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55094发布日期:2019-11-16 00:38阅读:253来源:国知局
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双轨输送机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汽车涂装生产线主要采用单轨小车悬挂输送机,因此车组也是单轨小车组形式,以车组形式来通过单轨行走轨道运行。但由于结构限制,该输送方式已不能满足重载宽体和大工件的自动化输送上批量生产、工艺水平和质量的要求。

典型类型为:①大客车车身,一直采取对车身拼装前的零件进行电泳,然后组装,其结果是不仅效率低,而且组装联接和加工部位破坏了前处理电泳质量,最终车身油漆质量难以保证;②重卡车架前处理工艺,采取通用的起重设备,不仅工艺装备水平不高,而且生产效率低;③工程机械的大结构件前处理,也是采取先对零部件进行电泳,再拼装焊接,同样不能保证焊接和联接处的电泳工艺质量,特别是出口产品,用户要求必须是整体电泳,否则判为产品不合格。

国外已开发出双轨悬挂输送系统,以日本大福公司为例,产品已在客车、重卡、工程机械、军工、船舶等领域广泛应用,而国内尚属空白。在国际市场上,发展中国家(如越南、印度、马来西亚)日益重视汽车工业,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发展的空间很大。这些国家自身设备尚不能满足需求,主要依靠进口,这给具有很高性价比的项目实施产品——“双轨悬挂输送机”研发及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因此该项目不仅在国内和其它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现有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具有运动稳定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用以解决现有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运动稳定性差的缺陷。

一种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外轮廓为矩形,所述框架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吊架;

所述框架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和与驱动机构连接的行走机构;

所述框架宽度方向两侧的相邻吊架的内侧均设有第一轨道组件,所述框架长度方向一侧的两个吊架外侧均设有横挡;

所述框架上端四角处分别设有第一导向组件,所述框架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两个吊架外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组件。

优选的,所述框架下端与吊架侧端还连接有斜撑,所述第一轨道组件两端设有限位件。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为双出轴电机减速机,所述双出轴电机减速机设置于所述框架上端中心轴位置、且靠近所述框架宽度方向一侧的边沿设置,所述双出轴电机减速机的两输出端沿框架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行走机构包括:

四个行走组件,所述四个行走组件分别设置在框架上端靠近四角位置,所述四个行走组件呈矩形分布,其中两个行走组件分别位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的两输出端外侧;

所述行走组件包括:两个轴承座,所述两个轴承座沿框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上端,其中一个轴承座靠近框架宽度方向边缘设置所述轴承座与框架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轴,所述转轴水平设置,所述转轴转动连接在两个轴承座之间,且转轴第一端贯穿靠近框架宽度方向边缘的轴承座、并伸出框架边缘外侧,所述转轴第一端固定套接有行走轮;

位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的两输出端外侧的两行走组件中转轴的第二端也贯穿对应的轴承座、并伸向双出轴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组件包括:

第一导向轮支座,所述第一导向轮支座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底端固定连接在框架上端,所述固定部顶端靠近框架宽度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沿框架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至框架宽度方向边缘外;

2个第一导向轮,所述2个第一导向轮沿框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延伸部下端,所述第一导向轮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连接在延伸部下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向轮轮心设有第一竖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连接轴竖直连接在第一竖向通孔内;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一端贯穿第一导向轮下端,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一导向轮连接处套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外圈上套接第一导向轮;

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端贯穿第二导向轮上端后穿过延伸部设置的第二竖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端设有外螺纹,并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与延伸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端和第一螺母对应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内穿设有定位销,所述第一螺母靠近第一导向轮的一侧设有第一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

第二导向轮支座,所述吊架沿着框架宽度方向的外侧设有第二导向轮支座,所述第二导向轮支座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安装部水平设置、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框架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部长度方向一侧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吊架沿着框架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所述安装部上端沿着框架宽度方向间隔设有2个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二导向轮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在安装部上端;

所述第二导向轮轮心设有第三竖向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竖直连接在第三竖向通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轴第一端贯穿第一导向轮下端后与安装部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第二端贯穿第二导向轮上端,所述第一连接轴与第二导向轮连接处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上套接第二导向轮;

