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7692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技术领域[OOl]本发明涉及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其中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 管本体。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方法,该方法^[呆i正在炫接时熔接溢料(welding burr)不会朝着接合线的内侧突出的同时,使得熔接能 够顺利地执行。
背景技术
用于该类型的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通常已知,其中 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至少 一部分的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 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其余部分的合 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上。接合凸缘沿着接合线被分别设置在合成树脂 进气歧管本体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上。接合凸缘的第一个设置有 朝着接合凸缘的第二个突出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设置有(i)朝着第 一接合凸缘突出并熔接到上述突起的熔接突起,及(ii)在接合线的内 侧和外侧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并布置在所述熔接突起的两侧的内侧 和外侧控制壁。
然而,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 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 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由第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 的内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的 容积,与由第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外侧控制壁以及第
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被设置为基本 相同的容积。当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起被熔接到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 起并形成熔接溢料时,熔接溢料流到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并被储存 在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中。然而,从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溢出的 熔接溢料将有可能朝着内侧和外侧突出。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可以通 过刀具等去除突起部分来处理朝着外侧突出的熔接溢料。然而,没有 方法来处理朝着内侧突出的熔接溢料。从而,突起部分将形成导致进气气流阻力(air flow resistance )恶化的障碍物。
为了处理此问题, 一些工艺已经被提出(例如,公开号为 2002-89388的日本专利),其中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形成为比第二接合 凸缘的熔接突起更进一步地朝着内侧延伸。阻塞突起(blocking protrusion)形成在延伸的突起的内端部,以阻塞将要从第二接合凸缘 的内侧控制壁的外侧处的内侧溢料储存槽(即,内侧溢料储存槽的内 侧)溢出的熔接溢料。从而,可以抑制来自内侧溢料储存槽的朝着内 侧的熔接溢料的突起。
然而,在该工艺中,有可能当内侧溢料储存槽充满熔接溢料 时,熔接溢料将越过延伸的突起并朝着内侧突出。而且,在另一方面, 如果在熔接溢料充满内侧溢料储存槽后,熔接溢料没有越过延伸的突 起,熔接溢料在内侧没有地方溢出。结果,有可能不能顺利地执行合 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的熔接,并且在接合凸 缘被熔接到一起的接合线的内侧部分将发生膨胀。从而,在该工艺中, 不可能解决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 时,熔接溢料突出到内侧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如上所述的问题来设计,并且其目的为提供一种 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该熔接结构能够当合成树脂通道 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控制熔接溢料到接合线 内侧的突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用于合 成树脂进气歧管的熔接结构,其中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至少 一部 分的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沿着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被熔接到形成 合成树脂进气歧管的其余部分的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上。在该熔接 结构中,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分别设置有 沿着接合线布置的接合凸缘。接合凸缘的第一个设置有朝着接合凸缘 的第二个突出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设置有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并 熔接到所述突起的熔接突起。第二接合凸缘还设置有在接合线的内侧 和外侧分别朝着第一接合凸缘突出的内侧和外侧控制壁。内侧和外侧 控制壁分别设置到熔接突起的两侧。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 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由 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内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 的熔接突起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由第 一接合 凸缘的突起、第二接合凸缘的外侧控制壁以及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 起形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
