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4443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垂直升降电梯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建筑设备应用广泛,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梯维修人员或乘客等人员会因为不慎而坠入电梯井内,造成极高的伤亡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对坠落在电梯井中的人员进行有效平稳的缓冲,确保人身安全,实用性强的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包括轿厢;还包括设于电梯井底部的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对所述轿厢进行缓冲的缓冲架,和对电梯井中坠落物进行缓冲的防护缓冲装置;所述缓冲架包括四个对应分设于电梯井底部四个角落处的弹性支撑柱,和连接于相邻弹性支撑柱之间的连接梁;所述防护缓冲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缓冲层,和处于下方并与上缓冲层之间具有间隙的下缓冲层;所述上缓冲层包括处于上方的弹性网层,处于弹性网层下方的海绵层,处于海绵层下方的弹性气垫层,以及盛装弹性网层、海绵层和弹性气垫层的盛装架;所述下缓冲层包括盛装有水的弹性水垫层;

所述盛装架包括四个分别与各所述弹性支撑柱相对应的竖向支撑杆,和连接于相邻竖向支撑杆之间的水平连接杆;所述水平连接杆包括处于上方与所述海绵层相对应的上连接杆,和处于下方连接于所述竖向支撑杆下端与所述弹性气垫层相对应的下连接杆;所述弹性气垫层的侧面形成有供所述下连接杆匹配卡入的卡槽;所述弹性气垫层包括处于所述卡槽上方的上气垫部,和处于所述卡槽下方向下突出于所述盛装架的下气垫部;所述下气垫部与所述弹性水垫层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海绵层包括弹性网袋和多个填充于弹性网袋中的海绵块;

所述弹性支撑柱包括固定于电梯井底部的外筒,套设于外筒内并向上伸出的内筒,和张设于内筒下端与外筒内底部之间的支撑弹簧;所述内筒的上部设有供下落到电梯井底部的所述轿厢触发的缓冲开关;所述缓冲开关包括枢接于所述内筒侧壁上并在垂直于电梯井内侧壁的竖直平面内摆动的弯钩和卡柄;所述弯钩处于所述内筒外且包括斜向下朝相应的电梯井内侧壁方向延伸的钩杆部,和朝相应的电梯井内侧壁方向弯曲并向上翘起的钩部;所述卡柄处于所述内筒内并沿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向下延伸;所述弯钩和卡柄通过带有水平转轴的枢接部件与所述内筒枢接在一起,所述弯钩和卡柄与所述枢接部件固定连接在一起,所述钩杆部和卡柄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水平转轴配设有驱动所述卡柄与所述内筒的内侧壁压紧的扭簧,所述内筒形成有容置所述枢接部件并与枢接部件相枢接的枢接孔;

所述连接梁连接于所述内筒的上部;所述连接梁包括处于上方的上连接梁,和处于下方的下连接梁;

所述上缓冲层配设有承载装置;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承载装置,处于下方的下承载装置,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于所述上连接梁和下连接梁之间的竖向导向杆;

所述上承载装置包括平行处于所述上连接梁下方的第一齿条,至少两个一一对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与第一齿条相配合的第一齿轮,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套设于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向上弹性支撑相应第一齿轮的第一压簧,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固定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向上抵顶第一压簧的第一抵顶块,和设于第一齿条一端驱动第一齿条向另一端移动的第一驱动块;所述第一齿条具有与所述第一驱动块相对应的第一端和远离第一驱动块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此端所对应的所述弹性支撑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一齿条配设有承托于所述第一齿轮与相应所述第一压簧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与相应所述竖向导向杆上的第一连接套,和由所述第一齿条下方匹配绕至第一齿条上方并与第一齿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动套;所述第一齿条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滑动套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回复拉簧;所述第一驱动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一端相对应的第一上竖向导向面,处于第一上竖向导向面下方并朝所述第一齿条下方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向导向面,和处于第一斜向导向面下方与第一上竖向导向面相平行的第一下竖向导向面;所述第一上竖向导向面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一斜向导向面形成有沿第一斜向导向面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下端相接的第一斜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一下竖向导向面形成有竖向延伸并与第一斜向导向凸轨下端相接的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一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第一斜向导向凸轨和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所述第一齿轮形成有第一扇形缺口;

