所排出的供纱管21 (半卷的供纱管)进行将接头失误的原因除去等的处置,并将该供纱管21再次投入到纡库转盘63中。于是,该半卷的供纱管21会被供给到卷取单元主体16。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对于这种半卷的供纱管,通过实际地测定芯管长度和锥面部的位置,由此也能够适当地计算卷绕纱线量 (剩余纱线量)。在如上述那样计算出卷绕纱线量之后,通过接头装置14对卷装30侧的纱线和供纱管21侧的纱线进行接头,并开始卷绕。在该卷取作业中,单元控制部50根据从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输入的检测信号,进行使退绕辅助装置12的升降部78移动的控制。更具体而言,通过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对与纱线从供纱管21的退绕相伴随的锥面部的下降进行检测,并与此对应地驱动步进马达79,而使活动部件76下降。由此,能够适当地控制在从供纱管21退绕纱线时产生的气圈的大小。单元控制部50根据由计算部87计算出的供纱管21的卷绕纱线量和从该供纱管 21向卷装30卷绕的纱线量(卷取纱线量),来计算当前的剩余纱线量,并根据所得到的剩余纱线量来控制张力赋予装置13。由此,能够正确地进行对供纱管21的剩余纱线量变少时的张力增加进行抑制的控制,因此能够提高卷装30的品质。当供纱管21上所卷绕的纱线的退绕全部结束时,成为空筒管的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71排出到适当的场所。然后,从纡库式供给装置60导入新的供纱管21。于是,单元控制部50与上述同样地进行芯管长度的测定处理,并取得新供给的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而开始卷取作业。在此时进行的张力控制中,应用新取得的芯管长度的值。接着,对判断部89的开始卷取时的设置失误判断处理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预先设定有络纱机单元10能够适当地进行卷取作业的最短芯管长度(芯管长度下限值)。上述设置失误判断处理为,根据该最短芯管长度,判断供纱管21是否被适当地设置到设置位置上。以下,进行详细说明。在单元控制部50中预先存储有使芯管检测传感器81从上述待机位置移动到与上述最短芯管长度相对应的位置所需的步进马达79的驱动量。然后, 在即使将步进马达79驱动上述驱动量(即、即使芯管检测传感器81到达与最短芯管长度相对应的检测位置)、该芯管检测传感器81也未检测到芯管95的情况下,判断部89判断为产生了设置失误。由此,在设置了比最短芯管长度短的芯管长度的供纱管21的情况下,能够检测为异常。此外,即使在由于纡库式供给装置60的供纱管21的投梭失误而供纱管21未被设置到正确位置上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该设置失误判断处理来检测出。当由判断部89判断为产生了设置失误时,单元控制部50在机体控制装置90所具备的显示画面91上显示该情况,并且使卷取部17的卷取作业停止。然而,还可以考虑到如下情况供纱管21最初被正常地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 但在卷取作业中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71的设置位置脱离。例如,为如下情况在卷取作业中随着纱线被从供纱管21向上方拉动而被退绕,供纱管21本身被向上方拉动,供纱管 21会从供纱管保持部71脱离而浮起。在保持上述那样的供纱管21脱离了的状态而继续进行卷取作业的情况下,有可能浪费大量的纱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这种事态,判断部89构成为,具有对供纱管21是否被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的适当位置上进行检查的功能。接着,参照图7对判断部89的卷取作业时的检查处理进行说明。利用在接头作业时进行的活动部件76的移动,来进行判断部89的设置位置检查处理。即,在从供纱管21的退绕时纱线断开时、清纱器15发现纱线缺陷而通过剪切器来切断纱线时、以及新供给了供纱管21时等,进行上述接头作业,因此单元控制部50使活动部件76上升到上述待机位置。然后,在接头作业结束而重新开始卷绕时,为了返回能够再次控制纱线退绕时的气圈的状态,而使活动部件76下降到原来的位置。然后,根据该下降时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来进行供纱管21的设置位置的检查处理。以下,对该判断处理进行说明。S卩,在与断纱等相伴随的接头作业结束后的活动部件76的下降时,判断部89也按照与新设置了供纱管21时同样的顺序来测定芯管长度。然后,将所得到的芯管长度与在新设置了供纱管21时所测定的芯管长度(存储部86中所存储的芯管长度)进行比较。由于对同一供纱管21测定了芯管长度,因此2个测定值通常应该一致,但是当产生上述的供纱管21的浮起等时,芯管长度的测定值变得不一致。在比较的结果为2个芯管长度的测定值不一致的情况(严格地说在2个芯管长度之间存在规定以上的差的情况)下,判断部89判断为供纱管21从设置位置脱离。例如,如图7所示,在卷取作业中,在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71的正规设置位置(点划线所示的位置)脱离的情况下,所检测的芯管长度不同于最初的值。因此,在图7 所示那样的情况下,判断为供纱管21从设置位置脱离。当判断部89判断为供纱管21从设置位置脱离时,单元控制部50在机体控制装置 90所具备的显示画面91上显示该情况,并且使卷取部17的卷取作业停止。由此,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地进行为了复原所需的作业,而重新开始卷绕。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具备供纱管保持部71、卷取部17以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在供纱管保持部71上设置向芯管95卷绕了纱线的供纱管21。卷取部17 将从供纱管21拉出的纱线向卷装卷绕。芯管检测传感器81对供纱管保持部71上所设置的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进行检测。由此,能够通过芯管检测传感器81来检测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因此能够省略将芯管长度的设定值输入到自动络纱机中的劳力和时间,能够减轻操作人员的负担。此外,将实际测定芯管长度而得到的值用于控制,因此与以往的手动输入相比较,也不会由于输入失误而进行不适当的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以下那样构成。即,自动络纱机具备存储部86和更新部88。存储部86存储由芯管检测传感器81检测的芯管长度。当向供纱管保持部71设置供纱管21时,更新部88将存储部86中所存储的芯管长度更新为新检测的芯
