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58609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电装置用于不同工序的工具组合,特别是涉及使用在电子变压器及其他元器件生产中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
背景技术
电子变压器电感元件广泛应用于IT产业、家用电器和其它行业。这类电子变压器及其他电感元件生产早已经使用多绕组扫描仪等仪器以及绕线机等设备进行生产加工和测量。由于电子变压器型号规格多,外形复杂,现有技术电子变压器电感元件加工厂大多采用单工位加工和测试,工件测试采用手工分类,每个工位都需要重复地对工件进行装夹等复杂的操作,易造成误操作,难以提高工效和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设计一种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解决现有技术电子变压器及其电感元件生产缺少自动化生产运载装置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包括N个运载工件的小车和一对彼此对称、平行的环形轨线;所述各环形轨线由各自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内圈轨条和外圈轨条构成;所述小车包括用于装载工件的平台和对称安装在该平台两侧的侧板;所述各侧板外侧各装一组半径为r的轴承A、B和C,各轴承的轴心线垂直于其侧板,且三个轴承呈倒三角形排布,即轴承A和B构成三角形底边,轴承C为三角形顶点;所述环形轨线之间的距离应当适配所述小车之两侧板的轴承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小车跨接在所述轨线之间,小车两侧的轴承A和B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的槽形容腔内滚动;小车两侧的轴承C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内圈轨条的槽形容腔内滚动。所述运载工件的小车数量N > 1,依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线侧的加工工位的数量确定。当所述小车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C转动,继而带小车运动;所述各大环形轨线的内圈轨条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形轨条和与该两条直线形轨道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的圆心Dl为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所述各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及位于该俩平行直线形轨条之两端的弧形轨条构成;当所述小车的轴承C位于内圈轨条的直线形轨条与半圆形轨条之交点处时,Dl点至该小车的轴承A的轴心之距离为La,Dl点到该小车的轴承B的轴心之距离为Lb ;则所述圆弧形轨条的外侧弧形轨壁是以Dl点为圆心、La与轴承半径r之和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两端的外侧轨壁相交的圆弧;所述圆弧形轨条的内侧弧形轨壁,是以Dl点圆心、LB与轴承半径r之差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两端的内侧壁相交的圆弧。当所述小车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A或B之一转动,继而带小车运动;所述各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是由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和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道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的圆心D2是俩平行的直线形轨条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所述环形轨线的内圈轨条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及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两端头平滑连接的弧形轨条构成;当所述小车行轴承B由直线形轨条步入半圆形轨条时起,至该小车之轴承A移离所述半圆形轨道时止,所述轴承C相应运行的弧形轨条的弧形是依据该小车在所述半圆形轨道移动每一个位置时,其轴承A和B的轴心间的连接线Lab之垂直平分点O,沿该连接线Lab的垂直平分线、向圆心D2方向移动d距离得到各H点组成弧形轨迹,即为轴承C点对应移动的轨迹线,其中,d是所述小车的轴承C轴心至轴承A和B之轴心的连接线e之垂直平分点O的距离。上面所述内圈轨条和外圈轨条的深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宽度;所述内轨内圈轨条和外圈轨条的宽度不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直径。所述小车和环形轨线分别安装有彼此适配的光电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小车在环形轨线上停止或行进。所述小车还装有固定工件的锁紧机构。同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小车在闭合轨道上循环运转,在不同工位停止和定位,同时完成工件在多个所需工位上测量或加工,实现自动化生广,大幅度提闻工效,有利于广品质量的提闻。

图I是本实用新型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优选实施例之轴测投影示意图,图中其中一小车以轴承A、B和C示意;图2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之的多辆小车工作在环形轨条2时的示意图;图3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之小车I正投影主视示意图;图4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之小车I正投影俯视示意图;图5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之小车I正投影左视示意图;图6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一之小车I的轴承C为主动轮时,环形轨条2的示意图,图中以轴承A、B和C示意小车;图7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二之小车I的轴承A或B为主动轮时,环形轨条2的示意图,图中以轴承A、B和C示意小车;图8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二之小车I的轴承B至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与半圆形轨条222相交点时,小车I之各轴承状态示意图;图9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二之小车I的轴承A和B以D2为滚动一角度时,确定轴承C运行轨迹的示意图; 