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和传送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97543发布日期:2018-08-19 01:0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构成传送线的一部分的输送装置,特别涉及能够将物品的输送方向转换为与送入方向交叉的方向的输送装置。另外,本发明涉及多层地构建有传送线的传送组件。



背景技术:

在产品的装配流水线或物品的配送场地等物流现场中,一直以来在物品的输送中使用传送线。近年来的物流现场,伴随物品的输送场所的多样化,有如下技术:立体地组装传送线,在有高低差的传送线之间进行区分(例如,专利文献1)。

在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传送装置,其具有:有高低差的高层侧传送线和低层侧传送线;和从低层侧传送线的途中分支并向高层侧传送线去而向上方倾斜的连接传送线。而且,该专利文献1的传送装置设置有输送装置,该输送装置在低层侧传送线与连接传送线的分支部分包括在本身的传送线上进行输送的主输送路和在连接传送线上进行输送的副输送路。而且,该输送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副输送路的一端侧被轴支承,使另一端侧转动而成为倾斜姿态,由此该另一端侧的部分成为比主输送路高的位置,物品通过副输送路被输送到连接传送线侧,而被引导至高层侧的传送线。因此,根据专利文献1记载的传送装置,能够进行物品从低层侧传送线向高层侧传送线的传送线的分拣。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5/129803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输送装置中,副输送路以一轴转动,副输送路的被轴支承的一端侧位于主输送路的下侧。因此,在将物品从高层侧传送线向低层侧传送线输送时,有时物品的一部分会与主输送路的输送面接触。其结果是,物品会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上,会发生某些物品无法正确输送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输送物通过副输送路时能够防止输送物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上的输送装置和传送组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输送装置,其具有主输送传送部、副输送传送部和使上述主输送传送部和上述副输送传送部中的至少一个传送部升降的升降机构,上述主输送传送部处于一定区域且具有输送输送物的主输送路,上述副输送传送部配置于上述一定区域、且具有在与上述主输送路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输送输送物的副输送路,能够在上述副输送路的输送面位于比上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下方的位置的主输送姿态和上述副输送路的输送面的上述交叉方向的两端部位于比上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上方的位置的副输送姿态之间进行变更,在上述副输送姿态中,上述副输送路的输送面在高度方向上倾斜。

此处所谓的“输送面”,不仅指载置输送物的载置面,也包括输送物的底部所通过的假想面。例如,在带式传送装置的情况下,是传送带上的面。在辊式传送装置的情况下,是将输送时辊与输送物的接触部分连接的假想面,一般来说是通过辊的各自的最上部的假想面。

本方式的输送装置,适合作为多层地构建有传送线、具有高低差的传送组件的一部分使用。例如,本方式的输送装置,用于将输送物从高层侧的传送线转移到低层侧的传送线的用途。

根据本方式,通过处于主输送姿态,副输送路的输送面位于比主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下方侧的位置,因此用高层侧的传送线输送的输送物,能够通过主输送路的输送面直接通过高层侧的传送线。

另一方面,根据本方式,通过处于副输送姿态,副输送路的输送面的两端位于比主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上方的位置,而且在高度方向上倾斜。因此,通过配置成副输送路的输送面的倾斜角度与将高层侧的传送线和低层侧的传送线连接的连接线的倾斜角匹配,使副输送路的输送面与连接线的相对角度较小。其结果是,能够将输送物无阻力地从副输送路的输送面转移到连接线,从连接线转移到副输送路的输送面。

另外,根据本方式,副输送姿态中副输送路的输送面的两端位于比主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上方的位置,因此能够防止输送物勾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能够更加准确地将输送物输送到期望的传送线。

优选的方式为,在上述副输送姿态中,上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的大致整体位于比上述副输送路的输送面靠下方的位置。

此处所谓“输送面的大致整体”,是指输送面的95%以上的区域。

根据本方式,能够更加准确地防止输送物勾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

优选的方式为,上述升降机构至少具有2种凸轮部件,通过上述2种凸轮部件的旋转,从上述主输送姿态变更为上述副输送姿态。

根据本方式,具有形状、大小等不同的2种凸轮部件,伴随该2种凸轮部件的旋转从主输送姿态变更到副输送姿态,因此能够用简单的机构使副输送路的副输送面倾斜。

更优选的方式为,上述升降机构具有将上述2种凸轮部件直接连结或通过其它部件连结的连结部件,通过上述连结部件,上述2种凸轮部件同步地旋转,从上述主输送姿态变更为上述副输送姿态。

