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3408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尤其涉及用于管制片材的侧端位置的侧端管制部的构造,该片材收容在可拆卸地安装于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内。
背景技术
当今,在广泛使用的包括复印机、打印机和传真机在内的成像装置中,片材通过片材进给装置进给至成像部以进行成像。依据此片材进给装置,片材盒通常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且收容在该片材盒内的片材被自动地进给至成像部。依据ー种用于此片材进给装置的片材盒,例如,片材堆叠于其上且把该片材压靠进给辊的中板被设置为可上下移动。另外,在具有此中板的片材盒内,用于管制以堆叠方式收容在中板上的片材的片材进给方向上游侧端(以下,后端)位置的后端管制部被设置为可滑动,以便能收容不同尺寸的片材。另外,还设置一对用于管制片材的与片材进给方向相垂直方向(以下,宽度方向)上的侧端位置的侧端管制部。该对侧端管制部管制片材的侧端且后端管制部管制片材的后端,使得该片材的位置始终在预定位置。結果,当片材盒收容于装置主体内时,不管片材尺寸如何都能够稳定地进给片材。依据具有此侧端管制部的片材盒,一个侧端管制部固定,而另ー侧端管制部可沿宽度方向滑动。那个固定的侧端管制部(以下,固定侧端管制部)作为片材的宽度方向的基准面。片材沿着固定侧端管制部进给,以便实现预定的打印精度。依据此片材盒,在片材盒的装/卸方向为宽度方向的情况下,当片材盒被安置吋, 片材有时由于惯性カ而移位,以致离开固定侧端管制部。通常,一对侧端管制部中,可滑动的侧端管制部(以下,可动侧端管制部)设有给片材加压的片材加压部,利用偏压单元例如弹簧给该片材加压部施力。当片材移位吋,此片材加压部把移位的片材压回固定侧端管制部。片材的外部尺寸有差异。例如,当片材的宽度方向尺寸的容差为士2mm吋,片材加压部相对于正常片材的宽度方向端部位置的突出位置必须在最小士2mm的范围内。因此, 必须考虑到片材外部尺寸的差异来确定管制片材侧端部时的可动侧端管制部的位置。在如上所述设定可动侧端管制部的位置的情况下,当片材不堆叠吋,片材加压部的突出位置进入片材中心至少2mm。为确保侧端管制部的片材管制力,有时增大要施加给片材加压部的偏压力。随着片材堆叠量減少,片材摞的刚性也减小。因此,在如上所述增大施加给片材加压部的偏压カ 的情况下,随着片材堆叠量減少,该片材变形,以致该片材不能被稳定地进给。当减小施加给片材加压部的偏压カ以便即使片材堆叠量减少片材也不变形时,用于管制片材位置的力在片材满堆叠时是不够的。传统地,提议用于在堆叠较少片材时防止片材变形而在满堆叠片材时增大加压力的设备。例如,提出一种采用连杆积极地改变片材加压部的加压カ且当片材堆叠量减少时减小加压カ的构造(參见日本专利特开No. 2000-118730)。然而,此构造増加了零部件,导致成本増大。还提出这样ー种构造(參见日本专利特开No. 2000-219330),其中,在片材加压部内形成退避面(relief)以便不増加零部件,且当片材堆叠量减少时,此退避面减小片材加压部的加压カ或者该退避面不与片材接触以不推压该片材。依据这些传统的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有时在可动侧端管制部上沿着片材进给方向设置多个片材加压部。如图8A、8B、9A和9B所示,片材盒内有时收容沿片材进给方向的长度不同的片材。图8A和8B表示片材盒内收容A4尺寸O97mmX210mm/IS0 216)片材的状态。图9A和9B表示片材盒内收容A5尺寸QlOmmX 148mm/1SO 216)片材的状态。如图8A所示,A4尺寸片材M沿着作为固定侧端管制部的侧管制板714堆叠,该固定侧端管制部形成作为宽度方向上的片材传送基准的基准面。安装在作为对向的可动侧端管制部的侧管制板715上的片材加压部716和717给A4尺寸片材M施加朝向侧管制板 714的力。如图8B所示,偏压部件801位于侧管制板715与片材加压部716之间,以及偏压部件802位于侧管制板715与片材加压部717之间。这些偏压部件801和802使片材加压部716和717能够给A4尺寸片材Sa施加偏压カP81和P82。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加压部716的偏压カP81是相对于侧管制板714作用于所堆叠的片材な以使该片材处于预定姿态所需的偏压力,此カ为例如1. ON至3. ON。 相对于片材加压部716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下游的片材加压部717的偏压カP82在片材进给时作用于所进给的片材Sa,以维持所述片材M的姿态处于该预定姿态。此偏压力P82使片材不变形且需要为0. IN至0. 5N。偏压カP81的作用位置优选靠近片材的重心,即片材侧面的片材进给方向中央(因而,片材侧面的沿片材进给方向的中央),使得片材不会由于片材盒插入时的冲击而绕片材加压部716转动。片材加压部716的偏压カP81作用于A4尺寸片材か。此情况下,片材M的姿态由连接侧管制板714的端部M81和M82以及偏压カP81的作用点得到的三角形区域決定。 假定片材加压部716是片材M的转动中心,且侧管制板714阻止该片材Sa转动。如图8B所示,当连接侧管制板714的端部M81和M82以及偏压カP81的作用点得到的三角形区域为鋭角三角形吋,可以预期对于片材な的转矩该侧管制板714阻止该片材 な转动的效果。