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件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31978发布日期:2020-09-25 18:0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管件自动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件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件的裁切、缩管、抛光等加工过程中,通常采用自动上料的方式使管件自动上料。现有的管件自动上料方式,多为爬梯式上料,通过层层递进等物理方式让各管件分离,同时逐步上升送料。现有的爬梯式上料结构整体结构较大且购置成本高,不利于小规模企业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结构设计合理且紧凑,通过三个驱动件即能够实现管件的单一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且工作效率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管件储料台、至少一个第一上料结构、至少一个第二上料结构和至少一个管件输送结构;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杆、翻转杆和第一驱动件,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翻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和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之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管件储料台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根管件的容纳口;

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容纳口内管件的提升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板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翻转杆的翻转方向一致;

每一个所述管件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管件的放置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放置板靠近下游工序的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放置板具有容纳管件的放置口。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进一步地说,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且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抵挡板。

进一步地说,所述放置口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内壁与所述抵挡板的内壁齐平。

进一步地说,所述放置口为v型放置口或u型放置口。

进一步地说,所有所述提升板通过一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滑轨,所述提升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提升板沿所述滑轨在所述限位杆上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说,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容纳口相对。

进一步地说,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皆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工作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翻转杆的一端上抬,使翻转杆相对支撑杆转动,从而使管件储料台上的管件单一落入容纳口内,然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提升板向上移动,通过提升板带动容纳口内的管件向上移动,当提升板高于限位杆的最高高度时,管件从提升板的顶端向下滑至抵挡板处,进而第二驱动件带动提升板向下移动,以使提升板上的管件落入放置板的放置口内,最后第三驱动件将放置口内的管件驱动输送至下游工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中各部分标记如下:

储料台1、第一上料结构2、支撑杆21、翻转杆22、第一驱动件23、第二上料结构3、提升板31、第二驱动件32、抵挡板33、管件输送结构4、放置板41、第三驱动件42、放置口43、限位杆5、容纳口6、连接板7、滑轨8和缓冲板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实施例: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如图1-图4所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管件储料台1、至少一个第一上料结构2、至少一个第二上料结构3和至少一个管件输送结构4;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杆21、翻转杆22和第一驱动件23,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翻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和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之间设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管件储料台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根管件的容纳口6;

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容纳口内管件的提升板31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板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翻转杆的翻转方向一致;

每一个所述管件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管件的放置板41和用于驱动所述放置板靠近下游工序的第三驱动件42,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放置板具有容纳管件的放置口43。

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且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抵挡板33。

所述放置口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内壁与所述抵挡板的内壁齐平。

所述放置口为v型放置口或u型放置口。

所有所述提升板通过一连接板7固定连接。

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滑轨8,所述提升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提升板沿所述滑轨在所述限位杆上上下移动。

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缓冲板9,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容纳口相对。

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皆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工作时,第一驱动件驱动翻转杆的一端上抬,使翻转杆相对支撑杆转动,从而使管件储料台上的管件单一落入容纳口内,然后第二驱动件驱动提升板向上移动,通过提升板带动容纳口内的管件向上移动,当提升板高于限位杆的最高高度时,管件从提升板的顶端向下滑至抵挡板处,进而第二驱动件带动提升板向下移动,以使提升板上的管件落入放置板的放置口内,最后第三驱动件将放置口内的管件驱动输送至下游工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管件储料台(1)、至少一个第一上料结构(2)、至少一个第二上料结构(3)和至少一个管件输送结构(4);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杆(21)、翻转杆(22)和第一驱动件(23),所述支撑杆和所述第一驱动件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翻转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翻转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杆铰接;

每一个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和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之间设有限位杆(5),所述限位杆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管件储料台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根管件的容纳口(6);

每一个所述第二上料结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容纳口内管件的提升板(31)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板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32),所述第二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翻转杆的翻转方向一致;

每一个所述管件输送结构包括用于放置管件的放置板(41)和用于驱动所述放置板靠近下游工序的第三驱动件(42),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放置板具有容纳管件的放置口(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且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向上延伸形成有一抵挡板(3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口远离所述管件储料台的一侧内壁与所述抵挡板的内壁齐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口为v型放置口或u型放置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提升板通过一连接板(7)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滑轨(8),所述提升板上安装有与所述滑轨相匹配的滑块,所述第二驱动件驱动所述提升板沿所述滑轨在所述限位杆上上下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杆上安装有缓冲板(9),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容纳口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和所述第三驱动件皆为气缸。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件自动上料装置,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安装有管件储料台、至少一个第一上料结构、至少一个第二上料结构和至少一个管件输送结构;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包括支撑杆、翻转杆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上料结构和所述第二上料结构之间设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所述管件储料台之间具有刚好容纳一根管件的容纳口;所述第二上料结构包括用于提升所述容纳口内管件的提升板和用于驱动所述提升板上下移动的第二驱动件,所述提升板的顶端为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该倾斜面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翻转杆的翻转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且紧凑,通过三个驱动件即能够实现管件的单一上料,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成本低且工作效率高。

技术研发人员:侯竞伟;吴云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库迅机器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1.19
技术公布日:2020.09.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