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异型烟自动化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39414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异型烟自动化分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异型烟自动化分拣装置。



背景技术:

烟往往根据客户的要求量来包装,有的客户要求单层包装,有的需要叠层包装,目前包装厂采用的是人工包装或者是机械手单条叠烟方式,这样的包装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同时机械手的维护难度和维护成本高,占用面积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异型烟自动化分拣装置,包括计算机、投料模块、烟盒识别模块、摆臂输送模块、单层烟输送模块、二层烟输送模块和异型烟包装模块。

其中,所述投料模块设有投料传送带;所述单层烟输送模块设有第一传送带和第一推料装置;所述二层烟输送模块设有第二传送带和第二推料装置;所述摆臂输送模块设有摆臂输送线。

所述摆臂输送线的输入端活动铰接,摆臂输送线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实现摆动,计算机根据此次投料预定的所需包装方式控制摆臂输送线。所述包装方式包括单层包装和叠层包装。

所述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紧靠所述摆臂输送线的输入端安装,所述摆臂输送线的输出端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输入端安装,所述摆臂输送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可选择的衔接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的输入端,当需要单层包装时,衔接第一传送带,当需要叠层包装时,衔接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和第二传送带的输出端连接异型烟包装模块。使用时,将条烟放到投料传送带上,计算机根据此次投料所需包装方式控制摆臂输送线,将条烟传送到第一传送带或第二传送带上,最后通过所述第一推料装置或第二推料装置将条烟推送到异型烟包装模块中进行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烟盒识别模块包括烟盒识别装置,所述烟盒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投料传送带上,靠近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烟盒识别装置采集投料传送带上烟盒尺寸类型信息,并将所述烟盒尺寸类型信息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分辨烟盒尺寸类型。

进一步的,所述异型烟包装模块包括共用进料平台、异型烟包装机和包装推料板;所述共用进料平台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的侧边安装,所述异型烟包装机靠近所述共用进料平台安装,所述共用进料平台、异型烟包装机和第一传送带高度一致,所述包装推料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将所述共用进料平台上的条烟推进所述异型烟包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推料板和第一条烟宽度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料板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侧边,所述第一推料板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将第一传送带上的烟盒推到所述共用进料平台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条烟宽度挡板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条烟宽度挡板高度小于烟盒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上方,在所述第一推料板下方;通过第四驱动装置带动,沿第一传送带传送方向来回移动,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控制第一条烟宽度挡板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第一推料板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料装置包括叠层烟升降平台、拨料循环机构和第二条烟宽度挡板。

进一步的,所述叠层烟升降平台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料平台和包装推料板之间,靠近第一传送带,通过第五驱动装置在第二传送带与共用进料平台之间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拨料循环机构设置在第二传送带上方,将条烟推送到所述叠层烟升降平台上。所述第二条烟宽度挡板高度小于烟盒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上方,在所述拨料循环机构下方,通过第六驱动装置带动,沿第二传送带传送方向来回移动,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控制第二条烟宽度挡板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拨料循环机构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

进一步的,所述投料模块还设有激光打码机。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摆臂输送线自动将条烟区分输送到不同输送线,采用推料板、条烟宽度挡板和拨料循环机构相配合方式实现叠烟,相比人工和机械手工作效率更高,同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整体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整体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二层烟输送模块和异型烟包装模块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四(单层烟输送模块和异型烟包装模块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异型烟自动化分拣装置,包括计算机、投料模块1、烟盒识别模块2、摆臂输送模块3、单层烟输送模块4、二层烟输送模块5和异型烟包装模块6。

其中,所述投料模块1设有投料传送带;所述单层烟输送模块4设有第一传送带41和第一推料装置;所述二层烟输送模块5设有第二传送带51和第二推料装置;所述摆臂输送模块 3设有摆臂输送线31。

所述摆臂输送线31的输入端活动铰接,摆臂输送线3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实现摆动,计算机根据此次投料预定的所需包装方式控制摆臂输送线31。所述包装方式包括单层包装和叠层包装。

