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739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造塑料容器的机具设备,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运用于吹塑成型机 且能精确、快速地进行开合模动作的开合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的塑料容器都是以吹塑成型的方法所制成。而所谓的吹塑成型是指将瓶 胚加热至可塑性良好的温度后,将瓶胚置于由两个相对应的半模以及一顶模所共同构成的 模穴中,然后由一开合模机构驱使两个半模合模,同时由一动力机构带动顶模与两个半模 共同对合,再由模穴底部由一吹塑机构将高压流体(通常是气体)灌入瓶胚中,让瓶胚在温 度、压力等变化下成型为对应于模穴形状的制品,而后再由开合模机构与动力机构分别退 开两个半模及顶模,以取出吹塑完成的制品。由于瓶胚的模塑成型通常必需借助压力变化来完成,而此一压力会产生顶开两个 半模及顶模的作用力,因此前述的开合模机构通常也会兼具闭模或锁模的效果。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381539号“中空成形模具之闭模装置”新型专利即是一 例,其具有两固定模座,在两固定模座之间设及若干导杆,并且在这些导杆上滑动设置两滑 动模座,两滑动模座之间则装设有二侧模块,并且在固定模座与滑动模座之间装设闭锁装 置,闭锁装置具有肘节装置及用来驱动该肘节装置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为气压缸或 油压缸,以驱动该滑动模座使该二侧模块闭模或开模。另外,虽然该专利前案的说明书中并 未论述有关动力机构与顶模的结构,但由该专利案的图示中亦可明显看见动力机构(油压 缸)与顶模的结构。此一专利的闭模装置是使用气压缸或油压缸作为动力源,以气压缸或油压缸作为 动力来源的好处是动作速度较快,但是却也存在着下列的问题首先,气压缸或油压缸的动 作定位较不确实,并且容易伴随产生震动,定位不确实会影响合模效果,进而容易产生不良 品;而开合模的震动则可能影响模塑成型过程中相关动作的精确度;再者,使用气压缸或 油压缸需另外设置压力泵浦及储存容器,这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为了改善这些问题,目前业界常常使用全电式的动力源(如伺服马达)来取代气 压缸或油压缸,例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57273号“塑料成型机之控制模具启闭的驱动 装置”新型专利,其是由机座延伸出四支导杆,在各导杆上穿置外模座与内模座,而机台的 一侧设有一伺服马达,伺服马达经由时规皮带组带动一导螺杆,导螺杆与一移动座螺合,而 移动座与机座、内模座间则以数支连杆连接,藉由控制伺服马达即可控制移动座位移来控 制模具的启闭。前述的‘塑料成型机之控制模具启闭的驱动装置“新型专利藉由伺服马达经由时 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来控制模具启闭的结构设计,确实能达到精确控制开合模位置的效 果,而且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震动。但是伺服马达经由时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的传动方式 会产生相当大的减速比,这会使得开合模的动作变得较慢,而且使用导螺杆虽然具有定位 精确的优点,不过导螺杆本身在承受轴向受力的耐受度较差,这会连带使得导螺杆的使用寿命变差,进而会影响到动作定位的精确度。以生产塑料容器的吹塑成形机而言,目前的技术每分钟开合模的次数可能高达 20 30次,换言之,从置入胚料、合模、吹塑成型到开模取出制品的时间约只有2 3秒钟, 因此对吹塑成机来说,开、合模的时间都必需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完成,前述以伺服马达经 由时规皮带组带动导螺杆来控制模具启闭的结构,其开合模的速度恐怕难以符合吹塑成型 机的使用需求。另外,大部份的状况下,要完成塑料容器的造型,除了两个相互对合的半模之外, 还有需要一个顶模作为塑料容器的底部,于前述的第381539号专利中是另外以一动力机 构(如油压缸)来驱动顶模,而第M257273号专利中则未揭露有关顶模部份的结构。单独 驱动的顶模与左、右同动的两半模之间容易存在动作时间差异,也可能会产生不必要的震 动,这些都将会影响合模效果。因此对吹塑成型机而言,前述的模具启闭的驱动装置实有再加以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且准确开合模的吹塑成型 机的开合模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包括一基座,设置于该吹塑成型机,该基座设有两座体,并于两座体之间以可水平滑动 的形式设置两活动座,所述两活动座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半模,且各活动座与对应的座体 之间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而所述基座于所述两活动座之间以可垂直滑动的形式设有一底 模座,所述底模座上设有一底模,而由所述两半模与所述底模配合组成所需的模具;及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该驱动机构具有一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带动该驱动 机构连动所述丙连杆机构与所述底模座,而由所述两连杆机构分别带动所述两活动座与所 述两半模相对位移,同时带动所述底模座与底模上下位移而同步进行开合模动作。