片材加压部716施加偏压カP81的位置一般在A4尺寸片材M的片材进给方向长度的1/4至1/2范围内。參照图8B,偏压カP81的作用位置被设定为A4尺寸片材 Sa的片材进给方向长度的1/2,S卩,A4尺寸片材M的片材进给方向中央。如图9A所示,A5尺寸片材Sb像A4尺寸片材M那样沿着侧管制板714堆叠。片材加压部716和717给A5尺寸片材Sb施加朝向侧管制板714的力。如图9B所示,片材加压部716和717分别给A5尺寸片材Sb施加偏压カP81和P82。如上所述,片材加压部716的位置是考虑到A4尺寸片材Sa的姿态和位置确定的。 当片材加压部716的位置被设定为此位置吋,如图9B所示,偏压カP81作用于A5尺寸片材 Sb的片材进给方向后端,且A5尺寸片材Sb由对于侧管制板714从M83至M84的区域支持。 M83指示A5尺寸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此情况下,连接M83、M84和偏压カP81的作用点的区域基本为直角三角形。假设片材加压部716是A5尺寸片材Sb的转动中心,且侧管制板714阻止该片材Sb转动。此情况下,当连接M83、M84和偏压カP81的作用点的区域为直角三角形吋,没有设置用于抵抗A5尺寸片材Sb的逆时针转矩的单元。因此,不能維持片材Sb的姿态。如上所述,因为片材加压部717的偏压カP82显著减小,所以不能利用片材加压部717的偏压カ P82支持转矩。当A5尺寸片材Sb的堆叠量减少且由此片材摞的刚性减小时,片材Sb的片材进给方向后端在片材加压部716的偏压カP81的作用下变形。結果,如图9B中的线Sb'所示, 片材Sb的前端被压出,不能維持该片材Sb的姿态。如上所述,依据传统构造,当所收容片材的尺寸(片材进给方向的长度)不同吋, 不能针对所有对应尺寸的片材阻止由于片材盒装/卸时的冲击导致的位移以及由于偏压力导致的片材变形和片材姿态的变化。例如,可为每种片材尺寸设置片材加压部。然而,此情况下,构造复杂化且成本增大成为问题。本发明是考虑到以上问题实现的,且提供一种不管片材尺寸如何都能防止片材盒安装时片材姿态变化以及片材盒安装后片材变形和片材姿态变化的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
>J-U pcrj
^ci 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ー种片材进给装置,所述片材进给装置通过片材进给部沿片材进给方向进给收容在片材盒内的片材,所述片材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所述片材盒包括 盒主体,设置用以收容沿片材堆叠方向堆叠的片材堆垛;一对相对的侧端管制部,设在所述盒主体内,且设置用以管制所述片材的在与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的位置,其中,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至少ー个能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片材加压部,设在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ー个上,且设置用以给所述片材堆垛的侧端加压,以将所述片材压靠设在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另ー个上的作为片材传送基准的基准面;以及其中,所述片材加压部包括从所述片材加压部的下端起沿所述片材堆叠方向向上延伸的凹状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所述片材进给装置;以及成像部,构造用以在由所述片材进给装置传送的片材上成像。依据本发明,片材加压部设置有不与片材的沿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端抵接的凹状部。因此,不管片材尺寸如何都能够防止片材盒安装时片材的姿态变化以及片材盒安装后片材的变形和片材的姿态变化。自以下參照附图对示范实施例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


图1是表示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例且包括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构造的示图;图2是用于说明可拆卸地设在激光打印机的打印机主体内的片材盒的构造的示图;图3A和;3B是表示A4尺寸片材堆叠在片材盒内时的状态的示图;图4A和4B是表示A5尺寸片材堆叠在片材盒内时的状态的示图;图5是安装在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透视图6是安装在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透视图;图7是安装在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俯视图;图8A和8B是表示A4尺寸片材堆叠在传统片材盒内时的状态的示图;以及图9A和9B是表示A5尺寸片材堆叠在传统片材盒内时的状态的示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图详细说明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图1是表示作为成像装置的一例且包括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的激光打印机的构造的视图。