根据本方式,2种凸轮部件同步地旋转,因此能够用一个动力源使两个凸轮部件旋转。

上述方式中,上述凸轮部件优选为平面凸轮。

优选的方式为,上述升降机构包括使上述一个传送部升降的驱动源,通过驱动上述驱动源,从上述主输送姿态变更为上述副输送姿态。

根据本方式,容易进行姿态变更。

更优选的方式为,上述驱动源是在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电动机内置辊。

根据本方式,能够节省空间。

优选的方式为,包括调整上述副输送姿态中的上述副输送路的倾斜角度的角度调整机构。

根据本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副输送路的输送面相对于连接线的相对角度。

优选的方式为,上述升降机构包括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地板面或固定结构物的底座部,上述底座部与上述副输送传送部的一部分连结,限制上述副输送路向上述主输送路的输送方向的移动。

根据本方式,输送时副输送路不容易在输送方向上错位,能够进行更准确的输送控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传送组件,其具有存在高低差的至少2个传送线和将上述2个传送线连接的连接线,上述2个连接线中的至少一个传送线在其与连接线的连接部分设置有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

根据本方式,能够防止输送物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上,能够更准确地输送输送物。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为一种传送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传送线和在高度方向上倾斜的倾斜线,上述倾斜线的一个端部与上述传送线的中间部连接,上述传送线在其与上述倾斜线的连接部分设置有上述输送装置。

此处所谓“中间部”,是指一个方向的两端部之间的部位(中央侧的部位),是端部以外的部位。

根据本方式,能够防止输送物勾挂到主输送路的输送面,能够更准确地输送输送物。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和传送组件,在使输送物通过副输送路时能够防止输送物勾挂到主输送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输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图2的输送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图4的副传送部的立体图。

图6是图4的副传送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图4的传送机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图2的传送机构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图2的底座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图1的传送组件中使输送物从高层侧传送线转移到连接传送线时的动作的说明图,(a)~(c)以时序顺序表示各部件的姿态。

图11是表示图1的传送组件中使输送物从连接传送线转移到低层侧传送线时的动作的说明图,(a)~(c)以时序顺序表示各部件的姿态。

图12是图1的传送组件的说明图,(a)是表示主输送姿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副输送姿态的侧视图。

图13是图1的传送组件的说明图,(a)是表示主输送姿态的辊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b)是表示副输送姿态的辊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中使输送物从高层侧传送线转移到连接传送线时的动作的说明图,(a)~(c)以时序顺序表示各部件的姿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如图1所示,包括:输送物200的输送位置的高度不同而存在高低差的2个传送线2、3;和连接传送线2、3之间的连接传送线5(连接线)。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在低层侧传送线2与连接传送线5的连接部分以及高层侧传送线3与连接传送线5的连接部分,分别设置有输送装置10(10a、10b),在输送装置10的结构上具有主要的特征。即,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中,通过在输送物200通过输送装置10上时变更输送装置10的姿态,能够在期望的传送线2、3、5输送。

例如,在进行使在传送线3上传送来的输送物200直接通过而输送到下游侧的主输送动作时,通过使输送装置10处于图12(a)所示的主输送姿态能够使输送物200就这样被传送。另一方面,在进行将在传送线3上传送来的输送物200输送到另一传送线5侧的副输送动作时,通过使输送装置10处于图12(b)所示的副输送姿态能够将输送物200传送到另一传送线5侧。

以下,根据上述特征,对传送组件1进行详细说明。

低层侧传送线2如图1所示,是设置在低层的传送线,用于将输送物200在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a)上进行输送。

高层侧传送线3是与低层侧传送线2相比设置在高层的传送线,作为输送面的主输送面20位于比低层侧传送线2的作为输送面的主输送面20高的位置。

高层侧传送线3在规定的方向上输送输送物200,本实施方式中,在与低层侧传送线2的输送方向a相同的方向上输送输送物200。

传送线2、3如图1所示,都是辊式传送装置,在平行配置的两个框架部件7a、7b之间设置有多个辊。

构成传送线2、3的辊中的几个辊是电动机内置辊,在辊主体中内置有电动机和减速器,通过向电动机供电,辊主体能够旋转。

另一方面,构成传送线2、3的其余的辊是从动辊,在与上述的电动机内置辊之间架设有传送带,从电动机内置辊接受动力传递而旋转。传送线2、3都在输送方向a上被划分成多个区,在每个区都能够行进、停止。