所述下承载装置包括处于各所述第一抵顶块下方并与所述第一齿条相平行的第二齿条,至少两个一一对应滑动套设于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与第二齿条相配合的第二齿轮,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套设于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向上弹性支撑相应第二齿轮的第二压簧,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固定所述竖向导向杆上并向上抵顶第二压簧的第二抵顶块,和设于第二齿条一端驱动第二齿条向另一端移动的第二驱动块;所述第二齿条具有与所述第二驱动块相对应的第三端和远离第二驱动块的第四端,所述第四端与此端所对应的所述弹性支撑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齿条配设有承托于所述第二齿轮与相应所述第二压簧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二连接部件包括滑动套设与相应所述竖向导向杆上的第二连接套,和由所述第二齿条下方匹配绕至第二齿条上方并与第二齿条相配合滑动的第二滑动套;所述第二齿条的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套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回复拉簧;所述第二驱动块形成有与所述第三端相对应的第二上竖向导向面,处于第二上竖向导向面下方并朝所述第二齿条下方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向导向面,和处于第二斜向导向面下方与第二上竖向导向面相平行的第二下竖向导向面;所述第二上竖向导向面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二斜向导向面形成有沿第二斜向导向面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下端相接的第二斜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二下竖向导向面形成有竖向延伸并与第二斜向导向凸轨下端相接的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所述第三端形成有与所述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第二斜向导向凸轨和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凹槽;所述第二齿轮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扇形缺口尺寸和夹角相同且上下对应的第二扇形缺口;

所述盛装架的每一侧还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并与相应的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固定连接的悬挂部件,所述悬挂部件与相应侧的各所述竖向导向杆一一对应,所述悬挂部件的上端设有朝向相应的所述第一齿轮延伸并挂设于此第一齿轮上的挂钩部件;所述挂钩部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以相应的所述竖向导向杆轴心为圆心的扇形,所述挂钩部件与所述第一扇形缺口相错开,所述挂钩部件比所述第一扇形缺口更靠近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一齿轮具有处于所述挂钩部件与所述第一扇形缺口之间的间隔扇形部,所述间隔扇形部的外弧长度与所述第一斜向导向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相同,所述挂钩部件的夹角小于所述第一扇形缺口和第二扇形缺口;

所述弹性水垫层包括处于下方与电梯井底部水平接触且盛装水的主垫层部,和设于主垫层部上边缘向上延伸且盛装空气的副垫层部;所述副垫层部与所述主垫层部连通,且所述副垫层部与所述主垫层部之间设有分隔层;所述分隔层布设有多个透水孔;

所述轿厢的底部边缘设有向下延伸与各所述钩杆部的上部相对应的下延伸抵顶板。

所述钩杆部和卡柄的夹角为30-60°。

所述第一扇形缺口和第二扇形缺口由下至上逐渐变宽。

所述内筒的横截面为方形,具有分别对应电梯井相应角落处两内侧壁的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每个所述内筒均具有两个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筒壁和第二筒壁上的所述缓冲开关。

所述第一斜向导向面和第二斜向导向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

所述第一齿轮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第一齿轮同心的第一圆弧形凸纹;所述第二齿轮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第二齿轮同心的第二圆弧形凸纹;所述挂钩部件的下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圆弧形凸纹和第二圆弧形凸纹相匹配卡扣在一起的第三圆弧形凸纹。

