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_2

文档序号:9340690阅读:来源:国知局
3在滚动过程中的阻力计算确定,并搭配适配卸扣8 ;
第五步:副辊5及过渡斜坡体6布置;在驳船I上的预设拖拉位置划线,摆放副辊5及过渡斜坡体6,具体摆放方式为自驳船I的尾部起摆放第一个副辊5,而后间隔摆放第一个过渡斜坡体6,依次交替摆放。摆放过程中以副辊5的最高标高中心为基准,保证副辊5摆放的直线性,同时,过渡斜坡体6的坡体上翼板63 (参见图4)中心与基准线重合。
[0020]第六步:船上卷扬机9固定;将卷扬机9固定在船头,与副棍5对中。将卷扬机9的钢丝绳预拖拽至船艉。
[0021]第七步:根据码头管状结构物3的位置和水平标高,调整驳船I的位置,使副辊5的中心线与管状结构物3对正,调整驳船I压载,保证副辊5的最高点低于管状结构物3的最低点。将驳船I系泊固定。
[0022]第八步:联接,将卷扬机9的钢丝绳与管状结构物3上的拖拉耳板7处的卸扣8连接。
[0023]第九步:拖拉作业,启动卷扬机9,进行拖拉管状物3上船。拖拉过程中,密切监控卷扬机9的速度、驳船3与陆地2的高差变化以及各主辊4、副辊5的转动是否正常,当管状结构物3前沿端头越过驳船I尾部的第一副辊5后,对驳船I进行调载,驳船I尾部上的副辊5与管状结构物3接触并将其微顶高5~10mm。继续拖拉,直至管状结构物3与驳船I上止档标识线平齐。
[0024]第十步:调整驳船I水舱压载,使船舷两侧倾斜一定角度,让管状结构物3在自由状态下缓慢滚动至就位处,并将管状结构物3固定。
[0025]第十一步:重复一次第四步至第十步,即可完成一件管状结构物的装船作业。
[0026]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如图1图2所示,基座41由型钢与钢板组拼而成,在连接主辊支撑的位置,开有圆孔;在连接侧支撑的位置,开有槽型长孔,用以调节侧辊位置。主辊基座43由厚支撑板及筋板组成,用以承受管状结构物拖拉过程中的压力载荷。辊筒45由主空心筒内设筋板、两侧封板组成空腔封闭结构,两侧封板上焊接有滚动轴,与主辊轴承44配合而成旋转机构。侧支架47由底板及H型钢组拼而成。底板上开螺栓孔与基座41的槽型长孔之间使用主辊连接螺栓42连接,固定的同时使之具有位置可调整功能。侧支架47上与侧辊基座49连接的位置,开有槽型长孔。侧辊基座49由支撑板及筋板组成,用以承受管状结构物拖拉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侧向压力载荷。侧辊轴410直接与侧辊基座孔之间间隙配合,侧滚筒411与侧辊轴410之间亦为间隙配合。
[0027]在现场布置的过程中,通过交错偶置,形成一个完整二维约束体系。
[0028]图4中,过渡斜坡体由H型钢改造而成,斜面板64具有1:10的过渡角度。该过渡斜坡的低点与管状物固定支撑的上表面等标高,以实现管状结构物在拖拉上船后的滚动过程中平稳过渡。
[0029]本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赘述。
【主权项】
1.一种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涉及主辊、副辊和卷扬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清场准备;在陆地内划定纵向区域,设置安全围挡,将该区域内地面进行平整处理; 第二步:主辊调整;根据管状结构物的直径,通过调整侧支撑位于基座上槽型孔处的位置,以及侧滚基座位于侧支架上槽形孔处的位置,使管状物的中心垂线位于主辊的最高标高中心时,管状结构物的中心水平位置外轮廓与侧滚筒之间保持适当间隙,调整完成后,紧固相应的螺栓; 