连接传送线5是从传送线2、3的输送方向a的中游分支并连接传送线2、3之间的连接线,是以输送面8在高度方向上倾斜的倾斜姿态设置的倾斜线。

连接传送线5具体来说是带式传送机构,在至少2个辊上架设传送带,并在传送带上形成输送面8。

输送装置10(10a、10b)是进行传送线2、3的输送方向的切换的分拣装置。

本实施方式的输送装置10a、10b采用相同的装置。于是,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输送装置10a、10b之间的相同的结构,以输送装置10进行说明。

输送装置10根据图2、图4可知,作为主要构成部件具有:主输送传送部11、副输送传送部12和底座部13(升降机构)。

主输送传送部11与传送线2、3的其他传送部位同样,由辊式传送机构构成,与在输送方向a上相邻的其他辊式传送机构一起构成主输送路15。

主输送传送部11如图4所示,包括: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多个辊18a~18g和传送带19。

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是构成框架部件7a、7b的一部分,支承各辊18a~18g的两端部的支承部件。

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以隔着辊18a~18g相对的方式隔开规定的间隔设置。

辊18a~18g是构成主输送路15的一部分的输送用辊。

各辊18a~18g在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之间在输送方向a上隔开一定间隙排列,利用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主体部分以在同一方向上可旋转的方式被轴支承。

辊18a~18g中的位于中央侧的辊18d,是电动机内置辊,其余的辊18a~18c、18e~18g是从动辊。

从动辊18a~18c、18e~18g,在与电动机内置辊18c之间架设有传送带19,从电动机内置辊18c接受动力传递而可旋转。其中,辊18a~18g中的任一辊也可以为电动机内置辊。

主输送传送部11能够利用主输送路15在输送方向a上输送输送物200。另外,该输送物200的输送方向a也可以为相反方向。

根据图4、图12(a)可知,主输送传送部11中辊18a~18g的最上部的高度一致,由辊18a~18g的最上部(顶部)形成主输送面20。即,主输送面20是连接辊18a~18g的顶部的假想面,是输送物200的底部所通过的假想面。

副输送传送部12是将输送物200输送到连接传送线5侧的部位,如图5所示,包括传送机构组25。

传送机构组25是构成副输送路26的窄传送机构组。

传送机构组25如图6所示,包括:多个传送机构50a~50d;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驱动源);连结框架52、53a、53b;和摆动单元54。

传送机构50a~50d都是窄传送机构,如图8所示,包括:板状部件55(55a~55d)、多个滑轮56a~56h、张力滑轮57和传送带58。

板状部件55(55a~55d)分别是悬臂状地支承各滑轮56a~56h、57的板状体,在输送方向b(参照图4)上带状延伸。

板状部件55如图6、图7所示,在下部的中间部和一个端部设置有分别向下方伸出的伸出部60a、60b、61。

设置于板状部件5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的一对伸出部60a、60b,在长度方向上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基于别的观点,在板状部件55设置有由伸出部60a、60b夹着的缺口部62。

缺口部62是向上方具有弧度的圆弧状的缺口,能够使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的辊主体75通过。

板状部件55由连结框架52、53a、53b以纵向姿态隔开一定间隔地固定。

在传送机构50a~50d的并排设置方向的两外侧的板状部件55a、55d设置有滚子63、63。

滚子63、63是发挥作为凸轮从动件的功能的部件,是发挥作为承接底座部13的第一凸轮部件116、116的接触件的功能的部件。

滚子63、63以旋转轴朝向板状部件55a、55d的厚度方向的方式被安装。

滑轮56a~56h如图8所示,是架设传送带58并使该传送带58移动的部件,都是可空转的。

滑轮56a~56h中,6个滑轮56a~56f在板状部件55的上表面侧设置成一排,剩下的2个滑轮56g、56h设置在下表面侧且位于板状部件55的伸出部60a、60b。

此外,图8的立体图表示了传送机构50a、50c,而传送机构50a、50c的在板状部件55安装滑轮56a~56f的一侧与传送机构50b、50d的在板状部件55安装滑轮56a~56f的一侧为相反侧。