管长度。由此,只要对设置到自动络纱机中的供纱管21检测一次芯管长度而存储到存储部86中,之后通过参照该存储内容,就能够简单地取得芯管长度,并用于各种计算。此外, 即使在设置到自动络纱机中的芯管的长度不一定的情况下,每当设置芯管时,都通过更新部88更新存储部86的内容,因此也能够灵活地对应芯管长度的变化,并且能够适当地卷绕纱线。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以下那样构成。即,自动络纱机具备步进马达79以及计算部87。步进马达79构成为,使芯管检测传感器81沿着芯管95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控制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计算部87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 由此,根据通过步进马达79而移动了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能够容易且正确地计算芯管长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以下那样构成。即,自动络纱机具备退绕辅助装置12,该退绕辅助装置12用于对在从供纱管21拉出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控制。 退绕辅助装置12具有接触气圈的活动部件76 ;以及用于检测供纱管21的锥面部的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上述步进马达79通过使活动部件76沿着芯管95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使芯管检测传感器81与该活动部件76 一体地移动。由此,利用了进行气圈的控制的退绕辅助装置12的构成,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部件数量来实现用于正确地检测芯管长度的功能。此外,根据锥面部相对于芯管长度的位置,能够容易地计算出供纱管21的剩余纱线量。因此,即使在向供纱管保持部71设置了半卷状态的供纱管21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计算出该供纱管的剩余纱线量。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具备驱动力转换机构85,该驱动力转换机构 85将作为驱动部的步进马达79所具有的马达轴的旋转转换为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直线移动。由此,能够使用能够对旋转角度进行电控制的步进马达79而使芯管检测传感器 81直线地移动,由此能够精密地测定芯管长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如以下那样构成。即,自动络纱机具备张力赋予装置13,该张力赋予装置13对卷装30所卷绕的纱线20赋予张力。张力赋予装置13 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检测的芯管长度来进行张力控制。由此,通过对设置到供纱管保持部71的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进行实际测定而用于控制,由此能够进行进一步反映了实际状况的张力控制。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具备判断部89,该判断部89根据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检测信号,判断供纱管21是否从供纱管保持部71的设置位置脱离。由此,能够通过利用了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简单构成,来实现用于判断供纱管21 是否被设置到适当位置的功能。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在判断部89判断为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 71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下,中止卷取部17的卷取作业。由此,能够防止在供纱管21从设置位置脱离的状态下进行卷取作业。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自动络纱机中具备显示画面91,该显示画面91用于通知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71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由此,操作人员能够迅速地掌握供纱管21从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上述构成能够进一步如以下那样进行变更。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芯管检测传感器81配置在退绕辅助装置12的升降部78上, 但是该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能够变更为如下构成将芯管检测传感器81配置在升降部78之外的部件上。此外,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使用透射式光电传感器,但是该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例如,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也能够使用反射式光电传感器。