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盖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06159发布日期:2018-06-30 03:44阅读:493来源:国知局
缸盖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领域,具体地涉及缸盖吊具。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对生产线的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缸盖生产中,以半精加工生产线的上线工序为例,每天需要将420个工件从生产线的等待区域搬运到加工区域上。

如果手动搬运,需要两人合作,劳动量大,效率低。而且每次搬运均需要作业者弯腰操作,长时间搬运容易导致操作者过度疲劳、甚至可能会造成腰肌劳损等伤害。在搬运过程中如有不慎,就存在失手脱落而砸脚的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缸盖搬运劳动量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供缸盖吊具,该缸盖吊具具有能够有效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缸盖吊具,包括:主体部,该主体部具有与缸盖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面;定位部,该定位部从所述接触面突出而能够插入到所述缸盖的预定孔中;和平衡部,该平衡部的一端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上的除所述接触面之外的其他面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悬臂吊具配合的吊具设置部,该吊具设置部的受力位置在所述缸盖的重心位置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平衡部形成为折弯板,该折弯板包括连接在所述主体部上的第一板部,设置有所述吊具设置部的第二板部,和连接在所述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之间位置调整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均平行于所述接触面。

优选地,所述位置调整板部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之间分别形成有钝角。

优选地,所述吊具设置部为贯穿所述另一端的圆孔。

优选地,所述定位部包括相对所述平衡部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柱。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垂直于所述接触面。

优选地,所述定位柱的悬置端上形成有能够阻碍所述定位部相对于所述预定孔移动的卡止部。

优选地,所述卡止部为贯通所述定位柱的槽。

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钢板,所述定位部焊接在所述接触面,所述平衡部焊接在所述接触面的相反侧上。

优选地,所述接触面与所述缸盖的排气面接触,所述预定孔为铸造工艺孔。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接触面和定位部对缸盖进行限位,将缸盖保持在主体部上,同时利用设置在平衡部的吊具设置部对缸盖进行起吊,由于吊具设置部的受力位置在缸盖的重心位置的上方,能够在搬运过程中保持状态稳定,在搬运的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作业人员就能够完成缸盖的搬运,既能够节省人力成本,还能够有效地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可靠地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主体部 11 接触面

20 定位部 21 卡止部

22 定位柱

30 平衡部 31 吊具设置部

32 第一板部 33 第二板部

34 位置调整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缸盖吊具包括主体部10、定位部20和平衡部30。主体部具有与缸盖的侧面接触的接触面11,定位部20从接触面11突出而能够插入到缸盖的预定孔中,从而能通过接触面11和定位部20对缸盖进行限位,将缸盖保持在主体部10上。该平衡部30的一端设置在主体部10上的除接触面11之外的其他面上,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悬臂吊具配合的吊具设置部31,该吊具设置部31的受力位置在缸盖的重心位置的上方,从而能够利用生产线上的悬臂吊具上吊钩等对缸盖进行搬运。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在搬运的整个过程只需要一个作业人员对悬臂吊具进行操作,从而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搬运效率。

缸盖通常为近似长方体,优选接触面的面积相应于缸盖的长度方向所在侧面设置,更优选不小于该侧面的1/2,更优选不小与该侧面的2/3,从而可靠地保证接触的可靠性,有利于减少定位部20的突出长度,以使定位部20能够容易地插入到预定孔中。类似地,当缸盖为其他形状时,也同样地优选将接触面设置整体尺寸上的长边侧所在平面。另外,能够根据缸盖和预定孔的位置设置有多个该接触面。

另外,在开始进行搬运前,需要对缸盖吊具进行设置作业。在设置作业中,只需要手持平衡部30,就能够将定位部20插入到缸盖的预定孔中,完成缸盖与缸盖吊具的设置作业,再将生产线上的悬臂吊具上的吊钩等设置到吊具设置部31中,完成悬臂吊具与缸盖吊具的设置作业。在该设置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无需弯腰操作,从而能够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作业人员因反复的弯腰抬起等动作而造成的劳动损伤,有效地改善劳动环境。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由于能够利用悬臂吊具对缸盖进行吊装,在完成设置作业后的搬运作业中,用于克服势能的主要力是由悬臂吊具提供的,作业人员只需要给予方向性的引导即可,能够减轻作业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能够可靠地避免手动搬运时可能发生的失手脱落而砸脚的安全风险,可靠地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缸盖吊具中,平衡部30能够形成为各种形状,只要其能够使吊具设置部31的受力位置位于缸盖的重心位置的上方即可,考虑到缸盖吊具的成本和自身重量,优选平衡部30形成为折弯板,该折弯板包括连接在主体部10上的第一板部32,设置有吊具设置部31的第二板部33,和连接在第一板部32和第二板部33之间位置调整板部34,第一板部32和第二板部33均平行于接触面11。

