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尾绳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0878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无尾绳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尾绳电梯。



背景技术:

作为无尾绳式电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记载着使用安装在井道侧的多个供电部和安装在轿厢侧的受电部,从井道侧向轿厢侧供电的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30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释放轿厢内的电气设备的静电电容并确保基准电位,使用尾绳的电梯会通过将尾绳内的芯线用作接地线,并在控制屏侧进行接地来确保轿厢内的接地。

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无尾绳电梯中,未涉及用来确保轿厢内的接地的机构。电梯的轿厢通过导轨、主曳引绳、钢丝绳限速器钢丝绳等导电物与建筑物侧连接,但使用导轨时,会隔着用来抑制行驶中的轿厢振动的导向滚轮和防振橡胶这样的绝缘物,因此难以从导轨进行轿厢内的接地。此外,使用钢丝绳时,电梯行驶中会由于钢丝绳的钢绞线与曳引轮的摩擦而使接地电位中含有频率分量,难以确保基准电位。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无尾绳电梯中,能够防止乘客触电并适当确保轿厢的控制电源的机构。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尾绳电梯,其具有:电梯的轿厢;供电部,其作为以非接触的方式从井道侧向轿厢侧供电的供电装置,并且安装在井道中;以及受电部,其安装在轿厢上。无尾绳电梯具有:轿厢门,其设置在电梯的轿厢上;电梯厅门,设置在电梯的电梯厅;卡合装置,其对电梯厅门进行卡合,设置在轿厢门处且由导体制成;以及卡合件,其与卡合装置卡合,设置在电梯厅门处且由导体制成,卡合装置上连接着轿厢的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在建筑物侧接地线连接至卡合件,打开轿厢门和所述电梯厅门时,所述轿厢门的卡合装置会与所述电梯厅门的卡合件接触。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无尾绳电梯上,防止乘客触电并且适当地确保轿厢的控制电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无尾绳电梯的整体结构图例。

图2是轿厢接地机构的结构图例。

图3是轿厢接地机构的动作例。

图4是用来说明无尾绳电梯的整体动作的流程图。

图5是用来说明无尾绳电梯的轿厢内强制放电运转的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图示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轿厢的接地机构。图1是无尾绳电梯的整体结构图例。此处,无尾绳电梯是指具有非接触供电系统的电梯。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功率转换器2将从商用电源1提供的交流电转换为可变电压、可变频率的交流电后提供至电动机3,使电动机3进行可变速驱动。

电动机3的旋转轴连接着曳引轮4的旋转轴,钢丝绳5卷绕在该曳引轮4上,电梯的轿厢6与配重7分别呈吊桶状地悬挂在该钢丝绳5的两端。

电梯控制装置8根据未图示的转速指令,控制功率转换器2,从而将可变电压、可变频率的交流电提供至电动机3,可适当地获得轿厢6的升降移动、行驶速度以及停止。

电动机3的旋转轴上设有旋转编码器9,控制装置8根据该旋转编码器9的输出,检测电动机3的转速和轿厢位置。然后,将该检测结果与上述转速指令进行对照,从而能够按照转速指令实施控制。

此处,虽未图示,但轿厢6还设有轿厢内照明器具、门机、显示器等各种电气设备,因此必须对这些设备供电。但是,该实施方式中,轿厢6上未连接尾绳,而是设置了供电控制装置10来代替。

如图1所示,该供电控制装置10采用供电部11与受电部12分开独立的形式制成,它们成对地以非接触的方式获得供电。而且,如图1所示,供电部11在井道内的电梯的停止层或特定层各有1台,整体安装多台,受电部12仅在轿厢6的规定位置例如天花板等处安装1台。

也就是说,在井道的每个电梯停止楼层分别设置供电部11(11-1、11-2、11-3),使得每当电梯的轿厢6停止在各楼层时,能够从井道侧向轿厢侧供电。

此处,根据本实施方式,作为一例,显示了电梯的服务楼层数为3,即1f、2f、3f的情况,因此,供电部11的台数为3。

接着,使用图2说明第一轿厢接地机构的结构图例。

轿厢6中设有用来开闭门的门机14、显示器15、呼梯登录按钮16以及未图示的轿厢内照明器具等各种电气设备,并具有用来控制这些各种电气设备的轿厢上控制装置13,这些各种电气设备与轿厢上控制装置13布线连接着电源以及相互信号、接地,并且具有轿厢门19,其与门机14连接并进行开闭;卡合装置20,其由导体(金属)形成在轿厢门19上,用来通过与电梯厅门23进行卡合来跟随电梯厅门23;以及卡合件22,其由导体(金属)形成在电梯厅门23上,用来通过与轿厢门19进行卡合来跟随轿厢门19,卡合装置20上通过未图示的布线引导部连接着来自轿厢上控制装置13的接地布线,卡合件22上在建筑物侧与接地线连接,当轿厢门19和电梯厅门23打开时,通过轿厢门19的卡合装置20与电梯厅门23的卡合件22进行接触,能够使轿厢的地线在建筑物侧接地。

