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0924发布日期:2018-07-07 17:5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自动扶梯主机转轴转速的检测主要依赖编码器的监测和计算,然而,这类由编码器中组成的主机测速装置需要的检测空间较大,对自动扶梯主机转轴的结构和分布位置要求较为苛刻。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所述检测装置,测速件和安装支架均可根据所述主机转轴的结构和设置位置做相应的调整,方便使用。

一种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

主机转轴;

测速件,所述测速件设有触发部,所述测速件与所述主机转轴连接,使所述触发部与所述主机转轴保持同步转动;

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触发部;及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设有第一连接部及与第一连接部朝纵向间隔设置的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触发部沿所述主机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检测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固设于所述安装体上,且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触发部设置。

上述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将所述测速件与所述主机转轴连接,使所述触发部与所述主机转轴同步转动,所述安装支架上设有第一连接部和安装体,所述安装体与所述第一连接体朝纵向间隔设置,且所述安装体与所述触发部沿所述主机转轴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使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朝向所述触发部。利用上述测速件和检测装置检测所述电梯主机转轴的转速时,可根据所述电梯主机转轴的安装位置,调整所述安装支架的位置和调整所述检测装置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当所述测速件,所述检测装置任何一个出现故障时,都可单独针对出现故障的装置进行维修和保养,便于维修,节约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体设有第一条形通孔,所述检测装置设有能够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横向移动的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连接体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连接体通过与所述第一外螺纹配合连接的螺母固定在所述安装体上。所述第一连接体可沿所述第一条形通孔的横向移动调整,使所述触发部能够转动至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螺母为两个,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体的两对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结构螺纹连接配合。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旋转所述第一连接体,调整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测速件的间距,使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测速件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保证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性,两个所述螺母分别设置于所述安装体的两对侧,两个螺母的螺旋线旋向相反,两个螺母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连接体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达到防松的目的,从而使所述检测装置在检测时不会被外界环境干扰,保证所述检测装置测量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可沿纵向伸缩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安装体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安装体连接,所述安装支架通过所述伸缩杆纵向伸缩调整,使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端与所述测速件的旋转面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测速件安装的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主机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测速件安装的第一安装部,所述连接件的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测速件紧固连接,使所述测速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安装面紧密贴合,保证所述测速件与所述连接件之间的安装精度,所述测速件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安装面紧密贴合,保证所述测速件的不会倾斜,提高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套设在所述主机转轴上的套孔,所述套孔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孔,所述主机转轴的外壁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面向所述内螺纹孔设置。所述连接件设有套设在所述主机转轴的套孔,所述连接件能够沿所述主机转轴的轴向移动进行调整,使所述测速件的旋转面与所述检测装置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保证所述检测装置检测的准确性,所述主机转轴的外壁设有第二条形通孔,所述第二条形通孔面向所述内螺纹孔设置,在安装时,采用与该内螺纹孔配合的螺钉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连接,在螺钉上涂抹防松胶,再将螺钉旋进内螺纹孔中,将螺钉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通孔内,使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主机转轴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主机设有第二连接体,所述主机转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体上,所述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连接。可根据所述主机转轴的具体安装位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调整,使所述触发部能够转动至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体上设有第三条形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沿所述第三条形通孔的横向移动的第三连接体,所述第三连接体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三连接体通过与所述第二外螺纹配合的螺母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体上。可根据所述主机转轴的具体安装位置,所述第三连接体沿所述第三条形通孔的横向移动调整,所述触发部能够转动至所述检测装置的检测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检测装置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信连接,当所述触发部转动至所述检测装置的感应区域时,所述检测装置能够产生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能被所述检测装置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且数据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所述检测信号计算所述主机转轴的转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装置为接近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为接近开关,所述测速件为十字支架,所述触发部包括第一触发部和第二触发部,所述十字支架包括四根悬臂,所有所述悬臂上均设有所述第一触发部,相邻两根所述悬臂之间的宽缝形成所述第二触发部,当所述第一触发部转动至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所述接近开关能够产生第一检测信号,当所述第二触发部转动至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区域时,所述接近开关能够产生第二检测信号,其中,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均能被所述接近开关传输至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且数据处理装置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检测信号和所述第二检测信号计算所述电梯主机转轴的转速。所述接近开关检测精度较高,成本较低,所述十字支架上设有四个第一触发部和四个所述第二触发部,提高测量转轴转速的精确性,所述十字支架节约所述测速组件的安装空间,所述十字支架需要较少的检测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

