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自动上袋机的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67938阅读:7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自动上袋机的开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口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自动上袋机的开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自动上袋机上经常会出现袋口打不开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之后必须采用人工进行搓袋,打开袋口,使得生产效率极为低下,不利于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适用于自动上袋机的开口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包括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及移动搓袋条和固定搓袋条,所述移动搓袋条固定于上开口装置上,和所述固定搓袋条和下开口装置分别固定在上袋机平台处,并且所述上开口装置和所述下开口装置均安装于所述上袋机上。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上开口装置包括直线轴承支架、横向移动光轴导轨、移动基板、纵向移动光轴导轨、纵向移动直线轴承、横向气缸、气缸Y型接头、上开口吸盘支架、移动搓袋条、上开口纵向气缸、横向移动直线滑块和上开口吸盘,所述移动基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直线轴承支架,所述直线轴承支架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光轴导轨,所述横向移动光轴导轨上设置有所述横向移动直线滑块,所述移动基板的另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纵向移动光轴导轨,位于所述纵向移动光轴导轨之间设置有所述上开口纵向气缸,所述纵向移动光轴导轨的上设置有所述纵向移动直线轴承,所述纵向移动直线轴承的一侧设置有所述横向气缸,所述纵向移动直线轴承的底部设置有所述气缸Y型接头,用于连接所述横向气缸和所述上开口纵向气缸,所述纵向移动光轴导轨的底部连接所述上开口吸盘支架,所述上开口吸盘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移动搓袋条,并且位于所述移动搓袋条的一侧连接有所述上开口吸盘。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所述下开口装置包括固定搓袋条、下开口吸盘、下开口吸盘支架和下开口纵向气缸,所述下开口吸盘支架上端一侧设置有所述固定搓袋条,另一侧设置有所述下开口吸盘,所述下开口吸盘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下开口纵向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通过将袋口设置于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之间,利用固定搓袋条和移动搓袋条进行搓袋口,使得打开袋口,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上开口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下开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所述上开口装置和所述下开口装置之间设置有袋口,并且所述上开口装置和所述下开口装置均安装于所述上袋机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上开口装置包括直线轴承支架1、横向移动光轴导轨2、移动基板3、纵向移动光轴导轨4、纵向移动直线轴承5、横向气缸6、气缸Y型接头7、上开口吸盘支架8、移动搓袋条9、上开口纵向气缸10、横向移动直线滑块11和上开口吸盘12,移动基板3的一侧设置有直线轴承支架1,直线轴承支架1上设置有横向移动光轴导轨4,横向移动光轴导轨4上设置有横向移动直线滑块11,移动基板3的另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有纵向移动光轴导轨4,位于纵向移动光轴导轨4之间设置有上开口纵向气缸10,纵向移动光轴导轨4的上设置有纵向移动直线轴承5,纵向移动直线轴承5的一侧设置有横向气缸6,纵向移动直线轴承5的底部设置有气缸Y型接头7,用于连接横向气缸6和上开口纵向气缸10,纵向移动光轴导轨4的底部连接上开口吸盘支架8,上开口吸盘支架8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搓袋条9,并且位于移动搓袋条9的一侧连接有上开口吸盘12。

如图3所示,下开口装置包括固定搓袋条13、下开口吸盘14、下开口吸盘支架15和下开口纵向气缸16,下开口吸盘支架15上端一侧设置有固定搓袋条13,另一侧设置有下开口吸盘14,下开口吸盘支架15的底部设置有下开口纵向气缸1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袋口在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之间时,上开口纵向气缸10向下压将袋口压在移动搓袋条9和固定搓袋条13之间,再由横向气缸6推动使其左右移动,由于移动搓袋条9和固定搓袋条13之间阻力大于袋口的粘连阻力,此时袋口将被搓开,在此期间,下开口吸盘14在固定搓袋条13下方不参与搓袋动作以减少吸盘磨损,待袋口粘连处搓开后下开口吸盘14由下开口纵向气缸16将其移动到固定搓袋条13上方,通过漩涡气泵产生的负压将袋口上下吸住再由上开口纵向气缸10将上开口吸盘12提起,将袋口打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通过将袋口设置于上开口装置和下开口装置之间,利用固定搓袋条和移动搓袋条进行搓袋口,使得打开袋口,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和使用寿命较长的优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精神,可以有多种变形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