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

文档序号:4360647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具备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图像读取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原稿输送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沿着输送路径配置,这些多个输送辊对输送原稿(参照日本特开2010-269934号公报)。详细地说,准备有用于读取原稿单面的单面专用路径以及用于读取原稿双面的双面专用路径。而且,以能够沿着这些路径输送原稿的方式配置有多个输送辊对。
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沿着单面专用路径以及双面专用路径输送原稿,由此能读取原稿的内容。然而,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对于单面专用路径以及双面专用路径,分别独立地准备有多个输送辊对。因此,存在有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未被使用而仅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用的输送辊对。例如,输送辊对42、43 与该输送辊对对应。这样,因仅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用的输送辊对的存在,现有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与其他方式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相比较,输送辊对的数量必须变多。因此,虽然进行了用于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的各种尝试,但都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效。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能够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输送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或者原稿输送方法。
以下,作为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而对多个方式进行说明。这些方式根据需要能够进行任意地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路径和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全部参与原稿的输送。
在该情况下,当原稿在输送路径中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时,全部的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即,不论是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还是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这样,在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由此,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另外,如果能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则能够实现成本的减少以及自动原稿输送装置的小型化等。
对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分别至少一次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而输送原稿。
在该情况下,以在读取原稿的情况下各输送辊对能够至少一次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的方式形成有输送路径,并在该输送路径配置有输送辊对。由此,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而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棍对的至少一个是三连棍。三连棍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从动辊以及配置于一对从动辊之间的驱动辊。此处,以如下那样输送原稿的方式形成输送路径,并配置三连辊。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辊的任一方与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辊的任一方与驱动辊之间、以及一对从动棍的另一方与驱动棍之间通过原稿。
在该情况下,通过如上述那样使用三连辊,能够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利用一个驱动辊输送原稿。由此,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即, 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三连辊来执行原稿的斜行修正。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配置于比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能进行原稿的斜行修正。因此,例如,在供给原稿的情况(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执行斜行修正,在此基础上能够输送原稿。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原稿。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排纸口的附近。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能够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中向排纸口输送原稿。