图2为十字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所述接近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梯主机,101、主机转轴,102、第二连接体,103、第二条形通孔,200、测速件,201、触发部,202、十字支架,203、第一触发部,204、第二触发部,205、悬臂,300、检测装置,301、第一连接体,302、第一外螺纹,303、螺母,304、接近开关,400、安装支架,401、第一连接部,402、安装体,403、第二连接部,404、第一条形通孔,500、连接件,501、第一安装部,502、套筒,503、套孔,600、数据处理装置,601、导线,700、内螺纹孔,701、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主机转轴101;测速件200,测速件200设有触发部201,测速件200与主机转轴101连接,使触发部201与主机转轴101保持同步转动;检测装置300,检测装置300用于检测触发部201;及安装支架400,安装支架400设有第一连接部 401及与第一连接部401朝纵向间隔设置的安装体402,安装体402与触发部201 沿主机转轴10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安装体402设有第二连接部403,检测装置300通过第二连接部403固设于安装体402上,且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端朝向触发部201设置。

上述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将测速件200与主机转轴101连接,使触发部201与主机转轴101同步转动,安装支架4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01 和安装体402,安装体402与第一连接部401朝纵向间隔设置,且安装体402与触发部201沿主机转轴101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使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端朝向触发部201。利用上述测速件200和检测装置300检测电梯主机转轴101的转速时,可根据电梯主机转轴101的安装位置,调整安装支架400的位置和调整检测装置300的安装位置,进一步,当测速件200,检测装置300任何一个出现故障时,都可单独针对出现故障的装置进行维修和保养,便于维修,节约成本。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体402设有第一条形通孔404,检测装置300设有能够沿第一条形通孔404的横向移动的第一连接体301,第一连接体301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302,第一连接体301通过与第一外螺纹302 配合连接的螺母303固定在安装体402上;第一连接体301可沿第一条形通孔404的横向移动调整,使触发部201能够转动至检测装置300的检测区域内,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螺母303为两个,两个螺母303分别设置于安装体402的两对侧、且分别与第一外螺纹302结构螺纹连接配合。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的配合,旋转第一连接体301,调整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端与测速件 200的间距,使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端与测速件200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保证检测装置300检测的准确性,两个螺母303分别设置于安装体402的两对侧,两个螺母303的螺旋线旋向相反,两个螺母303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使第一连接体301固定在安装支架400上,达到防松的目的,从而使检测装置300在检测时不会被外界环境干扰,保证检测装置300测量的稳定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安装支架400设有可沿纵向伸缩的伸缩杆(未示出),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401和安装体402连接;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401和安装体402连接,安装支架400通过伸缩杆纵向伸缩调整,使检测装置300的检测端与测速件200的旋转面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中还包括连接件500,连接件500与主机转轴101固定连接,连接件500的端部设有与测速件200安装的第一安装部501;连接件500与主机转轴101固定连接,连接件500的端部设有与测速件200安装的第一安装部501,连接件500的端部通过第一安装部501与测速件200紧固连接,使测速件200与第一安装部501 的安装面紧密贴合,保证测速件200与连接件500之间的安装精度,同时保证测速件200不会倾斜,提高检测装置300检测的准确性。因此,连接件500和测速件200在制造过程中,需要控制连接件500端部的平面度和测速件200端部的平面度,保证测速件200在安装时能够与连接件500的端部紧密贴合。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连接件500设有套设在主机转轴101上的套孔 503,套孔503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孔700,主机转轴101的外壁设有第二条形通孔103,第二条形通孔103面向内螺纹孔700设置;连接件500设有套设在主机转轴101的套孔503,连接件500能够沿主机转轴101的轴向移动进行调整,使测速件200的旋转面与检测装置300的间距在预设的范围内,保证检测装置 300的检测的准确性,主机转轴101的外壁设有第二条形通孔103,第二条形通孔103面向内螺纹孔700设置,在安装时,采用与该内螺纹孔700配合的螺钉 701与所述内螺纹孔700配合连接,在螺钉701上涂抹防松胶,再将螺钉701旋进内螺纹孔700中,将螺钉701穿设在所述第二条形通孔103内,使所述连接件500固定在所述主机转轴101上。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梯主机100设有第二连接体102,主机转轴 101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体102上,第二连接体102上设有第二安装部(未示出),第二安装部与第一连接部401转动连接;可根据主机转轴101的具体安装位置,第二安装部与第一连接部401转动调整,使触发部201能够转动至检测装置300 的检测区域内。第二安装部与第一连接部401可通过现有技术实现转动连接,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在本次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二连接体102上设有第三条形通孔(未示出),第一连接部401设有沿第三条形通孔(未示出)的横向移动的第三连接体(未示出),第三连接体的外壁设有第二外螺纹(未示出),第三连接体通过与第二外螺纹配合的螺母303固定安装在第二连接体102上。可根据主机转轴101的具体安装位置,第三连接体沿第三条形通孔的横向移动调整,触发部201能够转动至检测装置300的检测区域内。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电梯主机测速组件的安装结构还包括数据处理装置600,检测装置300与数据处理装置600通信连接,当触发部201转动至检测装置300的感应区域时,检测装置300能够产生检测信号,检测信号能被检测装置300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600,且数据处理装置60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计算电梯主机100的转速。检测装置300与数据处理装置600通信连接,当触发部201转动至检测装置300的感应区域时,检测装置 300能够产生检测信号,检测信号能被检测装置300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600,且数据处理装置60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检测信号计算电梯主机100的转速。如图1,在本次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600与检测装置300通过导线601通信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数据处理装置600和检测装置300还可以无线连接,数据线连接等其他可以将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600的通信连接方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检测装置300为接近开关304,测速件200为十字支架202,触发部201包括第一触发部203和第二触发部204,十字支架202包括四根悬臂205,所有悬臂205上均设有第一触发部203,相邻两根悬臂205之间的宽缝形成第二触发部204,当第一触发部 203转动至接近开关304的感应区域时,接近开关304能够产生第一检测信号,当第二触发部204转动至接近开关304的感应区域时,接近开关304能够产生第二检测信号,其中,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均能被接近开关304传输至数据处理装置600,且数据处理装置60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检测信号和第二检测信号计算主机转轴101的转速。接近开关304检测精度较高,成本较低,十字支架202上设有四个第一触发部203和四个第二触发部204,提高测量转轴转速的精确性,十字支架202节约测速组件的安装空间,十字支架202需要较少的检测空间。当测速件200为十字支架202,检测装置300为接近开关304时,十字支架202的悬臂205可以为第一触发部20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安装支架400为呈Z字形的支架,测速件200为十字支架202,检测装置300为接近开关304,安装支架400上设有第一连接部401,电梯主机100设有第二连接体102,在安装时,通过在第二连接体102上同样加工两个内螺纹孔700,通过与该内螺纹孔700配合的螺钉 701将安装支架400固定在第二连接体102上。安装支架400上还设有与第一连接部401沿纵向间隔设置的安装体402,安装体402上设有第一条形通孔404,第二连接部403为安装体402上设置的第一条形通孔404,接近开关304设有可以沿第一条形通孔404横向移动的第一连接体301,第一连接体301的外壁设有第一外螺纹302,在安装时,将第一连接体301穿过第一条形通孔404,使接近开关304的检测端朝向十字支架202,与该第一外螺纹302配合的两个螺母303 设置在安装体402的两对侧,两个螺母303的螺旋线旋向相反,两个螺母303 沿相反方向旋转,从而将第一连接体301固定在安装支架400上,达到防松的目的,使检测装置300在检测时不会被外界环境干扰,保证检测装置300测量的稳定性,进一步,可以根据需要设计第一外螺纹302的螺距,只需要旋转接近开关304,使接近开关304与十字支架202的间距达到预设范围内,便于安装使用。且接近开关304可沿第一条形通孔404的横向移动调整,使十字支架202 的触发部201能够旋转到接近开关304的检测区域内。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体接近开关304可以是磁位移式接近开关或者是广电接近开关或者是其他可以用于检测本实用新型所提及的触发部201的其他检测装置300。

