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14522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带或彩图板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彩图板的生产制作中包括前处理和后处理,其中前处理包括缝合、覆膜、压花等工序,后处理包括剪裁、堆叠等工序。目前在前处理完成后一般是先用收卷机收成卷状,之后采用开卷机铺开后输送至后处理工序。然而,前处理与后处理之间的收卷、开卷工序耗时较长,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大提高生产效率的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位于钢带的前处理生产线与后处理生产线之间,包括:

收卷机,用于钢带收纳成卷状;

开卷机,将钢带从卷状展开;

连续输送部件,位于收卷机和开卷机上方并可做从前处理生产线方向朝开后处理生产线方向的输送运动;

收卷切换部件,具有连接收卷机与前处理生产线的收卷状态,以及切换至连接连续输送部件与前处理生产线的输送状态;

开卷切换部件,具有连接开卷机与后处理生产线的收卷状态,以及切换至连接连续输送部件与后处理生产线的输送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卷切换部件包括活动搭板和收卷输送单元,所述活动搭板包括连接连续输送部件的固定端和能够与前处理生产线连接或分离的活动端,所述收卷输送单元包括连接前处理生产线的固定端和能够与收卷机连接或分离的活动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卷输送单元包括收卷臂,收卷臂的表面设有导向部分,所述收卷臂的一端转动连接前处理生产线从而形成对应的固定端,收卷臂的中部铰接在收卷气缸的输出端上,从而收卷臂的另一端形成对应的活动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卷臂为伸缩结构并配有伸缩驱动单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搭板的一端铰接在连续输送部件朝向前处理生产线的端部,另一端形成通过旋转来与前处理生产线连接或分离的活动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卷切换部件包括开卷臂,开卷臂的表面设有导向部分,所述开卷臂的一端铰接在后处理生产线,开卷臂的另一端为活动端,开卷臂的活动端通过旋转而在连接开卷机、连接连续输送部件之间切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卷臂的中部铰接在开卷气缸的输出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卷臂为伸缩结构并配有伸缩驱动部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收卷切换部件、连续输送部件以及开卷切换部件之间的切换,使得前处理生产线中输出的钢带可以直接通过连续输送部件输送至后处理生产线中,从而节约了收卷、开卷的工序,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卷切换部件处于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开卷切换部件处于开卷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开卷切换部件处于闲置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收卷切换部件处于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活动搭板处于输送状态的示意图;

图7是收卷切换部件处于收卷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活动搭板处于收卷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的收卷、开卷连续处理装置,位于钢带的前处理生产线100与后处理生产线200之间,其包括收卷机1、开卷机2、连续输送部件3、收卷切换部件和开卷切换部件。

所述的收卷机1,可以用于接收前处理生产线100输出的钢带,并将钢带收纳成卷状。所述的开卷机2,可以用于将卷状的钢带展开并输送至后处理生产线200中。

所述的连续输送部件3,位于收卷机1和开卷机2的上方。在图1所示中,连续输送部件3可做从前处理生产线100方向朝开后处理生产线200方向(从右至左)的输送运动,以带动进入其中的钢带从右至左平移。

所述的收卷切换部件是具有选择功能的部件,其具有收卷状态和输送状态。在收卷状态下,其连接收卷机1与前处理生产线100,能够将前处理生产线100的钢带输送至收卷机1以完成收卷;在输送状态下,收卷切换部件能够切换至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与前处理生产线100,将前处理生产线100的钢带输送至连续输送部件3。

所述的开卷切换部件也是具有选择功能的部件,其具有开卷状态和输送状态。在开卷状态下,开卷切换部件连接开卷机2与后处理生产线200,以将开卷后的钢带展平并输送至后处理生产线200;而在输送状态时,开卷切换部件切换至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与后处理生产线200,将连续输送部件3的钢带输送至后处理生产线200中。

那么,当收卷切换部件以及开卷切换部件同时处于输送状态时,钢带即能从前处理生产线100输送至连续输送部件3,之后输送至后处理生产线200中,以完成连续的生产工作过程,而无需先收卷、再开卷。当然,在无需连续生产的时候,也能够单独的完成收卷、开卷的工作。