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棍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原稿之后,在驱动棍与一方的从动棍之间的输送路径向排纸口输送原稿。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还具备切换部。切换部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搬出原稿的路径以及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反转原稿的路径之间进行切换。三连辊在输送路径中配置于原稿的读取位置与切换部之间。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配置于原稿的读取位置与切换部之间,能够将表面 (一面)被读取的原稿在驱动辊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输送至切换部。另外,能够将表面(一面)被读取的原稿在驱动辊与另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输送路径再次输送到读取原稿的位置。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在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中,多个输送辊对的任一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
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输送辊对的任一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因此能够使原稿在配置有该辊对的输送路径往复移动。即,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路径。由此,由于能够简化输送路径,因此能够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小型化。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主体部以及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的罩部。主体部的连结部与罩部的连结部相互形成为梳齿状。此处,通过使罩部的连结部与主体部的连结部啮合,将罩部定位于主体部。
在该情况下,由于罩部的连结部与主体部的连结部啮合,因此能够不使用特别的固定部件、固定机构而将罩部定位于主体部。即,由于不需要固定部件、固定机构,因此能够使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小型化。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图像读取装置具备上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在输送路径中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原稿的双面的读取部。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在图像读取装置中,读取部具有接触玻璃以及固定部件。接触玻璃的截面形成为梯形。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与接触玻璃的倾斜部接触,并对接触玻璃进行固定。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固定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接触玻璃的倾斜部接触,利用固定部件固定接触玻璃。即使对固定部件的上部施加载荷,也能够利用接触玻璃来限制固定部件的挠曲。
本发明的一个观点的原稿输送方法,在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的输送路径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全部的多个输送辊对至少一次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
在该情况下,当在输送路径中将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时,全部的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即,不论是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还是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都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这样,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通过参照附图所进行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下述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其他功能、单元、程序、步骤、特征以及优点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I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侧面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的ADF的侧面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接触玻璃(contact glass)附近的放大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主体部与罩部之间的连结部附近的侧视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压印部的图。
图6是示出原稿的流向的ADF的侧面剖视图(单面读取的情况)。
图7是示出原稿的流向的ADF的侧面剖视图(双面读取的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I)复合机的整体结构