所述第一圆弧形凸纹和第二圆弧形凸纹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

包括四个分别处于各所述下连接梁正下方的所述副垫层部,相邻的两所述副垫层部的夹角处形成有容置所述外筒的容置空隙。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梯井下部的侧壁形成有对应容置钩部的钩槽,缓冲架可对下落到电梯井底部的轿厢进行缓冲,使轿厢停稳,防护缓冲装置可对电梯井中坠落的人等物体进行缓冲,对坠落的人等物体进行保护。具体是当轿厢即将下落到电梯井底部时,下延伸抵顶板会抵顶在钩杆部的上部,随着轿厢的继续下落,钩杆部带动钩部克服扭簧的扭力逐渐向下翻转贴近所在的内筒,使弯钩脱出电梯井上的钩槽,当延伸抵顶板完全抵顶与钩部处后,缓冲开关即打开,内筒利用外筒内的支撑弹簧并依靠弯钩对轿厢进行弹性缓冲承托,使轿厢逐渐停稳;当对电梯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或乘客等因不慎而坠落电梯井时,弯钩利用钩部卡入电梯井的钩槽内卡住、钩杆部进行向上的支撑和卡柄卡在内筒内侧进行限位,使弹性支撑柱暂时失去弹性而对上缓冲层进行有力支撑,弹性网层、海绵层和弹性气垫层对人体进行第一步缓冲,在第一步缓冲过程中,盛装架的悬挂部件利用各挂钩部件对各第一齿轮向下施压,第一齿轮利用第一连接套带动第一齿条沿竖向导向杆向下压缩第一压簧,第一齿条依靠第一导向凹槽与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一上竖向导向面向下滑动,利用各第一压簧对人体进行辅助缓冲,当第一齿条滑过第一上竖向导向面依靠第一导向凹槽与第一斜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一斜向导向面逐渐向下滑动时,第一斜向导向面逐渐对第一齿条向其第二端方向推动,第一齿条带动各第一齿轮转动,挂钩部件与第一扇形缺口逐渐靠近,当第一齿条滑过第一斜向导向面依靠第一导向凹槽与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一下竖向导向面向下滑动时,挂钩部件与第一扇形缺口相对应并从第一齿轮上脱落挂在相对应的第二齿轮上,从第一齿轮上脱落可有效避免人体最初的冲击力过大,而反弹力过大造成人体反弹后的附加伤害;接下来进入第二步缓冲,盛装架的悬挂部件利用各挂钩部件对各第二齿轮向下施压,第二齿轮利用第二连接套带动第二齿条沿竖向导向杆向下压缩第二压簧,第二齿条依靠第二导向凹槽与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二上竖向导向面向下滑动,利用各第二压簧对人体进行第二次辅助缓冲,当第二齿条滑过第二上竖向导向面依靠第二导向凹槽与第二斜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二斜向导向面逐渐向下滑动时,第二斜向导向面逐渐对第二齿条向其第四端方向推动,第二齿条带动各第二齿轮转动,挂钩部件与第二扇形缺口逐渐靠近,当第一齿条滑过第二斜向导向面依靠第二导向凹槽与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相配合沿第二下竖向导向面向下滑动时,挂钩部件与第二扇形缺口相对应从第二齿轮上脱落而使整个上缓冲层下落到下缓冲层上,从第二齿轮上脱落可进一步避免人体的冲击力过大,而反弹力过大造成人体反弹后的附加伤害,进行第三步缓冲,在此第三步缓冲中,弹性气垫层的下气垫部对弹性水垫层的主垫层部进行均匀全面接触的柔性施压,主垫层部弹性变形而对上缓冲层和人体进行缓冲,同时主垫层部内的水会穿过透水孔而逐渐进入副垫层部中,透水孔可延缓水流进入副垫层部中以增强弹性水垫层的弹性和延长弹性释放时间,以达到对上缓冲层和人体进行有效缓冲的效果,当冲击结束后,进入副垫层部中的水会由透水孔重新回流到主垫层部中。经过三步不同的缓冲阶段后,人体的冲击力被有效缓冲,人体最终平稳停留在弹性网层上,确保人员人身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其可对坠落在电梯井中的人员进行有效平稳的缓冲,确保人身安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一使用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使用状态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弹性水垫层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轿厢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轿厢 11-下延伸抵顶板

2-缓冲架 21-弹性支撑柱 211-外筒 212-内筒 2121-第一筒壁 2122-第二筒壁 213-支撑弹簧 214-缓冲开关 2141-弯钩 21411-钩杆部 21412-钩部 2142-卡柄 2143-枢接部件 21431-水平转轴 22-连接梁 221-上连接梁 222-下连接梁