所述第二连接轴第二端设有外螺纹和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连接轴还套设有第二垫片、且所述第二垫片位于第二螺母靠近第二导向轮的一侧,所述第二垫片远离第二螺母的一侧设有卡圈,所述卡圈靠近第二螺母的一侧沿着第二连接轴轴向设有凸起,所述第二螺母设有与所述凸起配合的第二通槽;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还包括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

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下端设有第二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位于2个第二导向轮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轮在所述第二轨道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支架用于安装在双轨输送机相应位置。

优选的,所述四个行走组件上均设有吊具升降机构,所述吊具升降机构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设置在行走组件的两个轴承座之间、且行走组件的转轴贯穿箱体;

所述箱体内卷绕有钢索,所述钢索一端与行走组件的转轴连接,所述钢索另一端卷绕于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导向轮上、并下垂连接于所述吊具上端;

所述框架上端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套沿着框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吊具上端设有与所述导向套配合使用的导向杆。

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还设有离心轮、限速装置、制动轮和卷盘,所述钢索一端绕于所述卷盘上,所述钢索另一端自所述箱体穿设而出并绕于靠近所述箱体的第二导向轮上;

所述离心轮、制动轮和卷盘同轴固定套接于转轴上;

所述限速装置设于所述箱体内,所述限速装置包括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一端与所述箱体内侧顶端连接,所述固定座在远离所述箱体一端设有连接支座,所述连接支座上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包括:竖杆,所述竖杆一侧设有弯折杆,所述弯折杆朝下弯折、且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弯折杆的弯折拐角铰接于所述连接支座上,所述弯折杆一端与竖杆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杆另一侧靠近所述离心轮的上边沿端设置,所述竖杆远离弯折杆的一端靠近所述制动轮的上边沿端设置,所述竖杆在靠近所述制动轮一端设有刹车片,所述连接杆在靠近固定座一端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连接杆连接,所述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离心轮在其边沿端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沿着所述离心轮其边沿端周向分布,所述凹槽槽底通过伸缩弹簧连接有离心顶块。

优选的,双轨输送机上设有与框架长度方向平行的双轨,所述双轨分别设置在框架两长端的外侧,所述行走机构包括行走轮,所述双轨与行走轮配合,所述双轨的两端均设有活动挡块,所述活动挡块连接有挡块驱动装置,所述挡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挡块封闭双轨端部,所述双轨两端均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双轨输送机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连接有速度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电机减速机、挡块驱动装置、速度传感器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设有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减速机连接;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一端与控制器连接;

第一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三电阻另一端连接;

第四电阻,所述第四电阻一端与第一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第四晶体三极管,所述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一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三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四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

第二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电阻另一端连接;

第六晶体三极管,所述第六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一端与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五晶体三极管,所述第五晶体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六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

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一端与第五晶体三极管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电机减速机连接;

所述位置传感器连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所述第五电阻一端与位置传感器连接;

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一端与位置传感器连接;

第一电容,所述第一电容一端与第六电阻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另一端与第五电阻另一端连接;

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第六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第五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阳极还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控制器连接;

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3.3v电压。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导向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一导向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导向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第二连接组件与第二导向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卡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与吊具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轨道组件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与第三轨道连接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侧视图。

图12为本发明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控制器与电机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电机减速机、位置传感器、挡块驱动装置连接的电路图。

图中:1、框架;2、吊架;3、驱动机构;31、双出轴电机减速机;4、行走机构;41、行走组件;411、轴承座;412、转轴;413、行走轮;414、联轴器;5、第一导向组件;51、第一导向轮支座;511、固定部;512、延伸部;52、第一导向轮;53、第一连接组件;531、第一连接轴;532、第一螺母;5321、第一通槽;533、定位销;534、第一垫片;535、第一轴承;6、第二导向组件;61、第一导向轮支座;611、安装部;612、固定板;62、第二导向轮;63、第二连接组件;631、第二连接轴;632、第二垫片;633、卡圈;6331、凸起;634、第二螺母;6341、第二通槽;635、轨道组件;6351、连接支架;6352、第二轨道;7、第一轨道组件;8、横挡;91、箱体;92、钢索;93、导向套;94、导向杆;95、吊具;96、离心轮;961、凹槽;962、伸缩弹簧;963、离心顶块;97、制动轮;98、卷盘;99、限速装置;991、固定座;992、连接支座;993、连接杆;9931、竖杆;9932、弯折杆;994、刹车片;995、复位弹簧;10、斜撑;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极管;c1、第一电容;q1、第一晶体三极管;q2、第二晶体三极管;q3、第三晶体三极管;q4、第四晶体三极管;q5、第五晶体三极管;q6、第六晶体三极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双轨输送机的悬挂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