激光打印机 (以下,打印机)用附图标记300指示。激光打印机主体(以下,打印机主体)用附图标记 300A指示。此打印机主体300A包括在片材S上成像的成像部301和从片材盒307进给片材S的片材进给装置300B。成像部301包括扫描器単元303和形成四色即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黒色(Bk)调色剂图像的四个处理盒302。成像部301还包括位于处理盒302上方的中间转印单元300C。各处理盒302都包括感光鼓3021。中间转印単元300C包括中间转印带304和设在该中间转印带304的内侧且在与各感光鼓3021对向的位置抵接该中间转印带304的初次转印辊305。通过利用初次转印辊305给中间转印带304施加正极性转印偏压,感光鼓上的各色负极性调色剂图像顺次地多层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4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全色图像。现在将说明具有此构造的打印机300的成像操作。当成像操作开始时,扫描器单元303基于来自个人计算机(未表示)的图像信息照射激光,并利用此激光順次地对被均一充电至预定极性/电位的感光鼓3021的表面进行曝光,从而在该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然后,此静电潜像由调色剂显影且由此可视化。接着,形成在各处理盒302的感光鼓3021上的黄色调色剂图像、品红色调色剂图像、青色调色剂图像和黑色调色剂图像在各初次转印部中由初次转印辊305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4上。由此,在中间转印带304上形成全色调色剂图像。与调色剂成像操作并行的,收容在片材盒307内的片材S通过位于该片材S的前端附近且作为片材进给部的进给辊308进给。利用ー对对准辊309修正此片材S的歪斜进给,然后驱动这对对准辊309在二次转印部310内使得中间转印带上的全色图像关于片材 S对准。片材S通过这对对准辊309传送到二次转印部310,以在二次转印部310内使得中间转印带304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关于片材S对准。由此,全色调色剂图像在二次转印部310内同时转印到片材S上。然后,全色调色剂图像如上所述转印于其上的片材S被传送至定影部311。在此定影部311内给片材S施加热量和压力,以使各色调色剂熔融且彼此混合,从而调色剂定影在片材S上作为全色图像。然后,经过定影部311的片材S在其图像面朝下的状态下排出到设于打印机主体的顶面上的排出托盘320上。片材盒307可拆卸地设在也作为片材进给装置300B的主体的打印机主体300A 内。当补充(増加)片材时,如图2所示,沿着与片材进给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从打印机主体300A内拉出片材盒307。如图2所示,作为片材堆叠部的片材堆叠板313以可绕支持部313a和31 在竖直方向上转动的方式位于形成片材盒307主体的框架312内。每当进给所堆叠的片材时, 片材堆叠板313的片材进给方向下游的侧端通过位于框架312和该片材堆叠板313之间的偏压单元(未表示)向上转动。另外,作为管制片材S的宽度方向侧端位置的一对侧端管制部的ー对侧管制板 314和315以使该板314和315彼此相対的方式位于框架312内。侧管制板314固定在框架312上。作为固定侧端管制部的固定侧管制板314形成片材S的宽度方向的基准面。当片材S被进给时,片材沿着固定侧管制板314进给,从而实现预定的打印精度。侧管制板315可沿宽度方向滑动,且被构造成依据所收容片材的尺寸沿宽度方向滑动。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侧管制板314和315中的至少ー个且作为侧端管制部的侧管制板315可移动,但作为另ー侧端管制部的侧管制板314也可移动。给片材加压的片材加压部316和317设在作为可动侧端管制部的可动侧管制板 315的内壁面上。这些片材加压部316和317将堆叠在片材堆叠板313上的片材S压靠相对的固定侧管制板314。利用这些片材加压部316和317,当片材S由于收容(插入)片材盒307时的冲击而在宽度方向上移位以致离开固定侧管制板314吋,能够把该片材S压回到固定侧管制板314。第一实施例中,片材盒307内可收容片材进给方向长度不同的片材即A4尺寸和A5 尺寸片材。图3A和;3B表示A4尺寸片材M收容在片材盒307内的状态。如图3A所示,A4 尺寸片材M沿着形成基准面的侧管制板314堆叠,该基准面作为传送片材时宽度方向上的传送基准。安装在侧管制板315上的片材加压部316和317给A4尺寸片材M施加朝向侧管制板314的力。如图加所示,诸如弹簧ー类的偏压部件101和102分別位于侧管制板315和片材加压部316之间以及侧管制板315和片材加压部317之间。利用这些偏压部件101和102, 片材加压部316给A4尺寸片材M施加偏压カPll,片材加压部317给A4尺寸片材M施加偏压カP12。依据第一实施例,在侧管制板315内形成支持孔104,设在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加压部316上的支持轴103插入该支持孔104。