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12758发布日期:2020-09-15 18:49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灌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灌装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灌装机。



背景技术:

灌装工艺已经给广泛应用于包装行业,它适用于粉剂、液体等多种类型的产品,而灌装机是灌装工艺的必备机械。

现有的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485642u的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粉剂包装机,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垂直于底座的立柱,立柱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远离立柱的一端连接有用于承载包装容器的面板,立柱连接有位于面板正上方的出料管,面板靠近出料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第一夹块连接有平行于第一夹块的第一驱动杆,第一驱动杆连接有侧面与面板抵接的第一螺母,第一螺母螺纹连接有垂直于第一驱动杆的螺纹杆,面板设置有定位块,定位块设置有与螺纹杆固套的轴承。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装置在灌装时往往需要人工放置灌装容器,这就降低了自动化程度,无法做到连续灌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灌装机,其具有连续、自动灌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全自动灌装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转动连接有带多个容器槽的面板,所述面板外周设有挡圈,所述机体上设有置于容器槽上方且能与容器槽对齐的灌料筒,所述面板的旁侧设有与容器槽对接的传送带,所述机体内设有能驱动面板进行间歇转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带多条开槽的槽轮、带驱动杆的驱动板以及与驱动板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槽轮与面板同轴连接,所述驱动杆能与开槽相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灌装时,灌装容器能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移至容器槽内,驱动板能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使驱动杆带着槽轮进行间歇性运动,便可实现灌料筒对灌装容器进行连续灌装,从而达到连续、自动灌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机体内设有能固定槽轮的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括与机体转动连接的v型支杆以及与驱动板同轴固定的凸轮,所述v型支杆的一端设有能与开槽相嵌的制动杆,其另一端与凸轮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随驱动板一同转动时,凸轮上的凸起能间歇性的与v型支杆抵触,进而v型支杆能来回摆动,以使v型支杆上的制动杆能在槽轮间歇转动后嵌于开槽内,从而实现对槽轮的制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v型支杆在其带有制动杆的一端设有与机体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凸轮的凸起部分未与v型支杆抵触时,复位弹簧能将制动杆从开槽内拉出复位,从而实现槽轮的持续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v型支杆在其与凸轮抵触的一端设有转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v型支杆与凸轮抵触时,转筒能够使两者抵触从滑动变滚动,进而保障两者能够顺畅抵触,实现制动杆能稳定制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制动杆的上端面边沿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制动杆与槽轮上的开槽相嵌时,倒角能去除制动杆的棱边,以使制动杆和开槽两者更顺畅的接触,提升制动地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传送带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装容器在传送带上传送时,导向板能对灌装容器进行导向,使其能够精准的与容器槽对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与传送带宽度方向平行的滑槽,所述滑槽上设有能与机体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板上设置滑槽以使导向板能调节位置,进而保障灌装容器不被导向板卡住或由于导向板间距过大而降低对接精准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挡圈上设有置于面板转动末端的卸料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灌装容器随面板转至转动末端时,卸料片能够对该位置的容器槽进行遮挡,从而避免灌装容器从容器槽上掉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进行灌装时,灌装容器能在传送带的作用下移至容器槽内,驱动板能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使驱动杆带着槽轮进行间歇性运动,便可实现灌料筒对灌装容器进行连续灌装,从而达到连续、自动灌装的效果;

2.当凸轮随驱动板一同转动时,凸轮上的凸起能间歇性的与v型支杆抵触,进而v型支杆能来回摆动,以使v型支杆上的制动杆能在槽轮间歇转动后嵌于开槽内,从而实现对槽轮的制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突显驱动组件和制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体;11、面板;111、容器槽;112、挡圈;113、卸料片;12、传送带;121、导向板;122、滑槽;123、固定螺栓;13、灌料筒;2、驱动组件;21、驱动电机;22、槽轮;221、开槽;23、驱动板;231、驱动杆;3、制动组件;31、v型支杆;311、转筒;32、制动杆;321、倒角;33、复位弹簧;34、凸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全自动灌装机,包括机体1,机体1上转动连接有圆状的面板11,面板11的外周上开设有多个与灌装容器适配的容器槽111,多个容器槽111沿着面板11的外周均匀排列。

