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092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部件加工领域,尤其是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



背景技术:

生产厂家在加工扬声器喇叭的T铁、U铁等零件的过程中,其中有道去除毛刺的工序是:具体工序是,首先通过设备去除上端面的毛刺,然后人工将工件搬运至另一道工序,将工件翻转180度,放入下到道工序中继续去除工件另一端面的毛刺。

上述操作存在的问题为:

1、人力成本高,提高成本;

2、搬运频率高,导致零件磕碰严重,降低了外观质量;

3、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包括柜体、料板、第一传送带以及第二传送带,所述柜体上安装向下倾斜设置的料板,该料板的出料端安装向上倾斜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料板的出料端相对应,该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安装翻转机构,通过翻转机构将工件翻转后送入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出料端下方安装自动送料器。

而且,所述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盒和翻转档杆,翻转盒内纵向穿装翻转档杆,所述翻转盒的两侧制有多个容纳翻转档杆的滑槽。

而且,所述滑槽为三个,包括两个竖向槽和一个横向槽,两个竖向槽之间贯穿一个横向槽。

而且,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处安装联动链条。

而且,所述第一传送带底部安装支撑杆,该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滚轮;所述第二传送带底部倾斜安装横杆的一端部,该横杆的另一端部与支撑杆连接。

而且,所述翻转机构前端的第一传送带上安装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挡板和定位 挡板,所述挡板纵向安装在第一传送带的侧面围挡上,该挡板的两端部对称安装向内倾斜的定位挡板,该定位挡板的出料端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装置通过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实现了工件定位精确及翻转动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本装置的两个传送带通过一套驱动装置实现联动的目的,保证了两个传送带的同步性,而且体积小、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构思巧妙,减少了工件在各道工序间的搬运频率,节约空间,降低了工件的磕碰,保证了产品和设备的稳定性,节省员工体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工件自动翻转装置,如图1至3所示,包括柜体1、料板3、第一传送带4、第二传送带8,所述柜体上安装向下倾斜设置的料板,该料板的出料口处安装向上倾斜的第一传送带,该第一传送带的进料端与料板的出料端相对应,该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安装翻转机构7,该翻转机构包括翻转盒7B和翻转档杆7A,如图4所示,翻转盒内纵向穿装翻转档杆,对应该翻转机构下方水平安装第二传送带,该第二传送带的出料端下方安装自动送料器9。工件2通过料板、第一传送带将其送入翻转机构内,通过翻转机构将工件翻转后送入第二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将工件送入下一道工序的自动送料器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盒的两侧制有多个容纳翻转档杆的滑槽7C,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附图中的滑槽为两个竖向槽和一个贯穿两个竖向槽的横向槽,根据工件的尺寸调整翻转档杆的位置,使得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所述第一传送带及第二传送带通过链条6的驱动方式实现联动,不仅保证两个传送带的传动速度相等,同时也降低成本。具体结构如图1、图3所示,在第一传送带的出料端与第二传送带的进料端处安装链条。

所述第一传送带底部安装支撑杆11,该支撑杆的底部安装滚轮12;所述第二传送带底部倾斜安装横杆10,该横杆的一端部与支撑杆连接,该安装结构简单、节约空间。

所述翻转机构前端的第一传送带上安装限位机构5,该限位机构包括挡板5A和定位挡板5B,所述挡板纵向安装第一传送带的侧面围挡上端面。该挡板的高度恰恰可以通过一个工件,该挡板的两端部对称安装向内倾斜的定位挡板,该定位挡板的出料端的距离等于工件的直径,通过挡板及定位挡板保证只有一个工件通过并定位到中部的位置,为下道翻转工序提供准备。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法为:

1、工件落入料板上,被送入第一传送带上;

2、工件通过第一传送带上的限为机构将其定位后,被送入翻转机构将其翻转,并落入第二传送带上;

3、第二传送带将工件送入下道工序的自动送料器内,完成工件的翻转。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效果为:

1、本装置通过定位机构及翻转机构实现了工件定位精确及翻转动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2、本装置的两个传送带通过一套驱动装置实现了联动的目的,保证了两个传送带的同步性,而且体积小、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构思巧妙,减少了工件工序间的搬运频率,节约空间,降低了工件的磕碰,保证了产品和设备的稳定性,节省员工体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包括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