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斗进料倾倒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0347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料斗进料倾倒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料斗进料倾倒机构,适用于将袋装的肥料物料倾倒至料斗内。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而目前的农业机械相对发达国家比较落后,尤其对于肥料的配置上,农民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目前在复合肥料的配置上,一般都是人工操作,即将若干种袋装的肥料拆线后倾倒在地面上人工混合,而这个倾倒过程是需要人工操作,而由于袋装肥料较重,特别是对于大袋肥料,其倾倒更加困难,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斗进料倾倒机构,该料斗进料倾倒机构可以替代人工倾倒袋装化肥,提高效率,也可筛分板结的肥料。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料斗进料倾倒机构,包括机架和安装于机架上的料斗,所述料斗的底部封闭,所述料斗的一侧为进料侧,所述料斗的进料侧的侧板上设置有进料缺口,所述进料倾倒机构还包括放置料板,该放置料板倾斜设置,放置料板的高端摆动安装于机架上且位于料斗的进料缺口处,所述放置料板的低端固定有下挡板,所述机架和放置料板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所述料斗上设置有筛分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筛分结构包括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所述水平筛分网框水平可拆卸固定于料斗的内侧,所述竖直筛分网框竖直可拆卸固定于料斗的内侧,所述水平筛分网框的高度低于进料缺口,所述竖直筛分网框与料斗远离进料缺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物料通过间隙,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上均设置有破碎筛分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为一体筛分网框,该一体筛分网框包括两块L形的侧框,该L形的侧框固定于料斗的相对侧壁上,L形的侧框的水平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X方向分隔杆,X方向分隔杆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分隔杆,X方向分隔杆与Y方向分隔杆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所述L形的侧框的竖直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固定杆,所述Y方向固定杆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Z方向分隔杆,Y方向固定杆和Z方向分隔杆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放置料板包括倾斜的上放置板和固定于上放置板底部两侧的侧板,所述下挡板可拆卸固定在上放置板的低端,所述机架上固定有轴承座,所述侧板的高端固定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通过轴承安装于轴承座上,所述翻转动力装置为气缸,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气缸座,所述气缸的缸体铰接在气缸座上,缸体的活塞杆铰接在上放置板的底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挡板为一块L形的挡板,该下挡板与上放置板之间螺栓固定,所述下挡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加强筋。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料斗远离进料缺口的侧壁为倾斜状,对应的,该物料通过间隙为上端敞口状。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该进料倾倒机构利用放置料板放置包装袋,然后利用翻转动力装置驱动放置料板摆动,操作使将拆线的包装袋放置在放置料板上,包装袋的底部由下挡板支撑,然后翻转动力装置驱动放置料板逐渐抬起,包装袋的上口逐渐靠近料斗的进料缺口,包装袋的肥料就会逐渐倾倒进料斗内,再通过筛分结构进行筛分,避免板结的肥料进入料斗中,造成后续出料不畅,该进料倾倒机构易于实现,并且成本低,非常适合农业上的肥料配置,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效率。

又由于所述筛分结构包括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所述水平筛分网框水平可拆卸固定于料斗的内侧,所述竖直筛分网框竖直可拆卸固定于料斗的内侧,所述水平筛分网框的高度低于进料缺口,所述竖直筛分网框与料斗远离进料缺口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物料通过间隙,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上均设置有破碎筛分孔,因此,该筛分结构结构比较合理,包装袋在倾倒时,肥料会从破碎筛分孔漏下,而由于倾倒的过程中,肥料也会碰撞到竖直筛分网框上和水平筛分网框上,这样经过撞击可起到一定的破碎效果,而肥料从破碎筛分孔掉落至料斗中,而未破碎的肥料落在水平筛分网框上,可以人工破碎,从而使整个肥料均落入料斗中。

又由于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为一体筛分网框,该一体筛分网框包括两块L形的侧框,该L形的侧框固定于料斗的相对侧壁上,L形的侧框的水平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X方向分隔杆,X方向分隔杆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分隔杆,X方向分隔杆与Y方向分隔杆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所述L形的侧框的竖直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固定杆,所述Y方向固定杆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Z方向分隔杆,Y方向固定杆和Z方向分隔杆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该一体筛分网框可以整体安装,这样提高了安装的效率,并且安装也更方便,并且破碎筛分孔利用杆状结构交叉形成,使落料更加顺畅。