框架1,所述框架1外轮廓为矩形,所述框架1下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吊架2;

所述框架1上端还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3和与驱动机构3连接的行走机构4;所述驱动机构3用于驱动行走机构4运动;

所述框架1宽度方向两侧的相邻吊架2的内侧均设有第一轨道组件7,所述框架1长度方向一侧的两个吊架2外侧均设有横挡8;优选的,第一轨道组件可为图9所示,包括第一工字型轨道71和将第一工字型轨道71与吊架连接的第一支撑座72,其中工字型轨道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支撑座72形状为工字结构,所述第一工字型轨道71的轨底支撑在所述工字结构的上端,支撑效果好,所述工字型结构的侧板721用于将第一工字型轨道71与吊架2固定连接。

所述框架1上端四角处分别设有第一导向组件5,所述框架1长度方向另一侧的两个吊架2外侧均设有第二导向组件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使用时,将结构上下倒置(如7所示),吊架2远离框架1的一端用于悬挂连接至双轨输送机对应部位,框架1远离吊架2的一端用于设置吊具95(设置吊具95的方式以及吊具95可采用现有输送机的吊具95及其相关连接结构,以及可采用如下图7对应的相关结构,具体参见下述图7-8对应的实施例);

所述行走机构4用于在双轨输送机中设置的双轨中行走,驱动机构3驱动行走机构进行行走运动,由于行走机构4与框架1上端固定连接,故行走结构行走4带动框架1行走,从而带动整个悬挂装置行走(由于整个悬挂装置中其它部件均与框架直接与通过连接部件间接连接,故能带动整个悬挂装置行走),在框架1上设置第一导向组件5、在吊架2上设置第二导向组件6,第一导向组件5用于对行走机构4的运动导向,第二导向组件6用于对吊架2的运动导向,使得行走机构4及其连接的框架1、以及吊架2的运动准确,从而使得悬挂装置的整体运动准确,由于运动准确,故不会由于脱离轨道而影响整体结构稳定性,从而使得悬挂装置整体运动稳定性好;在框架1四角分别设置第一导向组件5,提高了整体结构的运动稳定性、且导向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框架1下端与吊架2侧端还连接有斜撑10,所述第一轨道组件7两端设有限位件,优选的,所述限位件可为挡块。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过设有斜撑10,加强了框架1和吊架2连接的结构的稳定性;第一轨道组件7两端设置限位件,用于防止第一轨道组件7中连接的滑动件滑出第一轨道组件7端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

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为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所述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设置于所述框架1上端中心轴位置、且靠近所述框架1宽度方向一侧的边沿设置,所述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两输出端沿框架1宽度方向设置;

所述行走机构4包括:

四个行走组件41,所述四个行走组件41分别设置在框架1上端靠近四角位置,所述四个行走组件41呈矩形分布,其中两个行走组件41分别位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两输出端外侧;

所述行走组件41包括:两个轴承座411,所述两个轴承座411沿框架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框架1上端,其中一个轴承座411靠近框架1宽度方向边缘设置,优选的,所述轴承座411与框架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转轴412,所述转轴412水平设置,所述转轴412转动连接在两个轴承座411之间,且转轴412第一端贯穿靠近框架1宽度方向边缘的轴承座411、并伸出框架1边缘外侧,所述转轴412第一端固定套接有行走轮413;优选的,行走轮413轮面垂直于转轴412设置,从而便于驱动行走轮413旋转行走,行走轮413沿着平行于框架1长度方向行走。

位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两输出端外侧的两行走组件41中转轴412的第二端也贯穿对应的轴承座411、并伸向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输出轴,所述转轴412的第二端与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14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行走轮413用于安装到双轨输送机对应的双轨中;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的两输出端外侧设置的行走组件41中,通过联轴器414带动转轴412旋转,转轴412旋转带动行走轮413旋转来实现行走,由于轴承座411与框架1固定连接,当双出轴电机减速机31连接的两个行走组件41行走时,带动框架1行走,与框架1固定连接的另两个行走组件41中行走轮413也通过旋转行走,上述结构便于驱动行走。上述结构设置在框架1上端靠近四角位置均设置行走组件41,提高了整个悬挂装置的结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1-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组件5包括:

