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1762发布日期:2019-03-19 21:4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差速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速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输领域中,皮带传输起到很大的作用,而传统的物流都是皮带线结构,只能依靠上料时,控制物料的节拍,才能拉开物料的间隔,使用不方便,不能好地差速分离输送物品,不方便后续的分拣、贴标、记数、转向等动作。

申请号为CN201521111020.2的申请公开了一种差速分离输送皮带线,并具体公开了:包括架体、一号输送装置、二号输送装置、驱动装置,所述的架体上设有护栏,架体上设有一号输送装置、二号输送装置,一号输送装置、二号输送装置分别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一号齿轮、二号齿轮,电机通过链条与一号齿轮、二号齿轮连接,一号齿轮、二号齿轮分别安装在一号输送装置、二号输送装置上。一号输送装置、二号输送装置皮带式输送机构。护栏为高度可调节式结构。一号齿轮为小齿轮,二号齿轮为大齿轮。上述申请中的差速分离输送皮带线虽然能实现对物品的差速传输,但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两个输送装置的速度不一样,摩擦力也相差很大,因此在两个输送装置的过渡位置很容易造成皮带的磨损。此外,输送皮带易跑偏,皮带的更换亦十分不便:如需更换皮带需要把机架拆开,再把皮带套入主动辊,隔板和从动辊上;或者把皮带切开用接头连接,但该种方法不易接平行,易造成跑偏,影响效率、使用寿命和美观等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差速传输装置的两个输送装置由于输送速度不一致而相互影响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差速传输装置,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差速传输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传输机构和第二传输机构,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第一过渡辊,所述第一过渡辊位于第一传输机构和第二传输机构之间,且第一过渡辊的轴线方向垂直于传输方向,所述第一过渡辊的最高点高于第一传输机构的输送面和第二传输机构的输送面。在两个传输机构之间设置第一过渡辊,且第一过渡辊高于两个传输面,这样在两个传输机构的过渡段,产品不会同时与两个传输面接触,两个传输机构之间相互没有影响,增强了设备的使用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渡辊的最高点高出第一传输机构的输送面和第二传输机构的输送面1-15mm。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多个支腿和2个侧板,2个所述侧板设置在支腿上,且2个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和第二传输机构均设置在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包括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上,所述第一传输皮带套设在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上,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第一主动辊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用于调整第一传输皮带的第一调偏辊,所述第一调偏辊为两个,两个第一调偏辊通过斜垫倾斜且相对设置在两个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上的第一张紧机构,所述第一张紧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折板、第一张紧折板和第一张紧螺杆,所述第一固定折板与侧板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上设置有长孔供第一从动辊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一张紧折板与第一从动辊的伸出长孔的外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张紧螺杆连接第一固定折板和第一张紧折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码盘和第一光电开关,所述第一码盘和第一主动辊一起旋转,所述第一光电开关通过第一光电支架安装在侧板上,所述第一光电开关用于感应第一码盘。

进一步地,第一传输机构还包括第一垫板,所述侧板的上端均向内水平延伸有延伸板,所述第一垫板位于延伸板和第一传输皮带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输机构包括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第二传输皮带和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两端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上,所述第二传输皮带套设在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上,所述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第二主动辊转动,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调偏辊,两个所述第二调偏辊通过斜垫倾斜且相对设置在两个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传输机构还包括设置在两个侧板上对第二传输皮带起到张紧作用的第二张紧机构和用于检测第二驱动装置的旋转情况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侧板的延伸板和第二传输皮带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垫板。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对产品的差速传输,可有效控制产品之间的间距,方便后续对产品的加工处理;

2.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在两个传输机构之间设置第一过渡辊,且第一过渡辊高于两个传输面,这样在两个传输机构的过渡段,产品不会同时与两个传输面接触,两个传输机构之间相互没有影响,增强了设备的使用精度,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中的两个传输机构均包括调偏辊,可以防止皮带跑偏。由于长期使用,皮带会越来越往两边跑偏,本申请中的传输机构设置有两根调偏辊,调偏辊通过斜垫倾斜安装在侧板上。将皮带张紧成两边紧,中间松的状态,如果皮带往左偏,则左边的皮带更紧,右边的皮带更松,皮带会在力的作用下往右边滑动,同理如果皮带往右偏,则右边的皮带更紧,左边的皮带更松,皮带会在力的作用下往左边滑动,以此达到皮带长期运转而不跑偏的目的;

4.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中的两个传输机构均设置有张紧机构,方便对同一传输机构的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从而实现对传输皮带进行张紧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中的两个传输机构均设置有检测装置,方便检测驱动装置转过的角度,进而对传输皮带的传输速度进行控制;