由于该构造,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 气歧管本体时,熔接到第 一接合凸缘的突起的第二接合凸缘的熔接突 起形成熔接溢料。该熔接溢料流到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并被储存在
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中,并且, 一旦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被充满, 该熔接溢料将接着继续朝着内侧和外侧溢出。由于溢料储存槽的容积 不同,熔接溢料从内侧和外侧储存槽溢出和朝着内侧和外侧突出的突 起时刻对于每一侧是不同的。更具体地,来自外侧溢料储存槽的熔接 溢料在来自内侧溢料储存槽的熔接溢料溢出和突出到内侧之前溢出和 突出到外侧。结果,如果当熔接溢料突出到外侧时停止熔接,可以可 靠地抑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形成向内侧的突出 部分。从而,不存在作为引起进气气流阻力恶化的阻碍物的突出部分。 结果,当内侧溢料储存槽变满时,可以以如下相同的方式可靠地抑制熔接溢料朝着内侧的突起如同当熔接溢料将要从内侧溢料储存槽溢 出时,设置突起用于阻止熔接溢料。进一步,由于当熔接溢料充满内 侧溢料储存槽时,熔接溢料在内侧没有地方溢出,所以在接合凸缘被 熔接到一起的接合线的内侧部分没有发生膨胀。因此,合成树脂通道 构成部件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的熔接可以顺利地执行。结果,当 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利用简单的 结构可以可靠地控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
更具体地,为了特别地设定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的容积差 异,可以采用以下结构。
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 歧管本体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内侧溢料储存槽在内侧控制壁侧控制壁和熔接突起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尺寸长。[Oll]由于该构造,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 气歧管本体时,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在内外方向上的尺寸差引起分别向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流动的熔接溢料如下流动在外侧溢料储存侧之前溢出并突出到外侧。从而,如果当熔接溢料突出到外侧时停止 熔接,可以可靠地抑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突起。因此,可以抑制形成到 内侧的突出部分,并且从而可靠地抑制进气气流阻力的恶化。结果, 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时,可以利用 简单的结构可靠地控制熔接溢料向内侧的突起。
而且,可以设置用于确认在接合线的接合凸缘的熔接进展状 态的确认用(confirm-use)开口。在该情况下,确认用开口可以(i) 安置在外侧控制壁的顶端的某点,该点远离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 分,和(ii)可以形成为凹口。由于该构造,即使熔接溢料向外侧的溢 出量较小,可以从确认用开口来直接观察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分。 可选地,确认用窗口可以安置在靠近突起和熔接突起的熔接部分的点。 在该情况下,即使熔接溢料到外侧的溢出量较小,可以从确认用开口 来直接观察熔接部分。另外,在另一方面,如果熔接溢料到外侧的溢 出量较大,因为熔接溢料从确认用开口突出,可以在外侧溢料储存槽 变满之前尽可能早地确认熔接状态。注意,确iL窗口可以在外侧控制壁中形成为V形或U形凹口 ,或 者可以在外侧控制壁中切割为圓形。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将参照附图描述。


图1为利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熔接结构的合成树脂进气歧 管1的立体图。该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将进气气体提供给发动机(未 示出)。在该情况下,直列(in-line)四缸发动机-故用作发动机。合成 树脂进气歧管1在其上游(upstream)侧与緩沖罐11 一体地设置。利 用连接用的凸缘12将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下游(downstream)侧连 接到发动机。
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由热可塑性树脂制成,并且如图2中所 示,设置有与未示出的四个汽缸相应的各自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 和13D。如图1中所示,每一个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3D包括 上游直通道部分14a(只有其中一个在图1中示出)、U形通道部分14b、 以及下游直通道部分14c。每一个上游直通道部分14a在其上游端分别 连接到缓冲罐ll,并且在远离发动机侧的大体水平方向上延伸。U形 通道部分14b以大体的U形方式乂人上游直通道部分14a的下游端向上 弯曲,并且具有面朝向发动4几侧的下游端。下游直通道部分14c从下 游直通道部分14c的下游端大体水平地朝着发动才几侧延伸。合成树脂 进气歧管1分为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 (如图1中所示)和形成合 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其余部分的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在该构造