第一导向轮支座51,所述第一导向轮支座51包括固定部511,所述固定部511底端固定连接在框架1上端,优选的,固定部511可通过螺栓连接在框架1上端,便于拆卸,所述固定部511顶端靠近框架1宽度方向边缘的一侧设有延伸部512,所述延伸部512沿框架1宽度方向水平延伸至框架1宽度方向边缘外;优选的,上述固定部511与延伸部512一体成型,一体成型连接牢固,使得第一导向轮支座51连接稳定;

2个第一导向轮52,所述2个第一导向轮52沿框架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延伸部512下端,所述第一导向轮52上端通过第一连接组件53连接在延伸部512下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行走机构4用于在双轨输送机中设置的双轨中行走,通常行走机构4沿平行与框架1长度方向行走,从而带动整个悬挂装置沿着沿平行与框架1长度方向运动;如图10-11所示,双轨输送机中设置的双轨中各轨道可为图9中第三轨道11所示,优选的,第三轨道11选用高强度耐磨材料,第三轨道11包括:第二工字型轨道111和将第二工字型轨道111与双轨输送机中相应部位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座112,第二支撑座112形状为工字结构,所述第二工字型轨道111的轨底支撑在所述工字结构的上端,支撑效果好,所述工字型结构的侧板1121用于将工字型轨道与双轨输送机中相应部位固定连接。行走时,行走轮413在第二工字型轨道111的轨头1111上端面运动,两个第一导向轮52在第二工字型轨道的轨头1111的两侧面运动,该结构具有导向效果好,使得行走运动准确的优点。优选的,还包括供电装置,所述供电装置包括滑触线和集电器,所述集电器连接在行走组件41上,所述滑触线敷设在轨道的腹板1112上,且所述集电器与所述滑触线接触取电,所述集电器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驱动电机电连接。轨道输送机中通过滑触线、集电器与电机连接给电机供电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结构中第一导向轮52通过第一导向轮支座51的固定部511固定连接到框架1上端,2个第一导向轮52沿框架1宽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延伸部512下端,2个第一导向轮52用于安装到双轨输送机对应的导向轨道中,上述2个第一导向轮52的设置对吊架2运动导向效果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导向轮52轮心设有第一竖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组件53包括:

第一连接轴531,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竖直连接在第一竖向通孔内;

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第一端贯穿第一导向轮52下端,所述第一连接轴531与第一导向轮52连接处套设有第一轴承535,所述第一轴承535外圈上套接第一导向轮52;优选的,第一连接轴531第一端也可不贯穿第一导向轮52下端,只要能够保证该端与第一导向轮通过第一轴承535可靠连接即可;

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第二端贯穿第二导向轮62上端后穿过延伸部512设置的第二竖向通孔,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第二端设有外螺纹,并通过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532与延伸部512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第二端和第一螺母对应设有水平方向的第一通槽5321,所述第一通槽5321内穿设有定位销533,所述第一螺母靠近第一导向轮52的一侧设有第一垫片534,第一垫片安装时用于支撑在延伸部512上端,使得安装可靠。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安装时,将第二连接轴631第二端穿过延伸部512对应的第二竖向通孔中,然后将第二螺母634安装到第一连接轴531第二端,然后将定位销533插入第一通槽5321内,上述第二螺母与第二连接轴螺纹连接便于将第二连接轴631与延伸部512拆卸,且设置定位销533进一步使得连接牢固,且上述定位销533结构便于将第一连接轴531与延伸部512拆卸,上述结构第一连接轴531与第一导向轮52通过第一轴承535连接使得第一导向轮52能够灵活转动,便于第一导向轮52的运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6所示,所述第二导向组件6包括:

第二导向轮支座61,所述吊架2沿着框架1宽度方向的外侧设有第二导向轮支座61,所述第二导向轮支座61包括:安装部611,所述安装部611为长方体状结构,所述第安装部611水平设置、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框架1宽度方向设置,所述安装部611长度方向一侧设有固定板612,所述固定板612与吊架2沿着框架1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优选的,固定板612通过螺栓与框架1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固定连接,螺栓连接便于安装与拆卸;

所述安装部611上端沿着框架1宽度方向间隔设有2个第二导向轮62,所述第二导向轮62下端通过第二连接组件63连接在安装部611上端;

