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3378发布日期:2020-05-20 02:1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及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货车车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及叉车。



背景技术:

铁路货车车门是铁路货车车体的重要组成装置,它由侧门与中门组合而成,如果铁路货车车门破损严重或车门间隙过宽,将直接影响列车行车安全。一般地,作业人员需要对破损的铁路货车车门进行更换工作,现场作业人员混杂,且在拆卸和安装时候,由于车门较重,需要4~5人共同配合作业才能完成一扇中门的拆装操作,费时费力,且在拆装中门时需要天车吊运安装,大大增加了其危害性,且遇到车门破损数量较大的情况下,作业人员需要集中对车门进行拆装,不仅存在安全隐患,而且影响整体的拆装进度。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及叉车,它能够有利于铁路货车车门拆装工作,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物力,且安全性较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包括:纵向连接架、纵向旋转架与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纵向连接架的其中一侧部与所述纵向旋转架的其中一侧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连接架、所述纵向旋转架可转动相连;横向支撑架、车门斗与第二伸缩机构,所述横向支撑架的其中一侧部与所述纵向旋转架的底部相连,所述车门斗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支撑架的另一侧部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机构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旋转架、所述车门斗可转动相连。

上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伸缩动作实现纵向旋转架相对于纵向连接架在水平面方向上转动,纵向旋转架相应带动车门斗移动,以与铁路货车车门的拆装位置对位;此外,通过第二伸缩机构伸缩动作实现车门斗相对于横向支撑架倾翻动作,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铁路货车车门取放于车门斗中。另外,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具体可以设置于叉车上,由叉车的叉子带动纵向连接架上下移动而改变车门斗的高度位置,以更好地实现铁路货车车门的搬运工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能够有利于铁路货车车门拆装工作,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物力,且安全性较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架包括第一纵梁,所述纵向旋转架包括第一立梁,所述第一纵梁通过一个以上铰链与所述第一立梁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连接架还包括第二纵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与中部横梁;所述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横梁及第二纵梁围成矩形框架;所述中部横梁位于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所述中部横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二纵梁相连;所述中部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之间装设有铰链座,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一端与所述铰链座相连,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梁可转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纵向旋转架还包括第二立梁、第一连梁及第二连梁,所述第一立梁、所述第一连梁、所述第二立梁及所述第二连梁围成矩形框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伸缩机构为两个以上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纵向旋转架的底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斗背离所述纵向旋转架的侧面上设有支撑纵梁,所述支撑纵梁上设置有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横向支撑架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纵梁的底端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可转动相连。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斗包括底座、前侧板与后侧板,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门斗还包括一个以上行走辊,所述行走辊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车门斗还包括间隔设置地一个以上挡销,所述挡销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侧板与所述后侧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向支撑架上设置有工作台。

一种叉车,包括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所述叉车的叉子与所述纵向连接架相连。

上述的叉车,由于包括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相同,不进行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其中一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其中一工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其中一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另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又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再一工作状态的主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再一工作状态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的再又一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叉车的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叉车的另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叉车的又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纵向连接架,11、第一纵梁,12、第二纵梁,13、第一横梁,14、第二横梁,15、中部横梁,16、铰链,17、铰链座,20、纵向旋转架,30、第一伸缩机构,40、横向支撑架,50、车门斗,51、支撑纵梁,511、凸部,512、底端,52、底座,53、前侧板,54、后侧板,55、行走辊,56、挡销,60、第二伸缩机构,70、工作台,80、叉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元件为称作“直接”与另一元件连接时,不存在中间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包括纵向连接架10、纵向旋转架20、第一伸缩机构30、横向支撑架40、车门斗50与第二伸缩机构60。所述纵向连接架10的其中一侧部与所述纵向旋转架20的其中一侧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机构3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连接架10、所述纵向旋转架20可转动相连。所述横向支撑架40的其中一侧部与所述纵向旋转架20的底部相连,所述车门斗50的底部与所述横向支撑架40的另一侧部可转动相连。所述第二伸缩机构60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旋转架20、所述车门斗50可转动相连。

上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通过第一伸缩机构30伸缩动作实现纵向旋转架20相对于纵向连接架10在水平面方向上转动,纵向旋转架20相应带动车门斗50移动,以与铁路货车车门的拆装位置对位;此外,通过第二伸缩机构60伸缩动作实现车门斗50相对于横向支撑架40倾翻动作,以便于工作人员将铁路货车车门取放于车门斗50中。