下,如图2中所示,分隔壁(partitionwall) 17设置在相邻的进气通道 13A和13B之间的接壤空间中,并将进气通道13A和13B彼此分隔开 (相同的描述应用于进气通道13B和13C,以及13C和13D)。分隔并 直接与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接触的分隔壁17的截面没有 暴露到外面。「018]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包括緩沖罐11、连接凸缘12、和 发动机侧横截面基本为半弧形的部分18 (以下,为简单起见称为"发动 机侧半弧形部分"),该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形成了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行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 15由发动机相对侧的^f黄截面基本为半弧形的部分构成,该部分(i)形 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每一个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 形通道部分14b的可分离部分,并且(ii)安置在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相对于发动才几的一侧。合成纟对脂通道 构成部件15形成为单个整体部件,并从相对发动机侧覆盖进气通道 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 18。在该实施例中,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沿着接合线纟皮熔接到合 成树脂进气jt支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 道部分14b的发动^L侧半弧形部分18。该4妻合线具有环形形状(该接 合线为连接除分隔壁17之外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外 周壁的线),如图2中所示。
另外,如图3中所示,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和合成树脂 通道构成部件15在其外侧分别设置有沿着接合线连续延伸的本体侧接 合凸缘21和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本体侧接合凸缘21,其相应于 两个接合凸缘21和22中的第一接合凸缘,设置有朝着相应于第二接 合凸缘的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突出的突起21a。突起21a在接合线 的内外方向上基本中央的位置突出,并沿着接合线连续形成。另一方 面,熔接突起22a设置在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上。该熔接突起22a 沿着接合线连续形成并在接合线的内外方向上基本中央的位置朝着本 体侧接合凸缘21突出。熔接突起22a被熔接到突起21a。进一步,构 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还设置有内侧和外侧控制壁22b和22c,其和布 置在其间的熔接突起22a —起,分别朝着在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的本 体侧接合凸缘21突出。内侧和外侧控制壁22b和22c沿着接合线连续 设置。如图4中所示,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 (发动 机相对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部分)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 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 半弧形部分18,沿着接合钱被安置和排列。此时,由本体侧接合凸缘 21的突起21a、内侧控制壁22b以及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 起22a围绕的内侧溢料储存槽23形成在接合线的内侧。内侧溢料储存 槽23沿着接合线连续形成。另一方面,由本体侧接合凸缘21的突起 21a、外侧控制壁22c以及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围绕 的外侧溢料储存槽24形成在接合线的外侧。该外侧溢料储存槽24沿 着接合线连续形成。进一步,图5图示了本体侧接合凸缘21和构成部 件侧接合凸缘22熔接后的状态。当熔接到本体侧接合凸缘21的突起 21a的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净皮振动熔接(vibration weld)时,熔接突起22a形成熔接溢料G,其分别流到接合线的内侧和 外侧。内侧溢料储存槽23和外侧溢料储存槽24被设置用于接收和储 存熔接溢料G。另外,当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 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 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沿着接合线被安装并排列时,
如图1所示,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尺寸A形成为比外侧溢料储存槽 24的尺寸B长。更具体地,内侧溢料储存槽23在内侧控制壁22b和大约1: 1.1到1: 1.2的比率)长于外侧溢料储存槽24在外侧控制壁 22c和熔接突起22a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尺寸B。结果,内侧溢料储存 槽23的容积被设定为以预定比大于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容积。在该 构造下,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 气歧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 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并排列时,进气通道 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 18的内壁面被安置,以在接合线内侧与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的发 动机相对侧基本为弧形横截面部分的内壁面(内侧控制壁22b的内端 面)齐平。在该齐平状态下,本体侧接合凸缘21和构成部件侧接合凸 缘22各自的内外方向的宽度相同。进一步,本体侧接合凸缘21和构 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从彼此齐平的内壁面在接合线向外方向上的长度 相同。
另外,确认用开口 25被设置用于确认接合凸缘21和22在接 合线处的熔接进展的状态,如图6中所示(仅两个在图中示出)。这些 确认用开口 25被设置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位于离突起21a和熔 接突起22a的熔接部分尽可能远的位置)。这些确认用开口 25被形成 为具有大体反转的V形的凹口 ,并且沿着接合线以预定间隔安置。