6.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中的两个传输机构均在侧板和传输皮带之间设置垫板,且垫板为多块拼接,如此仅需从侧边便可以将垫板插到侧板和传输皮带之间,方便安装和拆卸;此外垫板对传输皮带起到支承作用,方便对产品的稳定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传输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去掉罩壳的差速传输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两个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的A-A截面图;

图中,1-机架;11-支腿;12-侧板;13-斜撑;14-撑杆;2-第一传输机构;21-第一传输皮带;22-第一主动辊;23-第一从动辊;24-第一垫板;25-第一调偏辊;251-斜垫;26-托辊;27-第一驱动装置;28-第一码盘;29-第一光电支架;20-第一张紧机构;201-第一固定折板;202-第一张紧折板;203-第一张紧螺杆;3-第二传输机构;31-第二传输皮带;32-第二主动辊;33-第二从动辊;34-第二垫板;35-第二调偏辊;37-第二驱动装置;38-第二码盘;39-第二光电支架;4-第一过渡辊;5-第二过渡辊;6-第三过渡辊;7-罩壳;8-护栏;81-支撑杆一;82-支撑杆二;83-M型保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作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差速传输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上沿传输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的传输速度不同。优选地,第二传输机构3的传输速度大于第二传输机构2的传输速度,如此,可以拉开第一传输机构2上的产品间的距离,方便后续的加工处理。

机架1起到对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的支撑作用。机架1包括支腿11、侧板12、斜撑13和撑杆14,支腿11用于支撑侧板12,支腿11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优选为4个,两两分组,两个支腿11共同支撑一个侧板12,两个支腿11之间设置有斜撑13,具体地,支撑不同侧板12的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支腿11之间设置有斜撑13。侧板12为两个,侧板12与支腿11的顶端固定连接,优选地,侧板12的上端朝内延伸有延伸板。两个侧板12相对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撑杆14,用于对两个侧板12进行横向支撑。

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设置在侧板12上,第一传输机构2包括第一主动辊22、第一从动辊23、第一传输皮带21和第一驱动装置27,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均可旋转地设置在侧板12上,第一驱动装置27驱动第一主动辊22旋转,第一主动辊22通过第一传输皮带21带动第一从动辊23旋转,从而起到传输产品的作用。优选地,第一驱动装置27为电机,通过链条带动第一主动辊22旋转。进一步优选地,对第一主动辊22的表面进行压花,增大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传输皮带21之间的摩擦力。

第一传输机构2还包括对第一驱动装置27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装置,第一检测装置包括第一码盘28和第一光电开关(图中未示出),第一码盘28设置在第一主动辊22的一端随第一主动辊22一起旋转,第一光电开关通过第一光电支架29安装在侧板12上,且第一光电开关靠近第一码盘28用于感应第一码盘28的转动情况,进而获知第一驱动装置27的工作情况,通过如此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准确获知第一传输机构2的传输速度进而进行调节。

第一传输机构2还包括调整第一传输皮带21的第一调偏辊25,第一调偏辊25设置在侧板12上并位于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优选地,第一调偏辊25为两个,并通过斜垫251倾斜设置在两个侧板12上,优选地,两个第一调偏辊25的内端斜朝上设置。

第一传输机构2还包括位于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托辊26,托辊26位于第一传输皮带21的下方且与第一传输皮带21接触,起到支撑第一传输皮带21的作用。

第一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一张紧机构20,第一张紧机构20用于对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第一张紧机构20包括第一固定折板201、第一张紧折板202和第一张紧螺杆203,第一固定折板201与侧板12固定连接,第一张紧折板202与第一从动辊2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张紧螺杆203连接第一固定折板201和第一张紧折板202。优选地,第一张紧机构20为两个,两个第一张紧机构20的第一张紧折板202分别和第一从动辊23的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地,侧板12上设置有长孔供第一从动辊23的两端伸出并与第一张紧折板202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第一主动辊22和第一从动辊23之间的间距时,先松开第一张紧螺杆203,调节第一从动辊23和第一张紧折板202在长孔内的位置,调整到位后,拧紧第一张紧螺杆203固定第一固定折板201和第一张紧折板202,两者的间距保持。

为了对皮带进行很好地支撑,第一传输机构2还包括第一垫板24,第一垫板24位于侧板12的延伸板和第一传输皮带21之间,起到支撑第一传输皮带21的作用。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拆卸,设置第一垫板24为多块,如此每个第一垫板24的体积可以相应变小,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第二传输机构3和第一传输机构2的结构相似,第二传输机构3包括第二主动辊32、第二从动辊33、第二传输皮带31和第二驱动装置37,第二主动辊32和第二从动辊33均可旋转地设置在侧板12上,第二驱动装置37驱动第二主动辊32旋转,第二主动辊32通过第二传输皮带31带动第二从动辊33旋转,从而起到传输产品的作用。优选地,第二驱动装置37为电机,通过链条带动第二主动辊32旋转。进一步优选地,对第二主动辊32的表面进行压花,增大第二主动辊32和第二传输皮带31之间的摩擦力。

