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排卸盘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941发布日期:2021-01-08 11:0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瓶排卸盘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药品包装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瓶排卸盘机。



背景技术:

随着塑料安瓿瓶(bfs)的普及,相应的终端灭菌设备也相应需要投入市场,卸盘机便是一种不可缺少的自动设备。现有卸盘机上将瓶体推倒至输瓶网带上时,且容易出现多倒瓶或者少倒瓶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多倒瓶或者少倒瓶的瓶排卸盘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瓶排卸盘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承载平台和供瓶体倒放的输瓶机构,所述输瓶机构位于承载平台的一侧,且输瓶机构比承载平台低,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将承载平台上的瓶体逐排推于输瓶机构上的卸瓶机构和用于在卸瓶机构推瓶时护瓶的卸瓶护瓶机构,所述承载平台出瓶侧的上方设有挡瓶板,所述挡瓶板安装在机架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挡瓶板能转动地或者能垂直升降地安装在机架上。

所述卸瓶护瓶机构包括卸瓶护瓶气缸和卸瓶护瓶板,所述卸瓶护瓶气缸安装在机架上,所述卸瓶护瓶板固定在卸瓶护瓶气缸的伸缩端。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进盘输送机构、卸盘区、用于将卸盘区内灭菌盘上的瓶体推于承载平台上的推瓶机构和用于在推瓶机构推瓶时护瓶的推瓶护瓶机构,所述卸盘区位于承载平台远离输瓶机构的一侧,所述进盘输送机构与卸盘区对接。

所述卸瓶机构包括卸瓶滑移架和卸瓶导轨,所述卸瓶导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卸瓶滑移架滑设于卸瓶导轨上,所述卸瓶滑移架上设有可升降的卸瓶板和用于驱动卸瓶板升降的卸瓶升降气缸,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卸瓶滑移架在输瓶机构与卸盘区之间往复移动的卸瓶平移气缸。

所述推瓶护瓶机构包括护瓶导轨和护瓶滑移架,所述护瓶导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护瓶滑移架滑设于护瓶导轨上,所述护瓶滑移架上设有可升降的推瓶护瓶板和用于驱动推瓶护瓶板升降的护瓶升降气缸,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驱动护瓶滑移架平移的护瓶平移气缸,当所述推瓶机构推于瓶体的一侧时,所述推瓶护瓶板护于瓶体的另一侧,并随着瓶体的移动而移动。

所述卸瓶机构位于承载平台的上方,所述护瓶导轨位于承载平台的下方,所述推瓶护瓶板中设有升降空间,所述承载平台穿设于升降空间中。

所述推瓶机构包括推瓶导轨、推瓶滑移架和推瓶板,所述推瓶导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推瓶滑移架滑设于推瓶导轨上,所述推瓶板固定在推瓶滑移架上。

所述机架于卸盘区的上方设有定盘开闸机构,所述机架于进盘输送机构的下方设有出盘输送机构,所述机架于卸盘区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卸盘区上的灭菌盘降置于出盘输送机构上的降盘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的承载平台和供瓶体倒放的输瓶机构,输瓶机构位于承载平台的一侧,且输瓶机构比承载平台低,机架上设有用于将承载平台上的瓶体逐排推于输瓶机构上的卸瓶机构和用于在卸瓶机构推瓶时护瓶的卸瓶护瓶机构,承载平台出瓶侧的上方设有挡瓶板,挡瓶板安装在机架上。由于承载平台输瓶侧的上方设有挡瓶板,挡瓶板安装在机架上,当卸瓶机构将承载平台上的瓶集推向至倒瓶位时,即瓶集最前排的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上、另一半悬空,挡瓶板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挡于后一排瓶体的前侧,防止最前排的瓶体在倒瓶时,后排的瓶体跟着倒瓶,即避免了多倒瓶体,且倒瓶时,最前排的瓶体均能倒于输瓶机构上,从而避免了少倒瓶。