从而,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 (发动机相对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部分)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 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
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时,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 被振动熔接到本体侧接合凸缘21的突起21a上,由此形成熔接溢料G。 在熔接溢料G流向内侧和外侧并被储存在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23和 24中后,熔接溢料G从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23和24朝着内侧和外 侧溢出和突出的突起时刻每侧不同,因为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23和 24的容积不同。更具体地,在来自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熔接溢料G 溢出和突出到内侧之前,来自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熔接溢料G溢出和 突出到外侧。结果,如果当熔接溢料G突出到外侧时停止熔接,可以 可靠地抑制熔接溢料G突起到内侧。因此,可以抑制到内侧的突起部 分的形成。从而,不存在成为导致进气气流阻力恶化的障碍物的突起 部分。结果,当内侧溢料储存槽23被充满时,熔接溢料G向内侧的突 起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被可靠地抑制,如同设置突起以用于阻止来自内 侧溢料储存槽23的熔接溢料G的溢出。从而,在接合凸缘21和22 被熔接到一起的接合线的内侧部分没有膨胀发生,因为当熔接溢料G 充满内侧溢料储存槽23时,熔接溢料G在内侧没有地方溢出。因此, 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的熔接可以顺 利地执行。结果,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被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 歧管本体16时,利用简单的结构可以可靠地控制熔接溢料G向内侧的 突起。而且,在熔4妄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 (发动机相对 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部分)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的进气 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l侧半弧形 部分18,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并排列。此时,内侧溢料储存槽23在内侧 控制壁22b和熔*接突起22a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尺寸A被设定为比外侧溢料储存槽24在外侧控制壁22c和熔接突起22a之间的内外方向上 的尺寸B长。从而,内侧和外侧溢料储存槽23和24在内外方向上的 尺寸差(A - B )引起分别流向接合线的内侧和外侧的熔接溢料G如下 流动,以致在内侧溢料储存槽23中的熔接溢料G溢出和突出到内侧 之前,在外侧溢料储存槽中24的熔接溢料G—定溢出并突出到外侧。 从而,如果在熔接溢料G突出到外侧时停止熔接,可以可靠地抑制熔 接溢料G到内侧的突起,从可靠地抑制进气气流阻力恶化的观点看, 这是极其有利的。
另外,用于确认接合凸缘21和22在接合线处的熔接进展状 态的确认用开口 25被形成具有大体上反转的V形的凹口,并在接合线 方向上以预定间隔被设置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从而,即使熔接 溢料G溢出到外侧的量较小,可以利用确认用开口 25来直接观察突起 21a和熔接突起22a的熔接部分。这使得熔接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
进一步,当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 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 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沿着接合线被安装并排列时,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的内 壁面被安置为在接合线内侧与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的发动机相对 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内壁面(内侧控制壁22b的内端面)齐平。结 果,没有形成会限制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设计的、朝着 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内侧的突起。因此,增加了设计自由 度。
注意,本发明并不限于如上所述实施例,并且包括在其范围 内的多种其他形式和^^改。例如,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确认用开
口 25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上被形成基本反转的V形凹口 。然而, 如图7中所示,确认用开口 26可以在靠近突起21a和熔接突起22a的 熔接部分,在外侧控制壁22c大体的中央点附近,在接合线方向上以 预定间隔形成为大体的圓形。在该情况下,即使熔接溢料G溢出到外 侧的量较小,可以利用确认用开口 26来直接观察突起21a和熔接突起 22a的熔接部分。另外,另一方面,如果熔接溢料G溢出到外侧的量 较大,因为熔接溢料G从确认用开口 26突出,所以可以在外侧溢料储 存槽24变满之前尽快地确认熔接状态。
而且,如以上实施例所述,确认用开口 25在外侧控制壁22c 的顶端形成为基本反转的V形凹口。然而,如图8所示,确认用开口 27可以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形成为大体上反转的U形凹口 。这些 确认用开口 27可以在接合线方向以预定间隔形成。在该情况下,即使 熔接溢料G流出到外侧的量较小,确认用开口 27可以用于对突起21a 和熔接突起22a的熔接部分观察得更深。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熔 接质量。另外,与被切割为大体上反转的V形的凹口的确认用开口 25 相比,更容易执行用于大体上U形凹口的切割操作。因此,从大规模 生产的角度看该构造极其有利。