支持孔104的内径比支持轴103的外形大预定量。由此,片材加压部316被侧管制板315支持为可沿着片材宽度方向移动以及沿箭头所示的水平方向摆动支持轴103的直径与支持孔104的直径之间的差异。片材加压部316的偏压カPll是作用于所堆叠的片材M以使片材相对于侧管制板314获得预定姿态所需的偏压力,例如为1.0N至3. ON。偏压カPll的作用位置优选靠近片材M的重心,即片材侧面的片材进给方向中央,使得片材M不会由于片材盒插入时的冲击而绕片材加压部316转动。相对于片材加压部316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下游的片材加压部317的偏压カP12是在片材进给时作用于所进给的片材M以维持该片材M的预定姿态的力。此偏压力P12使片材な不变形且需要约0. IN至0. 5Ν。片材加压部316的偏压カPll朝向侧管制板314作用于Α4尺寸片材か。此情况下,片材な的姿态由连接侧管制板314的端部Mll和Μ12以及位于支持轴103的轴线上的偏压カPll的作用点得到的三角形区域決定。假定片材加压部316是Α4尺寸片材M的转动中心,且侧管制板314阻止该Α4尺寸片材M转动。
当连接侧管制板314的端部Mll和M12以及偏压カPll的作用点得到的区域为锐角三角形吋,可以预期该侧管制板314阻止A4尺寸片材M转动的效果。由此,片材加压部 316的偏压カPll的作用位置被设定为A4尺寸片材M的片材进给方向长度的1/2,S卩,片材进给方向中央。图4A和4B表示短的A5尺寸片材Sb收容在片材盒307内的状态,片材加压部316 给该A5尺寸片材Sb的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端部加压。如图4A所示,A5尺寸片材Sb沿着侧管制板314堆叠,且安装在侧管制板315上的片材加压部316和317给A5尺寸片材Sb施加朝向侧管制板314的力。如图3A、3B、4A和4B所示,片材加压部316的片材侧的片材传送方向中央处设有沿着竖直方向延伸的凹进或凹陷(凹状)构造316c,当堆叠A5尺寸片材Sb时该凹状构造 316c不与该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抵接。与片材侧端抵接以给该片材施力的片材偏压部316a和316b设在凹状构造316c的两侧上。作为凹进或凹陷的凹状构造 316c在与A5尺寸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相対的位置从片材加压部316的底端形成至顶端。在作为侧端加压部的片材偏压部316a和316b中,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加压部316a不给A5尺寸片材Sb施力。通过在片材加压部316内形成凹状构造316c,利用片材加压部316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下游的片材加压部316b给A5尺寸片材Sb的相对于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的下游施力。如图4B所示,偏压部件101给其施力的片材加压部316的支持轴103与片材偏压部316b之间的位置关系使得片材偏压部316b在片材进给方向上偏移长度し如上所述,片材加压部316可平行于箭头所示的片材进给方向即沿水平方向绕支持轴103转动。因此, 即便在片材Sb的外形尺寸变化吋,也能均一地给片材Sb的侧端施力。仅利用片材偏压部316b的偏压カPll ‘小于利用两片材偏压部316a和316b的偏压カPll。当收容A5尺寸片材Sb时,仅利用片材偏压部316b给该片材Sb施力,使得偏压力Pll'可设定得较小。片材偏压部316b的偏压カPll'可对应于依据长度L、片材加压部 316与片材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偏压部件101的偏压カ的各种条件。现在将说明利用具有此构造的片材加压部316给A5尺寸片材Sb加压的操作。当片材盒307安装吋,偏压カPll'作用于A5尺寸片材Sb的后端。另外,A5尺寸片材Sb相对于对向的侧管制板314由图4B中所示的该侧管制板314的从端部M13至端部M14的区域支持。侧管制板314的端部M13是A5尺寸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此情况下,连接端部M13和M14和偏压カPll ‘的作用点的区域为鋭角三角形。假设片材加压部316的片材偏压部316b是A5尺寸片材Sb的转动中心,且侧管制板314阻止该A5尺寸片材Sb转动。此情况下,当连接端部M13和M14和偏压カPll'的作用点的区域为鋭角三角形吋,可以预期侧管制板314阻止A5尺寸片材Sb转动的效果。即便在A5尺寸片材Sb的堆叠量减少且由此片材摞的刚性减小吋,因为片材偏压部316b不对易于变形的后端加压,片材摞也不变形且能够維持片材摞的姿态。因为片材偏压部316b的偏压カPll'小于偏压力P11,对片材摞的变形而言是有利的。如上所述,依据第一实施例,凹状构造316c设在片材加压部316内,使得两类片材即A4和A5尺寸片材中沿片材进给方向的长度较短的A5尺寸片材M的后端角部不受压(力不施加给该角部)。在收容和进给A5尺寸片材Sb时能够稳定该片材Sb的姿态,A4尺寸片材M也一祥。S卩,カ不施加给至少两类片材中沿片材进给方向的长度较短的片材的后端角部。 能够防止由装/卸片材盒307时的冲击导致的片材姿态的变化以及进给过程中片材的变形和片材的姿态变化。