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54127发布日期:2020-10-09 18:29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常用器械,在吊装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起重机吊钩为普通c形吊钩,开口处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一旦受到偏载,c形吊钩容易从工装吊孔中脱离,极易造成危险。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起重机防脱钩机构”(申请号201822092125.8)公开了一种类似钥匙挂扣的起重机吊钩,通过设置可以向内转动的防脱钩块补足c形吊钩的开口,但是扭簧驱动的防脱钩块在卸货时会成为阻碍,工人一边需要按住防脱钩块阻止外弹,一边又需要将c形吊钩从工装吊孔中摘除,两边同时进行的动作,使操作难度增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吊钩容易从工装吊孔中脱离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不足之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包括吊环、直吊钩、弯吊钩,吊环呈环状,与起重机吊索连接;吊环底端与直吊钩顶端连接;直吊钩底端与弯吊钩底端连接,弯吊钩呈弧柱状且指向左上方;直吊钩横截面为矩形,弯吊钩横截面为正圆形。

所述直吊钩上部径向开有通孔,通孔内置转轴,所述通孔与转轴为孔轴间隙配合;转轴轴心与弯吊钩弧线圆心重合;转轴两端与u形架两端连接;u形架底端中部与直杆顶端连接;直杆底端与卡环连接,卡环轴心与弯吊钩中心弧线相切,且卡环内径大于弯吊钩外径。

所述直杆上部径向安装有棘条,所述棘条呈弧状,棘齿位于离心端表面;所述棘齿尖端指向左下方。

所述直吊钩上部径向开有弧通孔,弧通孔呈弧状,所述弧通孔弧线圆心与转轴轴心重合;弧通孔下方开有通槽,通槽横截面为矩形,通槽连通直吊钩前表面与后表面;通槽顶面中心开有棘爪孔,所述棘爪孔连通通槽内腔与弧通孔内腔;通槽底面中心开有弹簧孔,弹簧孔横截面为正圆形;通槽内安装有转柄,转柄为直柱状;转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棘爪,所述棘爪尖端指向右上方,棘爪外表面与棘爪孔内表面为孔轴间隙配合;转柄下端柱面与弹簧孔内表面间隙配合;转柄底面与弹簧孔内腔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压簧,所述压簧纵向安装。

u形架与直杆、直杆与卡环、直杆与棘条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焊接或一体式压铸成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在直吊钩与直杆之间设置棘轮连接方式,利用棘轮的止回性能避免卡环从弯吊钩中脱离,达到防脱钩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

本技术:
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4为转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棘爪自锁示意图;

图6为棘爪打开示意图;

图中:1-吊环,2-直吊钩,2.1-通槽,2.2-弹簧孔,2.3-弧通孔,2.4棘爪孔,3-弯吊钩,4-u形架,4.1-转轴,5-卡环,5.1-直杆,6-棘条,7-转柄,7.1-棘爪。

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申请的上述结构特点,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包括吊环1、直吊钩2、弯吊钩3,吊环1呈环状,与起重机吊索连接;吊环1底端与直吊钩2顶端连接;直吊钩2底端与弯吊钩3底端连接,弯吊钩3呈弧柱状且指向左上方。直吊钩2横截面为矩形,可以增大转柄7的凸出面,使转柄7容易转动;弯吊钩3横截面为正圆形,以增加结构强度。

所述直吊钩2上部径向开有通孔,通孔内置转轴4.1,所述通孔与转轴4.1为孔轴间隙配合;转轴4.1轴心与弯吊钩3弧线圆心重合;转轴4.1两端与u形架4两端连接;u形架4底端中部与直杆5.1顶端连接;直杆5.1底端与卡环5连接,卡环5轴心与弯吊钩3中心弧线相切,且卡环5内径大于弯吊钩3外径。

所述直杆5.1上部径向安装有棘条6,所述棘条6呈弧状,棘齿位于离心端表面;所述棘齿尖端指向左下方。所述直吊钩2上部径向开有弧通孔2.3,弧通孔2.3呈弧状,所述弧通孔2.3弧线圆心与转轴4.1轴心重合;弧通孔2.3下方开有通槽2.1,通槽2.1横截面为矩形,通槽2.1连通直吊钩2前表面与后表面;通槽2.1顶面中心开有棘爪孔2.4,所述棘爪孔2.4连通通槽2.1内腔与弧通孔2.3内腔;通槽2.1底面中心开有弹簧孔2.2,弹簧孔2.2横截面为正圆形;通槽2.1内安装有转柄7,转柄7为直柱状;转柄7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棘爪7.1,所述棘爪7.1尖端指向右上方,棘爪7.1外表面与棘爪孔2.4内表面为孔轴间隙配合;转柄7下端柱面与弹簧孔2.2内表面间隙配合;转柄7底面与弹簧孔2.2内腔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压簧7.2,所述压簧7.2纵向安装。

u形架4与直杆5.1、直杆5.1与卡环5、直杆5.1与棘条6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焊接或一体式压铸成型。