张力滑轮57与滑轮56a~56h一起架设于传送带58,是按压传送带58中的没有构成副输送面70的部位而对传送带58施加张力的张力赋予部件。

传送带58是将滑轮56a~56h和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的辊主体75连结的连结带。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带58是齿形带,当使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旋转时,能够由所有传送机构50a~50d使各传送带58行进。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机构50a~50d如图8所示,在各板状部件55a~55d安装有8个滑轮56a~56h,其中6个滑轮56a~56f设置于上部的位置。

这样6个滑轮56a~56f中的滑轮56a、56b、56d、56e、56f的上部侧与传送带58卡合,中间部的滑轮56c在下侧架设传送带58。而且,张力滑轮57设置于滑轮56f、56g之间,在张力滑轮57的上侧架设传送带58。

其理由是为了对副输送路26(副输送面70)上的传送带58施加适度的张力。

传送机构50a~50d的各滑轮56c和各传送带58构成副输送路26,在其最上部构成作为输送面的副输送面70。即,如图13所示,传送机构50a~50d的各滑轮56c的最上部和各传送带58的最上部的高度是一致的,在这些滑轮56c和传送带58的最上部形成副输送面70。

副输送路26是在规定的方向(以下称为输送方向b)上输送作为物品的输送物200的输送路。如图2所示,副输送路26的输送方向b在俯视时与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路15的输送方向a交叉(正交)。另外,该输送方向b也可以为反方向。

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驱动源)架设于传送机构50a~50d的传送带58,是成为传送机构50a~50d的动力源的部件。

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如图6所示,具有:在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的辊主体75;相对于辊主体75相对旋转的轴部76a、76b;和固定板77、77。即,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的两端的轴部76a、76b通过固定板77、77固定于传送机构50a、50d的板状部件55a、55d,当向未图示的电动机通电时,辊主体75旋转。

固定板77、77在板状部件55a、55d的外侧面以覆盖缺口部62的方式安装。即,固定板77、77安装于板状部件55a、55d的与滑轮56a~56h相反侧的面。

连结框架52、53a、53b是以各传送机构50a~50d彼此平行的姿态将各传送机构50a~50d连结的连结框架。

连结框架52将各传送机构50a~50d的板状部件55的一方的端部侧之间连接,包括连结板45和安装部46。

连结板45是在传送机构50a~50d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板状体。

安装部46是能够安装板状部件55a~55d的部位。

安装部46如图7所示,截面形状为“l”字状,包括与连结板45连接的第一板部48和从第一板部48的端部立起的第二板部49。

连结框架53a、53b将各传送机构50a~50d的板状部件55的另一方的端部侧(伸出部61侧端部)之间连接,是在传送机构50a~50d的排列方向上延伸的棒状体。

连结框架53b设置于伸出部61,连结框架53a设置于连结框架53b的上方。

摆动单元54如图7所示,包括轴部件84、滚子85和连结部件86。

轴部件84是以相对于第二板部49直立的姿态固定于第二板部49的部件,是以滚子85可旋转的方式轴支承滚子85,将连结部件86固定于板状部件55a(板状部件55d)的部件。

滚子85是发挥凸轮从动件的功能的部件,是发挥承接凸轮部件117的接触件的功能的部件。

轴部件84以朝向板状部件55的厚度方向的方式安装于第二板部49,在与滚子85的旋转轴相同的方向上延伸。

连结部件86是将传送机构50a~50d与底座部13连结的板状体。

连结部件86直线状或一部分弯曲地延伸,在长度方向(倾斜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可固定于连结框架52的第一固定部87,在另一端部设置有可固定于底座部13的固定部118的第二固定部88。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固定部87,是可安装轴部件84、84的贯通孔或有底孔,第二固定部88是可供紧固部件插通的插通孔。

底座部13(升降机构)是成为传送部11、12的基座的部位,是成为使副输送传送部12相对于主输送传送部11升降的升降装置的部位。

底座部13如图9所示,包括:底座主体110a、110b、辊111、112、传送带115、2种凸轮部件116、117和固定部118。

底座主体110a、110b是直接或间接地固定于地板面或固定构造物的部位,是成为基底的部位。

底座主体110a、110b是长板状的,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设置有向上方立起的支承部120a、120b。

支承部120a、120b是支承主输送侧框架部件16a、16b的部位。

辊111是升降用的电动机内置辊,如图9所示,具有:在内部设置有电动机和减速器的辊主体121;相对于辊主体121相对旋转的轴部122、122;和固定板123、123。

即,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驱动源、角度调整机构)中,两端的轴部122、122被固定板123、123轴支承,当对电动机通电时,辊主体121旋转,能够控制旋转速度和旋转角度。