其中该两活动座分别由一线性滑轨架设于所述基座。其中所述底模座底部设有数支滑轨,各滑轨架设于所述基座,使所述底模座可垂 直地上下位移。其中所述动力源为一伺服马达。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源连动一摇臂,所述摇臂以一第一连杆连动一第一摆 臂,且所述基座对应所述第一摆臂枢设有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一摆臂之间 以一第二连杆连接,而所述第一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分别以一第一拉杆、一第二拉杆与所 述两连杆机构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摆臂枢设有一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以 可滑动的形式结合于所述第二摆臂,且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底模座连接,带动所述底模座 上下位移。其中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段具有一滑槽,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于 所述滑槽设有一滑轮,且所述滑轮设置于所述滑槽中。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中段设有一滚轮槽,而所述底模座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杆处对应所述滚轮槽枢设有一滚轮,使所述第三连杆由所述滚轮槽带动所述滚轮而连动所述底模座 位移。其中所述滚轮槽大致呈沿横向延伸并具有垂直方向的位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本实用新型是以同一动力源经由驱动机构而同步且 分别带动两连杆机构与底模座动作,使两半模与底模能同步动作,进而可达到快速且准确 开合模的功效。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外观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开模动作示意图之一。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开模动作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开合模装置1是于该吹塑成型机的机体上设置一 基座10,该基座10上设有两座体11、12,并于两座体11、12之间设置两活动座21、22,两活 动座21、22分别由一线性滑轨23、24架设于基座10的适当位置处,使两活动座21、22可水 平地位移,而两活动座21、22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半模25A、25B,且各活动座21、22与对应 的座体11、12之间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26、27,本实施例中各连杆机构是肘节连杆组的结 构型态,且各连杆机构26、27由一驱动机构3所带动。基座10于两活动座21、22之间设有一底模座28,底模座28底部设有数支滑轨29, 各滑轨29架设于基座10,由各滑轨29支持底模座28,底模座28可垂直地位移,底模座28 上设有一底模25C,由二半模25A、25B与底模25C配合组成吹塑成型所需的模具,底模座28 也由驱动机构3带动,由驱动机构3同步连动两活动座21、22及底模座28位移来进行开、 合模的动作。驱动机构3设置于基座10,且驱动机构3具有一动力源31,于本实施例中该动力 源为一伺服马达,动力源31连动一摇臂32,摇臂32以一第一连杆33连动一第一摆臂34, 第一摆臂34枢设于基座10对应连杆机构26下方的位置,且于基座10对应连杆机构27下 方的位置枢设有一第二摆臂35,第二摆臂35与第一摆臂34之间以一第二连杆36连结,而 第一摆臂34与连杆机构26之间以一第一拉杆37连结,第二摆臂35与连杆机构27之间则 以一第二拉杆38连结,而可由摇臂32同步带动第一摆臂34与第二摆臂35,再分别经由第 一拉杆37与第二拉杆38连动连杆机构26、27,使两活动座21、22相对位移。而第一摆臂34另外枢设有一第三连杆39,第三连杆39远离第一摆臂34的一段具 有一滑槽391,第二摆臂35相对于滑槽391设有一滑轮351,滑轮351设置于滑槽391中, 且第三连杆39中段设有一滚轮槽392,滚轮槽392大致呈沿横向延伸并具有垂直方向的位 差,而底模座28延伸至第三连杆39的高度对应滚轮槽392枢设有一滚轮281,使第三连杆 39被第二摆臂34带动位移时,能由滚轮槽392带动滚轮281而连动底模座28上、下位移。请配合参阅图2至图4。图2中所示即为本实用新型合模状态的示意图。本实用