上锁时:先将吊环1与起重机吊索连接,将弯吊钩3挂入货物的工装吊孔或钢索;然后逆时针转动直杆5.1,使卡环5扣进弯吊钩3,同时,棘条6插入弧通孔2.3;此时棘爪7.1尖端指向右上方,在压簧7.2的推力下,棘爪7.1与棘条6上的棘齿卡紧,实现锁定。

开锁时:待货物运送完毕,需从起重机上解除时,先180°转动转柄7,在转柄7带动下,棘爪7.1也转动180°;此时棘爪7.1尖端指向左上方,与棘条6上的棘齿脱开;然后顺时针转动直杆5.1,棘条6可从弧通孔2.3中抽出,卡环5可从弯吊钩3中抽出;最后,将弯吊钩3从工装吊孔或钢索中取下。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为连续进行,既解决了吊钩容易从工装吊孔中脱离的缺陷,又避免了背景技术中所述专利多种操作同时进行的困难。

综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指导,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与精神的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改变、修改、替换、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包括吊环(1)、直吊钩(2)、弯吊钩(3),吊环(1)呈环状,与起重机吊索连接;吊环(1)底端与直吊钩(2)顶端连接;直吊钩(2)底端与弯吊钩(3)底端连接,弯吊钩(3)呈弧柱状且指向左上方;直吊钩(2)横截面为矩形,弯吊钩(3)横截面为正圆形;其特征在于:

所述直吊钩(2)上部径向开有通孔,通孔内置转轴(4.1),所述通孔与转轴(4.1)为孔轴间隙配合;转轴(4.1)轴心与弯吊钩(3)弧线圆心重合;转轴(4.1)两端与u形架(4)两端连接;u形架(4)底端中部与直杆(5.1)顶端连接;直杆(5.1)底端与卡环(5)连接,卡环(5)轴心与弯吊钩(3)中心弧线相切,且卡环(5)内径大于弯吊钩(3)外径;

所述直杆(5.1)上部径向安装有棘条(6),所述棘条(6)呈弧状,棘齿位于离心端表面;所述棘齿尖端指向左下方;

所述直吊钩(2)上部径向开有弧通孔(2.3),弧通孔(2.3)呈弧状,所述弧通孔(2.3)弧线圆心与转轴(4.1)轴心重合;弧通孔(2.3)下方开有通槽(2.1),通槽(2.1)横截面为矩形,通槽(2.1)连通直吊钩(2)前表面与后表面;通槽(2.1)顶面中心开有棘爪孔(2.4),所述棘爪孔(2.4)连通通槽(2.1)内腔与弧通孔(2.3)内腔;通槽(2.1)底面中心开有弹簧孔(2.2),弹簧孔(2.2)横截面为正圆形;通槽(2.1)内安装有转柄(7),转柄(7)为直柱状;转柄(7)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棘爪(7.1),所述棘爪(7.1)尖端指向右上方,棘爪(7.1)外表面与棘爪孔(2.4)内表面为孔轴间隙配合;转柄(7)下端柱面与弹簧孔(2.2)内表面间隙配合;转柄(7)底面与弹簧孔(2.2)内腔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压簧(7.2),所述压簧(7.2)纵向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防脱钩装置,其特征在于:u形架(4)与直杆(5.1)、直杆(5.1)与卡环(5)、直杆(5.1)与棘条(6)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螺纹连接、焊接或一体式压铸成型。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防脱钩装置,涉及起重机技术领域,包括吊环、直吊钩、弯吊钩;直吊钩上部径向开有通孔,通孔内置转轴;转轴两端与U形架两端连接;U形架底端中部与直杆顶端连接;直杆底端与卡环连接;直杆上部径向安装有棘条,棘齿尖端指向左下方;直吊钩上部径向开有弧通孔;弧通孔下方开有通槽;通槽顶面中心开有棘爪孔;通槽底面中心开有弹簧孔;通槽内安装有转柄;转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有棘爪,所述棘爪尖端指向右上方;转柄底面与弹簧孔内腔围成的空间内安装有压簧。在直吊钩与直杆之间设置棘轮连接方式,利用棘轮的止回性能避免卡环从弯吊钩中脱离,达到防脱钩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谢德亮;李卫兵;徐训;史华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宁市亮杰工贸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03
技术公布日:2020.10.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