另外,请参阅图9至图11,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具体可以设置于叉车上,由叉车的叉子80带动纵向连接架10上下移动而改变车门斗50的高度位置,以更好地实现铁路货车车门的搬运工作,相对于传统的人工搬运方式,能够有利于铁路货车车门拆装工作,工作效率较高,节省人力物力,且安全性较高。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纵向连接架10包括第一纵梁11,所述纵向旋转架20包括第一立梁。所述第一纵梁11通过一个以上铰链16与所述第一立梁相连。具体而言,铰链16为两个或三个,两个或三个铰链16沿着纵向间隔地设置于第一纵梁11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纵向连接架10还包括第二纵梁12、第一横梁13、第二横梁14与中部横梁15。所述第一横梁13、第一纵梁11、第二横梁14及第二纵梁12围成矩形框架。所述中部横梁15位于所述第一横梁13与所述第二横梁14之间,所述中部横梁15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11、所述第二纵梁12相连。所述中部横梁15与所述第一横梁13之间装设有铰链座17,所述第一伸缩机构30一端与所述铰链座17相连,所述第一伸缩机构3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梁可转动相连。具体而言,第一伸缩机构30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体设置于铰链座17上,液压缸的液压杆与第一立梁可转动相连。此外,第一伸缩机构30还可为气缸、油缸,原理类似,不进行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纵向旋转架20还包括第二立梁、第一连梁及第二连梁。所述第一立梁、所述第一连梁、所述第二立梁及所述第二连梁围成矩形框架。具体而言,第一连梁位于第二连梁的下方,横向支撑架40与第一连梁固定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与图8,所述第二伸缩机构60为两个以上并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纵向旋转架20的底部。如此,通过两个以上第二伸缩机构60同步伸缩驱动车门斗50转动,稳定性更好。第二伸缩机构60具体可以是液压缸、油缸或气缸。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车门斗50背离所述纵向旋转架20的侧面上设有支撑纵梁51。所述支撑纵梁51上设置有凸部511,所述凸部511与所述横向支撑架40可转动相连,所述支撑纵梁51的底端512与所述第二伸缩机构60可转动相连。具体而言,支撑纵梁51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支撑纵梁51与两个以上第二伸缩机构60一一相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车门斗50包括底座52、前侧板53与后侧板54。所述前侧板53与所述后侧板54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座52上。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6至图8,所述车门斗50还包括一个以上行走辊55,所述行走辊55间隔地设置于所述底座52上。如此,将铁路货车车门放置于车门斗50内并位于行走辊55上,便于调整铁路货车车门在车门斗50内的位置,操作方便。

此外,所述车门斗50还包括间隔设置地一个以上挡销56,所述挡销56两端分别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前侧板53与所述后侧板54上。如此,挡销56能避免作业过程中铁路货车车门从车门斗50内滑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6至图9,所述横向支撑架40上设置有工作台70。工作人员站在工作台70上,能便于铁路货车车门的相关拆装操作。此外,车门斗50竖直立起来时,底座52在横向支撑架40上的正投影为长方形。工作台70为长方体箱。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与图8,所述的第一伸缩机构30用于驱动纵向旋转架20以纵向连接架10与纵向旋转架20之间相连的中心轴为轴心在0°~95°之间的范围内转动。此外,第二伸缩机构60用于驱动车门斗50以车门斗50与横向支撑架40之间相连的中心轴为轴心在0°~95°之间的范围内转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叉车,包括以上任意一实施例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所述叉车的叉子80与所述纵向连接架10相连。

上述的叉车,由于包括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其技术效果由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带来,有益效果与所述的铁路货车车门搬运装置相同,不进行赘述。

具体而言,纵向连接架10上设置有与叉子80相适配的插口,叉子80可拆卸地插入插口中以实现与纵向连接架10相连。

此外,纵向连接架10的中部横梁15的背面上设有挂钩,挂钩挂设在叉车用于安装叉子80的上横梁上。纵向连接架10的第一横梁13背面上设置有连接压板,连接压板固定在叉车用于安装叉子80的下横梁上。如此,能够便于纵向连接架10与叉车之间稳固连接。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