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浆料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7792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浆料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介质谐振器是基站和手机等通讯设备的关键元件之一,采用高品质因数的微波介质材料,使介质谐振器具有插入损耗很小、结构紧凑灵活与体积小,可以在单模、双模以及多模谐振下工作微等优点,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基站介质谐振器用微波介质材料需求日益增加,相关产品正在快速走入市场。然而,微波介质材料所用的陶瓷粉料在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粉末浆料的输送过滤,目前一般是由人力搬运,将球磨完成的粉末浆料先用筛子过滤,然后用周转盒送至搅拌桶中,进行喷雾造粒制备陶瓷粉体。在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容易造成浆料的浪费以及影响产品的质量,此外,这种采用人力运输和过滤粉末浆料的方式工作效率也较低。

因此,如何开发一种自动化程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粉料浆料输送过滤用的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力运输和过滤、工作效率高的粉末浆料输送过滤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浆料输送装置,包括用于将物料研磨成粉末浆料的球磨机、用于搅拌的搅拌机,以及用于将所述球磨机中的粉末浆料输送至所述搅拌机中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隔膜泵,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第二输送管与所述球磨机和所述搅拌机连通,所述隔膜泵能够将所述球磨机中的粉末浆料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抽出,并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输送至所述搅拌机中;

进料阀,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中,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的通断;

出料阀,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管的通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膜泵固定连接在一可移动的小车上,所述第一输送管的进料口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球磨机上,所述第二输送管的出料口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搅拌机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管连通的过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包括空心搅拌桶,以及位于所述搅拌桶内且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的搅拌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车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隔膜泵的支撑板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球磨机、隔膜泵、搅拌机并通过第一输送管和第二输送管连接,该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现了粉料浆料的自动化输送,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搬运过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粉末浆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粉末浆料被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球磨机;4-搅拌机;8-隔膜泵;10-第一输送管;12-第二输送管;14-进料阀;15-出料阀;16-小车;18-过滤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将物料研磨成粉末浆料的球磨机2、用于搅拌的搅拌机4,以及用于将所述球磨机2中的粉末浆料输送至所述搅拌机4中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装置包括:

隔膜泵8,其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10、第二输送管12与所述球磨机2和所述搅拌机4连通,所述隔膜泵8能够将所述球磨机2中的粉末浆料通过所述第一输送管10抽出,并通过所述第二输送管12输送至所述搅拌机4中;

进料阀14,位于所述第一输送管10中,用于控制第一输送管10的通断;

出料阀15,位于所述第二输送管12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输送管12的通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膜泵8固定连接在一可移动的小车16上,所述第一输送管10的进料口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球磨机2上,所述第二输送管12的出料口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搅拌机4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4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输送管12连通的过滤装置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拌机4包括空心搅拌桶,以及位于所述搅拌桶内且通过电机驱动旋转的搅拌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小车16包括用于固定所述隔膜泵8的支撑板以及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下方的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原理如下:

(1)设置球磨机2、隔膜泵8、搅拌机4并通过第一输送管10和第二输送管12连接,该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实现了粉料浆料的自动化输送,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搬运过程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避免了粉末浆料对环境的污染和粉末浆料被环境污染。

(2)设置小车16,隔膜泵8固定在小车16上,第一输送管10和第二输送管12固定在隔膜泵8上并可与球磨机2、搅拌机4可拆卸的连接,这种方式,结构简单,操作特别方便,使用是仅仅简单的卡接就能实现整个整个装置的运行。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