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2431发布日期:2019-03-27 10:10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手持式绕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绕线装置,其不仅能用于规则棒状类工件的绕线,还能用于不易搬动的、呈封闭环形等不规则形状工件的绕线作业。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当需要给不易搬动的、呈封闭环形等不规则的工件绕线时,其绕线工作往往只能由人工操作完成,一旦绕线圈数量大时,这种方法费工费时,而且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目前虽然也出现了一些机械结构的绕线装置,如利用钩针的往复运动辅助人工针对可夹持环形工件进行绕线、通过同步带将工件包裹在同步轮之间使工件跟随转动由环形绕线机构对工件进行绕线等。但这些现有的绕线装置通常适用于一般棒状、圆环形等有规则的工件,难以满足不易搬动、封闭环形等不规则的工件的绕线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之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并可在多种不易搬动且呈不规则形状工件上绕线的手持式绕线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绕线装置,具有后端相互铰接的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所述的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对合所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可转动的齿轮组合体,所述的齿轮组合体包括一对相距固连的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左齿轮、右齿轮各自分为上下两半后分别位于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内,所述的左齿轮和右齿轮侧面之间分别开有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两端分别设有定拨片和可滑动的动拨片,定拨片与动拨片之间设有弹簧,与动拨片相对的弧形槽端部安装有线圈,左齿轮和右齿轮两端切口处分别安装有使左齿轮和右齿轮贴合成整体的永磁铁,需绕线的工件伸入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的中心空间内。

具体说,所述的左齿轮与右齿轮之间通过周向均布的支撑钉实现固连,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内均开设有对应的沟槽,所述左齿轮和右齿轮的外侧面分别周向均布有与所述沟槽相配合的支撑柱,通过支撑柱与沟槽的滑动配合而引导左齿轮、右齿轮实现圆周运动。

所述的下半外壳底部侧面固定有电机,下半外壳底部具有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滚动轴承,电机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与滚动轴承过盈配合的齿轮轴,齿轮轴上安装有与所述齿轮组合体啮合传动的小齿轮,从而驱动齿轮组合体的转动。

为方便将需绕线的工件伸入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的中心空间内,所述的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后端部通过销轴铰接,位于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后端部还分别具有闭合或张开上半外壳和下半外壳前端部的把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左齿轮与右齿轮组合体的转动,以此引导线圈绕工件旋转而将线缠绕在工件上,并利用弹簧的弹性使动拨片对线圈施加适当的压力,使得线圈在放线时具有一定的放线阻力,保证线圈均匀放线。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可对多种不规则工件进行绕线,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上部外壳和下部外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齿轮组合体的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线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左齿轮和右齿轮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1.上部外壳,2.下部外壳,3.左齿轮,4.右齿轮,5.小齿轮,6.齿轮轴,7.支撑钉,8.定拨片,9.动拨片,10.弹簧,11.线圈,12.外六角螺栓,13.电机,14.沟槽,15.滚动轴承,16.工件,17.销轴,18.定位销,19.支撑柱,20.内六角螺栓,21.永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4所示的一种手持式绕线装置,具有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后端部通过销轴17铰接,位于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后端部还分别具有闭合或张开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前端部的把手,可以辅助整个装置的开合操作。需绕线的工件16伸入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的中心空间内,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上分别设有可将装置整体固定于工作台的外六角螺栓12。

所述的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对合所围成的空间内设有可转动的齿轮组合体,所述的齿轮组合体包括一对相距固连的左齿轮3和右齿轮4,所述左齿轮3、右齿轮4各自分为上下两半后分别位于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内,所述的左齿轮3与右齿轮4之间通过周向均布的支撑钉7实现固连,

所述上半外壳1和下半外壳2内部均开设有环形的沟槽14,左齿轮3和右齿轮4的外侧面分别周向均布有与所述沟槽14相配合的支撑柱19,以此引导左齿轮3和右齿轮4做圆周运动。

所述的下半外壳2底部侧面通过四个内六角螺栓20固定有电机13,下半外壳2底部具有的轴承孔内安装有滚动轴承15,电机13输出轴传动连接有与滚动轴承15过盈配合的齿轮轴6,齿轮轴6上安装有与所述齿轮组合体啮合传动的小齿轮5,从而驱动齿轮组合体的转动。