首先,对本发明的复合机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复合机具备传真、读取、复印以及打印等功能。此外,以下,“读取原稿的单面”意味着“仅读取原稿的单面(一面)”。另外, “读取原稿的双面”意味着“读取原稿的单面(一面)以及背面(另一面)”。另外,“比某个位置以及/或者某个部件(部分)更靠上游(上游侧)以及/或者下游(下游侧)”意味着“在输送原稿的方向(原稿输送方向)上以某个位置以及/或者某个部件(部分)等为基准靠上游(上游侧)以及下游(下游侧)。
图I所示的复合机具备读取部I、记录部2以及原稿按压罩7。读取部I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于记录部2。例如,读取部I绕铰接部IOa转动自如地安装于记录部2。读取部I具有读取部主体10、透明状的静止原稿用台11以及读取装置6。静止原稿用台11设置于读取部主体10的上表面。读取装置6配置于读取部主体10的内部。例如,当原稿载置于静止原稿载置台11上时,读取装置6沿着静止原稿载置台11对原稿进行扫描。
另外,如图I 图3所示,读取部I还具有接触玻璃12和固定部件13。接触玻璃 12是在一个方向较长的透明部件。接触玻璃12的短边方向的截面形成为梯形状。固定部件13用于将接触玻璃12固定于读取部主体10。固定部件13是在一个方向较长的部件,并固定于读取部主体10。在固定部件13形成有与接触玻璃12的倾斜部12a (梯形状的截面的倾斜部)接触的突起部13a。此处,在使固定部件13的突起部13a与接触玻璃12的上部即倾斜部12a接触的状态下,固定部件13固定于读取部主体10。由此,即使对固定部件13 的上部施加载荷,也能够限制固定部件13的挠曲。
如图I所示,在记录部2的上下分别设置有记录装置3以及供纸盒4。在供纸盒4 堆积有纸张。纸张从供纸盒4向记录装置3供给。而且,当原稿内容被记录在纸张时,纸张向记录纸排出托盘5排出。
如图I所示,原稿按压罩7用于从上方按压载置于读取部I例如静止原稿载置台 11的原稿。原稿按压罩7设置于读取部I的上方。例如,原稿按压罩7以在上下方向开闭自如的方式设置于读取部主体10。
如图2所示,原稿按压罩7具有主体部71、罩部72以及压印部73。主体部71以在上下方向能够开闭的方式设置于读取部主体10。主体部71具有主体框体71a以及切换部 71b。切换部71b用于切换在原稿的输送路径HR上引导原稿的路径。例如,切换部71b在排出原稿的路径(后述的排纸路径)、与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反转原稿的路径(后述的反转路径R5)之间进行切换。切换部71b摆动自如地安装于主体框体71a。切换部71b 的摆动被未图示的控制器控制。
如图2所示,罩部72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罩部72具有第I罩部 72a以及第2罩部72b。具体而言,第I罩部72a以能够在主体部71的上方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第I罩部72a能够绕例如后述的第I驱动辊31a的旋转轴开闭。第2罩部 72b以能够在第I罩部72a的上方开闭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第2罩部72b能够绕铰接部70a开闭。
如图2以及图4所示,主体部71与罩部72之间的连结部75相互形成为梳齿状。 更具体而言,主体部71与第I罩部72a之间的连结部75(75a、75b)相互形成为梳齿状。因此,通过使第I罩部72a的连结部75b与主体部71的连结部75a啮合,第I罩部72a定位于主体部71。详细地说,主体部71中的连结部75a的中央的凹部175a形成为梯形状。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I罩部72a中的连结部75b的中央的凸部175b引导至主体部71中的连结部75a的中央的凹部175a。另外,通过使连结部75b的中央的凸部175b与连结部75a 的中央的凹部175a嵌合,能够容易地将第I罩部72a的连结部75b与主体部71的连结部 75a定位。
如图2以及图5所示,压印部73用于将文字或者标记等压印于原稿。压印部73 在读取原稿的单面之后、或者读取原稿的双面之后,在比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的位置压印于原稿。压印部73与形成于主体部71的凹部嵌合(参照图2)。而且,压印部 73被具有开口部的盖部件173 (固定压印部73的固定部件的一例)固定于主体部71 (参照图5)。盖部件173被固定螺钉73c固定于主体部71。
如图2所示,压印部73具有印体部73a以及以进退自如的方式支承印体部73a的印体保持部73b。如图5所示,压印部73的印体保持部73b与主体部71的凹部嵌合,压印部73的印体部73a配置于盖部件173的开口部。印体保持部73b由例如螺线管构成,并以进退自如的方式支承印体部73a。
压印部73在比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的位置将文字或者标记等压印于原稿。更具体而言,压印部73在读取原稿的单面之后、或者读取原稿的双面之后,在比读取位置P2 更靠下游的位置将文字或者标记等压印于原稿。读取位置P2是原稿被读取部I读取的位置。详细地说,读取位置P2是原稿在接触玻璃12上被读取装置6读取的位置。此外,对于 ADF8 (Auto Document Feeder)中的压印部73的配置方式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如图I所示,在原稿按压罩7设置有ADF8。在ADF8构成有用于将原稿从供纸口 8a输送至排纸口 Sb的输送路径HR。在原稿按压罩7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纸张朝ADF8的供纸口 8a引导的原稿供给托盘9。另外,在原稿按压罩7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接受从ADF8 的排纸口 8b排出的纸张的原稿排出托盘7c。
如图2所示,ADF8具有框体部70、供纸辊20以及多个输送辊对31 35。此外, 本申请的输送辊对包括二连辊和三连辊。框体部70包括上述的主体部71 (主体框体71a) 与罩部72。供纸辊20用于沿着输送路径供给原稿。供纸辊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罩部72。供纸辊20具有搓纸辊21、分离辊22以及与分离辊22对置的减速辊(retard roller) 23。搓纸辊21以及分离辊2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I罩部72a。减速辊23 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2罩部72b。也可以使用例如称作分离垫的辊以外的辊来代替减速辊23。