第二传输机构3还包括对第二驱动装置37的旋转角度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包括第二码盘38和第二光电开关(图中未示出),第二码盘38设置在第二主动辊32的一端随第二主动辊32一起旋转,第二光电开关通过第二光电支架39安装在侧板12上,且第二光电开关靠近第二码盘38用于感应第二码盘38的转动情况,进而获知第二驱动装置37的工作情况,通过如此设置,方便工作人员准确获知第二传输机构3的传输速度进而进行调节。

第二传输机构3还包括调整第二传输皮带31的第二调偏辊35,第二调偏辊35设置在侧板12上并位于第二主动辊32和第二从动辊33之间,优选地,第二调偏辊35为两个,并通过斜垫倾斜设置在两个侧板12上,优选地,两个第二调偏辊35的内端斜朝上设置。

第二传输机构3还包括第二张紧机构,第二张紧机构和第一张紧机构的结构相同。第二张紧机构用于对第二主动辊32和第二从动辊33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第二张紧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折板、第二张紧折板和第二张紧螺杆,第二固定折板与侧板12固定连接,第二张紧折板与第二从动辊33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张紧螺杆连接第二固定折板和第二张紧折板。优选地,第二张紧机构为两个,两个第二张紧机构的第二张紧折板分别和第二从动辊33的两端固定连接。具体地,侧板12上设置有长孔供第二从动辊33的两端伸出并与第二张紧折板固定连接,当需要调节第二主动辊32和第二从动辊33之间的间距时,先松开第二张紧螺杆,调节第二从动辊33和第二张紧折板在长孔内的位置,调整到位后,拧紧第二张紧螺杆固定第二固定折板和第二张紧折板,两者的间距保持。

为了对皮带进行很好地支撑,第二传输机构3还包括第二垫板34,第二垫板34位于侧板12的延伸板和第二传输皮带31之间,起到支撑第二传输皮带31的作用。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拆卸,设置第二垫板34为多块,如此每个第二垫板34的体积可以相应变小,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

为了对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之间进行很好的过渡,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之间设置有第一过渡辊4,第一过渡辊4的轴线平行于两个传输机构的输送面,且与产品的输送方向垂直。经第一传输机构2传输到末端的产品经第一过渡辊4到达第二传输机构3,为了防止两个传输机构之间相互影响,设置第一过渡辊4的最高点高出两个传输机构的输送面。优选地,第一传输机构2的输送面和第二传输机构3的输送面在同一平面上,第一过渡辊4的最高点高出两个传输机构的输送面1-15mm。如此,传输至两个传输机构之间的产品最多只会同时和第一传输皮带、第一过渡辊4接触或者和第二传输皮带、第一过渡辊4接触,而不会同时和第一传输皮带、第二传输皮带接触,如此第一传输皮带和第二传输皮带之间相互没有影响,提高了使用寿命。

为了方便对产品的输送,第一传输机构2的首端设置有第二过渡辊5,第二传输机构3的末端设置有第三过渡辊6,第二过渡辊5和第三过渡辊6均可转动地设置在侧板12上。优选地,可根据需要设置第二过渡辊5的最高点略高于第一传输机构2的输送面,设置第三过渡辊6的最高点略高于第二传输机构3的输送面。

为了对驱动装置进行保护,设置罩壳7对第一驱动装置27和第二驱动装置37进行保护。罩壳7设置在侧板12上,并罩住第一驱动装置27、第二驱动装置37和齿轮链条传动组件,实现保护作用。

为了保护产品的顺利传输,不易掉落,在第一传输机构2和第二传输机构3的两侧设置有护栏8,护栏8固定在支撑杆一81上,支撑杆一81通过夹块与支撑杆二82固定连接,支撑杆二82安装在M型保持架83上,M型保持架83固定设置在侧板12上。优选地,护栏8为滚珠护栏,支撑杆一81和支撑杆二82相互垂直。

为了方便传输带之间的连接,侧板12的末端安装有连接板。

基于上述的差速传输装置的结构,拆卸时十分方便:以第一传输机构为例,可先松开第一张紧螺杆203,第一从动辊23向第一主动辊22靠拢,第一传输皮带21处于松弛状态,此时可以通过第一传输皮带21与侧板12的缝隙拿出第一垫板24,将第一垫板24取出后,再拆卸其它部件,拆卸工作十分方便。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