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92263阅读:3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输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搬运中,有时因为输送需要,要在输送线上把托盘换一个方向后再进行输送。现有设备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在两条输送线之间设置回转机构,现有的回转机构复杂,输送线被拦腰截断,增加了输送线数量,托盘运载不顺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气缸的气缸杆顶部设有升降台,所述升降台顶面中心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上枢转连接有转盘,所述升降台一侧枢转连接有换向气缸,所述转盘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转套,所述转套两侧设有摆臂,其中一个摆臂与所述换向气缸的气缸杆末端枢转连接,另一个摆臂末端设有限位片,所述升降台顶面设有两个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位于所述限位片运动路径两端。

上述设计中通过升降气缸控制设备高度进而实现托盘和输送设备的分离,通过换向气缸推动转盘转动,最终实现托盘的换向,通过限位螺栓位置的设置控制托盘的换向角度,上述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输送线中部安装,减少输送线数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台底部设有导柱,所述底座上设有与所述导柱配合的导向套,提高升降台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套为三个且不共线,进一步提高升降台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气缸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底部两侧,升降力大且平稳。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顶面设有防滑垫,防止托盘打滑,换向精准。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向气缸的气缸杆与所述摆臂通过鱼眼轴承连接,转动平顺,换向阻力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为水平放置的十字状,底座每个支腿的末端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横杆,底座稳定性高。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套和所述转轴之间设有多个滚动轴承,转向阻力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升降气缸控制设备高度进而实现托盘和输送设备的分离,通过换向气缸推动转盘转动,最终实现托盘的换向,通过限位螺栓位置的设置控制托盘的换向角度,上述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输送线中部安装,减少输送线数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在图中1.底座,2.水平横杆,3.导柱,4.导向套,5.升降台,6.升降气缸,7.转套,8.鱼眼轴承,9.换向气缸,10.转盘,11.防滑垫,12.转轴,13.摆臂,14.限位片,15.限位螺栓,16.滚动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种托盘换向输送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升降气缸6,所述升降气缸6的气缸杆竖直设置,所述升降气缸6的气缸杆顶部设有升降台5,所述升降台5顶面中心设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上枢转连接有转盘10,所述升降台5一侧枢转连接有换向气缸9,所述转盘10设有与所述转轴12配合的转套7,所述转套7两侧设有摆臂13,其中一个摆臂13与所述换向气缸9的气缸杆末端枢转连接,另一个摆臂13末端设有限位片14,所述升降台5顶面设有两个限位螺栓15,所述限位螺栓15位于所述限位片14运动路径两端。

上述设计中通过升降气缸6控制设备高度进而实现托盘和输送设备的分离,通过换向气缸9推动转盘10转动,最终实现托盘的换向,通过限位螺栓15位置的设置控制托盘的换向角度,上述设备体积小结构简单,便于在现有输送线中部安装,减少输送线数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台5底部设有导柱3,所述底座1上设有与所述导柱3配合的导向套4,提高升降台5升降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套4为三个且不共线,进一步提高升降台5的稳定性。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气缸6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所述升降台5底部两侧,升降力大且平稳。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盘10顶面设有防滑垫11,防止托盘打滑,换向精准。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换向气缸9的气缸杆与所述摆臂13通过鱼眼轴承8连接,转动平顺,换向阻力小。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1为水平放置的十字状,底座1每个支腿的末端均设有与其垂直的水平横杆2,底座1稳定性高。

作为本设计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套7和所述转轴12之间设有多个滚动轴承16,转向阻力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