所述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紧靠所述摆臂输送线31的输入端安装,所述摆臂输送线31的输出端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41和第二传送带51的输入端安装,所述摆臂输送线31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带动,可选择的衔接第一传送带41或第二传送带51的输入端,当需要单层包装时,衔接第一传送带41,当需要叠层包装时,衔接第二传送带51;所述第一传送带41和第二传送带51的输出端连接异型烟包装模块6。

所述烟盒识别模块2包括烟盒识别装置,所述烟盒识别装置设置在所述投料传送带上,靠近投料传送带的输出端。所述烟盒识别装置采集投料传送带上烟盒尺寸类型信息,并将所述烟盒尺寸类型信息传送到计算机,计算机分辨烟盒尺寸类型。

请参阅图3,所述异型烟包装模块6包括共用进料平台61、异型烟包装机62和包装推料板63;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靠近所述第一传送带41的输出端的侧边安装,所述异型烟包装机62靠近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安装,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异型烟包装机62和第一传送带41高度一致,所述包装推料板63通过第二驱动装置带动,将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上的条烟推进所述异型烟包装机62。

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料装置包括第一推料板421和第一条烟宽度挡板 422。

其中,所述第一推料板421设置在第一传送带41的输出端侧边,所述第一推料板421通过第三驱动装置将第一传送带41上的烟盒推到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上。

所述第一条烟宽度挡板422设置在第一传送带41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条烟宽度挡板422 高度小于烟盒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41上方,在所述第一推料板421下方;通过第四驱动装置带动,沿第一传送带41传送方向来回移动,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控制第一条烟宽度挡板422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第一推料板421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

请参阅图3,所述第二推料装置包括叠层烟升降平台521、拨料循环机构522和第二条烟宽度挡板523。

其中,所述叠层烟升降平台521设置在所述共用进料平台61和包装推料板之间,靠近第一传送带41,通过第五驱动装置在第二传送带51与共用进料平台61之间上下移动。

所述拨料循环机构522设置在第二传送带51上方,将条烟推送到所述叠层烟升降平台 521上。所述第二条烟宽度挡板523高度小于烟盒厚度,设置在所述第二传送带51上方,在所述拨料循环机构522下方,通过第六驱动装置带动,沿第二传送带51传送方向来回移动, 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控制第二条烟宽度挡板523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拨料循环机构522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

本实施例中拨料循环机构522包括一对链条和挡板,挡板设置在两链条之间,实现循环拨料。

本实施例中,所述投料模块1还设有激光打码机7。

使用时,将条烟放到投料传送带上,条烟经过激光打码机打码,再经过烟盒识别装置识别烟盒尺寸类型,之后条烟传送到摆臂输送线3上,计算机根据所需包装方式控制摆臂输送线3,将条烟传送到第一传送带41或第二传送带51上。如果打包方式为单层,则条烟传送到第一传送带41上,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移动第一条烟宽度挡板422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第一推料板421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通过第一推料板421将条烟推到共用进料平台61上,再通过包装推料板63将共用进料平台61上的条烟推进异型烟包装机62中。如果打包方式为两层,将条烟传送到第二传送带51上,计算机根据烟盒尺寸类型,移动第二条烟宽度挡板532移动距离,从而控制传送到拨料循环机构522拨料范围的条烟数量,此时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上升到第二传送带51同等高度,通过拨料循环机构522将条烟推送到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上,此时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下降,使得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上的条烟与第二传送带51同等高度,再通过拨料循环机构522将条烟推送到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上,叠第二层条烟,循环此步骤可以叠更多层烟,最后叠层烟升降平台52下降到与共用进料平台61高度一致,通过包装推料板63将条烟推进异型烟包装机62中。

综上所述,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通过摆臂输送线自动将条烟区分输送到不同输送线,采用推料板、条烟宽度挡板和拨料循环机构相配合方式实现叠烟,相比人工和机械手工作效率更高,同时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