3-防护缓冲装置 31-上缓冲层 311-弹性网层 312-海绵层 313-弹性气垫层 3131-卡槽 3132-上气垫部 3133-下气垫部 314-盛装架 3141-竖向支撑杆 3142-水平连接杆 31421-上连接杆 31422-下连接杆 315-悬挂部件 3151-挂钩部件 32-下缓冲层 321-主垫层部 322-副垫层部 323-分隔层

4-上承载装置 41-第一齿条 411-第一端 412-第二端 413-第一连接部件 4131-第一连接套 4132-第一滑动套 4133-第一回复拉簧 414-第一导向凹槽 42-第一齿轮 421-第一扇形缺口 422-第一圆弧形凸纹 43-第一压簧 44-第一抵顶块 45-第一驱动块 451-第一上竖向导向面 4511-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 452-第一斜向导向面 4521-第一斜向导向凸轨 453-第一下竖向导向面 4531-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

5-下承载装置 51-第二齿条 511-第三端 512-第四端 513-第二连接部件 5131-第二连接套 5132-第二滑动套 5133-第二回复拉簧 514-第二导向凹槽 52-第二齿轮 521-第二扇形缺口 522-第二圆弧形凸纹 53-第二压簧 54-第二抵顶块 55-第二驱动块 551-第二上竖向导向面 5511-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 552-第二斜向导向面 5521-第二斜向导向凸轨 553-第二下竖向导向面 5531-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

6-竖向导向杆 7-电梯井 71-钩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电梯井内防护性轿厢缓冲装置,如图1-13所示,包括轿厢1。

本发明还包括设于电梯井7底部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对轿厢1进行缓冲的缓冲架2,和对电梯井7中坠落物进行缓冲的防护缓冲装置3;缓冲架2包括四个对应分设于电梯井7底部四个角落处的弹性支撑柱21,和连接于相邻弹性支撑柱21之间的连接梁22;防护缓冲装置3包括处于上方的上缓冲层31,和处于下方并与上缓冲层31之间具有间隙的下缓冲层32;上缓冲层31包括处于上方的弹性网层311,处于弹性网层311下方的海绵层312,处于海绵层312下方的弹性气垫层313,以及盛装弹性网层311、海绵层312和弹性气垫层313的盛装架314;下缓冲层32包括盛装有水的弹性水垫层;

盛装架314包括四个分别与各弹性支撑柱21相对应的竖向支撑杆3141,和连接于相邻竖向支撑杆3141之间的水平连接杆3142;水平连接杆3142包括处于上方与海绵层312相对应的上连接杆31421,和处于下方连接于竖向支撑杆3141下端与弹性气垫层313相对应的下连接杆31422;弹性气垫层313的侧面形成有供下连接杆31422匹配卡入的卡槽3131;弹性气垫层313包括处于卡槽3131上方的上气垫部3132,和处于卡槽3131下方向下突出于盛装架314的下气垫部3133;下气垫部3133与弹性水垫层之间具有间隙;

海绵层312包括弹性网袋和多个填充于弹性网袋中的海绵块;

弹性支撑柱21包括固定于电梯井7底部的外筒211,套设于外筒211内并向上伸出的内筒212,和张设于内筒212下端与外筒211内底部之间的支撑弹簧213;内筒212的上部设有供下落到电梯井7底部的轿厢1触发的缓冲开关214;缓冲开关214包括枢接于内筒212侧壁上并在垂直于电梯井7内侧壁的竖直平面内摆动的弯钩2141和卡柄2142;弯钩2141处于内筒212外且包括斜向下朝相应的电梯井7内侧壁方向延伸的钩杆部21411,和朝相应的电梯井7内侧壁方向弯曲并向上翘起的钩部21412;卡柄2142处于内筒212内并沿内筒212的内侧壁向下延伸;弯钩2141和卡柄2142通过带有水平转轴21431的枢接部件2143与内筒212枢接在一起,弯钩2141和卡柄2142与枢接部件2143固定连接在一起,钩杆部21411和卡柄2142的夹角为锐角,水平转轴21431配设有驱动卡柄2142与内筒212的内侧壁压紧的扭簧,内筒212形成有容置枢接部件2143并与枢接部件2143相枢接的枢接孔;