如图2所不,多个输送棍对例如5组输送棍对31 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于框体部。输送棍对31 35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于输送路径HR。例如,输送棍对31 35以不足纸张的输送方向长度的间隔配置。输送辊对31 35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 HR输送原稿。
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全部的输送辊对31 35参与了原稿的输送。另外, 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全部的输送辊对31 35也参与了原稿的输送。换言之,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输送辊对31 35至少一次夹持原稿而进行输送。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输送棍对31 35也至少一次夹持原稿而进行输送。此外,对于输送棍对31 35所包含的驱动辊31a 35a(后述的第I 第五驱动辊)在图中施加了阴影线。
此处,5组输送辊对31 35包括2组二连辊32、34以及3组三连辊31、33、35。 二连辊32、34包括驱动辊32a、34a (后述的第2驱动辊以及第4驱动辊)以及从动辊32b、 34b。驱动辊32a、34a是被未图示的驱动单元例如马达驱动的辊。从动辊32b、34b是被驱动辊32a、34a驱动而进行旋转的辊。另外,配置于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的附近的二连辊 32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
各三连辊31、33、35包括驱动辊31a、33a、35a(后述的第I驱动辊、第3驱动辊以及第五驱动辊)以及两个从动辊(31b、31c)、(33b、33c)、(35b、35c)。与二连辊32、34相同地,各驱动辊31a、33a、35a是被驱动单元驱动的辊。与二连辊32、34相同地,两个从动辊 (31b,31c)、(33b,33c)、(35b,35c)也是被各驱动辊31a、33a、35a驱动而进行旋转的辊。各三连辊31、33、35以与两个从动辊(31b,31c)、(33b,33c)、(35b,35c)相互对置的方式配置。各驱动辊31a、33a、35a配置于两个从动辊(31b、31c)、(33b、33c)、(35b,35c)之间。
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各驱动辊31a、33a、35a与一对从动辊(31b、31c)、 (33b、33c)、(35b、35c)的任一方之间通过原稿。另一方面,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各驱动辊31a、33a、35a与一对从动辊的任一方(31b、31c)、(33b,33c)、(35b,35c)之间通过原稿。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各驱动辊31a、33a、35a与一对从动辊(31b、31c)、(33b、33c)、 (35b、35c)的另一方之间通过原稿。
此外,驱动辊31a、33a、35a也可以经由未图示的驱动传递机构被驱动单元旋转驱动。驱动单元以及驱动传递机构设置于主体部71的内部。ADF8中的二连辊32、34以及三连辊31、33、35的配置方式在后面进行说明。
在具有上述那样结构的复合机中,堆积于原稿供给托盘9的原稿被一张一张地搓纸,并从供纸口 8a被引导至ADF8。而且,在ADF8中,原稿通过接触玻璃12之上,由此原稿的内容被读取装置6读取。被读取之后的原稿从排纸口 Sb排出到原稿排出托盘7c上。
这样,读取部I用作平台型的扫描仪,并且用作纸张馈送型的扫描仪。在用作平台型的扫描仪的情况下,载置于静止原稿载置台11的原稿在读取装置6中扫描而被读取。另外,在用作纸张馈送型的扫描仪的情况下,被ADF8输送的原稿被固定于接触玻璃12的下部的位置的读取装置6读取。
此外,在读取部主体10设置有未图示的输入部例如键盘。通过对键盘进行操作, 原稿的内容被读取,设定对读取了的内容进行传真发送时的发送地址,接受内容、读取了的内容被记录在记录装置3中。
(2)ADF8的内部构造
接着,对ADF8的内部构造进行说明。此处,在图2所示的侧视图中,将朝向供给原稿供给托盘9的原稿的方向的水平方向定义为前后方向,将与前后方向水平地正交的方向定义为左右方向。
如图6以及图7的粗线所示,在ADF8的输送路径HR中,原稿从供纸口 8a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 Sb。输送路径HR如后述那样,以至少一部分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形成。单面读取用的输送路径HR(参照图6的粗线)包括供纸路径R1、导入路径R2、第I中间路径R3 以及排纸路径R4。在供纸路径Rl中,原稿从供纸口 8a向原稿按压罩7的主体部71引导。 在导入路径R2中,原稿从供纸路径Rl向读取位置P2引导。在第I中间路径R3中,原稿从读取位置P2被引导至切换到输送原稿的路径的切换位置P3。在排纸路径R4中,原稿从切换位置P3向排纸口 Sb引导。
以下,供纸路径Rl与导入路径R2之间的连结位置被称作第I分支点P1。导入路径R2与第I中间路径R3之间的连结位置是上述的读取位置P2。第I中间路径R3与排纸路径R4之间的连结位置是上述的切换位置P3。此外,在切换位置P3中,通过使切换部71b 摆动来决定原稿的排纸或者原稿的反转。例如,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通过使切换部 71b摆动到上方,原稿被引导至排纸路径R4并被排出。
双面读取用的输送路径HR(参照图7的粗线)包括供纸路径R1、导入路径R2、第 I中间路径R3、反转路径R5、第2中间路径R6以及排纸路径R4。在该情况下,由于供纸路径R1、导入路径R2、第I中间路径R3以及排纸路径R4与单面读取用的输送路径HR所包含的路径相同,故省略其说明。此处,仅对反转路径R5与第2中间路径R6进行说明。
在反转路径R5中,原稿从切换位置P3向读取位置P2被引导并被反转。在反转路 径R5包含有第I中间路径R3的一部分(读取位置P两侧的一部分)。反转路径R5的一部 分的路径、例如反转路径R5的上游侧的路径设置于主体部71与罩部72例如第I罩部72a 之间。当罩部72例如第I罩部72a开放时,该部分的输送路径露出。