图2和图4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测速件200为十字支架202,检测装置 300为接近开关304,连接件500为套筒502。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安装部501为套筒502的端部设有的两个内螺纹孔700,十字支架202设有两个与该内螺纹孔700对应的两个通孔(未示出),在安装时,使用两个与内螺纹孔700 配合的螺钉701穿过通孔将十字支架202固定在套筒502的端部,使十字支架 202与套筒502的端部紧贴。套筒502设有套孔503,套孔503的直径与主机转轴101的直径适配,在套孔503的内侧壁设有内螺纹孔700,主机转轴101上设有第二条形通孔103,如图1所示,在安装时,将第二条形通孔103面向该内螺纹孔700设置,通过与该内螺纹孔700适配的螺钉701将套筒502固定在主机转轴101上,在具体使用时,套筒502可以沿主机转轴101的轴向移动,从而调整十字支架202与接近开关304的间距,提高接近开关304的检测准确度,调整完毕后,在使用螺钉701将套筒502固定在主机转轴101上。必须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所有内螺纹孔700孔径和内螺纹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具体结构和安装环境,设计成不同结构,同样,所有螺钉701的直径的外螺纹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具体结构和安装环境,设计成不同结构,但是只要内螺纹孔700与螺钉701适配,达到紧固的目的即可。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