根据本实施例,在进行门打开动作时能够使轿厢6的地线接地至建筑物,并且基本上在乘客乘降轿厢时,能够进行接地。但是,考虑到长行程运转时等无法以固定时间打开门的期间内,达到人体感觉触电的级别的静电电容可能使轿厢6内带电。此时,也可以设置静电电容检测器17,当轿厢6内的带电量超过规定值(低于人体感到触电的级别)时,使电梯运转至最近楼层并开闭门,强制进行放电。

以下,使用图3说明轿厢接地机构的动作例。另外,图3是从电梯厅侧查看的卡合装置20的动作。

本实施例中,通过使连接着轿厢6内的电气设备的接地线的卡合装置20与在建筑物侧接地的卡合件22进行接触,使轿厢6内的电气设备的地线接地。

此处,卡合装置20与卡合件22互为导体(金属),因此接触时可能会产生冲击和噪音。因此,本实施例中,也可以在卡合件22上设置橡胶等绝缘体23a、23b,在卡合装置20与卡合件22进行接触时防止冲击和噪音。这样的话,由于绝缘体23没有导电性,所以轿厢6的地线将无法接地至建筑物。

因此,要设置用来固定绝缘体23a、23b且由导体(金属)形成的可动式卡合件24。

可动式卡合件24上连接着本实施例中说明的轿厢6的电气设备的接地线。

该可动式卡合件24具有未图示的弹簧机构,当利用门机14使轿厢门19进行开门动作时,首先卡合装置20会与卡合件的绝缘体23a、23b进行接触,接着卡合装置20会逐渐压入卡合件的绝缘体23a、23b,并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机构使卡合件的绝缘体23a、23b可动。

其后,卡合件的绝缘体23a、23b会被完全压入,可动式卡合件24慢慢与卡合装置20进行接触,在减轻接触时的冲击和噪音的基础上,还能够将轿厢6的地线接地至建筑物。

以下,使用图4和图5的流程图说明本实施例的整体流程。

首先在图4中,本实施例的电梯系统在s100中通过接通电源得以启动。启动后,在s102中作为初始化处理,实施数据初始化等处理。

然后,以规定的时间间隔重复实施s103~s107,直至因维护检查等而断开电源或者发生程序异常。

在s102中完成初始化处理后,进入s103,实施通常的电梯运行服务。

通常的电梯运行服务中,当从电梯厅出现乘客的呼梯时,首先进行开门动作,将轿厢6的地线接地并放电,然后行驶至呼梯楼层。

该通常运行服务中,在s107中利用静电电容检测器17始终监视轿厢6的带电状况。

以下,使用图5说明s107的强制放电运转。

首先在s201中,始终监视轿厢6的带电状况,在s202中判断为带电值超过规定值时,在s203中确认电梯的行驶状态。

如果电梯处于行驶状态,则在s204中运转至最近楼层,并在s205中通过打开门使轿厢6的带电进行放电,如果电梯处于停止中,则进入s205,同样地使其放电。

如上所述,在具有非接触供电系统的无尾绳电梯中,通过将轿厢6的电气设备的接地线连接至安装在轿厢门19上的卡合装置,将安装在电梯厅门21上的卡合件22接地至建筑物,在打开电梯门时,能够使轿厢6的地线接地至建筑物侧,并且能够防止乘客触电并适当地确保轿厢6的控制电源的基准电位。

也就是说,一种无尾绳电梯,其具有:电梯的轿厢;供电部,其作为以非接触的方式从井道侧向轿厢侧供电的供电装置,并且安装在井道中;以及受电部,其安装在轿厢上,该无尾绳电梯具有:轿厢门,其设置在电梯的轿厢上;电梯厅门,设置在电梯的电梯厅;卡合装置,其对电梯厅门进行卡合,设置在轿厢门处且由导体制成;以及卡合件,其与卡合装置卡合,设置在电梯厅门处且由导体制成,卡合装置上连接着轿厢的各种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卡合件上在建筑物侧与接地线连接,打开轿厢门和电梯厅门时,轿厢门的卡合装置会与电梯厅门的卡合件接触。并且,卡合件还具有绝缘体以及用来固定绝缘体且由导体制成的可动式卡合件,可动式卡合件上连接着轿厢的接地线,当轿厢门打开时,卡合装置对卡合件的绝缘体进行压入,可动式卡合件与上述卡合装置进行接触。并且,还具有用来监视轿厢的带电量的检测装置,当检测出轿厢的带电量超过了预先设定的规定值时,会在最近楼层将门打开/关闭,强制使轿厢放电。

另外,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而进行的详细说明。并非限定于必须具备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实施例的各结构、功能、处理部、处理机构等为部分或全部说明。

标号说明

1商用电源

2功率转换器

3电动机

4曳引轮

5钢丝绳

6轿厢

7配重

8电梯控制装置

9电动机用旋转编码器

10供电控制装置

11供电装置的供电部

12供电装置的受电部

13轿厢上控制装置

14门机

15显示器

16呼梯登录按钮

17静电电容检测器

18门机用旋转编码器

19轿厢门

20卡合装置

23电梯厅门

22卡合件

23a、23b卡合件的绝缘体

24可动式卡合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