进一步地,挡瓶板转动安装在机架上。卸瓶机构推动瓶集移动过程中,最前排瓶体的顶端推动挡瓶板转动,当最前排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上、另一半悬空,挡瓶板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靠重力回到竖直位置以护住后一排瓶体顶部的前侧;最前排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上、另一半悬空时,并解除卸瓶护瓶机构的护瓶作用下,最前排瓶体通过重力作用平躺倒在输瓶机构上以备输送出去,避免多倒瓶、少倒瓶的现象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承载平台、挡瓶板和卸瓶护瓶机构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卸瓶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卸瓶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推瓶护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卸瓶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在瓶集位于倒瓶位时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在倒瓶时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机架;11、挡瓶板;12、降盘机构;2、承载平台;3、输瓶机构;31、定盘开闸机构;4、卸瓶机构;41、卸瓶滑移架;42、卸瓶导轨;43、卸瓶板;44、卸瓶升降气缸;45、卸瓶平移气缸;5、卸瓶护瓶机构;51、卸瓶护瓶气缸;52、卸瓶护瓶板;6、进盘输送机构;61、出盘输送机构;7、卸盘区;71、灭菌盘;8、推瓶机构;81、推瓶导轨;82、推瓶滑移架;83、推瓶板;84、推瓶气缸;9、推瓶护瓶机构;91、护瓶导轨;92、护瓶滑移架;93、推瓶护瓶板;931、升降空间;94、护瓶升降气缸;95、护瓶平移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至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瓶排卸盘机的一种实施例,本瓶排卸盘机包括机架1和设于机架1上的承载平台2和供瓶体倒放的输瓶机构3,输瓶机构3位于承载平台2的一侧,且输瓶机构3比承载平台2低,机架1上设有用于将承载平台2上的瓶体逐排推于输瓶机构3上的卸瓶机构4和用于在卸瓶机构4推瓶时护瓶的卸瓶护瓶机构5,承载平台2出瓶侧的上方设有挡瓶板11,挡瓶板11安装在机架1上。瓶排:就是指多个瓶子连在一起形成一排的瓶排。输瓶机构3比承载平台2低,使得卸瓶机构4在将承载平台2上的瓶体推于输瓶机构3上时,瓶体能够逐排倒于输瓶机构3上。由于承载平台2输瓶侧的上方设有挡瓶板11,挡瓶板11安装在机架1上,当卸瓶机构4将承载平台2上的瓶集(瓶集为一排瓶排或者为二排以上的瓶排靠紧形成的集合)推向至倒瓶位时,即瓶集最前排的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悬空,挡瓶板11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挡于后一排瓶体的前侧,防止最前排的瓶体在倒瓶时,后排的瓶体跟着倒瓶,即避免了多倒瓶体,且倒瓶时,最前排的瓶体均能倒于输瓶机构3上,从而避免了少倒瓶。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挡瓶板11能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卸瓶机构4推动瓶集移动过程中,最前排瓶体的顶端推动挡瓶板11转动,当最前排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悬空,挡瓶板11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靠重力回到竖直位置以护住后一排瓶体顶部的前侧;最前排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悬空时,并解除卸瓶护瓶机构5的护瓶作用下,最前排瓶体通过重力作用平躺倒在输瓶机构3上以备输送出去,避免多倒瓶、少倒瓶的现象发生。