又由于所述下挡板为一块L形的挡板,该下挡板与上放置板之间螺栓固定,所述下挡板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加强筋,利用加强筋可以提高下挡板的强度,并且,利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可以方便更换不同尺寸的下挡板,适应不同大小的袋装肥料的翻转倒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附图中:1.机架;2.料斗;3.放置料板;31.上放置板;32.侧板;4.下挡板;5.气缸;6.轴承座;7.轴承;8.加强筋;9.Y方向固定杆;10.Z方向分隔杆;11.L形的侧框;12.Y方向分隔杆;13.X方向分隔杆;14.进料缺口;15.物料通过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料斗2进料倾倒机构,包括机架1和安装于机架1上的料斗2,所述料斗2的底部封闭,所述料斗2的一侧为进料侧,所述料斗2的进料侧的侧板32上设置有进料缺口14,进料缺口14的口沿高度低于料斗2的其他侧板32,从而形成了缺口,方便物料的倒入。

所述进料倾倒机构还包括放置料板3,该放置料板3倾斜设置,放置料板3的高端摆动安装于机架1上且位于料斗2的进料缺口14处,所述放置料板3的低端固定有下挡板4,所述机架1和放置料板3之间设置有翻转动力装置,所述料斗2上设置有筛分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放置料板3包括倾斜的上放置板31和固定于上放置板31底部两侧的侧板32,侧板32与上放置板31之间焊接固定,所述下挡板4可拆卸固定在上放置板31的低端,所述机架1上固定有轴承座6,所述侧板32的高端固定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通过轴承7安装于轴承座6上,这样整个上放置板31就可以通过摆动轴摆动,所述翻转动力装置为气缸5,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气缸5座,所述气缸5的缸体铰接在气缸5座上,缸体的活塞杆铰接在上放置板31的底部。当然,该气缸5也可以由其他的直线动力装置等同替换,例如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替换,其安装方式与气缸5的安装方式相类似,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如图2所示,所述下挡板4为一块L形的挡板,该下挡板4与上放置板31之间螺栓固定,所述下挡板4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加强筋8,该加强筋8起到加强下挡板4的作用。

再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筛分结构包括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所述水平筛分网框水平可拆卸固定于料斗2的内侧,所述竖直筛分网框竖直可拆卸固定于料斗2的内侧,所述水平筛分网框的高度低于进料缺口14,所述竖直筛分网框与料斗2远离进料缺口14的侧壁之间设置有物料通过间隙15,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上均设置有破碎筛分孔。其中优选的,所述料斗2远离进料缺口14的侧壁为倾斜状,对应的,该物料通过间隙15为上端敞口状,这样,该物料通过间隙15可以方便物料的漏入。

该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但,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水平筛分网框和竖直筛分网框为一体筛分网框,该一体筛分网框包括两块L形的侧框11,该L形的侧框11固定于料斗2的相对侧壁上,从进料缺口14处观察,该L形的侧框11是固定在左右的侧壁上,其中,该L形的侧框11包括水平板部和竖直板部,L形的侧框11的水平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X方向分隔杆13,X方向分隔杆13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分隔杆12,X方向分隔杆13与Y方向分隔杆12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所述L形的侧框11的竖直板部上固定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Y方向固定杆9,所述Y方向固定杆9上焊接有若干根平行且间隔的Z方向分隔杆10,Y方向固定杆9和Z方向分隔杆10之间形成了破碎筛分孔。X方向分隔杆13、Y方向分隔杆12、Z方向分隔杆10、Y方向固定杆9均等间距设置,从而形成的破碎筛分孔为矩形孔。

该筛分结构为一体结构后,只需两个L形的侧框11螺栓固定在料斗2侧壁上即可,其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料斗2进料倾倒机构方便将袋装肥料倾倒至料斗2中,只需要将已拆线的肥料袋放置在放置料板3上,然后启动气缸5,气缸5驱动放置料板3摆动提升,将肥料从包装袋的上口掉落至料斗2内,由于进料缺口14的存在,使得包装袋内的肥料不易散落在料斗2外,倾倒的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提到的气缸5、直线电机等执行装置均为目前的常规技术,在2008年4月北京第五版第二十八次印刷的《机械设计手册第五版》中详细的公开了气缸5、电机以及其他传动机构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和其他的设计,属于现有技术,其结构清楚明了,2008年08月01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实用气动技术第3版SMC培训教材中就详细的公开了真空元件、气体回路和程序控制,表明了本实施例中的气路结构也是现有的技术,清楚明了,在2015年07月0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电机驱动与调速》书中也详细的介绍了电机的控制以及行程开关,因此,电路、气路连接都是清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描述,不作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基础上,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