辊112是从动于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而旋转的从动辊,包括:辊主体125;相对于辊主体125可相对旋转的轴部126、126;和固定板127、127。而且,从动辊112的两端的轴部126、126被固定板127、127轴支承。

传送带115是架设于辊111、112的辊主体121、125之间使之同步的连结带,是将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旋转力传递到从动辊112的动力传递部件。即,当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旋转时,利用传送带115使从动辊112同步旋转。

传送带115将辊主体121、125的比凸轮部件116、117靠外侧部分连结。

第一凸轮部件116是具有渐开线形状的凸轮面的渐开线凸轮。即,第一凸轮部件116的周面构成渐开线曲面。

第一凸轮部件116安装于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辊主体1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部附近,当对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内的电动机(未图示)通电时,第一凸轮部件116与辊主体121成为一体地转动。

第二凸轮部件117是具有渐开线形状的凸轮面的渐开线凸轮。即,第二凸轮部件117的周面构成渐开线曲面。

第二凸轮部件117安装于从动辊112的辊主体125的两端部,当对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内的电动机(未图示)通电时,从动辊112的辊主体125通过传送带115与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辊主体121成为一体地转动,随之第二凸轮部件117也转动。

固定部118是可固定摆动单元54的连结部件86的部位,由一对固定片130、131构成。固定部118设置于底座主体110a、110b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且位于短边方向的内侧端部。

固定片130、131都是从底座主体110a、110b向上方突出的板状片,其突出方向端部为圆弧状。

固定片130、131在输送方向a上隔开间隔,能够夹持连结部件86。即,固定片130、131通过在厚度方向上夹持连结部件86而能够限制连结部件86在排列设置方向的移动。

固定片130、131分别具有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紧固孔,通过使紧固部件插通于紧固孔和第二固定部88中,能够固定于连结部件86的第二固定部88。即,固定片130、131利用紧固部件能够限制相对于连结部件86重叠方向的移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的各部件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其中,为了容易理解,对使输送物200通过主输送路15的主输送姿态的状态进行说明。

底座部13、副输送传送部12和主输送传送部11如图3所示,在高度方向上重叠,俯视时位于共同的区域(一定的区域)。换言之,底座部13、副输送传送部12和主输送传送部11形成彼此重叠的重叠区域。

副输送传送部12的传送机构50a~50d如图3所示,位于主输送传送部11的各辊18a~18g的任意者之间。即,传送机构50a~50d的上方不被各辊18a~18g遮蔽而是开放的。换言之,副输送传送部12的传送机构50a~50d总是没入到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的各个之间。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机构50a配置于辊18b与辊18c之间。同样,传送机构50b~50d分别配置于辊18c与辊18d之间、辊18d与辊18e之间、辊18e与辊18f之间。即,传送机构50a~50d和辊18b~18f在俯视时交替地配置。由于窄传送机构的数量为任意的,所以例如在窄传送机构为6个的情况下,在辊18a与辊18b之间、辊18f与辊18g之间也配置有窄传送机构。

如图4所示,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配置在传送机构组25的下方。

传送机构组25的各传送机构50a~50d配置于摆动单元54之间,以相对于两侧的摆动单元54可摆动的方式安装。

传送机构组25中,传送机构50a~50d一体地固定于连结框架52、53a、53b。

在各板状部件55的缺口部62插通而配置有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的辊主体75,辊主体75在缺口部62内可旋转。

设置于板状部件55a、55d的滚子63、63如图12(a)所示,载置在第一凸轮部件116、116的凸轮面上,摆动单元54、54的滚子85、85载置在第二凸轮部件117、117的凸轮面上。因此,当使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驱动时,第一凸轮部件116、116与辊主体121一起旋转,因第一凸轮部件116、116的作用而板状部件55a、55d升降。另外,由于辊主体121的旋转,从动辊112的辊主体125旋转,随之第二凸轮部件117、117也转动。

在此,由于第一凸轮部件116、116的凸轮面比第二凸轮部件117、117的凸轮面大,所以传送机构组25的第一凸轮部件116、116侧的部位比第二凸轮部件117、117侧的部位的摆动大,且位于更高的位置。此时,滚子63、63、85、85分别在凸轮部件116、116、117、117上旋转着地被支承。

