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71307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包括主辊道和副辊道,以及分别驱动主辊道和副辊道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主辊道和副辊道均由平行排列的输送辊构成,所述副辊道为主辊道的分支,所述副辊道的入口与主辊道的侧面通过分配装置相连,所述主辊道和副辊道的出口分别位于汽车装配线左右两侧,所述副辊道的输送面高于主辊道的输送面;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升降台和设于升降台上面的滚子链机构,所述滚子链机构由链轮、套在链轮上的滚子链和驱动链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构成,所述链轮和滚子链位于主辊道中相邻两输送辊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根据每台车辆前、后、左、右轮胎型号的不同自动分配轮胎至汽车装配线要求位置的有益效果。
【专利说明】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装配线轮胎输送、分配设备,具体是一种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本实用新型提出之前,传统的汽车装配线轮胎输送、分配设备为输送辊道,由平行排列的输送辊构成输送辊道,上述输送辊道分别位于汽车装配线的左右两侧。当所装配车型的前、后、左、右轮胎不同时,需要装配线停线,人工在装配线边倒运轮胎,效率极其低下,且工人劳动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根据每台车辆前、后、左、右轮胎型号的不同自动分配轮胎至汽车装配线要求位置的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
[0004]为了实现以 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包括主辊道和副辊道,以及分别驱动主辊道和副辊道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主辊道和副辊道均由平行排列的输送辊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道为主辊道的分支,所述副辊道的入口与主辊道的侧面通过分配装置相连,所述主辊道和副辊道的出口分别位于汽车装配线左右两侧,所述副辊道的输送面高于主辊道的输送面;所述分配装置包括升降台和设于升降台上面的滚子链机构,所述滚子链机构由链轮、套在链轮上的滚子链和驱动链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构成,所述链轮和滚子链位于主辊道中相邻两输送辊之间。
[0005]优选地,所述升降台与垂直安装在机架上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相连,所述升降台与机架之间设有由导向杆和导向孔构成的垂直导向装置。
[0006]优选地,在所述主辊道的入口处设置有上胎装置,所述上胎装置上设有上胎开始检测元件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所述上胎开始检测元件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0007]优选地,所述分配装置上设有分配开始检测元件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所述分配开始检测元件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在现有辊道输送装置基础上增设轮胎分配装置,并将其与PLC控制装置相连,通过PLC控制装置将轮胎按序列分配,代替人工分配,省时高效。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滚子链机构结构图;
[0011]图3、图4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0012]图中:主辊道1、副辊道1.1、上胎装置2、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分配装置3、升降台3.1、滚子链机构3.2、动力装置3.3、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分配完成检测元件3.5、机架4.1、升降气缸4.2、垂直导向装置4.3、PLC控制装置5。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4]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包括主辊道I和副辊道1.1,以及分别驱动主辊道I和副辊道1.1运动的驱动装置。
[0015]其中,主辊道I和副辊道1.1均由平行排列的输送辊构成,副辊道1.1为主辊道I的分支,所述副辊道1.1的入口与主辊道I的侧面通过分配装置3相连,主辊道I和副辊道1.1的出口分别位于汽车装配线左右两侧,副辊道1.1的输送面高于主辊道I的输送面。
