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带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6231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环形带传送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环形带传送装置,包括给料滑槽、传送带、传送滑道、给进板和气缸,所述传送带为环形带,给料滑槽设置在环形带上方,传动带上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的距离正好可容纳一个零件;环形带外周设有挡板;传送滑道设置在环形带下方,传送滑道下方设有给进板,给进板的端部连接气缸的输出端,给进板上设有与零件尺寸适合的槽,所述给进板的槽内设有磁铁;本发明结构简单、给进效率高。
【专利说明】环形带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输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环形带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中国古代,人们便开始翻车来提水。到17世纪中期,开始应用架输送设备;19世纪中叶,各种现代结构的传送设备相继被研发出来并生产应用,例如瑞士的钢带式输送机,英国和德国的惯性传送机等。此后,输送机受到机械制造、电机、化工和冶金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不断完善,逐步由完成车间内部的输送,发展到完成在企业内部、企业之间甚至城市之间的物料搬运,成为物料搬运系统机械化和自动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0003]在工厂生产加工时,平端面的螺旋弹簧是常用的零件,人工给进料率较低,螺旋弹簧的特点是其自身有缝隙,容易形变,而且在传送中容易互相缠绕。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给进平端面的螺旋弹簧效率低下,并且在给进过程中螺旋弹簧容易互相缠绕,影响后续装配的缺点。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环形带传送装置,包括给料滑槽、传送带、传送滑道、给进板和气缸,所述传送带为环形带,给料滑槽设置在环形带上方,传动带上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的距离正好可容纳一个零件;环形带外周设有挡板;传送滑道设置在环形带下方,传送滑道下方设有给进板,给进板的端部连接气缸的输出端,给进板上设有与零件尺寸适合的槽,所述给进板的槽内设有磁铁。
[0006]采用上述结构的环形带传送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平端面的螺旋弹簧通过给料滑槽沿其径向连续给进,螺旋弹簧落到环形带上由隔板形成的凹槽内,然后为传送到传动滑道处,经由传送滑道落到给进板上,被给进板上槽内的磁铁吸住,气缸推动给进板把零件给进到下步装配区,螺旋弹簧逐个给进避免互相缠绕。
[0007]作为对环形带传送装置优选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送滑道包括四个传送通道。在保持该装置一定体积的情况下,提高给进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发明环形带传送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给料滑槽I,环形带2,传送滑道3,给进板4,气缸5,挡板6。
[001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环形带2传送装置,包括给料滑槽1、传送带、传送滑道3、给进板4和气缸5,传送带为环形带2,给料滑槽I设置在环形带2上方,传动带上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的距离正好可容纳一个零件;环形带2外周设有挡板6 ;传送滑道3设置在环形带2下方,传送滑道3下方设有给进板4,给进板4的端部连接气缸5的输出端,给进板4上设有与零件尺寸适合的槽,所述给进板4的槽内设有磁铁。传送滑道3包括四个传送通道。
[0011]平端面的螺旋弹簧通过给料滑槽I沿其径向连续给进,螺旋弹簧落到环形带2上由隔板形成的凹槽内,然后为传送到传动滑道处,经由传送滑道3落到给进板4上,被给进板4上槽内的磁铁吸住,气缸5推动给进板4把弹簧给进到下步装配区。
[0012]以上结合附图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环形带传送装置,包括给料滑槽、传送带、传送滑道、给进板和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为环形带,给料滑槽设置在环形带上方,传动带上设有多个隔板,相邻隔板的距离正好可容纳一个零件;环形带外周设有挡板;传送滑道设置在环形带下方,传送滑道下方设有给进板,给进板的端部连接气缸的输出端,给进板上设有与零件尺寸适合的槽,所述给进板的槽内设有磁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带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滑道包括四个传送通道。
【文档编号】B65G47/82GK103662605SQ20131059953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25日
【发明者】江伟 申请人:重庆舰帏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