连接梁22连接于内筒212的上部;连接梁22包括处于上方的上连接梁221,和处于下方的下连接梁222;

上缓冲层31配设有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包括处于上方的上承载装置4,处于下方的下承载装置5,以及至少两个连接于上连接梁221和下连接梁222之间的竖向导向杆6;

上承载装置4包括平行处于上连接梁221下方的第一齿条41,至少两个一一对应滑动套设于竖向导向杆6上并与第一齿条41相配合的第一齿轮42,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套设于竖向导向杆6上并向上弹性支撑相应第一齿轮42的第一压簧43,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固定竖向导向杆6上并向上抵顶第一压簧43的第一抵顶块44,和设于第一齿条41一端驱动第一齿条41向另一端移动的第一驱动块45;第一齿条41具有与第一驱动块45相对应的第一端411和远离第一驱动块45的第二端412,第二端412与此端所对应的弹性支撑柱21之间具有间隙,第一齿条41配设有承托于第一齿轮42与相应第一压簧43之间的第一连接部件413;第一连接部件413包括滑动套设与相应竖向导向杆6上的第一连接套4131,和由第一齿条41下方匹配绕至第一齿条41上方并与第一齿条41相配合滑动的第一滑动套4132;第一齿条41的表面与第一滑动套4132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一回复拉簧4133;第一驱动块45形成有与第一端411相对应的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处于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下方并朝第一齿条41下方斜向下延伸的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和处于第一斜向导向面452下方与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相平行的第一下竖向导向面453;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4511,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形成有沿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4511下端相接的第一斜向导向凸轨4521,第一下竖向导向面453形成有竖向延伸并与第一斜向导向凸轨4521下端相接的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4531;第一端411形成有与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4511、第一斜向导向凸轨4521和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4531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凹槽414;第一齿轮42形成有第一扇形缺口421;

下承载装置5包括处于各第一抵顶块44下方并与第一齿条41相平行的第二齿条51,至少两个一一对应滑动套设于竖向导向杆6上并与第二齿条51相配合的第二齿轮52,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套设于竖向导向杆6上并向上弹性支撑相应第二齿轮52的第二压簧53,至少两个一一对应固定竖向导向杆6上并向上抵顶第二压簧53的第二抵顶块54,和设于第二齿条51一端驱动第二齿条51向另一端移动的第二驱动块55;第二齿条51具有与第二驱动块55相对应的第三端511和远离第二驱动块55的第四端512,第四端512与此端所对应的弹性支撑柱21之间具有间隙,第二齿条51配设有承托于第二齿轮52与相应第二压簧53之间的第二连接部件513;第二连接部件513包括滑动套设与相应竖向导向杆6上的第二连接套5131,和由第二齿条51下方匹配绕至第二齿条51上方并与第二齿条51相配合滑动的第二滑动套5132;第二齿条51的表面与第二滑动套5132的外表面之间连接有第二回复拉簧5133;第二驱动块55形成有与第三端511相对应的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处于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下方并朝第二齿条51下方斜向下延伸的第二斜向导向面552,和处于第二斜向导向面552下方与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相平行的第二下竖向导向面553;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形成有竖向延伸的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5511,第二斜向导向面552形成有沿第二斜向导向面552延伸方向延伸并与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5511下端相接的第二斜向导向凸轨5521,第二下竖向导向面553形成有竖向延伸并与第二斜向导向凸轨5521下端相接的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5531;第三端511形成有与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5511、第二斜向导向凸轨5521和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5531相配合的第二导向凹槽514;第二齿轮52形成有与第一扇形缺口421尺寸和夹角相同且上下对应的第二扇形缺口521;