所述第二导向轮62轮心设有第三竖向通孔,所述第二连接组件63包括:

第二连接轴631,所述第二连接轴631竖直连接在第三竖向通孔内;

所述第二连接轴631第一端贯穿第一导向轮52下端后与安装部611上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531第二端贯穿第二导向轮62上端,所述第一连接轴531与第二导向轮62连接处套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外圈上套接第二导向轮62;

所述第二连接轴631第二端设有外螺纹和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第二螺母634,所述第二连接轴631还套设有第二垫片632、且所述第二垫片632位于第二螺母634靠近第二导向轮62的一侧,所述第二垫片632远离第二螺母634的一侧设有卡圈633,所述卡圈633靠近第二螺母634的一侧沿着第二连接轴631轴向设有凸起6331,所述第二螺母634设有与所述凸起6331配合的第二通槽6341;优选的,卡圈633为弹性卡圈633,便于按下凸块,使得第二螺母634与第二连接轴631拆卸;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6还包括轨道组件635,所述轨道组件635包括:

连接支架6351,所述连接支架6351下端设有第二轨道6352,所述第二轨道6352位于2个第二导向轮62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轮62在所述第二轨道6352内滑动,所述第二连接支架6351用于安装在双轨输送机相应位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通常行走机构4沿平行与框架1长度方向行走,从而带动整个悬挂装置沿着沿平行与框架1长度方向运动;

上述结构中,安装部611为长方体状结构,安装部611水平设置、且其长度方向平行于框架1宽度方向设置,安装部611长度方向一侧设有固定板612,所述固定板612与吊架2沿着框架1宽度方向的外侧面固定连接,安装部611上端沿着框架1宽度方向间隔设有2个第二导向轮62,第二导向轮62在第二轨道6352内滑动,上述设置使得第二导向轮62对吊架的运动较好的导向作用;

上述第二连接组件63中第二轴承的设置使得第二导向轮62运动灵活,卡圈633与第二连接轴631的连接使得第二连接轴631与第二螺母634连接牢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8,12所示,所述四个行走组件41上均设有吊具95升降机构,所述吊具95升降机构包括:

箱体91,所述箱体91设置在行走组件41的两个轴承座411之间、且行走组件41的转轴412贯穿箱体91;

所述箱体91内卷绕有钢索92,所述钢索92一端与行走组件41的转轴412连接,所述钢索92另一端卷绕于靠近所述箱体91的第二导向轮62上、并下垂连接于所述吊具95上端;

所述框架1上端设有导向套93,所述导向套93设有两个,两个所述导向套93沿着框架1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吊具95上端设有与所述导向套93配合使用的导向杆94。优选的,吊具采用如图7-8所示的门形兜底结构,吊具用管材和板材焊接而成;吊具下部两侧设有连接杆953保证吊具的两吊杆951间位置的准确及工件在工件安装槽952内动作平稳,吊具在上位时有导向杆和导向套配合保证运行时无摆动,吊具具有足够的刚度及强度,外形美观,安全可靠,吊具制作用专用工装夹具,可在吊具上方设置防污盘,可覆盖整个驱动机构及行走机构,确保无污物下落保证槽液及工件质量。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结构中,钢索92用于提升吊具95,在四个行走组件41上均设置吊具95升降机构,增强了输送机提升的稳定性,加大了输送机提升的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箱体91内还设有离心轮96、限速装置99、制动轮97和卷盘98,所述钢索92一端绕于所述卷盘98上,所述钢索92另一端自所述箱体91穿设而出并绕于靠近所述箱体91的第二导向轮62上;

所述离心轮96、制动轮97和卷盘98同轴固定套接于转轴412上;