挡瓶板11通过升降动作护瓶,升降可为旋转升降或者垂直升降。挡瓶板11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形成旋转升降。在其他实施例中,挡瓶板11能垂直升降地安装在机架1上,采用垂直升降进行护瓶。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卸瓶护瓶机构5包括卸瓶护瓶气缸51和卸瓶护瓶板52,卸瓶护瓶气缸51安装在机架1上,卸瓶护瓶板52固定在卸瓶护瓶气缸51的伸缩端。具体地,输瓶机构3为输瓶网带,承载平台2和卸瓶护瓶气缸51分别位于输瓶网带的两侧,在卸瓶机构4推动瓶集移动过程中,卸瓶护瓶气缸51驱动卸瓶护瓶板52抵于瓶集的前侧,并使卸瓶护瓶板52随着瓶集的前移而后退,保持贴紧于瓶集的前侧,防止倒瓶,在最前排瓶体的一半(或者一少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或者一大半)悬空时,卸瓶护瓶气缸51回缩,解除卸瓶护瓶板52对最前排瓶体的护瓶作用,最前排瓶体在重力作用下倒于输瓶机构3上以备输送出去。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机架1上还设有进盘输送机构6、卸盘区7、用于将卸盘区7内灭菌盘71上的瓶体推于承载平台2上的推瓶机构8和用于在推瓶机构8推瓶时护瓶的推瓶护瓶机构9,卸盘区7位于承载平台2远离输瓶机构3的一侧,进盘输送机构6与卸盘区7对接。使用时,先将灭菌盘71置于卸盘区7;然后,将推瓶护瓶机构9护于灭菌盘71上瓶集的一侧,推瓶机构8推于灭菌盘71上瓶集的另一侧,将灭菌盘71上的全部瓶体推于承载平台2上,其中,推瓶护瓶机构9随着瓶集的移动而移动;接着,推瓶护瓶机构9回位至待护瓶的初始位置,推瓶机构8回位至待推瓶的初始位置,卸瓶机构4移动至承载平台2上瓶集远离输瓶机构3的一侧;再接着,卸瓶机构4将承载平台2上的瓶体逐排卸出至输瓶机构3上,并通过输瓶机构3逐排送出,直到承载平台2卸瓶完成;如此,重复上述步骤,直到预定量的灭菌盘71卸瓶完成。由于卸盘区7和输瓶机构3之间设有承载平台2,卸盘区7内灭菌盘71上的瓶体先被推瓶机构8推于承载平台2上,然后再被卸瓶机构4推于输瓶机构3上输出,此时在卸瓶机构4将瓶体由承载平台2推到输瓶机构3的过程中,推瓶机构8和推瓶护瓶机构9可以退回到初始位置,对下一灭菌盘71进行卸盘,提高了卸盘的效率且保证瓶体是被连续输出供应给下游设备,下游设备无需等待。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卸瓶机构4包括卸瓶滑移架41和卸瓶导轨42,卸瓶导轨42固定在机架1上,卸瓶滑移架41滑设于卸瓶导轨42上,卸瓶滑移架41上设有可升降的卸瓶板43和用于驱动卸瓶板43升降的卸瓶升降气缸44,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卸瓶滑移架41在输瓶机构3与卸盘区7之间往复移动的卸瓶平移气缸45。当卸盘区7内灭菌盘71上的瓶体被推瓶机构8推于承载平台2上后,推瓶机构8回位,卸瓶升降气缸44和卸瓶平移气缸45配合驱动卸瓶滑移架41,带动卸瓶板43移动至承载平台2上瓶集的后侧(后侧是指瓶集在承载平台2上被推移方向的后侧,前侧则相反),卸瓶板43用于取代原推瓶机构8的推瓶位置继续推瓶,在卸瓶过程中,卸瓶平移气缸45间断开启,使得承载平台2上的瓶体向着输瓶机构3逐排推送,在最前排瓶体到达卸瓶位后,卸瓶平移气缸45停止,待最前排的瓶体倒至输瓶机构3上并被输瓶机构3输出预定距离后,卸瓶平移气缸45再启动,将瓶集向前推送一个瓶体直径的距离,从而达到逐排卸瓶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推瓶护瓶机构9包括护瓶导轨91和护瓶滑移架92,护瓶导轨91固定在机架1上,护瓶滑移架92滑设于护瓶导轨91上,护瓶滑移架92上设有可升降的推瓶护瓶板93和用于驱动推瓶护瓶板93升降的护瓶升降气缸94,机架1上设有用于驱动护瓶滑移架92平移的护瓶平移气缸95,当推瓶机构8推于瓶体的一侧时,推瓶护瓶板93护于瓶体的另一侧,并随着瓶体的移动而移动。具体地,卸瓶机构4位于承载平台2的上方,护瓶导轨91位于承载平台2的下方,推瓶护瓶板93中设有升降空间931,承载平台2穿设于升降空间931中。在推瓶机构8推瓶时,护瓶平移气缸95驱动护瓶滑移架92带动推瓶护瓶板93移动,并使推瓶护瓶板93随着瓶体同步移动,在推瓶机构8将灭菌盘71上的瓶体推于承载平台2上后,护瓶升降气缸94驱动护瓶滑移架92上升以带动推瓶护瓶板93上升,避免推瓶护瓶板93阻挡卸瓶板43的推瓶运动,且使推瓶护瓶板93能跨过承载平台2上的瓶体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一灭菌盘71的卸盘。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推瓶机构8包括推瓶导轨81、推瓶滑移架82和推瓶板83,推瓶导轨81固定在机架1上,推瓶滑移架82滑设于推瓶导轨81上,推瓶板83固定在推瓶滑移架82上。具体地,机架1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推瓶滑移架82沿着推瓶导轨81滑移的推瓶气缸84,在将灭菌盘71置于卸盘区7上后,将推瓶护瓶机构9的推瓶护瓶板93护于灭菌盘71上瓶集的一侧,推瓶气缸84驱动推瓶滑移架82滑移,并带动推瓶板83推于瓶集的另一侧,然后,推瓶气缸84再继续驱动推瓶滑移架82滑移,直到推瓶板83将瓶集推于承载平台2上,接着,推瓶气缸84再驱动推瓶滑移架82带动推瓶板83回位。