盛装架314的每一侧还包括至少两个上下设置并与相应的上连接杆31421和下连接杆31422固定连接的悬挂部件315,悬挂部件315与相应侧的各竖向导向杆6一一对应,悬挂部件315的上端设有朝向相应的第一齿轮42延伸并挂设于此第一齿轮42上的挂钩部件3151;挂钩部件315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以相应的竖向导向杆6轴心为圆心的扇形,挂钩部件3151与第一扇形缺口421相错开,挂钩部件3151比第一扇形缺口421更靠近第一端411,第一齿轮42具有处于挂钩部件3151与第一扇形缺口421之间的间隔扇形部,间隔扇形部的外弧长度与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长度相同,挂钩部件3151的夹角小于第一扇形缺口421和第二扇形缺口521;

弹性水垫层包括处于下方与电梯井7底部水平接触且盛装水的主垫层部321,和设于主垫层部321上边缘向上延伸且盛装空气的副垫层部322;副垫层部322与主垫层部321连通,且副垫层部322与主垫层部321之间设有分隔层323;分隔层323布设有多个透水孔;

轿厢1的底部边缘设有向下延伸与各钩杆部21411的上部相对应的下延伸抵顶板11。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电梯井7下部的侧壁形成有对应容置钩部21412的钩槽71,缓冲架2可对下落到电梯井7底部的轿厢1进行缓冲,使轿厢1停稳,防护缓冲装置3可对电梯井7中坠落的人等物体进行缓冲,对坠落的人等物体进行保护。具体是当轿厢1即将下落到电梯井7底部时,下延伸抵顶板11会抵顶在钩杆部21411的上部,随着轿厢1的继续下落,钩杆部21411带动钩部21412克服扭簧的扭力逐渐向下翻转贴近所在的内筒212,使弯钩2141脱出电梯井7上的钩槽71,当延伸抵顶板完全抵顶与钩部21412处后,缓冲开关214即打开,内筒212利用外筒211内的支撑弹簧213并依靠弯钩2141对轿厢1进行弹性缓冲承托,使轿厢1逐渐停稳;当对电梯进行维修的工作人员或乘客等因不慎而坠落电梯井7时,弯钩2141利用钩部21412卡入电梯井7的钩槽71内卡住、钩杆部21411进行向上的支撑和卡柄2142卡在内筒212内侧进行限位,使弹性支撑柱21暂时失去弹性而对上缓冲层31进行有力支撑,弹性网层311、海绵层312和弹性气垫层313对人体进行第一步缓冲,在第一步缓冲过程中,盛装架314的悬挂部件315利用各挂钩部件3151对各第一齿轮42向下施压,第一齿轮42利用第一连接套4131带动第一齿条41沿竖向导向杆6向下压缩第一压簧43,第一齿条41依靠第一导向凹槽414与第一上竖向导向凸轨4511相配合沿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向下滑动,利用各第一压簧43对人体进行辅助缓冲,当第一齿条41滑过第一上竖向导向面451依靠第一导向凹槽414与第一斜向导向凸轨4521相配合沿第一斜向导向面452逐渐向下滑动时,第一斜向导向面452逐渐对第一齿条41向其第二端412方向推动,第一齿条41带动各第一齿轮42转动,挂钩部件3151与第一扇形缺口421逐渐靠近,当第一齿条41滑过第一斜向导向面452依靠第一导向凹槽414与第一下竖向导向凸轨4531相配合沿第一下竖向导向面453向下滑动时,挂钩部件3151与第一扇形缺口421相对应并从第一齿轮42上脱落挂在相对应的第二齿轮52上,从第一齿轮42上脱落可有效避免人体最初的冲击力过大,而反弹力过大造成人体反弹后的附加伤害;接下来进入第二步缓冲,盛装架314的悬挂部件315利用各挂钩部件3151对各第二齿轮52向下施压,第二齿轮52利用第二连接套5131带动第二齿条51沿竖向导向杆6向下压缩第二压簧53,第二齿条51依靠第二导向凹槽514与第二上竖向导向凸轨5511相配合沿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向下滑动,利用各第二压簧53对人体进行第二次辅助缓冲,当第二齿条51滑过第二上竖向导向面551依靠第二导向凹槽514与第二斜向导向凸轨5521相配合沿第二斜向导向面552逐渐向下滑动时,第二斜向导向面552逐渐对第二齿条51向其第四端512方向推动,第二齿条51带动各第二齿轮52转动,挂钩部件3151与第二扇形缺口521逐渐靠近,当第一齿条41滑过第二斜向导向面552依靠第二导向凹槽514与第二下竖向导向凸轨5531相配合沿第二下竖向导向面553向下滑动时,挂钩部件3151与第二扇形缺口521相对应从第二齿轮52上脱落而使整个上缓冲层31下落到下缓冲层32上,从第二齿轮52上脱落可进一步避免人体的冲击力过大,而反弹力过大造成人体反弹后的附加伤害,进行第三步缓冲,在此第三步缓冲中,弹性气垫层313的下气垫部3133对弹性水垫层的主垫层部321进行均匀全面接触的柔性施压,主垫层部321弹性变形而对上缓冲层31和人体进行缓冲,同时主垫层部321内的水会穿过透水孔而逐渐进入副垫层部322中,透水孔可延缓水流进入副垫层部322中以增强弹性水垫层的弹性和延长弹性释放时间,以达到对上缓冲层31和人体进行有效缓冲的效果,当冲击结束后,进入副垫层部322中的水会由透水孔重新回流到主垫层部321中。经过三步不同的缓冲阶段后,人体的冲击力被有效缓冲,人体最终平稳停留在弹性网层311上,确保人员人身安全。