图10是所述优选实施例二之小车I的轴承A和B移动数个位置时,确定轴承C运行轨迹的示意图;图11是依据图9所示的轴承C运行轨迹确定弧形轨条212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所示之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参见图I至图5,本实用新型之优选实施例一是,一种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包括N个运载工件的小车I和一对彼此对称、平行的环形轨线2 ;所述各环形轨线2由各自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构成;参见图3至图5,所述小车包括用于装载工件的平台和对称安装在该平台两侧的侧板;所述各侧板外侧各装一组半径为r的轴承A、B和C,各轴承的轴心线垂直于其侧板,且三个轴承呈倒三角形排布,即轴承A和B构成三角形底边,轴承C为三角形顶点;所述环形轨线之间的距离应当适配所述小车之两侧板的轴承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小车跨接在所述轨线之间,小车两侧的轴承A和B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的槽形容腔内滚动;小车两侧的轴承C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内圈轨条21的槽形容腔内滚动。所述运载工件的小车I数量N > 1,依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线2侧的加工工位的数
量确定。参见图6,本例中,所述小车I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C转动,继而带小车I运动;所述各大环形轨线2的内圈轨条21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11和与该两条直线形轨道211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212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212的圆心Dl为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11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所述各环形轨线2的外圈轨条22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及位于该俩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之两端的弧形轨条222构成;当所述小车I的轴承C位于内圈轨条21的直线形轨条211与半圆形轨条212之交点处时,Dl点至该小车I的轴承A的轴心之距离为La,Dl点到该小车I的轴承B的轴心之距离为Lb ;则所述圆弧形轨条222的外侧弧形轨壁2222是以Dl点为圆心、La与轴承半径r之和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22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两端的外侧轨壁相交的圆弧;所述圆弧形轨条222的内侧弧形轨壁2221,是以Dl点圆心、Lb与轴承半径r之差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22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两端的内侧壁相交的圆弧。所述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深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宽度;所述内轨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宽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直径。所述小车I和环形轨线2分别安装有彼此适配的光电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小车I在环形轨线2上停止或行进。所述小车I的驱动机构包括同步皮带轮机构、链条机构或齿轮机构。所述小车I还装有固定工件的锁紧机构,从而小车I沿轨道运转时,工件不移动或跌落。参见图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二是,小车的结构与前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小车I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A或B之一转动,继而带小车I运动;所述各环形轨线2的外圈轨条22是由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21和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道221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222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222的圆心D2是俩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21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参见图7,所述环形轨线2的内圈轨条21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11及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11两端头平滑连接的弧形轨条212构成;参见图7至图11,当所述小车I行轴承B由直线形轨条211步入半圆形轨条212时起,至该小车I之轴承A移离所述半圆形轨道212时止,所述轴承C相应运行的弧形轨条212的弧形是依据该小车212在所述半圆形轨道212移动每一个位置时,其轴承A和B的轴心间的连接线Lab之垂直平分点0,沿该连接线Lab的垂直平分线、向圆心D2方向移动d距离得到各H点组成弧形轨迹,如图9和图10,即为轴承C点对应移动的轨迹线,其中,d是所述小车I的轴承C轴心至轴承A和B之轴心的连接线e之垂直平分点O的距离。本例中,所述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深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宽度;所述内轨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宽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直径。所述小车I和环形轨线2分别安装有彼此适配的光电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小车I在环形轨线2上停止或行进。所述小车I还装有固定工件的锁紧机构,从而小车I沿轨道运转时,工件不移动或跌落。
