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类立式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34158发布日期:2018-07-27 19:5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瓶类立式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代化瓶装类产品的生产流水线中,需要将物料灌入瓶体内,并对灌有物料的瓶体进行封口处理,因此输送机在运输瓶体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瓶体处于直立状态,以避免物料无法灌入瓶体或者因瓶体倾翻导致物料流出。

公开号为CN204250424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玻璃瓶立式输送装置,其技术要点是:包括机架、卧瓶输送带和立瓶通道;立瓶通道设置于卧瓶输送带末端用于使进入该立瓶通道的玻璃瓶直立;立瓶通道上方设有挂钩,挂钩用于钩住瓶口朝前输送的玻璃瓶使玻璃瓶瓶口朝上进入立瓶通道;立瓶通道下方设有立瓶输送带,立瓶输送带横向两侧设有侧板。

上述方案通过立瓶通道迫使瓶体直立后进入立瓶通道,然后由立瓶输送带对直立状态的瓶体进行输送,但是由于立瓶输送带处于立瓶通道底部,因此立瓶输送带通过其上表面与瓶体底面之间的摩擦力输送瓶体,从而导致瓶体仅在底部受到推动前进的作用力,进而当输送带速度发生变化时,瓶体受惯性作用可能会向前或者向后倾倒;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瓶类立式输送装置,通过同时对瓶体底部和瓶身施加推动前进的作用力,进而有效降低瓶体发生倾倒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瓶类立式输送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上的立瓶通道,所述立瓶通道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输送带以及分别位于水平输送带两侧的竖直输送带,所述水平输送带的线速度等于竖直输送带的线速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瓶体处于立瓶通道内时,瓶底与水平输送带上表面贴合,瓶身与两个竖直输送带的相对面接触;水平输送带循环转动的过程中瓶底受到水平输送带的摩擦力,从而产生水平向前的作用力,两个竖直输送带循环转动的过程中对瓶身产生水平向前的推力,进而达到瓶体输送更加稳定的技术效果;当瓶体需要减速时,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同时减速,从而瓶底与瓶身同步减速,进而避免瓶体因惯性向前倾倒;当瓶体需要加速时,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同时加速,从而瓶底与瓶身同步加速,进而避免瓶体因惯性向后倾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平输送带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两端的水平驱动轴、圆心与水平驱动轴固定的同步带轮以及围绕于两个同步带轮的同步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平驱动轴与同步带轮同步旋转,从而带动同步带围绕两个同步带轮循环转动;采用同步带作为水平输送带,是因为其具有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的优点,进而确保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保持线速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同步带输送面刻画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防滑纹路提高同步带输送面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增大同步带与瓶底的摩擦系数,有效降低瓶体发生打滑的隐患,进而达到瓶底与瓶身受力更加一致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输送带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两端的竖直驱动轴、圆心与竖直驱动轴固定的链板轮以及围绕于两个链板轮的链板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竖直驱动轴与链板轮同步旋转,链板轮旋转过程中带动链板带围绕两个链板轮循环转动;链板轮与链板带同样具有传动准确、工作时无滑动的优点,进而确保竖直输送带与水平输送带保持线速度相同,同时链板轮与链板带的传动配合还具有限制链板带下滑的能力,因此更适用于竖直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其一所述水平驱动轴固定设置有主动锥齿轮,所述竖直驱动轴固定设置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的从动锥齿轮,所述机架固定设置有用于驱动水平驱动轴同步转动的驱动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水平驱动轴同步旋转,水平驱动轴旋转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的配合带动竖直驱动轴同步旋转,从而驱动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同步运行;综上所述,由一个动力源同时驱动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有效提高两者运行的同步性,同时仅需控制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即可控制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的运行速度,进而为控制瓶体输送速度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链板带包括多个首尾转动连接的链节以及分别与各个链节固定的链板,所述链板输送面固定设置有弹性推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多个链节转动连接形成链条,从而通过链条与链板轮之间的配合实现对于链板带的驱动;在链板的输送面之上设置弹性推进组件,从而由弹性推进组件对瓶身施加推力,一方面提高了推进效率,另一方面由于弹性推进组件具有形变能力,因此可以满足多种体积大小的瓶体的输送需求;若直接通过链板与瓶身的摩擦力推进瓶身,一方面受限于瓶体的圆柱状外部结构,链板与瓶身接触面积过小,因此摩擦力过小,导致推进效率较差,另一方面由于链板需要与瓶身接触方可产生摩擦力,因此两个竖直输送带的间距具有严格要求,进而导致仅能满足一种体积的瓶体的输送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链板输送面上下两端相对固定设置有L形卡钩,所述弹性推进组件包括橡胶连接座以及固定于橡胶连接座表面的若干橡胶推片,所述橡胶连接座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相应L形卡钩卡接配合的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推进组件通过橡胶推片对瓶身施加推力,并通过橡胶连接座与链板输送面固定,从而可以利用橡胶的材料特性,即橡胶连接座具有弹性形变能力,进而实现弹性推进组件与链板的可拆卸连接,一方面便于更换老化的弹性推进组件,另一方可以根据需要输送的瓶体,更换相适配的弹性推进组件,即体积过大的瓶体,可以选用具有较短橡胶推片的弹性推进组件,体积过小的瓶体,可以选用具有较长橡胶推片的弹性推进组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链板背离橡胶推片的端面与链板表面贴合,所述链板表面设置有条状凸出部,所述橡胶连接座开设有与条状凸出部卡接配合的条状卡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连接座的端面与链板表面贴合,从而通过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条状凸出部卡接于条状卡槽之内,从而通过增设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橡胶连接座与链板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同时对瓶身和瓶底施加向前的作用力,从而确保瓶体在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有效防止瓶体因惯性而发生倾倒;采用同步带和同步带轮作为水平输送带、采用链板轮和链板带作为竖直输送带,从而利用两者工作过程无打滑的优点,进而确保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保持线速度一致;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的配合,实现一个动力源即可同时驱动水平输送带与竖直输送带的技术效果;竖直输送带利用弹性推进组件推动瓶身,一方面提高了推进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多种体积大小的瓶体的输送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送瓶体时的工作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藏机架后的机构示意图,主要表示水平输送带和竖直输送带的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机架部分的局部剖视图,主要表示水平驱动轴和竖直驱动轴的配合关系;