进一步,在如上所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 件15,仅仅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 发动机相对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部分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分 离。该发动机相对侧横截面基本为弧形的部分沿着接合线被熔接到合 成树脂进气it支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 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然而,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分 离的合成树脂构成部件不限于如上所述。例如,可以构造成将緩沖罐分隔为横截面具有基本的半弧形,并振动熔接到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 件本体。
进一步,上面实施例描述的例子,其中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 件15被振动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的进气通道13A、 13B、 13C和13D的U形通道部分14b的发动机侧半弧形部分18。然而,可 以利用电解(dielectric )熔接,热板炫接,电》兹感应熔接或热线(hotwire ) 熔接。
权利要求
1、 一种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结构,其包括 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其形成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至少一个部分;及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沿着 具有环形形状的接合线熔接到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上,其特 征在于,进一步包括第一接合凸缘(21 ),其沿着接合线设置在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 (16)上;第二接合凸缘(22),其沿着接合线设置在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 (15)上;突起(21a),其设置在第一接合凸缘(21)上并朝着第二接合凸 缘(22)突出;熔接突起(22a),其设置在第二接合凸缘(22)上,所述熔接突 起(22a)朝着第一接合凸缘(21)突出并被熔接到突起(21a);及内侧控制壁(22b )和外侧控制壁(22c ),其在接合线的内侧和外 侧分别朝着第一接合凸缘(21 )突出,并且分别设置到熔接突起(22a) 的两侧,其中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 歧管本体(16)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从而由第一接合凸缘(21) 的突起(21a)、第二接合凸缘(22)的内侧控制壁(22b)以及第二接 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形成的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容积, 被设定为大于由第一接合凸缘(21 )的突起(21a )、第二接合凸缘(22 ) 的外侧控制壁(22c)以及第二接合凸缘(22)的熔接突起(22a)形 成的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容积。
2、 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 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 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使得在内 侧控制壁(22b)和熔接突起(22a)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内侧溢料储 存槽(23)的尺寸(B)被设定为比在外侧控制壁(22b)和熔接突起(22a)之间的内外方向上的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尺寸(A)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 )的 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外侧控制壁(22c)设置有用于确认第一和第 二接合凸缘(21, 22)在接合线的熔接进展状态的确认用开口 (25, 26, 27)。
4、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 结构,其特征在于,确认用开口 (25)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内 形成为V形凹口。
5、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 结构,其特征在于,确认用开口 (26)设置在外侧控制壁(22c)中, 所述确认用开口 (26)被切割为环形,并以预定间隔在接合线方向上 被安置在外侧控制壁(22c)中央点的邻近处。
6、 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用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1)的熔接 结构,其特征在于,确认用开口 (27)在外侧控制壁(22c)的顶端内 形成为U形凹口。
全文摘要
一种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和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分别设置有沿着接合线连续形成的本体侧接合凸缘(21)和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突起(21a)设置在本体侧接合凸缘上,熔接突起(22a)与内侧和外侧控制壁(22b,22c)设置在构成部件侧接合凸缘(22)上。当在熔接之前,合成树脂通道构成部件(15)相对于合成树脂进气歧管本体(16),沿着接合线被安置和排列时,内侧溢料储存槽(23)的容积被设定为大于外侧溢料储存槽(24)的容积。
文档编号B29C65/02GK101124396SQ200580036896
公开日2008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1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7日
发明者植松聪 申请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