权利要求1.一种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包括N个运载工件的小车(I)和一对彼此对称、平行的环形轨线(2);所述各环形轨线(2)由各自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构成; 所述小车(I)包括用于装载工件的平台(11)和对称安装在该平台(11)两侧的侧板(12);所述各侧板(12)外侧各装一组半径为r的轴承A、B和C,各轴承的轴心线垂直于其侧板,且三个轴承呈倒三角形排布,即轴承A和B构成三角形底边,轴承C为三角形顶点;所述环形轨线(2)之间的距离应当适配所述小车(I)之两侧板的轴承之间的横向距离;所述小车(I)跨接在所述轨线之间,小车(I)两侧的轴承A和B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22)的槽形容腔内滚动;小车(I)两侧的轴承C在各自环形轨线(2)的内圈轨条(21)的槽形容腔内滚动。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载工件的小车(I)数量N > I,依据设置在所述环形轨线(2 )侧的加工工位的数量确定。
3.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车(I)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C转动,继而带小车(I)运动;所述各大环形轨线(2)的内圈轨条(21)是由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11)和与该两条直线形轨道(211)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212)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212)的圆心Dl为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11)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 所述各环形轨线(2 )的外圈轨条(22 )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及位于该俩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之两端的弧形轨条(222)构成;当所述小车(I)的轴承C位于内圈轨条(21)的直线形轨条(211)与半圆形轨条(212)之交点处时,Dl点至该小车(I)的轴承A的轴心之距离为La ,Dl点到该小车(I)的轴承B的轴心之距离为Lb ;则所述圆弧形轨条(222)的外侧弧形轨壁(2222)是以Dl点为圆心、La与轴承半径r之和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22)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两端的外侧轨壁相交的圆弧;所述圆弧形轨条(222)的内侧弧形轨壁(2221),是以Dl点圆心、Lb与轴承半径I■之差为半径,与所述外圈轨条(22)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21)两端的内侧壁相交的圆弧。
4.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车(I)拥有的动力单独驱动轴承A或B之一转动,继而带小车(I)运动;所述各环形轨线(2)的外圈轨条(22)是由两条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21)和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道(221)两端分别相切的半圆形轨条(222)构成;所述半圆形轨条(222)的圆心D2是俩平行的直线形轨条(221)两端头之间的中心平分点; 所述环形轨线(2)的内圈轨条(21)是由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11)及与该两条平行直线形轨条(211)两端头平滑连接的弧形轨条(212)构成;当所述小车(I)行轴承B由直线形轨条(211)步入半圆形轨条(212)时起,至该小车(I)之轴承A移离所述半圆形轨道(212)时止,所述轴承C相应运行的弧形轨条(212)的弧形是依据该小车(212)在所述半圆形轨道(212)移动每一个位置时,其轴承A和B的轴心间的连接线Lab之垂直平分点O,沿该连接线Lab的垂直平分线、向圆心D2方向移动d距离得到各H点组成弧形轨迹,即为轴承C点对应移动的轨迹线,其中,d是所述小车(I)的轴承C轴心至轴承A和B之轴心的连接线e之垂直平分点O的距离。
5.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深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宽度;所述内轨内圈轨条(21)和外圈轨条(22)的宽度不小于位于其内的轴承的直径。
6.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车(I)和环形轨线(2 )分别安装有彼此适配的光电控制机构,控制所述小车(I)在环形轨线(2)上停止或行进。
7.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车(I)还装有固定工件的锁紧机构。
8.按照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其特征在于 所述小车(I)的驱动机构包括同步皮带轮机构、链条机构或齿轮机构。
专利摘要一种运载工件的小车以及与其适配的闭合轨道,包括N个运载工件的小车和一对彼此对称、平行的环形轨线;所述各环形轨线由各自的位于同一平面的内圈轨条和外圈轨条构成;所述小车包括用于装载工件的平台和对称安装在该平台两侧的侧板;所述各侧板外侧各装一组半径为r的轴承A、B和C,各轴承的轴心线垂直于其侧板,且三个轴承呈倒三角形排布;所述小车跨接在所述轨线之间,小车两侧的轴承A和B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外圈轨条的槽形容腔内滚动;小车两侧的轴承C在各自环形轨线的内圈轨条的槽形容腔内滚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个小车在闭合轨道上循环运转,在不同工位停止和定位,实现自动化生产,大幅度提高工效,有利于产品质量的提高。
文档编号B65G35/06GK202807754SQ20122051208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8日
发明者徐敬 申请人:徐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