图4为本实用新型链板带的截断图,主要表示链板带的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链板与弹性推进组件的分解图,主要表示两者的配合关系。

图中:1、机架;11、立瓶通道;12、水平输送带;121、水平驱动轴;122、同步带轮;123、同步带;124、主动锥齿轮;125、从动锥齿轮;126、驱动电机;1261、皮带传动组;127、防滑纹路;13、竖直输送带;131、竖直驱动轴;132、链板轮;133、链板带;1331、链节;134、链板;135、弹性推进组件;136、L形卡钩;137、橡胶连接座;1371、条状凸出部;1372、条状卡槽;138、橡胶推片;139、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瓶类立式输送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上的立瓶通道11,立瓶通道11包括位于底部的水平输送带12以及分别位于水平输送带12两侧的竖直输送带13,水平输送带12的线速度等于竖直输送带13的线速度;当瓶体竖直进入立瓶通道11内时,瓶底与水平输送带12上表面贴合,从而水平输送带12通过摩擦力对瓶底产生向前的作用力,瓶身与两个竖直输送带13接触,从而竖直输送带13对瓶身施加向前的推力,进而通过同时对瓶底和瓶身施加向前的作用力,有效降低瓶体发生倾倒的隐患。

其中如图1、图2所示,水平输送带12包括分别转动连接于机架1两端的水平驱动轴121、圆心与水平驱动轴121键槽固定的同步带轮122以及围绕于两个同步带轮122的同步带123;其一水平驱动轴121带动同步带轮122同步旋转,同步带轮122旋转过程中驱动同步带123围绕两个同步带轮122循环转动;之所以选择上述结构作为水平输送带12,是因为同步带轮122在驱动同步带123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打滑,进而为校准水平输送带12和竖直输送带13的线速度提供便利。

由于同步带123通过与瓶底的静摩擦力带动瓶体,为降低瓶底与同步带123发生打滑的隐患,如图1、图2所示,同步带123输送面刻画有防滑纹路127,从而通过防滑纹路127加强同步带123输送面的表面粗糙度,进而提高瓶底与同步带123输送面的摩擦系数,有效降低两者发生打滑的隐患。

如图1、图2所示,竖直输送带13包括转动连接于机架1两端的竖直驱动轴131、圆心与竖直驱动轴131键槽固定的链板轮132以及围绕于两个链板轮132的链板带133;其一竖直驱动轴131带动链板轮132同步旋转,链板轮132旋转过程中驱动链板带133围绕两个链板轮132循环转动;采用上述结构作为竖直输送带13,是因为链板轮132在驱动链板带133的过程中不会发生打滑,进而为校准水平输送带12和竖直输送带13的线速度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方式控制竖直驱动轴131和水平驱动轴121转动,如图2、图3所示,位于机架1前端的水平驱动轴121两端分别键槽固定有主动锥齿轮124,位于机架1前端的两根竖直驱动轴131分别键槽固定有与相应主动锥齿轮124啮合的从动锥齿轮125,机架1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126,驱动电机126与水平驱动轴121之间设置有皮带传动组1261;驱动电机126通过皮带传动组1261驱动水平驱动轴121同步旋转,水平驱动轴121旋转过程中通过主动锥齿轮124与从动锥齿轮125的传动带动竖直驱动轴131同步旋转,进而控制水平输送带12和两个竖直输送带13同步运行;综上所述,由一个动力源即可驱动水平输送带12和两个竖直输送带13同步运行,有效提高三者运行的协调性,同时在需要调节输送速度时,仅需调整驱动电机126的输出功率即可,为调整输送速度提供便利。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由于瓶体整体呈圆柱状,因此两个竖直输送带13仅能与瓶身圆周面相切,因此竖直输送带13与瓶身的接触面积过小,从而导致摩擦力过小,进而造成推进效果过差的问题,为此如图3、图4所示,链板带133包括多个首尾转动连接的链节1331以及分别与各个链节1331一体成型的链板134,链板134输送面卡接固定有弹性推进组件135;由弹性推进组件135作用于瓶身之上,从而弹性推进组件135在随链板带133循环转动的过程中对瓶身施加推力,进而推动瓶身向前运动;采用推力取代摩擦力对瓶身施加向前的作用力,有效提高了瓶身的推进效果。

弹性推进组件135通过如下方式安装于链板134的输送面,如图4、图5所示,链板134输送面上下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呈相对设置的L形卡钩136,弹性推进组件135包括橡胶连接座137以及一体成型于橡胶连接座137表面的三个俯视呈弧形的橡胶推片138,橡胶连接座137两端分别开设有与相应L形卡钩136卡接配合的卡槽139;两个L形卡钩136分别卡接于相应卡槽139内,从而完成弹性推进组件135与链板134的固定。

为提高弹性推进组件135与链板134的连接强度,如图5所示,橡胶连接座137背离橡胶推片138的端面与链板134表面贴合,从而通过增大两者的接触面积,提高弹性推进组件135与链板134的连接强度;链板134表面一体成型有条状凸出部1371,橡胶连接座137开设有与条状凸出部1371卡接配合的条状卡槽1372,从而通过增设弹性推进组件135与链板134的连接结构,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