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23800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起重设备,特别涉及到一种处于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之间联通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生产车间内为吊运较重物品基本采用行车起重设备,但这种行车起重设备大部分行驶路线只能是直线,只能实现在一条直线通长场地上的吊运,而当需要往并线相邻的场地上吊运时就不得不通过运输车辆来实现,这样使得车间和车间之间的联通性就比较差,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可能需要围绕场地绕行很远的距离这样不但浪费生产时间还浪费运输所消耗的资源。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重物转运问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配套大型转弯吊车,该转弯吊车可以通过转弯来实现车间内部与外部的物资吊运,缺点是投入成本较高。另一种就是用普通的拖车或叉车实现物资的短距离转运,缺点是效率低,费时费工。为解决这一矛盾需要一种构造简单操作方便的联通装置,实现室内生产车间与外界露天场地之间的物资转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现开发了一种可在相邻车间预制构件平移系统,可将相邻车间的产品和较重物品实现互通,就像一座可传送的桥梁来联通两个工作场地,自如地将物资从两个地点自由转运到目的地车间。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在室内车间和露天场地上分别设有行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移系统包括有平板小车、移动轨道、支撑钢柱、主动轮装置和从动轮装置,所述的平板小车由钢板和框架角钢焊接制成,在矩形的钢板底部设有四根框架角钢组成的矩形框架,在框架角钢和钢板形成的敞开空间内,沿横向焊接有支撑角钢,沿纵向焊接防变形角钢;多个所述的支撑钢柱分成平行的两列布置在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之间,端部的支撑钢柱分别处于行车的作业范围内,所述的主动轮装置设有三组,每组两个主动轮装置分别设置在两侧对应的两个支撑钢柱上,三组主动轮装置分别设在两列支撑钢柱的前端、中部和后端,所述的从动轮装置设在未布置主动轮装置的支撑钢柱上;两根移动轨道平行地固定在横向布置的支撑角钢底部,移动轨道架设在支撑钢柱上的主动轮装置和从动轮装置上。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作为一个具体结构形式,在钢板的底部沿横向等距焊接有五根支撑角钢,钢板的底部沿纵向焊接有一根防变形角钢。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所述的移动轨道为工字钢,该工字钢焊接固定在支撑角钢上,并且在工字钢和支撑角钢之间还通过螺栓和钢垫片加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所述的主动轮装置包括有电动机、减速器和动力滚轮,所述的电动机和减速器连接在一起布置在支撑钢柱的内侧边靠近顶部的位置,连接减速器的动力滚轮设在支撑钢柱的顶部,所述动力滚轮的边缘与移动轨道的底部接触,该动力滚轮由橡胶材质制成。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更进一步的优化设计中,位于端部的装有主动轮装置的支撑钢柱底部均设有防震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所述的从动轮装置包括有带槽钢轮,该带槽钢轮为与动力滚轮同心圆的钢轮,所述的移动轨道底部卡于钢轮的卡槽中,所述的卡槽由位于钢轮外侧边缘凸起与内侧圆周表面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在两列支撑钢柱的端部外侧分别设有刹车挡板,在一根支撑角钢的对应位置设有刹车板。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刹车板设置在外侧第二根支撑角钢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平移系统经过实践应用取得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目前应用于构件生产车间转运混凝土预制构件,平移系统配套的平移装置结构简单,由电提供动力,驱动主动轮装置带动被动轮装置,使得平板小车能够沿着支撑钢柱形成的移动轨道移动,从而将放置在平板小车上的混凝土构件实现位置转运,本实用新型的平移系统不仅结构简答,而且操作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主动轮装置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主动轮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中从动轮装置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平移系统做进一步地详细阐述,以求更为清楚明了地理解其结构组成和工作方式,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联通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在室内车间和露天场地上分别设有行车,平移系统的目的就是在两边行车的作业范围内来回移动,以将室内车间制作好的构件通过平移系统移动位置到露天场地。