优选地,钩杆部21411和卡柄2142的夹角为30-60°。此结构可确保弯钩2141张开后与内筒212之间形成适宜的角度而便于弯钩2141向上支撑等功能的发挥。

优选地,第一扇形缺口421和第二扇形缺口521由下至上逐渐变宽。此结构可便于挂钩部件3151进入第一扇形缺口421和第二扇形缺口521并向下从二者脱出。

优选地,内筒212的横截面为方形,具有分别对应电梯井7相应角落处两内侧壁的第一筒壁2121和第二筒壁2122;每个内筒212均具有两个分别设于第一筒壁2121和第二筒壁2122上的缓冲开关214。此结构可使各缓冲开关214合理分布,作用力均匀平衡。

优选地,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和第二斜向导向面552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60°。此结构可确保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51分别在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和第二斜向导向面552上顺畅滑动,以及第一斜向导向面452和第二斜向导向面552分别对第一齿条41和第二齿条51的显著推动力。

优选地,第一齿轮4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第一齿轮42同心的第一圆弧形凸纹422;第二齿轮52的上表面形成有多个与第二齿轮52同心的第二圆弧形凸纹522;挂钩部件3151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第一圆弧形凸纹422和第二圆弧形凸纹522相匹配卡扣在一起的第三圆弧形凸纹(图中未示出)。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挂钩部件3151挂在第一齿轮42上时,挂钩部件3151的第三圆弧形凸纹与第一齿轮42的第一圆弧形凸纹422匹配卡合在一起,使挂钩部件3151和第一齿轮42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不易随意脱扣,而且由于各圆弧形凸纹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一齿轮42转动方向相同,挂钩部件3151不影响第一齿轮42的转动;当挂钩部件3151挂在第二齿轮52上时,挂钩部件3151的第三圆弧形凸纹与第二齿轮52的第二圆弧形凸纹522匹配卡合在一起,使挂钩部件3151和第一齿轮42的配合更加稳定可靠、不易随意脱扣,而且由于各圆弧形凸纹的延伸方向均与第二齿轮52转动方向相同,挂钩部件3151不影响第二齿轮52的转动。

优选地,第一圆弧形凸纹422和第二圆弧形凸纹522的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本发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第三圆弧形凸纹的横截面与第一圆弧形凸纹422和第二圆弧形凸纹522一样均为等腰三角形,此结构更便于第三圆弧形凸纹与第一圆弧形凸纹422和第二圆弧形凸纹522顺势卡扣在一起。

本发明包括四个分别处于各下连接梁222正下方的副垫层部322,相邻的两副垫层部322的夹角处形成有容置外筒211的容置空隙。此结构可使下缓冲层32与缓冲架2进行有机配合,整体结构更加紧凑合理。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