在第2中间路径R6中,原稿从读取位置P2向切换位置P3引导。在第2中间路径 R6包含有第I中间路径R3的一部分(切换位置P3侧的一部分,后述的重复路径R7)以及 导入路径R2。另外,第2中间路径R6的一部分的路径、例如第I分支点Pl与切换位置P3 之间的输送路径设置于主体部71与罩部72例如第I罩部72a之间。当罩部72例如第I 罩部72a开放时,该部分的输送路径露出。该部分的输送路径以成为大致水平的方式形成。 在该部分的输送路径中,在读取了原稿的单面之后以及读取了原稿的双面之后,原稿重复 通过的部分(重复路径R7)是第2中间路径R6与第I中间路径R3汇合的位置P6 (后述的 汇合点)与切换位置P3之间的路径。
此外,从原稿的单面侧(一面侧)被读取之后到原稿的下表面一侧(另一面侧) 被读取的路径、即第I中间路径R3以及反转路径R5 (读取位置P2 —切换位置P3 —交叉点 P4 —第2分支点P5 —读取位置P2)形成为环状。
另外,以下,反转路径R5与排纸路径R4交叉的位置被称作交叉点P4。另外,反转 路径R5与第I中间路径R3汇合的位置被称作第2分支点P5。并且,第2中间路径R6与第 I中间路径R3汇合的位置被称作汇合点P6。此外,在切换位置P3中,通过使切换部71b摆 动来决定原稿的排纸或者原稿的反转。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切换部71b摆动至下方,原稿被 引导至反转路径R5,通过使切换部71b摆动至上方,原稿被引导至排纸路径R4。
(3)输送棍对的配置方式
接着,对5组输送辊对31 35(2组二连辊32、34以及3组三连辊31、33、35)的 配置方式进行说明。
在比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更靠上游侧的位置、例如第I分支点Pl的附近配置 有第I三连辊31。第I三连辊31中的驱动辊3Ia (第I驱动辊)在供纸路径Rl与第2中 间路径R6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I罩部72a。与第I驱动辊31a邻接的一方的从 动辊31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2罩部72b。与第I驱动辊31a邻接的另一方的从动 辊31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
第I驱动辊31a是用于进行定位修正例如斜行修正的辊。第I驱动辊31a与一方 的从动辊31b对通过供纸路径Rl的原稿的倾斜进行修正,并朝读取位置P2输送该原稿。第 I驱动辊31a与另一方的从动辊31c朝切换位置P3输送通过第2中间路径R6的原稿。此 外,将第I驱动辊31a与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A。另外,将第I驱动辊 31a与另一方的从动辊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G。
在第I分支点Pl与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之间配置有第I 二连辊32。第I 二连 辊32中的驱动辊32a (第2驱动辊)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第2驱动辊32a以能够旋 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第I 二连辊32中的从动辊32b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 部71。第2驱动辊32a与该从动辊32b在正转时朝读取位置P2输送通过导入路径R2的原 稿。另一方面,第2驱动辊32a与从动辊32b在反转时朝第I分支点Pl输送通过第2中间 路径R6 (包括导入路径R2)的原稿。此外,将第2驱动辊32a与从动辊32b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B。
在比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侧的位置、例如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与切换部71b之间配置有第2三连辊33。换言之,在第2分支点P5的附近配置有第2三连辊 33。第2三连辊33中的驱动辊33a(第3驱动辊)在第I中间路径R3与反转路径R5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与第3驱动辊33邻接的一方的从动辊33b以及另一方的从动辊33c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
第3驱动辊33a与一方的从动辊33b朝切换位置P3输送通过第I中间路径R3的原稿。第3驱动辊33a与另一方的从动辊33c朝第2分支点P5以及读取位置P2输送通过反转路径R5的原稿。此外,将第3驱动辊33a与一方的从动辊33b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C。另外,将第3驱动辊33a与另一方的从动辊33c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F。
在切换位置P3的附近、例如读取位置P2与切换位置P3之间的切换位置P3的附近配置有第2 二连辊34。第2 二连辊34中的驱动辊34a (第4驱动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第2 二连辊34中的从动辊34b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第I罩部72a。 第4驱动辊34a与从动辊34b朝切换位置P3输送通过第I中间路径R3以及第2中间路径 R6的原稿。此外,将第4驱动辊34a与从动辊34b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D。
在交叉点P4的附近、例如排纸口 8b的附近配置有第3三连辊35。第3三连辊35 中的驱动辊35a(第五驱动辊)在反转路径R5与排纸路径R4之间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与第五驱动辊35a邻接的一方的从动辊35b以及另一方的从动辊35c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
第五驱动辊35a与一方的从动辊35b朝交叉点P4输送通过反转路径R5的原稿。 第五驱动棍35a与另一方 的从动棍35c朝排纸口 8b输送通过排纸路径R4的原稿。此外, 将第五驱动辊35a与一方的从动辊35b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E。另外,将第五驱动辊 35a与另一方的从动棍35c之间的夹持部记作附图标记H。