尽管已说明了在片材加压部316内设置ー个凹状构造316c的情况,但当收容其它较短片材吋,也可在不给片材的后端角部施力的位置设置另一凹状构造。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安装在第二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透视图。图5中与上述图3A和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參照图5,片材加压部401位于侧管制板315的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片材加压部 401的片材侧设有凹状构造401c和片材偏压部401a和401b,该凹状构造401c是形成在片材进给方向中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凹进或凹陷,该片材偏压部401a和401b位于凹状构造401c两侧且与片材侧端抵接以给该片材施カ。凹状构造401c形成在与A5尺寸片材Sb 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相対的位置。依据第二实施例,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偏压部401a的下部,例如从片材堆叠板313的顶面至预定高度hi的部分被切除。此切除部分与凹状构造401c连续。艮ロ, 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偏压部401a位于比片材堆叠板313的顶面高预定高度hi的位置。在堆叠A4尺寸片材M的情况下,当片材堆叠量等于或低于从片材堆叠板313的顶面起的高度hi吋,片材偏压部401a不给该片材M施力。結果,减小施加给A4尺寸片材 Sa的力。即便在片材摞的刚性相对较低的较少片材堆叠量的情况下,片材也不变形,片材摞得以稳定,且能够维持其姿态。如上所述,通过将位于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的片材偏压部401a设在比片材堆叠板 313的顶面高预定高度hi的位置,也能够稳定A4尺寸片材M的姿态。由此,不管片材尺寸如何都能够实现预期的打印精度和进给性能。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图6是安装在第三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透视图。图6中与上述图3A和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部件。參照图6,片材加压部501位于侧管制板315的片材进给方向上游。片材加压部 501的片材侧的片材进给方向中央形成有凹状构造501c,该凹状构造501c是从片材加压部 501的底端开始且从处于水平状态的片材堆叠板313的顶面向上延伸预定高度h2的凹进或凹陷。从片材加压部501的底端向上形成预定尺寸的凹状构造501c设在与A5尺寸片材 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相対的位置。通过形成此凹状构造501c,在片材堆叠量等于或低于从片材堆叠板313的顶面起高度h2之前,片材加压部501的片材偏压部501a能够给A5尺寸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施力。即便在A5尺寸片材Sb的情况下,在片材堆叠量到达从片材堆叠板 313的顶面起高度h2之前,片材加压部501的偏压カPll也能够作用于片材Sb。即便在A5尺寸片材Sb的情况下,当片材加压部501的偏压カPll由于片材密度大而不足吋,也能够在片材摞刚性高的片材堆叠量的范围内管制片材Sb的宽度方向移动。 当片材堆叠量减少且由此片材摞的刚性也减小吋,凹状构造501c与片材Sb的位于片材进给方向后端的角部相対。因此,能够获得同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效果。
如上所述,依据第三实施例,在片材堆叠板313上的片材堆叠高度为预定高度之前,片材加压部501的偏压カPll可作用于片材Sb,且能够管制该片材Sb的宽度方向移动。现在将说明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图7是安装在第四实施例的片材进给装置上的片材盒的俯视图。图7中与上述图3A和加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应的部分。參照图7,两个(多个)偏压部件601a和601b设在片材加压部316与侧管制板 315之间。当A5尺寸片材堆叠在片材堆叠板313上吋,通过在片材加压部316内设置作为凹陷或凹进的凹状构造316c,仅利用片材偏压部316b作用于片材Sb的偏压カ可以是仅利用偏压部件601b的偏压力。由此,作用于沿片材进给方向的长度较短的A5尺寸片材的后端的偏压カ能够最佳化,且カ以较高的精度作用于A5尺寸片材的后端。作用于A4尺寸片材M的偏压カ被设定为使两偏压部件601a和601b的力和等于图1所示的P11。如上所述,依据第四实施例,仅利用片材偏压部316b作用于片材Sb的偏压カ可以是仅利用偏压部件601b的偏压力。由此,作用于A5尺寸片材的后端的偏压カ最佳化。从而,能够以最佳的方式防止由于安装片材盒307时的冲击导致的片材的姿态变化以及进给过程中片材的变形和片材的姿态变化。尽管已參照示范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应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与最宽的解释一致,以涵盖所有的变型或等同的结构和功能。本申请要求享有2010年11月15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 2010-254483的权益, 在此整体引入该申请以供參考。