接着,对输送输送物200的输送动作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在将输送物200从高层侧传送线3经由连接线转移到低层侧传送线2时发挥效果。因此,保持在高层侧传送线3上输送时的动作(以下称为主输送动作)和将输送物200从高层侧传送线3转移到低层侧传送线2时的动作(以下称为副输送动作)进行说明。另外,关于从低层侧传送线2转移到高层侧传送线3的动作,由于仅动作相反其他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如上所述,能够在主输送动作与副输送动作之间切换输送动作。

在实施保持原样地通过传送线3上的主输送动作时,输送物200在传送线3上从输送方向上游侧向下游侧被传送,到达输送装置10。

当输送物200到达输送装置10时,输送装置10如图12(a)和图13(a)所示采取主输送姿态,主输送路15的主输送面20位于比副输送路26的副输送面70靠上方的位置,输送物200原则上与副输送路26的副输送面70不能接触。因此,不被副输送路26阻挡地通过主输送路15的主输送面20。

在实施从传送线3转移到另一传送线2的副输送动作时,将输送装置10的姿态从主输送姿态变更为副输送姿态。

具体来说,如图10(a)所示,将输送物200导入到传送线3的输送装置10b,使输送物200停止在输送装置10b的主输送面20上。即,保持副输送传送部12没入到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下方的主输送姿态,将输送物200导入到主输送面20上。当未图示的传感器检测到输送物200被导入到输送装置10b的主输送面20上时,使辊18a~18g的旋转停止。

接着,驱动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旋转时,根据图12可知,安装于辊主体121的第一凸轮部件116、116旋转而变更姿态,从动辊112也伴随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旋转而旋转,第二凸轮部件117、117的姿态也变更。

于是,因大小不同的凸轮部件117、117、116、116而将副输送传送部12的传送机构组25的滚子85、85、63、63推起,于是传送机构组25大幅倾斜而成为倾斜姿态,整体上成为副输送姿态。即,传送机构组25倾斜而从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之间上升,比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更向上方突出。具体来说,传送机构组25如图10(b)所示,按照以连接传送线5为基准,内侧(连接传送线5侧)的部位比外侧的部分靠上方的姿态倾斜,输送物200被传送机构组25的副输送面70抬起。

其结果是,以连接传送线5为基准,传送机构组25的副输送面70的内侧端部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的高度大致一致,传送机构组25的副输送面70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的角度差变小,两者大致在直线上对齐。

另外,如果将输送装置10b的副输送面70和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分别在输送方向b上延长,则输送装置10b的副输送面70和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成为彼此交叉的关系。

如图10(b)所示,输送物200被传送机构组25的副输送面70抬起时,使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旋转,使各传送带58行进,连接传送线5的辊也开始旋转。

其结果是,副输送传送部12上的输送物200向连接传送线5侧移动,转移到连接传送线5上。即,输送物200如图10(c)所示,从副输送传送部12的副输送面70顺畅地移动到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上。然后,由连接传送线5向斜下方的传送线2输送。

如图11(a)所示,当输送物200被输送至传送线2附近时,接受侧的传送线2也使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旋转,使副输送传送部12的传送机构组25从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之间向上方突出。此时,如图11(b)所示,传送线2也是以连接传送线5侧为上的姿态,副输送路26(副输送面70)倾斜。即,输送时的传送线2的副输送姿态的倾斜方向,与传送线3的副输送姿态的倾斜方向相反。

该倾斜状态的输送装置10a的副输送面70,在输送方向b上延长时,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对齐。即,输送装置10a的副输送面70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在同一平面上排列。

然后,在副输送路26倾斜的状态下,使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51旋转,而使传送带58行进。

其结果是,由连接传送线5输送来的输送物200顺畅地移动到输送装置10a的副输送面70上,转移到输送装置10a。

当由未图示的传感器确认到输送物200已转移到输送装置10a上时,使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反向旋转,如图11(c)所示,使传送机构组25的连接传送线5侧的端部下降而使副输送传送部12的姿态恢复到水平的主输送姿态。即,副输送传送部12的传送机构组25均没入到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彼此之间,副输送传送部12的副输送面70位于比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面20低的位置。

当副输送传送部12的副输送面70比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面20低时,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接受输送物200,输送物200被载置到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面20上。

然后,使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辊18a~18g旋转,将输送物200沿着主输送路15输送到传送线2的下游。