(4)压印部的配置方式
接着,对压印部73的配置方式进行说明。压印部73配置于比读取部I (读取位置 P2)更靠下游的输送路径上。压印部73配置于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与切换部71b (切换位置P3)之间的输送路径上,例如第I中间路径R3上。另外,压印部73配置于第I分支点 Pl与切换部71b (切换位置P3)之间的输送路径上,例如第2中间路径R6上。
具体而言,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与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压印部73配置于原稿重复通过的部分。更具体而言,压印部73配置于第I中间路径R3与第2中间路径 R6重复的部分(重复路径R7)。重复路径R7是汇合点P6与切换位置P3之间的路径。如上所述,重复路径R7以大致水平的方式形成。此外,以下,配置压印的位置、即压印部73(印体部73a)进退自如地移动的方向与输送路径相交的位置被称作压印位置S。
此外,在罩部72例如第I罩部72a被开放的情况下,第2中间路径R6的一部分的路径、例如第I分支点Pl与切换位置P3之间的输送路径露出。此处,压印部73、例如压印部73的印体部73a也露出。在该状态下,当盖部件173从主体部71取下时,能够容易地取下压印部。S卩,能够容易地接触到压印部73。
(5)原稿的输送顺序以及压印部73的压印时机
最后,对原稿的输送顺序以及压印部73的压印进行说明。在读入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将原稿表面朝上放置于原稿供给托盘9。然后,原稿按照供纸口 8a、夹持部A、夹持部 B、读取位置P2、夹持部C、夹持部D、切换位置P3、夹持部H以及排纸口 8b的顺序被输送。由 此,原稿的单面(一面)被读取。这样,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原稿通过输送路径HR 的一部分(供纸路径R1、导入路径R2、第I中间路径R3以及排出路径)。
此外,在原稿接近读取位置P2的情况下,利用未图示的传感器部检测原稿。之后, 原稿在读取位置P2被读取部I读取。传感器部以能够在第I三连辊31的上游侧、例如第I 三连辊31与第I 二连辊32之间检测通过输送路径HR的原稿的方式设置于主体部71。此 处,作为传感器部使用例如反射式传感器。
在读入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将原稿将表面朝上放置于原稿供给托盘9。然后,原 稿按照供纸口 8a、夹持部A、夹持部B、读取位置P2、夹持部C以及夹持部D的顺序被输送。 由此,原稿的单面(一面)被读取。接着,原稿按照切换位置P3、夹持部E、交叉点P4、夹持 部F、第2分支点P5、读取位置P2、夹持部B、第I分支点P1、夹持部G、汇合点P6、夹持部D、 切换位置P3、夹持部H以及排纸口 Sb的顺序被输送。由此,原稿的背面(另一面)被读取。 此处,为了将原稿从读取位置P2向第I分支点Pl输送,第2驱动辊32a在将原稿在夹持部 B夹持的状态下进行反转。
这样一来,在原稿的双面(一面以及另一面)被读取的情况下,原稿通过输送路径 HR的全部(供纸路径R1、导入路径R2、第I中间路径R3、反转路径R5、第2中间路径R6以 及排纸路径R4)。
如上所述,在原稿在输送路径HR上输送的状态下,压印部73将规定的文字或者标 记等压印于原稿。具体而言,在读取了原稿的单面之后、或者读取了原稿的双面之后,原稿 静止在配置于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的下游的压印位置S。更具体而言,原稿静止于输送 路径HR上,以使得原稿的后端部位于压印位置S。之后,压印部73的印体部73a利用印体 保持部73b (螺线管)而朝原稿移动,规定的文字或者标记等被压印于原稿。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部件的控制、各机构的控制以及各驱动单元的控制等由 未图示的控制器执行。例如,辊部(供纸辊20、输送辊对31 35等)、压印部、传感器部、 输入部以及引导件等被控制器控制。另外,控制时被利用的数据存储于未图示的存储器,该 数据能够被适当地读出。
(6)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如下述那样进行表现。
(A)ADF8具备输送路径HR、读取部I以及多个输送辊对31 35。在输送路径HR 中,原稿从供纸口 8a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 Sb。读取部I在输送路径HR中读取原稿的单面 或者原稿的双面。多个输送辊对31 35在输送路径HR中以相互隔开间隔的方式配置。在 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31 35夹持原稿并 沿着输送路径HR输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31 35全部参与原稿的输送。
在该情况下,当原稿在输送路径HR中从供纸口 8a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 8b时,全 部的输送辊对31 35参与原稿的输送。即,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读取原稿的双面的 情况下,不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这样,在本ADF8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 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31 35。由此,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 量。另外,如果能够减少输送辊对的数量,则能够实现成本的减少以及ADF8的小型化等。
(B)在ADF8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 送辊对31 35分别至少一次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HR输送原稿。