此外,也可以代替锥面部检测传感器80及芯管检测传感器81,而采用能够对到检测对象为止的距离进行测定的距离传感器。例如,在升降部78的中央配置I个距离传感器, 以便能够检测供纱管21的芯管95的上端部分。然后,单元控制部50根据由该距离传感器取得的距离信息,来取得芯管95的位置信息和供纱管21的锥面部的位置信息。如此,也能够构成为I个芯管检测部对芯管的长度和锥面部的位置进行检测。此外,驱动力转换机构85只要是将马达轴的旋转转换为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直线移动的构成,则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能够变更为通过带驱动来使升降部78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此外,能够变更为通过蜗轮和小齿轮来使升降部78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构成。此外,驱动升降部78的马达,除了步进马达79以外,还能够使用伺服马达。并且,驱动部也能够使用马达以外的装置。例如,能够采用气缸作为驱动部,并如以下那样构成络纱机单元。即,络纱机单元具备气缸,用于驱动芯管检测传感器81 ;以及移动量检测部,用于对通过气缸而移动了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进行检测。然后,单元控制部50的计算部87根据由上述移动量检测部检测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
此外,张力赋予装置13使用门式装置,但只要是能够进行张力控制的构成,则能够适当变更。例如,作为张力赋予装置能够使用圆盘式装置。此外,能够变更为如下构成在每个络纱机单元10上配置报警灯,在供纱管21从供纱管保持部71脱离的情况下,使该报警灯工作而向操作人员通知供纱管21的状态。此外,卷取部17是通过横动滚筒24来使纱线横动的构成,但用于使纱线横动的构成能够适当变更。例如,能够使用使在前端安装了导纱器的横动臂转动的构成的横动装置、通过带驱动使导纱器往复动的构成的横动装置、以及使用了旋转叶片的回转式横动装置等。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代替图I所示那样的纡库式供给装置60,而在自动络纱机的下部具备未图示的搬送输送机,从省略图示的供纱管供给部向各络纱机单元10的供纱管保持部71供给供纱管21。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筒管设置部,设置在芯管上卷绕了纱线的供纱管;卷取部,将从上述供纱管拉出的纱线卷绕到卷装上;以及芯管检测部,用于对设置在上述筒管设置部中的上述供纱管的芯管长度进行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存储部,存储由上述芯管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芯管长度;以及更新部,当向上述筒管设置部设置供纱管时,将上述存储部所存储的芯管长度更新为新检测的芯管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部,能够使上述芯管检测部沿着上述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控制其移动量;以及计算部,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退绕辅助装置,该退绕辅助装置用于对在从供纱管拉出纱线时产生的气圈进行控制,上述退绕辅助装置具有接触部件,接触上述气圈;以及锥面部检测部,检测上述供纱管的锥面部,上述驱动部通过使上述接触部件沿着上述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由此使上述芯管检测部与该接触部件一体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驱动力转换机构,该驱动力转换机构将作为上述驱动部的马达所具有的马达轴的旋转转换为上述芯管检测部的直线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Γ5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张力赋予装置,该张力赋予装置对上述卷装所卷绕的纱线赋予张力,上述张力赋予装置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检测的上述芯管长度来进行张力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Γ6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判断部,该判断部根据上述芯管检测部的检测信号,判断上述供纱管是否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判断部判断为上述供纱管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况下,中止上述卷取部的卷取作业。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纱线卷取机,其特征在于,具备通知部,该通知部用于通知上述供纱管从上述筒管设置部的设置位置脱离的情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纱线卷取机(10),通过检测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能够正确地取得该供纱管(21)所卷绕的纱线量。供纱管保持部(71)设置在芯管上卷绕了纱线的供纱管(21)。卷取部(17)将从供纱管拉出的纱线卷绕在卷装上。芯管检测传感器(81)对设置在筒管设置部(71)上的供纱管(21)的芯管长度进行检测。步进马达构成为能够使芯管检测传感器(81)沿着芯管的长度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控制其移动量。计算部根据通过步进马达而移动了的芯管检测传感器(81)的移动量来计算芯管长度。
文档编号B65H63/00GK102612478SQ20108005062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谷川保伸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