进一步优选的,参考图5至图8,收卷切换部件包括活动搭板41和收卷输送单元。活动搭板41包括固定端411和活动端412,活动搭板41的固定端411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活动端412能够与前处理生产线100连接或分离。活动端412连接前处理生产线100时,钢带可以进入活动搭板41上端面,并且依次进入连续输送部件3;活动端412与前处理生产线100分离时,钢带不能进入活动搭板41,而可以进入以下描述的收卷输送单元。收卷输送单元也包括固定端421和活动端422。收卷输送单元的固定端421连接前处理生产线100,其活动端422能够与收卷机1上的收卷辊21连接或分离;收卷输送单元的活动端422连接收卷辊21时,钢带可以在收卷辊21中收卷,此时活动搭板41的活动端必然是与前处理生产线100分离的;收卷输送单元的活动端422与收卷辊21分离时,钢带不能进入收卷棍,此时活动搭板41的活动端可以是与前处理生产线100连接,以接收钢带。

收卷输送单元可以这样实现:收卷输送单元包括一根收卷臂42,收卷臂42的表面设有导向部分,用于钢带在其表面行走导向。收卷臂42的右端转动连接前处理生产线100从而形成对应的固定端421,收卷臂42的左端形成对应的活动端422。该活动端422可以与收卷辊21分离形成如图5所述的输送状态,此时,活动搭板41连接前处理生产线100,形成如图6所示的输送状态;活动端422也可以与收卷辊21连接形成如图7所示的收卷状态,此时活动搭板41与前处理生产线100分离,形成如图8所示的输送状态。

收卷臂42的中部铰接在收卷气缸43的输出端上,收卷气缸43的缸套与外部的设施转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收卷臂42为伸缩结构并配有伸缩驱动单元。在闲置的时候或者输送状态时,由于收卷臂42不与收卷机1接触,为了能够使其旋转后与收卷机1分离并且节约空间,可以设计成收卷臂42的一部分能够缩入自身内部,譬如说收卷臂42的前部与后部可以为套叠结构或者两者滑动连接,由伸缩驱动单元驱动收卷臂42后部的伸出和缩入。输送状态时,收卷臂42缩入至最短长度,形成如图5所示;然而,在收卷状态时,收卷臂42伸出至最长的长度以连接收卷机1,形成如图7所示。

进一步优选的,活动搭板41的一端铰接在连续输送部件3朝向前处理生产线100的端部,另一端形成通过旋转来与前处理生产线100连接或分离的活动端412。

以下结合图2至图4对开卷切换部件进行说明。

开卷切换部件包括开卷臂51,开卷臂51的表面设有导向部分,用于钢带在其表面行走导向。开卷臂51的一端铰接在后处理生产线200,开卷臂51的另一端为活动端511,开卷臂51的活动端511通过旋转而在连接开卷机2、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之间切换。

参考图2,此时开卷切换部件处于输送状态,开卷臂51的活动端511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能够接纳连续输送部件3的钢带并导向至后处理生产线200。参考图3,此时开卷切换部件处于开卷状态,开卷臂51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并且其活动端511连接开卷机2,能够将开卷机2输出钢带展平并导入后处理生产线200。

为了实现开卷臂51的旋转,开卷臂51的中部铰接在开卷气缸52的输出端上,开卷气缸52的缸套与外部的设施铰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开卷臂51为伸缩结构并配有伸缩驱动部件。在闲置状态下,开卷臂51无需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也无需连接开卷机2,为了能够使开卷臂51旋转后与收卷机1分离并且节约空间,可以设计成开卷臂51的一部分能够缩入自身内部,譬如说开卷臂51的前部与后部可以为套叠结构或者两者滑动连接,由伸缩驱动部件驱动开卷臂51前部的伸出和缩入。输送状态或开卷状态时,开卷臂51伸出至最长长度以分别连接连续输送部件3或开卷机2;闲置状态时,开卷臂51缩入至最短长度,并在开卷状态的基础上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形成如图4所示。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