在该情况下,在读取原稿的情况下,形成输送路径HR,并在该输送路径HR配置有 输送辊对,以使得各输送辊对31 35能够至少一次沿着输送路径HR输送原稿。由此,不 存在不参与输送的输送辊对,从而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C)在ADF8中,多个输送辊对31 35的至少任一个是三连辊31、33、35。三连辊 31、33、35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从动辊(31b、31c)、(33b、33c)、(35b,35c)以及配置于一对 从动辊(31b、31c)、(33b、33c)、(35b,35c)之间的驱动辊 31a、33a、35a。
此处,形成输送路径HR,并配置有三连辊31、33、35,以便按照如下方式输送原稿。 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棍(31b、31c)、(33b、33c)、(35b、35c)的任一方 与驱动棍31a、33a、35a之间通过原稿。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一对从动棍(31b、 31c)、(33b、33c)、(35b,35c)的任一方与驱动辊31a、33a、35a之间、一对从动辊的另一方 (31b、31c)、(33b、33c)、(35b,35c)与驱动辊 31a、33a、35a 之间通过原稿。
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通过使用三连辊31、33、35来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 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利用一个驱动辊31a、33a、35a来输送原稿。由此,能够减少 输送辊对的数量。即,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D)在ADF8中,三连辊31在输送路径HR中配置于比读取部I更靠上游侧的位置, 利用三连辊31来执行原稿的斜行修正。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31配置于比读取部I更靠上游侧的位置来进行原稿的 斜行修正。因此,例如,在供给原稿的情况(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 情况)下,在驱动辊31a与一方的从动辊31b之间执行斜行修正,在此基础上,能够输送原 稿。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够进一步将原稿在驱动棍31a与另一方的从动棍 31c之间的输送路径HR上输送。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E)在ADF8中,三连辊35在输送路径HR中配置于排纸口 8b的附近。
在该情况下,例如,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能够将原稿在驱动辊35a与一方 的从动辊35c之间的输送路径HR向排纸口 Sb输送。另外,在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能 够在将原稿在驱动棍35a与另一方的从动棍35b之间的输送路径HR上输送之后,将原稿在 驱动辊35a与一方的从动辊35c之间的输送路径HR向排纸口 8b输送。这样,能够有效地 使用输送辊。
(F)ADF8还具备切换部71b。切换部71b在排纸路径R4与反转路径R5之间切换。 三连辊33在输送路径HR上配置于读取部I与切换部71b之间。
在该情况下,通过将三连辊33配置于读取部I与切换部71b之间,能够将读取了 表面(一面)的原稿在驱动棍33a与一方的从动棍33b之间的输送路径HR输送至切换部 71b。另外,能够将读取了表面(一面)的原稿在驱动棍33a与另一方的从动棍33c之间的 输送路径HR再次输送至读取部I。这样,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辊。
(G)在ADF8中,多个输送辊对31 35的任一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
在该情况下,由于多个输送辊对31 35的任一个辊、例如二连辊32是能够正转 以及反转的辊对,因此能够使原稿在输送路径HR上往复。即,能够有效地使用输送路径HR。 由此,由于能够简化输送路径HR,因此使ADF8小型化。
(H)ADFS具备主体部71以及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主体部71的罩部72。主体部71与罩部72之间的连结部75相互形成为梳齿状。此处,通过使罩部72的连结部75b 与主体部71的连结部75a啮合,罩部72被定位于主体部71。
在该情况下,由于罩部72的连结部75b与主体部71的连结部75a啮合,因此能够不使用特别的固定部件、固定机构而将罩部72定位于主体部71。即,由于不需要固定部件、 固定机构,因此能够使ADF8小型化。
(I)复合机具备上述记载的ADF8以及在输送路径HR中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原稿的双面的读取部I。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J)在复合机中,读取部I具有接触玻璃12以及固定部件13。接触玻璃12的截面形成为梯形。固定部件13的至少一部分与接触玻璃12的倾斜部接触,从而固定接触玻璃12。
在该情况下,通过使固定部件13的至少一部分与接触玻璃12的倾斜部接触,接触玻璃12被固定部件13固定。即使对固定部件13的上部施加载荷,也能够利用接触玻璃12 来限制固定部件13的挠曲。
(7)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特别是,本说明书所举出的多个实施方式以及变形例能够根据需要而任意地组合。
(a)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示出了在复合机设置ADF8的情况的例子,但设置 ADF8的装置并不一定是复合机,只要是能够读取原稿的装置,可以是任意的装置。
(b)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压印部73配置于重复路径R7的情况的例子。代替上述实施方式,压印部73的配置位置只要是在比读取部I (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的输送路径HR中、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和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原稿重复通过的部分即可,可以在任意位置。例如,压印部73也可以配置于排纸路径R4。
