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菌设备及其自动进出料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63930阅读:来源:国知局
进出料操作,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对进出车动力源3的控制实现对进出料的精确控制,不存在人工操作的不确定性,提高了对灭菌车I的定位精度;由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自动进出料操作,无需人工参与,可以更好地适应灭菌器2的高温环境,满足灭菌设备对与洁净度的要求;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进出料装置可以节省用于进出料的人力成本,降低了劳动强度。
[0030]所述定位件4与灭菌车I可拆卸连接是指,两者可以根据需要连接或者分离;所述可拆卸连接可以为卡接、螺接或抵接等连接方式;相应地,所述定位件4可以为卡扣、螺杆或者压板等连接件,以便实现与灭菌车I的可拆卸连接。
[0031]所述进出车动力源3可以为电机或气缸等动力源;实现进出车动力源3与定位件4连接的方式多样,可以通过驱动杆61连接,或者采用链条、履带32等连接。
[0032]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用于检测进出车位置,具体可以参照图2。可以将进出车动力源3与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信号连接,以便根据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检测的进出车位置调整进出车动力源3的驱动力,或者说,进出车动力源3根据进出车位置实现对灭菌车I的驱动,从而将灭菌车I准确定位至预定的进出车位置,提高定位准确性。
[0033]所述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可以为安装在预定进出车位置的漫反射光电开关,并通过接收光线的强弱判断灭菌车I是否到达预定的进出车位置。所述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还可以采用红外线检测等其他形式,也就是说,凡是能够实现位置检测的部件均可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出车位置传感器82,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
[0034]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进出料装置还可以包括升降平台5,升降平台5用于支撑灭菌车1,以便将灭菌车I升降至与灭菌器2的入口对应的高度,进而通过进出车动力源3驱动灭菌车I前后移动而进出灭菌器2。
[0035]所述升降平台5具体可以由前至后水平延伸,也可以相对水平方向存在较小倾斜角度,只要能够与灭菌器2的入口对接即可。所述灭菌器2可以包括至少两层轨道21,各轨道21可以由上至下间隔分布在灭菌器2内,每个轨道21均可以用于放置灭菌车1,以同步实现对各灭菌车I上工件的灭菌处理,提高处理效率。具体地,升降平台5可以升降至与各轨道21对接的位置,并在相应位置定位,以便进出车驱动源驱动灭菌车I前后移动,完成进出灭菌器2的动作。在执行进出料动作时,可以首先将升降平台5升降至与相应轨道21对应的位置,然后将定位件4与灭菌车I连接,进而通过进出车驱动源驱动灭菌车I前后移动,完成进出料操作。
[0036]所述升降平台5与轨道21对接是指,升降平台5能够升降至与各轨道21对应的高度,具体可以与各轨道21处于同一平面内,或者存在较小的高度差,以便灭菌车I能够在前后方向移动而完成升降平台5与各轨道21之间的转移;升降平台5升降至与各轨道21对应的高度后,升降平台5的前端可以与各轨道21完全对接,也可以存在较小间隙,只要不影响灭菌车I的前后移动即可。
[0037]为实现升降平台5的升降,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升降动力源6和与其连接的升降杆7,升降杆7可以连接在升降平台5的底部,则通过升降杆7的升降可以带动升降平台5完成升降。
[0038]所述升降杆7可以为支撑在升降平台5底部的竖直杆,升降动力源6可以为气缸或者电机等动力源,通过升降动力源6驱动升降杆7上下运动,进而驱动升降平台5上下运动。
[0039]升降杆7还可以为交叉杆,在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升降杆7可以包括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两者可以呈X型交叉连接,并可以在交叉点处铰接;第一杆71的上端可以铰接定位在升降平台5的底面,下端支撑于地面,并能够沿地面前后移动,具体可以采用滑动连接的方式支撑于地面;第二杆72的上端可以与升降平台5活动连接,该活动连接使得第二杆72的上端可以相对升降平台5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第二杆72的下端可以铰接定位,具体可以与固定连接在地面上的铰接座铰接。在此基础上,可以将升降动力源6与第一杆71或第二杆72中的任一者铰接,升降动力源6可以驱动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中与其连接的一者上下运动,由于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之间交叉铰接,则当其中任一者上下运动时,必然会带动另一者同步运动,进而带动升降平台5升降。
[0040]所述第一杆71的上端和第二杆72的上端可以分别与升降平台5的前后两端连接,以提高对升降平台5的支撑稳定性。本文中,能够实现第一杆71的下端或第二杆72的上端可前后移动的方式多样,具体可以采用滑轨配合或者设置滑块等实现滑动连接,还可以采用丝杠配合的方式实现前后方向的移动。
[0041]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相对升降平台5而言,在前后方向的运动相对自由,则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可以相对升降平台5前后运动,而不会引起升降平台5在前后方向的运动,使得升降平台5在前后方向的位置固定;第一杆71的上端与升降平台5铰接定位,第二杆72的下端铰接定位,则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相对升降平台5而言,上下方向的运动被限制,使得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在上下方向的运动必然引起升降平台5的上下运动,从而带动升降平台5升降。
[0042]可见,升降动力源6对第一杆71或第二杆72的驱动方向不限于竖直地上下驱动,可以由前至后斜向上或者斜向下,只要存在上下方向的分运动,即可带动升降平台5升降。而且,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杆71和第二杆72的前后运动不会引起升降平台5的前后移动,从而保证升降平台5与轨道21在前后方向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以将升降平台5设置在能够与各轨道21对接的前后位置,然后仅通过升降平台5的升降实现与各轨道21的对接,不需要前后方向的移动,这种单一方向的运动可以保证定位可靠性。
[0043]如图1所示,以升降动力源与第一杆71铰接为例,可以在升降动力源6的输出端连接驱动杆61,驱动杆61可以由前至后向下倾斜,则驱动杆61可以其下端与升降动力源6连接,上端与第一杆71铰接,则升降动力源6可以带动驱动杆61在其延伸方向上移动。当驱动杆61上移时,对第一杆71施加一个斜向上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向上的分力带动升降平台5上移;当驱动杆61下移时,对第一杆71施加一个斜向下的作用力,该作用力向下的分力带动升降平台5下移。
[0044]升降动力源6可以为升降电机或者升降气缸,当为升降气缸时,所述驱动杆61具体可以气缸杆。
[0045]可以理解的是,升降平台5的驱动方式多样,不限于上述驱动方式。例如,也可以不设置上述升降杆7,升降动力源6可以为支撑于升降平台5底部的垂直油缸或气缸,以便直接驱动升降平台5升降。
[0046]再者,当采用升降杆7与升降动力源6相配合的驱动方式时,升降杆7的形式也不限于上述X型交叉杆的方式,升降杆7可以为连杆机构或者其他形式的连接杆,只要能够实现升降平台5的升降运动即可。
[0047]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升降位置传感器81,用于检测升降平台5的高度,升降动力源6可以与升降位置传感器81信号连接,从而驱动升降平台5升降至能够与各轨道21对接的高度。
[0048]所述升降位置传感器81可以为磁感应式接近开关,通过磁感应信号检测升降平台5的位置,以判断升降平台5是否到达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