[0016]在主辊道I的入口处设置有上胎装置2,上胎装置2上设有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所述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0017]分配装置3包括升降台3.1和设于升降台3.1上面的滚子链机构3.2。滚子链机构3.2由链轮、套在链轮上的滚子链和驱动链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构成3.3,所述链轮和滚子链位于主辊道I中相邻两输送辊之间。分配装置3上设有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3.5。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3.5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0018]升降台3.1与垂直安装在机架4.1上升降气缸4.2的活塞杆相连,升降台3.1与机架4.1之间设有由导向杆和导向孔构成的垂直导向装置4.3,此垂直导向装置4.3能保证升降台3.1在升降汽缸4.2的驱动下仅沿垂直向运动。
[0019]如图4所示,图中显示了当前车型(11胎车型)、需要按什么样的轮胎顺序上胎,当前台份的车已上完的轮胎数。
[0020]如图5所示,图中所有已上到轮胎线中的轮胎都在数据库的序列中,数字I代表轮胎要分配到装配线左侧,数字2代表该轮胎要分配到装配线右侧。
[0021]当数据库数据显示为左边轮胎时,轮胎在主辊道I上运行,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检测到轮胎已至轮胎分配装置3处后,分配装置3气缸上升,将升降台3.1升起,高出主辊道1,抬起轮胎,动力装置3.3驱动滚子链机构3.2运转,将轮胎横向送至副辊道1.1。当数据库数据显示为右边轮胎时,分配装置3气缸下降,滚子链机构3.2降低,低于主辊道1,轮胎通过分配装置3的输送辊直接运送至主辊道I尽头。
[0022]装载指针指示的是正在上胎的轮胎,卸载指针指示的是正在分配的轮胎。
[0023]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操作人员在PLC控制装置5的的触摸屏上选择车型,显示对应车型每台的轮胎序列符号,前、后、左、右轮胎对应不同的符号,操作人员按显示的轮胎序列上胎。在上胎过程中,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检测到开始上胎时,数据库程序按操作人员选择的轮胎要去的位置,在数据库装载指针所指的位置上写入对应的数据,如左前胎为1,右前胎为2,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检测到该轮胎上胎动作完成后,将装载地址指针加一,为下一轮胎上胎做准备。PLC控制装置5中的轮胎序列数据库,是根据轮胎线的长度确定数据库的大小,通常为100组数。当轮胎在主辊道I上被输送到装配线左右两侧分配轮胎的工位,即副辊道1.1与主辊道I的连接位时,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检测到轮胎已输送到分配装置3上时,PLC控制装置5中卸胎指针指向数据库中所要被分配的轮胎,PLC控制装置5读该数据值,按数据值的含义将轮胎分配到待装车辆对应的位置上,当分配完成检测元件
3.5检测到该轮胎分配动作已完成后,卸胎指针在数据库中的指向向后移动I位,为下一次分配做准备。
[0024]上述方案中,上线指针信号由上胎动作完成后传感器检测后发出,卸胎指针在每只轮胎分配完成后发出。在上胎装置2和分配装置3处可加装触摸屏对数据库中的轮胎序列进行显示,也可在触摸屏上对数据库中错误的数值进行修改。
[0025]本实用新型装置中,轮胎数据库序列的设计应大于轮胎输送辊道最多轮胎的数量,具体根据实际需要设计。轮胎输送装置可以为辊道或其他输送方式,如皮带输送。
[0026]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可以是气动或电动驱动装置,可以适用于所有型号的轮月台。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包括主辊道(I)和副辊道(1.1),以及分别驱动主辊道(I)和副辊道(1.1)运动的驱动装置,所述主辊道(I)和副辊道(1.1)均由平行排列的输送辊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道(1.1)为主辊道(I)的分支,所述副辊道(1.1)的入口与主辊道(I)的侧面通过分配装置(3)相连,所述主辊道(I)和副辊道(1.1)的出口分别位于汽车装配线左右两侧,所述副辊道(1.1)的输送面高于主辊道(I)的输送面;所述分配装置(3)包括升降台(3.1)和设于升降台(3.1)上面的滚子链机构(3.2),所述滚子链机构(3.2)由链轮、套在链轮上的滚子链和驱动链轮转动的动力装置构成(3.3),所述链轮和滚子链位于主辊道(I)中相邻两输送辊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台(3.1)与垂直安装在机架(4.1)上升降气缸(4.2)的活塞杆相连,所述升降台(3.1)与机架(4.1)之间设有由导向杆和导向孔构成的垂直导向装置(4.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辊道(I)的入口处设置有上胎装置(2 ),所述上胎装置(2 )上设有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所述上胎开始检测元件(2.1)和上胎完成检测元件(2.2)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序列分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装置(3)上设有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3.5),所述分配开始检测元件(3.4)和分配完成检测元件(3.5)均为光电开关或接近开关。
【文档编号】B65G47/46GK203545102SQ201320692825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5日
【发明者】张春雷, 陈文涛, 邓一, 卫亚宾 申请人: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