上述结构的特殊之处在于将左齿轮3和右齿轮4各被均分为上下两片,使左齿轮3和右齿轮的上半片随上半外壳1、左齿轮3和右齿轮4的下半片随下半外壳2同步开合,方便工件的放入与取出。支撑钉7通过通孔分别固定左齿轮3和右齿轮4,使左齿轮3和右齿轮4保持相对固定,且左齿轮3和右齿轮4之间保持一定的间距。

所述的左齿轮3和右齿轮4的上下半片的侧面之间分别开有对应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两端分别设有定拨片8和可滑动的动拨片9,定拨片8与动拨片9之间设有弹簧10,与动拨片9相对的弧形槽端部安装有线圈11。安装或更换线圈11时,将动拨片9向内挤压弹簧10,留出安装空间,将线圈11卡入弧形槽内。松开动拨片9,弹簧10将动拨片9向线圈11压紧,使线圈11在放线时保持固定位置,并且保持一定的放线阻力,保证线圈11均匀放线。

位于左齿轮3和右齿轮4上下半片两端的两处切口处分别安装有永磁铁21,永磁铁21固定在支撑钉7上,且分别与左齿轮3、右齿轮4两端的切口对齐,左齿轮3、右齿轮4上下半片闭合的同时,上下对应的永磁铁21由于磁力吸合在一起,使左齿轮3和右齿轮4上下半片构成的齿轮组合体在与小齿轮5啮合过程中保持整体形状,实现平稳传动。

本发明具体使用方法为:开始绕线之前,手动把左齿轮3、右齿轮4的切口旋转至与上半外壳1、下半外壳2切口对齐,将定位销18插入上半外壳1前端切口处的通孔,锁定上半外壳1和左齿轮3,向后拨动弧形槽内的动拨片9,使弹簧10受到挤压,动拨片9后移,将线圈11从左齿轮3、右齿轮4上弧形槽前端的缺口放入,松开动拨片9,弹簧10复位产生的弹性使动拨片9顶住线圈11。通过把手将上半外壳1、下半外壳2分开,把需要绕线的工件16伸入到装置的内部,手动将线头在工件16上缠绕几圈,防止后续的缠绕打滑。捏紧装置尾端使上半外壳1、下半外壳2闭合,拔出定位销18。电机13通电,电机13通过齿轮轴6将动力传递给小齿轮5,齿轮轴6两端固定在滚动轴承15内,减小了齿轮轴6的转动摩擦。左齿轮3、右齿轮4的切口由于永磁铁21的磁力作用紧紧吸合在一起,小齿轮5与左齿轮3和右齿轮4构成的齿轮组合体啮合传动,并通过支撑钉7与沟槽14之间的配合引导,实现齿轮组合体的周向转动,从而引导左齿轮3、右齿轮4上的线圈11实现在工件16上的绕线作业。由于弹簧10将动拨片9向线圈11压紧,使线圈11在放线时保持固定位置,并且保持一定的放线阻力,保证线圈11均匀放线。

工件16绕线结束后,停止电机13转动,手动将左齿轮3、右齿轮4的切口旋转至与上半外壳1、下半外壳2切口对齐位置,将定位销18从上半外壳1前端的通孔插入,再次锁定上半外壳1和左齿轮3,分开上半外壳1、下半外壳2,剪断工件16与线圈11之间的线,取出工件16,至此一个工件16绕线完毕,重复上述工序可实现量产。

线圈11耗尽后需要更换新的线圈11时,停止电机13转动,向内拨动动拨片9,弹簧10受到挤压,动拨片9后移,将线圈11从弧形槽口取出,并放入新的线圈11,松开动拨片9,弹簧10将动拨片9挤压向新的线圈11,线圈11更换完毕。此外,控制电机13的正反转、转速分别调节绕线的方向、速度。

本发明采用类似剪刀开合操作取放工件16,灵活性较好,且采用中空结构,在节省材料的同时,方便实时观察工件16绕线情况,适时调整工件16相对位置;通过弹簧10的弹性对线圈11施加适当的压力,使线圈11放线的时候具有放线阻力,保证线圈11均匀放线。

左齿轮3和右齿轮4的上下半片上多位置安装了线圈11,在保证了顺利绕线的同时,减少了装换线圈11的次数,提高了生产效率。

装置整体处于闭合状态时,左齿轮3和右齿轮4上下半片之间的切口处通过永磁铁21吸合而紧密贴合,更好地保证了左齿轮3和右齿轮4组合体在与小齿轮5啮合过程中的平稳传动。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稳定并可在多种不易搬动、不规则形状的工件上实现绕线作业。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