(C)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示出了下述情况的例子在读取原稿的单面之后、或者读取原稿的双面之后,压印部73在比读取部I的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的位置向原稿进行压印。代替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在读取位置P2读取原稿的过程中,压印部73在比读取位置P2更靠下游的位置对原稿进行压印。在该情况下,也能够不使原稿折返而进行输送。另外,压印部73能够在原稿的适当位置进行压印。
本发明能够广泛应用于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图像读取装置。
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叙述,但是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对该公开的发明进行变更,并能够想到除上述特别说明叙述的以外的多种实施方式。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及范围的前提下,谋求利用附加的权利要求书来覆盖本发明的所有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 输送路径,利用该输送路径将原稿从供纸ロ单向地输送到排纸ロ ;以及多个输送辊对,该多个输送辊对在所述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所述多个输送辊对全部參与所述原稿的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分别至少一次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多个所述输送辊对的至少任ー个是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从动辊以及配置于ー对所述从动辊之间的驱动辊的三连辊, 形成所述输送路径并配置三连辊,以便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在一对所述从动辊中的任ー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并且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在一对所述从动辊中的任一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以及在一对所述从动辊的另ー个与所述驱动辊之间通过原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三连辊在所述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比所述原稿的读取位置更靠上游侧的位置,利用所述三连辊来执行所述原稿的斜行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三连辊在所述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所述排纸ロ的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还具备切換部,该切换部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下搬出所述原稿的路径以及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反转所述原稿的路径之间进行切換,所述三连辊在所述输送路径中配置于所述原稿的读取位置与所述切换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多个所述输送辊对中的任ー个是能够正转以及反转的辊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 主体部;以及 以开闭自如的方式安装于所述主体部的罩部, 所述主体部的连结部与所述罩部的连结部相互形成为梳齿状,通过使所述罩部的连结部与所述主体部的连结部啮合,将所述罩部定位于所述主体部。
9.ー种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图像读取装置具备 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以及 在输送路径中读取原稿的单面或者原稿的双面的读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读取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读取部具有截面形成为梯形的接触玻璃;以及至少一部分与所述接触玻璃的倾斜部接触且固定所述接触玻璃的固定部件。
11.ー种原稿输送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原稿从供纸ロ单向地输送到排纸ロ的输送路径中, 在读取所述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所述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使全部的多个输送辊对至少一次夹持所述原稿并沿着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所述原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原稿输送方法。自动原稿输送装置具备输送路径和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原稿从供纸口单向地输送到排纸口。多个输送辊对在输送路径中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读取原稿的单面的情况以及读取原稿的双面的情况下,多个输送辊对夹持原稿并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原稿。在这种情况下,全部的多个输送辊对参与原稿的输送。
文档编号B65H5/06GK102976126SQ20121029266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安井克明, 鹫田悟, 大槻修 申请人: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