本实施例中,机架1于卸盘区7的上方设有定盘开闸机构31,机架1于进盘输送机构6的下方设有出盘输送机构61,机架1于卸盘区7的下方设有用于将卸盘区7上的灭菌盘71降置于出盘输送机构61上的降盘机构12。进盘输送机构6用于将装有瓶集的灭菌盘71输送至卸盘区7。定盘开闸机构31具有推盘、固盘和开闸功能,在将灭菌盘71置于卸盘区7后,定盘开闸机构31推于灭菌盘71,使灭菌盘71与卸盘区7靠紧(防止在推瓶时,瓶体从灭菌盘71和卸盘区7之间的间隙掉落),再开闸并固定灭菌盘71。卸盘区7上的灭菌盘71在卸瓶完成后,降盘机构12将空的灭菌盘71降置于出盘输送机构61上,再通过出盘输送机构61将空的灭菌盘71输出。

图7至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瓶排卸盘机的卸盘方法的一种实施例,本瓶排卸盘机的卸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瓶集推至倒瓶位:如图7所示,卸瓶机构4推于承载平台2上瓶集的一侧,卸瓶护瓶机构5护于瓶集的相对另一侧,将瓶集推至倒瓶位(如图8所示),即瓶集最前排的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悬空,此时,挡瓶板11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并在重力作用下挡于后一排瓶体的前侧;

s2:倒瓶,如图9所示,卸瓶护瓶机构5远离瓶集,将最前排的瓶体倒于输瓶机构3上,经输瓶机构3送出;

s3:逐排卸瓶:卸瓶机构4间歇式启动,每次将瓶集向输瓶机构3的方向推一个瓶体直径距离,使瓶集逐排倒于输瓶机构3上,并通过输瓶机构3逐排送出,直到承载平台2卸瓶完成。

在推瓶机构8将灭菌盘71内的瓶集推于承载平台2上后,推瓶机构8和推瓶护瓶机构9回到初始位置,卸瓶机构4的卸瓶板43取代推瓶机构8的推瓶位置,推于承载平台2上瓶集的一侧,卸瓶护瓶机构5的卸瓶护瓶板52护于瓶集的相对另一侧,将瓶集推至倒瓶位,即瓶集最前排的瓶体的一半位于承载平台2上、另一半悬空,此时,挡瓶板11的底部脱离最前排瓶体,并在重力作用下挡于后一排瓶体的前侧;然后,卸瓶护瓶机构5的卸瓶护瓶气缸51回缩,使卸瓶护瓶板52远离瓶集,最前排的瓶体在重力作用下倒于输瓶机构3上,经输瓶机构3送出;此后,卸瓶机构4间歇式启动,每次将瓶集向输瓶机构3的方向推一个瓶体直径距离,使瓶集逐排倒于输瓶机构3上,并通过输瓶机构3逐排送出,直到承载平台2上的瓶集卸除完成。当瓶集到达卸瓶位时,由于挡瓶板11在重力作用下始终能够挡于最前排瓶体的后一排瓶体顶部的前侧,防止最前排的瓶体在倒瓶时,后排的瓶体跟着倒瓶,即避免了多倒瓶体,且倒瓶时,最前排的瓶体均能倒于输瓶机构3上,从而避免了少倒瓶。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