所述限速装置99设于所述箱体91内,所述限速装置99包括固定座991,所述固定座991一端与所述箱体91内侧顶端连接,所述固定座991在远离所述箱体91一端设有连接支座992,所述连接支座992上铰接有连接杆993,所述连接杆993包括:竖杆9931,所述竖杆9931一侧设有弯折杆9932,所述弯折杆9932朝下弯折、且弯折角度为钝角,所述弯折杆9932的弯折拐角铰接于所述连接支座992上,所述弯折杆9932一端与竖杆9931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所述弯折杆9932另一侧靠近所述离心轮96的上边沿端设置,所述竖杆9931远离弯折杆9932的一端靠近所述制动轮97的上边沿端设置,所述竖杆9931在靠近所述制动轮97一端设有刹车片994,所述连接杆993在靠近固定座991一端设有复位弹簧995,所述复位弹簧995一端与所述连接杆993连接,所述复位弹簧995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座991连接,所述离心轮96在其边沿端设有凹槽961,所述凹槽96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凹槽961沿着所述离心轮96其边沿端周向分布,所述凹槽961槽底通过伸缩弹簧962连接有离心顶块96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转轴412同时带动与其固定连接的离心轮96、制动轮97和卷盘98转动,一端卷绕在所述卷盘98上的钢索92在卷盘98作用下带动连接于其另一端的吊具95做升降运动,出于安全考虑,所述转轴412以较低转速转动,当所述电机减速机发生故障时,吊具95受重载物重力影响不断下移,钢索92不断释放,卷盘98带动所述转轴412不断转动,并带动同样与所述转轴412固定连接的离心轮96转动,离心轮96转动时,设于离心轮96内的离心顶块963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向着远离离心轮96的方向滑动,离心顶块963从凹槽961滑出过程中顶住所述连接杆993靠近离心轮96一端,使所述连接杆993靠近离心轮96的一端向上翘起,从而造成所述连接杆993靠近制动轮97一端向下下压,并带动设于所述连接杆993靠近制动轮97一端的刹车片994不断施加下压力,从而加大了刹车片994与所述制动轮97其边沿端之间的摩擦力,起到对所述制动轮97减速的作用,由于制动轮97与转轴412之间固定连接,制动轮97转速降低的同时带动转轴412转速降低,从而间接带动与转轴412固定连接的卷盘98转速降低,载物下降速度变慢,从而低速降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双轨输送机上设有与框架11长度方向平行的双轨,所述双轨分别设置在框架11两长端的外侧,所述行走机构44包括行走轮413,所述双轨与行走轮413配合,所述双轨的两端均设有活动挡块,所述活动挡块连接有挡块驱动装置,所述挡块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挡块封闭双轨端部,所述双轨两端均设有位置传感器,所述双轨输送机还设置有控制器,所述驱动机构3包括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连接有速度传感器,如图13所示,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位置传感器、所述电机减速机、挡块驱动装置、速度传感器连接;优选的,挡块驱动装置可为直线电机或液压缸,所述直线电机或液压缸可安装到双轨输送机的对应位置,直线电机或液压缸驱动活动挡块直线移动(可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以封闭或打开双轨端部;电机减速机可为上述的双出轴电机减速机。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上述位置传感器用于采集行走轮413的位置信息,当位置传感器采集到的行走轮413对应的位置信息值达到对应的标准值时,控制器控制上述挡块驱动装置来驱动挡块封闭双轨端部,防止行走轮413从双轨端部吊轮,造成安全事故;电机减速机设置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电机减速机中电机的转速值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便于控制器根据速度传感器采集的电机转速值信息更好的控制电机减速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设有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与电机减速机连接;

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一端与控制器连接;

第一晶体三极管q1,所述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另一端连接;

第四电阻r4,所述第四电阻r4一端与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

第四晶体三极管q4,所述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一晶体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地;

第三晶体三极管q3,所述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与第四晶体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

第二晶体三极管q2,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三晶体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另一端连接;

第六晶体三极管q6,所述第六晶体三极管q6的集电极与第二晶体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六晶体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

第二电阻r2,所述第二电阻r2一端与第三晶体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

第五晶体三极管q5,所述第五晶体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第二电阻r2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三极管q5的发射极与第六晶体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

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一电阻r1一端与第五晶体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电机减速机连接;

所述位置传感器连接有信号处理电路,所述信号处理电路包括:

第五电阻r5,所述第五电阻r5一端与位置传感器连接;

第六电阻r6,所述第六电阻r6一端与位置传感器连接;

第一电容c1,所述第一电容c1一端与第六电阻r6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c1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

第一二极管d1,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阳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连接第五电阻r5的一端与第一二极管d1阴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阳极还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与控制器连接;

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3.3v电压。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电机减速机设置速度传感器用于采集电机减速机中电机的转速值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上述电机驱动电路控制方便,且设置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电机的转速值信息,便于控制器更好的控制电机减速机的电机;上述信号处理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稳定可靠、数据处理精度高等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