面板11的外周外侧设置有挡圈112,挡圈112沿面板11的圆周延伸契合,且挡圈112上开设有缺口,以便于灌装容器的进料和卸料。

参照图1、图2,挡圈112的缺口处设有置于面板11转动末端的卸料片113,当灌装容器随面板11转至转动末端时,卸料片113能够对该位置的容器槽111遮挡。

参照图1,机体1上设有置于面板11的上方的灌料筒13,当面板11转动时,灌料筒13的出料口能与多个容器槽111依次对齐,以便于对容器槽111内的灌装容器进行灌装。

机体1上设置有置于面板11旁侧的传送带12,传送带12的传送方向朝向面板11,且传送带12的传送末端能与容器槽111对齐,以便于将传送带12上的灌装容器传送至容器槽111上。

传送带12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块与机体1滑动连接的导向板121,在每块导向板121上均开设有两条滑槽122,滑槽122与传送带12宽度方向平行,滑槽122上设有能与机体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123,以便于两块导向板121能沿滑槽122的方向滑动来调节两者间距,使两者的间距能与灌装容器的尺寸适配。

参照图1、图3,机体1内设有能驱动面板11进行间歇转动的驱动组件2,驱动组件2包括槽轮22、驱动板23和驱动电机21。

槽轮22与面板11同轴固定,槽轮22上开设有多条沿其半径延伸的开槽221,开槽221延伸至槽轮22的外周,多条开槽221沿槽轮22的圆周方向均匀排列。

驱动板23为扁形水滴状的板,且驱动板23在其尖端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杆231,驱动杆231能与槽轮22上的开槽221相嵌,驱动杆231在随驱动板23转动时能在开槽221内滑动,且驱动板23旋转一周后,驱动杆231能嵌于与驱动板23的前一周所相嵌的开槽221相邻的开槽221内,从而使面板11在槽轮22和驱动板23的相配合下进行间歇性运动。

驱动电机21的底座固定在机体1上,驱动电机21的输出轴与驱动板23固定连接。

参照图3、图4,机体1内设有能对槽轮22进行间歇性制动的制动组件3,制动组件3包括v型支杆31和凸轮34,凸轮34与驱动板23同轴固定,且凸轮34能随驱动板23一同转动。

v型支杆31的拐角处与机体1转动连接,v型支杆31在其拐角处向外延伸的两端中的一端能与凸轮34抵触,其另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根能与开槽221相嵌的制动杆32,v型支杆31在其带有制动杆32的一端上设有与机体1固定连接的复位弹簧33,当凸轮34转动时,凸轮34的凸起部分能将v型支杆31的一端顶起,便使v型支杆31发生摆动,进而制动杆32能嵌于槽轮22的开槽221内实现对槽轮22的制动,当凸轮34的凸起部分随凸轮34转动而从v型支杆31的端部分离时,v型支杆31能在复位弹簧33的作用下发生摆动,进而制动杆32能从开槽221内脱离,便使槽轮22能够继续转动。

v型支杆31在其与凸轮34抵触的一端设有转筒311,以保障v型支杆31与凸轮34能顺畅地抵触。

制动杆32的上端面开设有沿其圆周延伸的倒角321,以使制动杆321能更顺畅的与开槽221相嵌。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先将灌装容器放置于传送带12上,并在传送带12和导向板121的配合下使灌装容器精准地移动至面板11上的容器槽111内,然后在驱动电机21的驱动下,驱动板23和槽轮22相互配合,使得面板11进行间歇性转动,并在凸轮34与v型支杆31的配合下对槽轮22制动,进而使每个容器槽111内的灌装容器能够依次转至灌料筒13的下方进行灌装,从而实现连续、自动灌装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