5新型的开合模装置1开始进行开模动作时,由驱动机构3的动力源31带动摇臂32以图中 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摇臂32以第一连杆33驱动第一摆臂34枢摆,而第一摆臂34枢摆时会 由第二连杆36带动第二摆臂35同步枢摆,使第一摆臂34与第二摆臂35分别将第一拉杆 37与第二拉杆38向上推动,而由第一拉杆37与第二拉杆38分别顶推连杆机构26、27,使 两活动座21、22与半模25A、25B相对远离,即如图3所示的状态,此时由于第一摆臂34与 第二摆臂35相对枢摆的行程较短,因此第三连杆39的横向位移量较小,该滚轮281仍位于 该滚轮槽392前段,所以该底模座28处于未向下移的状态。当摇臂32继续带动第一摆臂34与第二摆臂35枢摆时,会分别由第一拉杆37与 第二拉杆38顶推连杆机构26、27,而带动两活动座21、22与半模25A、25B相对远离,同时第 一摆臂34会带动第三连杆39朝向左侧位移,而由滚轮槽392带动滚轮281往下移,使底模 座28与底模25C下移,而完成开模的动作,即如图4所示的状态。反之,当进行合模动作时,由驱动机构3逆转,而使摇臂32带动第一摆臂34与第 二摆臂35反向枢摆,而分别由第一拉杆37与第二拉杆38下拉连杆机构26、27,使两活动座 2U22与半模25A、25B相对靠合,同时第一摆臂34会带动第三连杆39反向位移,而由滚轮 槽392推动滚轮281往上移,使底模座28与底模25C上移,使两半模25A、25B与底模25C 三者完全靠合,而完成合模的动作,即如图2所示的状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源31是采用伺服马达,而伺服马达具有定位精准的特性, 且动力源31是经由驱动机构3同步带动两活动座21、22与底模座28来开合模,因此在进 行开模动作时,可以达到快速开模的要求;而进行合模动作时,同样可以快速地使两个半模 25A、25B及底模25C相对靠合,并且在两个半模25A、25B即将与底模25C靠合时可将动力 源31减速,以减少合模时的震动,并使两半模25A、25B与底模25C能紧密靠合达到确实合 模的效果。以上所述,是仅记载本实用新型为呈现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的较佳实施方 式或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的范围。即凡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范围文义相符,或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 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设置于该吹塑成型机,该基座设有两座体,并于两座体之间以可水平滑动的形式设置两活动座,所述两活动座的相对侧分别设有一半模,且各活动座与对应的座体之间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而所述基座于所述两活动座之间以可垂直滑动的形式设有一底模座,所述底模座上设有一底模,而由所述两半模与所述底模配合组成所需的模具;及一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基座,该驱动机构具有一动力源,所述动力源带动该驱动机构连动所述丙连杆机构与所述底模座,而由所述两连杆机构分别带动所述两活动座与所述两半模相对位移,同时带动所述底模座与底模上下位移而同步进行开合模动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两活动座分别 由一线性滑轨架设于所述基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底模座底部 设有数支滑轨,各滑轨架设于所述基座,使所述底模座可垂直地上下位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动力源为一 伺服马达。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驱动机构的 动力源连动一摇臂,所述摇臂以一第一连杆连动一第一摆臂,且所述基座对应所述第一摆 臂枢设有一第二摆臂,所述第二摆臂与所述第一摆臂之间以一第二连杆连接,而所述第一 摆臂与所述第二摆臂分别以一第一拉杆、一第二拉杆与所述两连杆机构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一摆臂枢 设有一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远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端以可滑动的形式结合于所述第二 摆臂,且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底模座连接,带动所述底模座上下位移。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连杆远 离所述第一摆臂的一段具有一滑槽,而所述第二摆臂相对于所述滑槽设有一滑轮,且所述 滑轮设置于所述滑槽中。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第三连杆中 段设有一滚轮槽,而所述底模座延伸至所述第三连杆处对应所述滚轮槽枢设有一滚轮,使 所述第三连杆由所述滚轮槽带动所述滚轮而连动所述底模座位移。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滚轮槽大致 呈沿横向延伸并具有垂直方向的位差。
专利摘要一种吹塑成型机的开合模装置,是于吹塑成型机的基座上设置二座体,且于两座体之间以可水平滑动的形式设置二活动座,各活动座分别结合一半模,且各活动座与对应的座体间分别设有一连杆机构,而基座于二活动座之间以可垂直滑动的形式设有一底模座,底模座结合一底模,基座另设有一驱动机构,驱动机构是由一动力源带动而连动两连杆机构与底模座,使两半模与底模能同步作动而快速且精确地进行开合模动作。
文档编号B29C49/56GK201669885SQ201020185198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0日
发明者刘启生, 卢泰翔, 李健宾 申请人:铨宝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