权利要求
1.ー种片材进给装置,所述片材进给装置通过片材进给部沿片材进给方向进给收容在片材盒内的片材,所述片材盒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所述片材盒包括盒主体,设置用以收容沿片材堆叠方向堆叠的片材堆垛;一对相对的侧端管制部,设在所述盒主体内,且设置用以管制所述片材的在与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相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的侧端的位置,其中,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至少ー个能沿所述宽度方向移动;片材加压部,设在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ー个上,且设置用以给所述片材堆垛的侧端加压,以将所述片材压靠设在所述侧端管制部中的另ー个上的作为片材传送基准的基准面; 以及其中,所述片材加压部包括从所述片材加压部的下端起沿所述片材堆叠方向向上延伸的凹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凹状部设在所述片材加压部的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的基本中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盒主体设置用以收容至少两种尺寸-第一较大尺寸和第二较小尺寸-的片材,所述片材加压部被设置成使所述凹状部与所述第二较小尺寸片材的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端部对齐,以致至少ー些堆叠的所述片材的所述上游端部不接触所述片材加压部。
4.根据前述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凹状部从所述片材加压部的下端延伸至所述片材加压部的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片材加压部包括位于所述凹状部的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的上游侧的上游侧端加压部和位于所述凹状部的沿所述片材进给方向的下游侧的下游侧端加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上游侧端加压部设置用以给所述堆垛中位于预定高度以上的所述第一较大尺寸片材加压,而不给所述堆垛中位于所述预定高度以下的所述第一较大尺寸片材加压。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包括第一偏压部件和第二偏压部件,其中所述第一偏压部件设置用以给所述上游侧端加压部施力,所述第二偏压部件设置用以给所述下游侧端加压部施力。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凹状部沿所述片材堆叠方向延伸至所述片材加压部的顶端以下的高度。
9.根据前述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其特征在干,所述片材加压部设在所述可动侧端管制部上。
10.根据前述任ー权利要求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盒主体上且设置用以收容所述片材堆垛的片材堆叠部,其中所述片材堆叠部被设置成使所述片材堆叠部的端部能朝向所述片材进给部升高,从而将堆叠的片材压靠所述片材进给部。
1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片材进给装置;以及成像部,构造用以在由所述片材进给装置传送的片材上成像。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片材进给装置和成像装置,不管片材尺寸如何都能防止片材盒安装时的变动以及片材盒安装后的片材变形和变动。设在框架312内且管制片材的宽度方向侧端位置的可动侧管制板315设有片材加压部316和317,片材加压部316和317以偏压方式给片材侧端加压以将片材压靠固定侧管制板314。片材加压部316的片材进给方向中央处从该片材加压部316的底端向上至预定尺寸形成有凹状构造316c,当利用片材加压部316加压的短片材堆叠在片材堆叠板313上时,片材的上游端部不抵接该凹状构造316c。
文档编号B65H1/04GK102556694SQ20111035276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5日
发明者植田新一, 田边真人, 西谷修治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