如图1所示,所述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包括有平板小车、移动轨道5、支撑钢柱6、主动轮装置7和从动轮装置9。所述的平板小车由钢板1和框架角钢2焊接制成,在矩形的钢板1底部设有四根框架角钢2组成的矩形框架,在框架角钢2和钢板1形成的敞开空间内,沿横向焊接有支撑角钢3,沿纵向焊接防变形角钢4。作为应用案例,在钢板1的底部沿横向等距焊接有五根支撑角钢3,钢板1的底部中间位置沿纵向焊接有一根防变形角钢4,防止钢板1因受压发生变形。

多个所述的支撑钢柱6分成平行的两列布置在室内车间与露天场地之间,端部的支撑钢柱6分别处于行车的作业范围内。所述的主动轮装置7设有三组,每组两个主动轮装置7分别设置在两侧对应的两个支撑钢柱6上,三组主动轮装置7分别设在两列支撑钢柱6的前端、中部和后端,为了实现主动轮装置7的持续提供驱动动力,要求平板小车的长度要小于相邻主动轮装置7之间的距离。所述的从动轮装置9设在未布置主动轮装置的支撑钢柱6上,通过主动轮装置来驱动平板小车实现位置移动。

两根移动轨道5平行地固定在平板小车上横向布置的支撑角钢3底部,移动轨道5的底部架设在支撑钢柱6上的主动轮装置7和从动轮装置9上。上述的移动轨道5实践中选用的是工字钢,该工字钢的上部主要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横向布置的支撑角钢3上,五根支撑角钢3与工字钢的交叉位置均采用焊接固定,在支撑角钢3与工字钢连接处还设有螺栓和钢垫片辅助固定,具体是利用两个螺栓分别将两个钢垫片固定在支撑角钢3上,两个钢垫片分别卡设在工字钢的两边边缘上,通过两个钢垫片卡住工字钢的侧翼两边实现进一步固定。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的主动轮装置7包括有电动机71、减速器72和动力滚轮73,所述的电动机71和减速器72连接在一起布置在支撑钢柱6的内侧边靠近顶部的位置,连接减速器72的动力滚轮73设在支撑钢柱6的顶部,所述动力滚轮73的边缘与移动轨道5的底部接触,该动力滚轮73由橡胶材质制成。制作动力滚轮73的橡胶材质由特种橡胶和天然橡胶合炼而成,具有极高的摩擦力和耐磨度。为了使得主动轮装置7工作平稳正常,在两列支撑钢柱6的端部外侧分别设有刹车挡板,在一根支撑角钢3的对应位置设有刹车板。所述的刹车板优化设置在外侧第二根支撑角钢3上,刹车挡板与焊接在支撑角钢3上的刹车板碰触实现阻止前进。并且在位于端部的装有主动轮装置7的支撑钢柱6底部均设有防震弹簧8。

如图4所示,所述的从动轮装置9包括有带槽钢轮91,该带槽钢轮91为与动力滚轮同心圆的钢轮,所述的移动轨道5底部卡于钢轮的卡槽中,所述的卡槽由位于钢轮外侧边缘凸起与内侧圆周表面形成。位于相对位置的从轮装置9的外侧边缘凸起是相对的,这样移动轨道5恰好坐在钢轮上,并且卡在两个凸起之间。实践中要求钢轮打磨圆滑以避免摩擦动力的抵消。

在需要进行联通的两个车间起重行车范围内埋设的支撑钢柱6,钢柱为200mm*300mm*650mm的长方主体,由钢板焊接而成,不同的支撑钢柱6上按照具体实践要求来设置主动轮装置和从动轮装置,主动轮装置由1.5KW的发动机实现电驱动,从动轮装置由主动轮装置带动滚动向前平送钢平板。混凝土构件由起重机械吊放在平板小车上,整个平移系统的载重为5t。平板小车由角钢和钢板焊接而成,具有较好的平整度和载重性。主动轮装置左右两侧对称布置,每个主动轮固定的支撑柱下方设有防震弹簧,行车支柱全程20m。横跨室内车间和室外堆场。

本实用新型的预制构件平移系统本身实现了在任何需要平移情况下,不需额外调用车辆即可完成从一车间到另一车间的货物吊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