以上是对从传送线3转移到传送线2时的副输送动作的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输送装置10的副输送路26相对于主输送路15相对上升,由副输送路26形成向连接传送线5传送的流路。因此,能够将输送物200从有高低差的低层侧传送线2转移到高层侧传送线3,或者将输送物200从高层侧传送线3转移到低层侧传送线2。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输送装置10能够在主输送路15的主输送面20位于比副输送路26的副输送面70靠上方的主输送姿态和副输送路26的副输送面70的两端部位于比主输送路15的主输送面20靠上方的位置的副输送姿态之间进行姿态变更,能够将输送物200变更为倾斜状态和水平状态。因此,通过在例如拣选站等使用,能够高效地实施拣选作业。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输送装置10通过采取副输送姿态,副输送面70的输送方向b的两端部因凸轮部件116、116、117、117的旋转而均上升,副输送面70的整体能够上升至比主输送面20高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对输送物200的冲击,能够进行顺畅的向下输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能够防止主输送面20和输送物200的勾挂,因此能够用一种输送装置10交替地将输送物200在高层侧传送线3与低层侧传送线2之间输送。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传送组件1,利用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使凸轮部件116、116、117、117旋转由此使副输送路26倾斜。因此,能够利用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电动机来调整副输送路26的倾斜角度、倾斜速度。即,通过调整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111的输出,能够调整副输送面70的倾斜角度以使得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的相对角度变小,能够缓缓地使输送物200倾斜。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由辊式传送机构构成主输送传送部11,由窄带式传送机构构成副输送传送部12,但两者也可以倒过来。即,也可以将辊式传送机构作为副输送传送部12,将带式传送机构作为主输送传送部11。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副输送传送部12的副输送面70相对于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面20升降,而成为倾斜状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主输送传送部11的主输送面20相对于副输送传送部12的副输送面70升降而倾斜。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副输送传送部12的输送方向b俯视时成为与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输送方向a正交的关系,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副输送传送部12的输送方向b只要为与主输送传送部11的输送方向a相同方向以外的方向、即交叉方向即可。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底座部13的一个辊111为电动机内置辊,另一个辊112为从动辊,利用一个动力源进行升降,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利用多个动力源进行升降。例如,也可以辊111、112都为电动机内置辊,各自独立地旋转,由此进行升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升降机构采用凸轮,但也可以应用曲柄或螺纹部件等机构。还可以利用螺线管。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0设置成主输送面20为水平状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输送装置10设置成主输送面20相对于水平面倾斜的状态。

上述的说明中,对从高层侧传送线3向低层侧传送线2向下输送输送物2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从低层侧传送线2向高层侧传送线3向上输送。

上述的说明中,对低层侧传送线2、连接传送线5和高层侧传送线3的3个传送线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仅有低层侧传送线2与连接传送线5的关系、或者仅有连接传送线5与高层侧传送线3的关系,输送装置10也能够发挥功能。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从高层侧传送线3侧向连接传送线5侧输送输送物200时的设置于高层侧传送线3的输送装置10b的副输送姿态,为向连接传送线5侧去而向上倾斜的姿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如图14所示,从高层侧传送线3侧向连接传送线5侧输送输送物200时的、设置于高层侧传送线3的输送装置10b的副输送姿态为向连接传送线5侧去而向下倾斜的姿态。

在这种情况下,输送装置10b优选设置成,副输送姿态的副输送面70的下侧端部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的上侧端部对齐。

作为将副输送面70的下侧端部和输送面8的上侧端部对齐的方案,例如图14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高层侧传送线3相比,将高层侧传送线3整体设置在较高的位置。而且,还可以举出提高副输送面70相对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的相对位置,或者减小连接传送线5的倾斜角度,降低连接传送线5的输送面8相对于上侧端部的副输送面70的相对位置。

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驱动源使用了电动机内置辊,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例如,作为驱动源也可以为仅是电动机和减速器的组合、电动机和动力传递机构(齿轮、链条、传送带等)的组合、齿轮传动电动机等。还可以将油压、空压等流体作为驱动源。

附图标记说明

1传送组件

2低层侧传送线

3高层侧传送线

5连接传送线

10、10a、10b输送装置

11主输送传送部

12副输送传送部

13底座部(升降机构)

15主输送路

20主输送面(主输送路的输送面)

26副输送路

51输送用电动机内置辊

70副输送面(副输送路的输送面)

86连结部件

110a、110b底座主体

111升降用电动机内置辊(驱动源、角度调整单元)

112从动辊

116a、116b第一凸轮部件

117a、117b第二凸轮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