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970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绕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离合器具有多个部件,线圈就是其中的一个部件。

线圈其需要进行绕线作业,绕线作业一般是将整卷的线进行分段卷绕在离合器的线圈骨架上。

目前的绕线机其进线采用若干进线轮的结构实现张紧并进线绕设,整卷的线输出到绕设其线的分布为在一个平面内实现进线。

该结构能够实现线的进线,但是,该结构的进线还至少存在以下技术缺陷:需要占用较大的空间面积,绕线机的体积较大,其次,进线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更合理,能够缩小占用面积且进线稳定性好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一侧且竖直设置的第一进线板,第一进线板一面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进线轴且在第一进线轴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进线孔,在第一进线板设有第一进线轴的一面还具有若干依次设置的第一过线轮,在工作台设有第一进线板的一侧还具有第二进线板,在第二进线板上设有能够使 从第一过线轮输出的线进行换向的换向出线结构。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了第一进线轴结合换向出线结构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缩小占用的空间面积,即缩小了绕线机的体积,同时,结合进线孔和第一过线轮的结构,能够实现进线的稳定性。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换向出线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进线板靠近人体一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导线轮,在第二进线板上设有位于纵向导线轮侧上方的横向导线辊,且线从两个纵向导线轮输出并经过横向导线辊。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工作台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一进线板和第二进线板之间的中间张紧结构。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中间张紧结构包括中间固定板,在中间固定板靠近人体的一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中间导线轮。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过线轮具有五个且呈S形分布。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进线板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的第一过线轮一一对应的调节孔,所述的第一过线轮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插于调节孔中且能够在调节孔内移动。

在上述的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中,所述的第一进线板一端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台一侧,第一进线板的另一端悬空。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的优点在于:1、通过设置了第一进线轴结合换向出线结构的结构,能够进一步缩小占用的空间面积,即缩小了绕线机的体积,同时,结合进线孔和第一过线轮的结构,能够实现进线的稳定性。2、结构简单且易于制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工作台1、第一进线板2、调节孔2a、第一进线轴21、进线孔21a、第一过线轮22、第二进线板3、纵向导线轮31、横向导线辊32、中间张紧结构4、中间固定板41、中间导线轮4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汽车离合器线圈的绕线进线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一侧且竖直设置的第一进线板2,第一进线板2一面设有水平设置的第一进线轴21且在第一进线轴21上设有竖直设置的进线孔21a,在第一进线板2设有第一进线轴21的一面还还具有若干依次设置的第一过线轮22,第一过线轮22具有五个且呈S形分布。在工作台1设有第一进线板2的一侧还具有第二进线板3,第二进线板3呈L形。在第二进线板3上设有能够使从第一过线轮22输出的线进行换向的换向出线结构。

具体地,本实施例的换向出线结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进线板3靠近人体一面的两个相互平行的纵向导线轮31,在第二进线板3上设有位于纵向导线轮31侧上方的横向导线辊32,且线从两个纵向导线轮31输出并经过横向导线辊32。

其次,在工作台1一侧还设有位于第一进线板2和第二进线板3之间的中间张紧结构4。该中间张紧结构4包括中间固定板41,在中间固定板41靠近人体的一面设有若干相互平行的中间导线轮42。

另外,在第一进线板2上设有若干与所述的第一过线轮22 一一对应的调节孔2a,所述的第一过线轮22上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插于调节孔2a中且能够在调节孔2a内移动。

还有,第一进线板2一端通过若干紧固件固定在工作台1一侧,第一进线板2的另一端悬空。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整卷的线从进线孔21a进入,然后依次经过第一过线轮22、中间导线轮42,然后再经过两个纵向导线轮31并输向横向导线辊32,最终实现换向并输出线。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工作台1、第一进线板2、调节孔2a、第一进线轴21、进线孔21a、第一过线轮22、第二进线板3、纵向导线轮31、横向导线辊32、中间张紧结构4、中间固定板41、中间导线轮4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