另外,考虑到悬臂吊具承重载荷、以及吊钩数量与缸盖重量的匹配,该平衡部30也能够为2个,即两个如图所示的折弯板间隔一定距离配置在主体部上。此时有第一板部32能够为并列的两个,相应地,吊具设置部31所在的第二板部也为两个。另外,平衡部形成为主视Y字形,其中,一端具有与主体部连接的两个第一板部32,该两个第一板部32均连接到同一个位置调整部34和第二板部33上。

为了使该吊具设置部31的受力位置在缸盖的重心位置的上方,第一板板32和第二板部33之间能够通过各种弯折来连接,优选位置调整板部34为直板状,且与第一板部32和第二板部33之间分别形成有钝角。另外,处于加工及应力集中等因素,优选第一板部32和第二板部33与位置调整板部34之间通过弧形连接为一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吊具设置部31能够相应与生产线上所使用的吊起工具的形状设置,例如形成贯穿所述另一端的圆孔,以供悬臂吊具上的吊钩穿过。

定位部20能够为一个,此时选用非圆形孔作为预定孔,且需使定位部的形状与该非圆形孔相应,以阻止缸盖的相对转动,优选定位部为多个,可以根据缸盖中能够用作预定孔的孔数适当地设定,以使缸盖吊具所承受的载荷更加均匀,例如,当定位部20包括奇数个定位柱22时,例如3个,而平衡部30为一个,且仅有一端连接在主体部10上,此时,优选有一个定位部20与该端相对设置,其余的两个定位部则分布在该端的两侧,即相对该吊具设置部的一端所在位置相对称。

如图1-4所示,优选定位部20包括相对平衡部30对称设置的两个定位柱22。图1-4中所图示的具体方式中,定位部20为两个定位柱22,且相对于一个平衡部30对称,从而能够使受力更加平稳。所述定位部20的形状能够根据预定孔设置,由于预定孔多为直圆孔,因此优选定位部20为圆柱状体,且垂直于接触面11,以能够容易地相对预定装拆。另外,定位部20的悬置端位置,如图3所示,能够超过吊具设置部31所在位置向外延伸,以提高缸盖保持的稳定性。

为了提高搬运的可靠性性,定位柱22的悬置端上形成有能够阻碍定位柱22相对于预定孔移动的卡止部21。该卡止部21能够为各种形状,例如波浪状的凸起部等,优选卡止部21为贯通定位柱22的槽,以在定位部的悬置端侧形成倒刺,使其在搬运过程中不容易滑出。具体地,如图3所示,该槽的一侧为与所述柱状体的轴向方向相交斜面,另一侧为大致平行与圆柱体端面的平面。另外槽的一侧也能够为弧形或者其他形状。

主体部10能够为各种形状,优选采用钢板,例如厚度为10mm以上的钢板,不仅能够降低缸盖吊具的重量,而且能够利用钢板的平面容易地进行焊接等。如图3所示,定位部20焊接在接触面11,平衡部30焊接在接触面的相反侧上。由于定位部20和平衡部30分别焊接在板体的两侧,因而有助于保持力的平衡,使搬运过程更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技术上,优选接触面11与缸盖的排气面接触,即预定孔为设置在缸盖的排气面上的孔,另外优选预定孔为铸造工艺孔,从而利用铸造工艺孔本身所具有的粗糙表面,更好地将定位部保持在预定位置,可靠地完成搬运过程。另外,优选预定孔为两个,且该两个预定孔之间的间距至少大于该缸盖长度方向的1/3,且优选位于长度方向的中央位置附近。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的各部分均经过打磨处理,特别是与缸盖接触的接触面和定位部等,从而避免磕伤缸盖。

通过上述描述可知,利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缸盖吊具,即能够避免传统吊具结构复杂,容易夹持力不足等问题,而且使用便利,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降低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可靠地确保搬运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