第三步:陆上主辊偶置;根据管状结构物3的待装就位状态确定主辊的摆放位置,在整个管长范围内,主辊自码头前沿起,每隔适当的距离进行一次对称布置,摆放过程中以主辊的最尚标尚中心为基准,保证主棍摆放的直线性; 第四步:拖拉耳板的焊接;将管状结构物置于主辊中心位置,在管状结构物拖拉一端的管径内侧最下方,焊接拖拉耳板,耳板能力根据管状结构物在滚动过程中的阻力计算确定,并搭配合适的卸扣; 第五步:船上副辊及过渡斜坡体布置;在驳船上的预设拖拉位置划线,摆放副辊及过渡斜坡体,具体摆放方式为自船艉起摆放第一个副辊,而后间隔适当距离摆放第一个过渡斜坡体,依次交替摆放,摆放过程中以副辊的最高标高中心为基准,保证副辊摆放的直线性,同时,过渡斜坡体的坡体上翼板中心与基准线重合; 第六步:船上卷扬机固定;将卷扬机固定在船头,并与副棍对中,将卷扬机钢丝绳拖拽至船舰; 第七步:根据码头管状结构物的位置和水平标高,调整驳船的位置,使副辊中心线与管状结构物对正;调整驳船压载,保证副辊的最高点低于管状结构物的最低点,将驳船系泊固定; 第八步:联接,将卷扬机的钢丝绳与管状结构物拖拉耳板处的卸扣连接; 第九步:拖拉作业,启动卷扬机,进行拖拉管状物上船,拖拉过程中,密切监控卷扬机的速度、驳船与陆地的高差变化以及各主辊、副辊的滚转是否正常,当管状结构物前沿端头越过驳船上第一副辊后,对驳船进行调载,船艉副辊与管状结构物接触并将其微顶高5~10mm,继续拖拉,直至管状结构物与船上止档标识线平齐; 第十步:调整驳船水舱压载,使船舷两侧倾斜一定角度,让管状结构物在自由状态下缓慢滚动至就位处,并将管状结构物固定; 第十一步:重复一次第四步至第十步,即可完成一件管状结构物的装船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九步中,当管状结构物端部越过驳船上第一副辊后,对驳船进行调载,确保管状结构物的最低点高于副辊标高,防止撞击及啃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由型钢与钢板组拼而成,在连接主辊基座的位置开有圆孔;在连接侧支撑的位置开有槽型长孔,主辊基座通过螺栓与基座相连,空腔封闭辊筒两侧封板上焊接有滚动轴,与主辊轴承配合组成承压转动机构,侧支架通过螺栓与基座相连,侧支架上与侧辊基座连接的位置,开有槽型长孔,侧辊基座通过螺栓与侧支架相连,侧辊轴直接与侧辊基座孔之间间隙配合,侧辊筒与侧辊轴之间亦通过间隙配合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辊包括主辊中的辊基座、辊轴承及辊筒,用于驳船上在拖拉过程中起到滚动及支撑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斜坡体包括坡体底翼板、坡体腹板、坡体上翼板及斜坡面板,底部是坡体底翼板,坡体腹板固定于坡体底翼板上方,坡体上翼板及斜坡面板固定于坡体腹板上方,所述斜坡面板与坡体底翼板形成有倾斜角度。
【专利摘要】一种管状结构物拖拉装船方法,第一步:清场准备;第二步:主辊调整;第三步:陆上主辊偶置;第四步:拖拉耳板焊接;第五步:船上副辊及过渡斜坡体布置;第六步:船上卷扬机固定;第七步:使驳船上待拖拉区域副辊中心线与管状结构物对正;第八步:将卷扬机的钢丝绳与管状结构物拖拉耳板处的适配卸扣连接;第九步:拖拉启动,第十步:调整驳船水舱压载,第十一步:重复一次第四步至第十步,即完成一次管状结构物的装船作业。其优点是通过拖动将装船过程中对设备的能力要求降至最低、同时减少对码头的占用面积和周期,大幅降低装船成本。
【IPC分类】B65G67/60
【公开号】CN105059964
【申请号】CN201510390092
【发明人】蒋军, 艾绍武, 宋琼, 齐瑞才
【申请人】深圳赤湾胜宝旺工程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